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末工程师 >

第407章

明末工程师-第407章

小说: 明末工程师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等附议!天子不可再杀文臣!”8



第六百一十七章 斯文

  天子朱由检看着义愤填膺的文官们,吸了一口气,额头上渗出几滴细汗。

  朱由检当然知道这些文官的厉害。

  这些文官合起来,就是朝廷。皇帝在这些文官眼里,仅仅是一个朝廷上高高供起的牌位而已。

  无论是管理天下文官的吏部,管理天下武官的兵部,还是管理天下财税的户部,没有了皇帝文官依旧可以自己玩自己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十分畏惧文臣,凡事都是要看东林党大佬的脸色。只要文官们串通,不报实情,天子就根本什么都不知道。

  各地的总兵、副将都是文官们提拔起来,忠于文官更甚于天子。即便天子不发命令,文官们也可以调动天下的大多数兵马。如果文官们不说,天子甚至连军队出去打赢打输了都不知道。

  甚至在宫内,太监宫女们都深受文官的影响。东林党在宫外的命令,随时可能在宫内掀起轩然大波。

  东林党经常说大明的天下是士人和天子共治的,这句话丝毫不假。没有文官的配合,天子什么都不是。

  而集体和文官对抗,硬撼东林党,几乎就是找死。

  历史上的朱由检没有李植的支持,从来不敢对抗文官的集体意志。比如历史上李自成发兵京城之时,朱由检一度想去南直隶重整河山。但是因为朝会时候文官不同意,集体沉默,朱由检就无奈地放弃了南避的想法。

  朱由检当时就南迁南京一事说道:“此事我已久欲行,因无人赞襄,故迟至今,汝意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可见没有文官的允许,大明的天子连南下南京保命都不敢。

  在崇祯朝,朱由检可以为个别文官的失职杀人,却决不敢对抗文臣的集体意志。

  然而历史因为李植的出现,打了一个岔。

  李植是文官的死敌,但另一个角度上,他也是皇权的捍卫者。李植日复一日的和文官死磕,削弱了文官在大明的统治力,却也从另一个方面加强了朱由检的权威。

  有李植在,朱由检有理由加强京营,控制了一支可观的军队。在李植和文官玩命厮杀的间隙,朱由检加强了东厂,渐渐摆脱了几乎是睁眼瞎的情报工作。

  李植南征北战立下的战功,也是朱由检的帷幄之功,更是直接提高了朱由检的权威。

  而李植在天津提倡的“公德”文化,“公利”之心,也直戳只提倡“私德”的儒家学术腹心。李植的公德之说在理论上撕毁了文官们道德君子的嘴脸,让朱由检甩脱了对大儒们的敬畏,从此可以真正俯视朝中的大儒们。

  有了李植在,朱由检并不像原先那样畏惧文官。他更有底气和文官对抗。

  刘宗周是大明的大儒,文章学问都是大明首屈一指的人物。也许是感觉到李植对儒学毁灭性的危害,他是反对李植的急先锋。调关宁军讨伐李植一事,他上下奔走极为卖命。他的一举一动都落在密卫的眼里,李植的奏章里,指名道姓要杀他。

  既然李植要此人的命,朱由检这次便下决心和李植站在一起,杀了刘宗周。

  刘宗周可以失去,但李植绝对不能失去。这次朝廷调关宁军讨伐李植,可以说是极大地考验李植的忠心。如果为了一个刘宗周让李植心寒心冷,不再支持朝廷,甚至举旗造反,那大明的江山社稷,都将受到最严峻的考验。

  文官们一个接一个地上来附议,坚决不让朱由检说出查办刘宗周的话。几十个人手举牙牌站在龙椅前附议,与其说是谏议,倒不如说是示威。

  看着沸腾一般的文官们,朱由检闭上了眼睛,许久都没有说话。

  文官们看着闭目静思的天子,都有些惊疑。天子以前若是遇到这么多文官集体发难,是一定会反悔退让的。但现在的天子却这样冷静,似乎丝毫不受文官们的汹汹气势影响。

  许久,朱由检睁开了眼睛。

  一字一句,朱由检缓缓说道:“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宗周营营苟苟,擅自操纵七万关宁边军,导致四百里国土丧失,险些逼反津国公李植,不可饶恕!来人,将刘宗周拿下,关入诏狱细细审问!”

  文官们听到这话,一个个面色发白。

  他们惊疑不定地对视了一眼,眼睛里满是不相信的神色——这么多文官上来反对,天子还要杀刘宗周。天子这是和所有的文官对抗啊!

  天子就不怕令不出紫禁城,天子就不怕被天下士人骂得狗血喷头,就不怕哪天莫名其妙死掉?

  刘宗周听到天子的话,浑身失去了知觉。他突然往左边一个踉跄,一下子没有站稳,竟倒在了地上。

  四个锦衣卫“大汉将军”冲了上来,便要拿下刘宗周。

  都察院的左佥都御史汪克明跳了出来,大声吼道:“何人敢动御史台?”

  朱由检见这个御史竟然敢反抗圣旨,勃然大怒,指着这个御史吼道:“来人!将御史汪克明拖出去,打廷杖一百!”

  打廷杖一百,那还能有活命?天子这是要大开杀戒了啊!

  文官们对视了一眼,再没有一个人敢上去阻拦锦衣卫。锦衣卫上去抓住汪克明,那汪克明当场和锦衣卫们扭打起来。但他一个文官哪里是锦衣卫的对手,最后锦衣卫抓住他的手脚把他抬了起来,往午门外举过去。

  刘宗周也被大汉将军从地上拉起来,押往了宫外的诏狱。

  文官们一个个愣在皇极殿殿上,眼睛里满是震撼。这样赤裸裸地和文官对抗,这还是朱由检吗?这是朝中大儒手把手教出来,素来自诩儒生一名的朱由检?

  这个天子,竟这样把大明有名的儒学大师刘宗周拿下了。

  斯文扫尽,奇耻大辱!

  朱由检发完了一系列的命令,脸上也有些苍白。但他并没有一丝退缩神色。他站起来扫视了一圈朝中的文官们,冷哼了一声。

  一甩袖子,朱由检大步走出了皇极殿。

  “退朝!”

  文官们对视了一阵,眼睛里都带上了愤怒。

第六白一十八章 死搏


  十月初四,天子朱由检正在乾清宫看奏章。??

  虽然眼睛停在奏章上,朱由检的心里却始终在思考着别的事情。

  自从前几天朱由检在朝堂上连接拿下三名重臣后,东林党的大佬们就炸锅了。东厂的番子回报,这些天东林党成员来回窜访,在各种场所聚集商议,不知道在计划些什么。

  刘宗周天下大儒,东林骨干,却被朱由检冷血拿下。这一次,朱由检确实伤到东林党的根本了。

  原先的历史上,文官们把朱由检描述为一个嗜杀成性,急功近利的皇帝。然而即便如此,朱由检在位十七年,也只是杀了一辅臣、四尚书、七总督和十一名巡抚。杀了这些高官,文官们已经把朱由检描述成一个冷面血腥的天子。

  而实际上,每次朱由检杀人,都是在这些文官犯下大错必须承担责任的时候。可以说朱由检从来不曾挑战文官的集体意志。

  然而在李植来到这个世界后,朱由检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已经为了李植和文官之间的矛盾大开杀戒。太仆寺藏银一案,朱由检杀一辅臣、二尚书、一“九卿”之一的太仆寺卿,尚书以下的侍郎、郎中无数。如今关宁军一事,又杀一辅、一都察院左都御史、一尚书。

  短短两年,朱由检杀的最高层文官,竟比历史上“刚愎自用”的朱由检十七年累计杀的高官还多。如果算上李植私自击杀的巡抚,数量更是惊人。

  而且每一次,朱由检都是直接站在李植一边,按李植的奏章杀人,挑战文官的底线。

  朱由检为了安抚李植,已经站到了东林党的对立面。

  文官们会怎么反击?

  朱由检正在那里思考,却看到一个翊坤宫的太监慌不择路地跑到了乾清宫门前。

  朱由检心里顿时一个咯噔,暗道不妙,翊坤宫定是出事了。

  果然,那太监跑到朱由检面前已经是泪流满面。他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声喊道:“圣上,袁贵妃突然病倒了,不省人事!”

  朱由检听到这话,无奈地闭上了眼睛。

  许久,朱由检才睁开眼睛,一声不吭地大步往翊坤宫走去。王承恩和其他的太监们跟在天子后面,浩浩荡荡地走在内宫的道路上。

  袁贵妃是翊坤宫的主人,是朱由检的侧妃。她本是朱由检为信王时候的小妾,因为性格淑庄素来温良恭俭让,得到朱由检的喜爱,也和周皇后相处得很好。这些年袁氏为朱由检生下了一个女儿,也深得朱由检喜欢。

  想不到此时,袁贵妃竟成为了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不知道还能不能救得过来。

  朱由检心中焦急,一路往翊坤宫走去,好不容易走到翊坤宫。宫中聚集了几位太医,一个个愁眉苦脸地站在病床前。东厂太监王德化也已经守在那里。

  看见朱由检进来,众人匍匐在地行礼。

  朱由检走到床前,看到袁贵妃已经是奄奄一息。她面色白嘴唇青,浑身高烧不退,此时已经处于昏迷状态。

  袁贵妃的女儿,年仅五岁的德安公主哭得像个泪人似的,眼巴巴地看着病床上的母亲,抓着病床被褥的一角不肯放手。

  朱由检摸了摸德安公主的脑袋,沉默了好久。

  许久,他才冷声朝太医问道:“还救得活吗?”

  为的太医颤声说道:“圣上,这是热毒入血阻塞脉络,致瘀成斑;火热伤津,则口渴欲饮,犯肺则痰壅盛;犯心则脉疾数;上扰神明,致神昏不醒!”

  太医心里紧张,一出口就说出一大堆让人听不懂的话,引得朱由检更加不快。

  “朕问你,袁贵妃还救得活吗?”

  太医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慌张失措地说道:“圣上!救。。。救不活了!”

  朱由检听到这话身子一颤,脸上顿时变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