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末工程师 >

第476章

明末工程师-第476章

小说: 明末工程师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坐地压价所致。大明到处都是灾荒,在河南和陕西,百姓易子而食,粮食卖到十两一斗。只要想办法把粮食运到外地去,何愁卖不上价钱?”

  “有了这保护价坐镇,粮商就掀不起风浪。农民和地主种田的积极性就能得到保护。”顿了顿,李植说道:“如今是乱世,我们手上握有粮食,不愁没有用处!接着粮价走低的机会,我们把粮食控制在政府的手上。”

第六百八十四章 灾荒


  郑开成说道:“国公爷,我建议把廉价收购的粮食大规模售卖到北直隶南部和河南北部去,这些地方灾荒不断,据说粮价已经涨到数两一石。但是因为秩序崩溃盗贼横行,普通的粮商根本不敢贩粮食过去。普通粮贩到了那边粮食还没开卖,基本上就要被盗贼或者饥民抢了。”

  “对于普通商人来说没法做的贸易,对我们来说却并不困难。闯贼大军没法渡过黄河,最北只控制开封。如果我们在黄河以北的河南贩卖粮食,一定会获得成功。我们只要派出虎贲军保护运粮队,就能阻吓住一般的毛贼。”

  听到郑开成的话,众人都是眼睛一亮。

  洪承畴也说道:“国公爷,我赞同总兵官大人的意见。虽然在乱世中控制、积存粮食很重要,但明年辽东又有一千多万亩新田将投入生产,明年产出的粮食将以千万计。我们大量从民间收购廉价粮食,让粮食烂在仓库里实在太不划算,我们还是要为这些粮食寻找一个出路。”

  “把粮食卖到灾区,不但可以赚到银子,而且可以缓解灾区的灾情,让灾区的一些百姓吃上饭。辽东省的春小麦不好吃,在我们领地内没人吃,但贩到灾区去,却是最好的廉价救灾粮食。”

  其他的几个官员也纷纷赞同,都同意郑开成的话,支持卖粮到灾区。

  李植听到众人的话,点了点头。

  “好,我们就派出一些军队护送粮队,把廉价收购的粮食贩到黄河以北的灾区去。”

  八月二十六,河南彰德府,韦老大坐在运粮的粮车上,看着远处一片黑暗的原野,吸了口气。

  “馒头,你说那黑漆漆的地方,有多少灾民在看着我们的粮车垂涎?”

  这次津国公从民间收购了大量廉价粮食后,就组织军队护送粮食向灾区卖粮。韦老大所在的连队被征调了,受命保护五百辆粮车,把粮食卖到最危险的河南彰德府。

  彰德府距离闯贼的开封城也就隔着一条黄河,因为闯贼没有渡过黄河,彰德府勉强还算是在官军控制下。但韦老大到了这地境上,才知道这地方有多萧条。一路上韦老大只看到骨瘦如柴的灾民,没有人烟的市镇,被抛弃的村庄,还时不时就能在道路两侧看到一群一群的“饥民”。

  那些饥民名为饥民,实际上已经和盗贼没有区别。若不是二百名连队士兵保护着粮队,那些饥民早就一拥而上把粮队抢个精光了。

  到了这河南,韦老大就感觉到了人间地狱一样。道路上每隔几里,就能看到被乌鸦啃食干净的饥民骸骨。

  被韦老大称为“馒头”的年轻士兵听到韦老大的话,看了看远处的黑夜,吸了吸鼻子。

  “班长你别想了,想了睡不着。”

  韦老大看了看粮队布置在外围一圈的篝火,叹了口气。运粮队为了防范盗贼晚上袭营,在运粮队附近摆放了二十七个篝火堆。有了这些篝火堆,步枪手就能在夜里远距离击杀袭营的盗贼,不至于陷入混乱的肉搏。

  把上好子弹的步枪从左肩换到右肩,韦老大说道:“馒头,你说这河南怎么会连着遭灾四、五年呢?我五年前就听说河南遭灾,如今都这么多年了,这年景就没有一年好的?”

  馒头愣了愣,说道:“这我也搞不清楚。”

  韦老大皱了皱眉头,正在那里琢磨,却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河南已经不是天灾的问题了,是整个秩序完全崩溃的问题了!”

  韦老大转头一看,看到了连长“韩老头”。

  韩老头手上拿着三根卷烟,各扔了一根给韦老大和馒头,韦老大和馒头赶紧接住。

  这种卷烟最初是国公爷组织人生产的,因为工艺简单,很快就被民间的商人学去了。如今天津有好几家卷烟厂,有“瑞鹤”,“范家庄”和“小康”等好几个流行的品牌。连长扔给韦老大的卷烟,就是“范家庄”牌的卷烟。

  不等连长发话,馒头就跑到了篝火那边去,在篝火堆里拣了一根燃烧的木头点燃了卷烟,然后跑回来,用自己手上的卷烟帮连长和韦老大点了烟。

  连长韩老头吸了一口卷烟,说道:“开始时候,河南乱起来真是因为旱灾。但是乱了两年后,河南的秩序就完全崩溃了。”

  “我听人说,实际上崇祯十七年、十八年河南的年景是不错的。那两年也有不少熬过旱灾蝗灾的河南百姓收获了粮食。本来收获了粮食,百姓能养活自己,秩序就能慢慢好起来。但是那两年守在城里吃存粮的官府和士绅却跳了出来,要征收灾年没有收到的田赋和地租。”

  “当然,那些刁钻油滑的刁民是不会受到这样的盘剥的,受到盘剥的都是最老实的农民。但是老实的农民也要吃饭活命啊,最后那些被欺压的老实农民一算,这交了田赋和地租就要饿肚子,就不干了。”

  “实际上这哪里是田赋和地租的问题啊?这是同样饿慌了的官吏、士绅和农民在争夺生存的粮食啊。士绅们害怕再来灾荒,要积存一些救命的粮食,也不管农民的死活了。这为了生存挣扎的时候,那些奸人最丑恶的嘴脸全部显露出来。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是抢不过官府和士绅的,结果就是好年景都要饿肚子,甚至饿死。”

  “反正好年景也要挨饿,怎么看都没有活路了,还不如反了。最后农民就不干了,不少人被逼得从了贼。李自成大旗一举喊出不纳粮的口号,河南的农民都不种地了,跟着李自成进城抢官绅。”

  “于是种地的人越来越少,饿肚子的人越来越多。饿肚子的人越多,士绅就越变本加厉地和最老实的农民抢粮食。老实人被欺压了就从贼,种地的人就更少,如此恶性循环。整个河南就完全变成了一个斗兽场。”

  听到连长的话,韦老大和馒头都有些震撼。他们握着卷烟好久都没有吸一口,最后卷烟烟头上粘着长长的烟灰。

  “说到底还是秩序的问题。崇祯十六年陕西也号称灾荒,但是陕督孙传庭用雷霆手段调集几十万流民屯田,结果获得大丰收,养活饥民无数。可见只要把社会秩序恢复,所谓的灾荒是可以熬过去。”

  韩老头看了看身后的粮车,说道:“我们把廉价粮食运进来,让士绅们能够吃饱,让他们有存粮,他们就不会不顾后果地抢夺农民的口粮,倒是可以稍微缓解一下这个恶性循环。”

  b



更新延后两个小时

  



  

  

  
  
  。

  
  谢谢大家。  

第六百八十五章 平价


  韦老大正在听韩老头说话,突然看到远处黑暗里有人影闪动。恍惚间,韦老大似乎在黑暗中看到有几百个身影朝这边摸索过来。

  这么晚了,饥民不可能敢靠近连队的驻地。坐在粮车上的连长韩老头猛地站了起来,大声喊道:

  “有盗贼!所有人起来!”

  韦老大眼睛一睁,正要举枪,旁边的馒头已经抢先一步举起了步枪。枪口火花一闪,只听到“啪”一声脆响,黑暗中传来一声惨叫。

  馒头射完这一枪也有些吃惊,他本来也只是乱射一枪,没想到能打中人。对着黑暗乱射一枪都能命中目标,可见盗贼的密度。

  其他已经入睡的士兵一个个爬了起来。在各级军官的吼叫声中,士兵们飞快地进入了战斗状态。他们端着步枪守在了粮车的四面,举枪对准了黑暗中蹿动的黑影。

  装药,上弹。虽然黑暗中的盗贼还没有现身,虽然照亮附近八十米的篝火尚不能照出盗贼的身形,但士兵们已经开始朝黑暗中的人影射击。噼哩啪啦的枪声不断响起,,时不时有惨叫声响起。

  不过战斗很快就结束了。这些贼众不是李自成那样的大贼,不可能和两百虎贲军正面对抗。见这边的火力这么猛烈,盗贼们失去了劫掠的信心,渐渐退去了。

  韦老大一直举着枪在黑暗里瞄,却始终没能找到目标开枪。他等了一会,发现那些黑影渐渐都往远处逃走了。

  韦老大冷哼了一声,放下了步枪。他用手摸着枪托上的刻痕,似乎是很遗憾没能射杀几个盗贼。

  ####

  第二天下午,运粮队到达了河南彰德府汤阴县县城。

  听说有人穿越混乱的灾区运粮食到县城来卖,小小的汤阴县县城万人空巷。百姓们全部挤到了城外。显然,这个小县城已经被缺粮的问题困扰很久了。

  虽然彰德府在黄河北面,但同样经历过前几年的河南大旱灾,灾后的情况和黄河南面的其他州县一样复杂。唯一的好处是闯贼还没有攻到黄河以北,所以县城中还是安全的,士绅们依旧是当地的统治阶级。

  拥挤的人群中,连长韩老头看了看周围的河南百姓们,朝韦老大挥了挥手,就兀自坐到了粮车上面,点起了他的旱烟烟斗抽了起来。

  这韩老头是个烟鬼,身上不但有卷烟,还有烟斗旱烟,一天不知道要抽多少烟。

  韦老大知道韩老头是让自己组织卖粮,吸了一口气。

  他清了清嗓子,一脚跳上了一台粮车。他是个习惯于出风头的性子,对着几千百姓毫不怯场。

  韦老大伸手朝前面一挥,那模样像是一个官员在对百姓喊话:“百姓们,我们是津国公的运粮队,这次我们给彰德府的百姓们运来廉价粮食了。我们卖的是平价粮食,二两五钱一石,算是津国公给彰德府百姓做的一件好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