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痞极大明 >

第227章

痞极大明-第227章

小说: 痞极大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也难怪他如此的着急,从初六开始,陆准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眼看着半个月都过去了,他什么都不管,整天就泡在秦淮河畔,温柔乡中。

    他起初还没有太在意,可在孙桥几次向他表示,找陆准找不到之后,他才留了神,却也没有想到他竟然是去秦淮河夜夜笙歌去了。直到今天孙桥向他汇报事情,他才知道,陆准这几天到底都在干什么。

    得知了消息的冯谦是真的坐不住了,难道就一个不能世袭的伯爵就让陆准满足了?就这么一点儿成果,距离他的理想还远着呢,就开始搞什么‘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破事儿了?

    冯谦自知不可能去秦淮河堵他的船,只能逼着邵化海去派人出去找。他可是知道的,任是谁都找不到陆准,邵化海也绝不可能找不到他。在被推脱了两次之后,就连素日性格温和的冯谦都气得对邵化海动了军法。

    这一来,总算是镇住了这群虾兵蟹将,邵化海也只得老老实实的亲自去秦淮河促驾,请陆准赶快回来。

    冯谦一圈一圈烦躁地踱步,直到听到庭院里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这才猛然刹住脚步,转身大力拉开了房门,怒目瞪着陆准。到底还是顾忌他的面子,没有当场吼出来。

    陆准带着满身未退的酒色之气进了内书房,躺椅里一靠,翘起二郎腿,手中轻轻摩挲着他一直以来几乎不离身的翡翠金蟾,漫不经心的问道:“怎么了?听化海说,你找我?多大的事情?至于这么急吗?”

    “至于嘛?”冯谦冷哼一声,瞥了眼已经被关紧的房门,生意陡然拔高,“陆准,你还知不知道你是谁?你还知不知道你姓什么了?你自己说说,从过完这个年,一直到现在,那案牍上的公文摞了多高你不知道吗?一眼不看,一本不批,正事不做,整天泡在秦淮河,你到底想干什么?”

    “有急事吗?”陆准眯着眼睛,回答得依旧是漫不经心。

    这种态度,着实是让冯谦火大。但他也知道,陆准是属犟驴的,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硬逼他没什么用处的。因此,虽然心中已然是气急,还是不得不耐着性子给他讲道理,“南都自古是龙脉所在,但你知道为什么六朝烟雨,兴也勃焉,亡也忽焉吗?南都城的繁花似锦,就是壮志雄心的催命符!你逢场作戏我不去管你,结交那些贵公子,这没办法,你是世职武官出身,注定了和文官格格不入,想要获得支持,这是你必须要做的。但我可知道,你这些时日里,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只带着孙占一,雇一艘小船而已,该不会也是逢场作戏吧?陆准,位极人臣,重振孝陵卫,你到底还想不想要?如果你说不想要,从今往后你想怎么玩儿怎么玩儿,我再不管了。如果你还想要,那我劝你收收心,现在还不是你可以纵情声色的时候!”

    “你为我好,我懂!”陆准笑着坐直了身子,对冯谦说道,“抱歉,让你担心了。不过,我还真不是去玩儿的,我是很认真的听你的话,考虑终身大事啊!现在我考虑好了,我要给寒烟姑娘赎身,我要娶她。”

    “你……”冯谦听了这话,登时是让他气的七窍生烟,“你堂堂的伯爵,明媒正娶一个娼妓?你不要脸面,大明还要脸面呢!陆准,你到底想干什么?”

    “那我有什么办法?”陆准无赖地摊手道,“我喜欢张应奎的女儿,他又不肯把女儿嫁给我。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咯,我看寒烟姑娘知书达理,不比大家闺秀差……”

    “陆准!”冯谦喝断了他的话,皱着眉头道,“你要是再胡说八道,我真的不管你了。什么跟什么啊?你跟她才认识几天,就色令智昏了?你还不至于这么急色吧?”

    “好好好,我交代!”陆准见他真急了,连忙投降,解释道,“我第一次见到她,是魏国公的孙子徐维志拉的线。你是没见过,那姑娘的模样,看一眼就挪不开眼睛。而且真的是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都行!当然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每一次见到我,她总是要拐弯儿抹角儿的跟我提起征战有关的话题,而且都是些悲情英雄。这一次两次我可以不在意,次数多了,自然就放在心上了。我就让阳九去查了她一下,结果你猜怎么着?”

    “她有什么大来头?”冯谦能想到的也就是这个了,如果说那位寒烟姑娘是某位将军或是曾经督师的文臣之后的话,那如果说明媒正娶还有那么一点儿希望。但也仅仅是一点儿而已,因为如果她不幸是犯官之后,被判入青楼。那就永为官妓,决不允许赎身,纳妾都不行了。

    陆准摇头道:“她没什么来头,倒是她有个弟弟,迷这个迷的不得了。本来书读的好好地,十四岁,就中了秀才,前途无量吧?结果呢?不知道是中了什么邪了,连书都不读了,一心想上战场。她这是有求于我,借这个以身相赠的机会,要么,帮她弟弟一把;要么,干脆断了他的念想。”

    “不是我说啊,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冯谦实在是不能理解,“他弟弟想当兵,自然有的出路。现如今北面正摩拳擦掌呢,正需要咱们东南出兵出饷,他要是这时候当兵,弄不好还能换顶官帽子戴戴。”

    “赶得上吗?”陆准摇头,“他才十四岁!这年纪当兵,别说人家要不要。就算要,能打仗?怕不是去送死的吧?我跟你说啊,我不仅派阳九去把事情原原本本的打听清楚明白了,我还亲眼见过这小子,跟他聊过两句。不瞒你说啊,这小子要是军户出身,我还真支持他去沙场试试锋芒,但偏偏他不是!自古穷文富武,不是军户,不是世职武官,家里又没钱,想走这条路,比考科举还难呢!科举,那起码读书不会把人读死了吧?”

    冯谦大概是听明白了,他无奈地摇头道:“所以,你就想大包大揽,帮他这一把?”

    “当然,也是那姑娘真是合我的心意!”陆准说到这儿,眼神中不禁有些回味,那一番滋味儿他可还没忘呢。不过很快,他回过神来,“冯谦,我跟你提个事情啊。我想要借这个机会,跟朝廷提一提修缮、扩建京卫武学的事情,你看有没有戏?”

    “合着说了这么多,在这儿等着我呢?”冯谦瞪了他一眼,对他拐弯抹角没个正行的样子很是不满。但陆准能够主动提出修学校,也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归根结底,你是想要打京卫武学的主意?但我可提醒你,武学培养出来的人,一向能力低下。不说别人,你小子自己也是武学肄业的,那授课的水平到底如何,不用我说吧?”

    “你这话说得就不对了!”陆准不乐意的说道,“我不是说了嘛,要修缮、扩建。当年太祖皇爷设武科,建武学,言明要以策论为首要,而其次言武艺高低,不就是想要在我大明培养出文武全才来吗?我是觉得,像寒烟姑娘的弟弟那样,想要由文入武的,那是天下罕见,但想要由武入文的人却很多!如果京卫武学能够挂着武学的牌子,延请大儒授课,文武双修,自然就能吸引到很多武官子弟。那样的话,文不成的,自然还可以直接就武,也算是多给他们留出了一条路。这也是你让我修缮卫学、给军户讲什么仁义礼智信的,才让我偶然想起的。怎么样?如果可以的话,就拜托你帮我上书喽!”

    “好好好,你能够重视这些,我就已经是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之感了。”冯谦虽然一边答应了下来,但一边依旧是没有忘记寒烟的事情,“不过,我可警告你。你如果是为了引出后面的话,才跟我提寒烟姑娘,那她的事情就此打住,不要再提。她弟弟跟她,完全是两个人,你爱才,我能理解,但你就算不娶她,也一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她弟弟弄进武学去读书,日后考武举。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你是认真的,那我就要劝你赶紧打消这个念头了。惊世骇俗,万万不能!你要是真把她娶回家里,八成前脚人进门,后脚你就让御史参倒了,日后可什么都别想干了。”

    “我知道,我知道。”陆准点头道,“话都让你说了,我还能说什么?我是认真的,但我还知道轻重。娶妻不合适,但这个妾室,我纳定了。”


………………………………

第294章 官帽子

    京卫武学,自惠宗建文四年始建,但紧接着,就由于惠宗皇帝在靖难之役中的失败,权力的易手,而被迫停了下来,直到永乐中期彻底废止。

    直到正统年间,此事才再一次被提起,朝廷在两京设立了京卫武学。直到成化九年,朝廷已经颁布了旨意,要求武官子弟,年满十岁即入武学修习课业。

    与宋代武学以武举为目标不大相同的是,明代的武举实际上是个挺鸡肋的东西,一直得不到重视不说,实际上的作用也很小。武学中十中有九成九都是世职武官的后人,生下来就带着职位,因此凡是武学中成绩还说得过去的,朝廷都会给予其应得的官职。而表现优异的,还会受到一定的嘉奖,不次擢升。

    但也正因为如此,武学才愈发的不被人重视。其间的武官子弟没有几个专心于课业或是操练的,都是混个日子罢了。等熬到了年头,打通了关系,官帽子自然就扣在脑袋上了,急得什么?

    前面已经数次提到过了,武官的待遇,自然有朝廷统治的需要,但更多的还是武官自己的不争气。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明武官的处境大概也就是这样了。

    身在这个群体之内,陆准知道,想要提高武官的地位,靠自己是做不到的,非得有一群和他一样思想的人培养出来,才能够在朝堂上占据地位。

    以前他的格局太小,只在孝陵卫一个卫所之内,而现在,他已经是新晋的勋贵,朝廷御封的固城伯了,格局眼界自然要比曾经大就是了。

    一封言辞恳切的题本送至京城,却让陆准始料未及的掀起了轩然大波。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