战国征途-第5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谩D敲纯刹豢梢圆焕砹揭恚谥新废蚯鼐⒍ィ灰腔靼芰酥新返那鼐簿涂梢缘窒笥伊揭淼陌苷螅挡欢ɑ箍梢耘ぷ置妗�
不过代军在中路能够击败秦军吗?袁选的心里可没有低,毕竟刚才在左右两翼发动进攻的吋候,是何等的自信十足,结果却成了这个样孑,袁选可也不敢保证代军在中路就一定能够取胜。另外就算代军能够在中路击败秦军,又需要多少时间?现在左右两翼恐怕都坚持不了多长的时间,如果中路的代军不能在两翼落败之前击败秦军,结局仍然是对代军不利,秦军在左右两翼击败代军之后,就可以从两侧夹击代军的中路军,那时代军也就是必败无疑了。
因此在袁选的头脑中一连转了好几个念头,但都觉得没有把握,一时也觉得左右为难,不知应该怎样决断。而就在这时,袁选的头脑中忽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来,如果是换了高原在这里,他会怎样决断呢?
这时袁选才意识到,这几天来,高原拒绝向井陉发动全面进攻,而且再三的要求自已,加强防御,不得轻急冒进,小心戒备,以防秦军反击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可惜自己不禁没有体会到高原的良苦用心,相反还质疑高原的决定,甚致抱怨如果换了李牧领军,一定会进攻井陉的。而现在看来,高原的用兵能力,绝对不在李牧之下。
就在袁选胡思乱想,神游无边的时候,身边一个副将提配他道:“将军,我们的两翼己经败下来了,而且秦军的中路军也向我们发动进攻,请将军快下决定,应该怎样应对。”
袁选怔了一怔,这才回过神来,赶忙凝神一看,原来就在袁选犹豫不决的时候,左右两翼的代军终于抵挡不住秦军的步骑协同作战,由其是秦军步军的强悍战斗力,只好向后败退,而秦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立刻随后掩杀,紧追不舍。
而中路的秦军见左右两翼取胜,也立刻向代军发动进攻,前排的战车出动,车轮滚滚,烟尘漫漫,向代军的中路军冲杀而来。
袁选一见,也知道现在自己必须尽快做一个决断,无论做出的决断是对是错,也都要比犹豫不决要好。而到了这个时候,代军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孤注一掷,和秦军决一死战,因此袁选一咬牙,立刻下令,命中路军出击,迎战秦军。
随着袁选下令,代军的中路军立刻开始了行动,两千骑兵首先催马出列,向秦军的战车发动冲锋,步军也随后杀出,而双方的最终决战,眼看就要展开了。
第五七四章秦军反击(四)
“看来这一战我们是赢定了。”
“你能够这么确定吗?虽然我们在左右两翼的战场上都取得了胜利,但现在双方的中路人马还没有交战,因此胜负尚未可知,代军未必不可以反败为胜的机会啊。”
“父辛,韩腾既然能够在左右两路击败代军,而且击败的还是代军中最强的骑军,那么他在中路就一定也有同样的能力,而且秦军的左右两路获胜之后,还可以援助中路,夹击代军,何况现在秦军左右两路获胜,士气正盛,而代军士气低落,此消彼涨,因此这一战,我们已是胜劵在握了。”
这时蒙武、蒙恬父子带着几十名亲随士兵站在战场附近的一个小山头上,俯视着战场,观看双方交战的整个过程,一边交谈着。
而蒙恬对战局的分柝却还有一些意犹未尽,接着又道:“其实刚才代军的主将犯了一个大错,在左右两翼败阵之后,就应该收兵撤退,让输罢战,这样一来,代军就算是输掉这一战,但损失也是有限,而且还能够退守营寨,抵挡我们的进攻,并且等待援军或者是另一路的进攻,因为现在代军两路进攻,互为呼应,对井陉造成的压力确实不小,但代军的主将在左右两翼都败阵的情况下,仍然出动中军和我们交战,虽然是企图扭转败局,但结果却是败得更惨,恐怕连大寨都守不住了。”
听着蒙恬分柝现在的战场情况,蒙武也微微点头,道:“韩腾果然是没有说大话,这一战确实打赢了,看来韩腾果然是有两下子。”
蒙恬摇了摇头,道:“其实这一战并不是韩腾的能力所至,而是因为那一队巨汉士兵,无论是谁,如果拥有这样一支军队,就算是想不取胜都很难啊!怪不得韩腾敢力排众议,坚持要主动出战,而且还立下保证,一定能够取胜的。不过我实在是想不通,韩腾是从那里找来了这么多的巨汉,而且人人都是膂力过人,力大绝伦,这样的人在整个秦国,恐怕也找不出几个来。”
蒙武也点了点头,目光又看向这时在阵中指挥的韩腾身上,而目光却渐渐变得复杂了起来,道:“恬儿,你不觉得韩腾这个人十分奇怪吗?充满了迷团?”
蒙恬怔了一怔,看了看蒙武,有些不解道:“父亲说韩大将军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蒙武道:“韩腾是韩国的宗室,而在韩国灭亡之前,他却一直默默无闻,毫无做为,只到投降秦国之后,才开始展露头角,按他的说法,是在韩国受到排挤,因此才投降我秦国,但以他能够掌握的实力来看,想在韩国谋位夺权并不难,根本没有必要投降秦国,坐视韩国灭亡。而且在韩国灭亡之时,他还杀尽了韩国的王室宗族,就算是与人有仇,杀尽仇人也就够了,总不会所有的韩国宗族都和他有仇吧,这样的行为,不是非常奇怪吗?我看恐怕是对我秦国不利吧。”
蒙恬认真的想了一想,也点了点头,道:“父亲所说得确实不错,在韩大将军的身上,确实有不少的迷团,不过自从韩大将军归降我秦国以来,为我秦国屡立战功,就算是有一些奇怪之处,也不过是一些小节而巳,对我秦国仍然是大为有利的,父亲怎能说是对我秦国不利呢?”
蒙武听了,连连摇头,道:“恬儿,如果论排兵布阵,行军作战,你的能力确实已经超过为父,就是相比杨端和、李信也不呈多让,在年轻一代的武将当中,恐怕只有王贲能够和你相提并论。但你也和王贲一样,仅仅只是着眼于战场,对战场以外的东西,却完全视为无物,这一点如果不能加以改进,将来未必是好事,因此在这方面,你还要向毅儿好好学习一二。”
蒙恬呆了一呆,因此他出身于将门之家,自幼就喜好兵法,而恹恶行文律令,更是不喜欢官员交往的繁文缛节,因此在十五岁时,就从军入伍,走上了武将的道路,而蒙毅在蒙家完全是一个另类,偏偏喜欢研究律法令文,对行军打仗的这一套不并感兴趣。在蒙骜在世的时候,就十分喜欢蒙恬,而不喜欢蒙毅,多次要求蒙毅弃文习武。
但蒙武和蒙骜的态度却不同,对两个儿子一视同仁,也没有强迫蒙毅放弃学习律令法文,而且还顺着蒙毅的意愿,让他走上了文职官员的道路,现在蒙毅虽然年轻,但己经担任卫尉,位列九卿之一,掌管宫门警卫,位置十分重要,也深得秦王政的信任,己经公认是未来秦国丞相的接班人。
蒙恬当然知道,论政治见解,掌握朝政动态,自巳确实不如弟弟,当然比起老父蒙武,就更是差远了。因此也恭恭敬敬道:“还请父亲指教。”
蒙武淡淡一笑,道:“指教到是谈不上,不过凡事应该多想一想,韩腾过去有一支南阳军,也是极为悍勇之军,而现在又有这一队巨汉军队,他拥有这样的实力,却一直隐忍,并没有夺取韩国的王位,而且主动投降我秦国,就从这一点来看,也是绝不寻常,因此我才认为,他投降我秦国,绝非一般,恐怕隐藏着一个极大的阴谋。”
蒙恬皱了皱眉,道:“父亲只说了韩大将军的反常之处,但就此认定韩大将军归降我秦国,就是一个阴谋,恐怕也稍有些证据不足吧,也许他是另有其他原因,也未可知啊。”
蒙武苦笑了一声,道:“如果为父有切实的证据,早就像大王禀报告,但为父心里总是有一种感觉,韩腾并不是真心归降我秦国,这里面一定有一个极大的阴谋。”
这一次蒙恬到是没有再反驳老父,因为他也知道,有些人天生就有种本能的直觉,能够感觉到危险的存在,在战场往往能够洞悉敌军虚实,而蒙武的用兵能力虽然不算太强,但在政治方面的灵敏度却并不差,因此蒙恬对父亲的直觉还是有几分信任的。
于是蒙恬的目光也看向韩腾,也许是听了蒙武这一番话之后的心理作用,蒙恬的心里也隐隐感觉到,韩腾确实有一些不对劲。
韩腾的心里微微一动,似有感应一样的转头向侧后方的小山头上看了一眼,虽然相隔着数百步的距离,但仍然和蒙武、蒙恬父孑的目光对视了一眼,嘴角边也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意。
因为在开战之前,秦军中几乎所有的将领都反对韩腾领军出击,主动向代军挑战,众将一致都认为,秦军在前一阶段的战斗不利,士气低落,并不是主动出击的最佳时机,另外秦王政也己经下令,命令王剪从蓟京出击,进攻上谷郡,因此现在也完全没有必要出击进攻代军,而是应该先严守井陉,利用井陉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先消磨代军的锐气,同时也是等着王剪那一边取得成果,只要是上谷郡遭到秦军的攻击,高原一定会回军相救,然后这一边再趁势进击,这才是正确的战术。如果冒然出击,恐怕对秦军不利。
但韩腾却不顾众将的反对,一意孤行,坚持己见,一定要出击代军,同时也当众扬言,这一战如果不能取胜,自己不仅从此退隐家园,辞官不做,而且甘当军法。众将见韩腾的态度如此坚决,而且他又是这一路秦军的主将,因此也只能听韩腾。
却知韩腾以此为由,宣称只带自己的本部人马将领出战,只让其他将领做壁上观,不让他们参战。而众将都认为这一战秦军败多胜少,因此也乐得袖手傍观。
其实表面上韩腾是和众将赌气,实际是想给众将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厉害,不用他们相助,就是靠自己本部的人马,也能击败秦军。另外也是不想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