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854章

重铸清华-第854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日在武德殿受礼,在京藩属、蒙古青藏王公等,九卿以上的官员,诸国使节尽数到齐观礼,醇亲王是监国,所以代替慈禧皇太后受了黎道源的三跪九叩大礼,礼部尚书唱名,理藩院尚书赐金印金册,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观礼,从来藩属册封都是理藩院几个郎中搞一搞就是了,现在这样大的阵仗摆出来,礼亲王在京的军机大臣亲自到场,诸王宗亲都在场,就说明了清廷已经对顺化发生的事情十分的不满意,绝不会善罢甘休,你搞一个不承认中国政府,不想呆在中国范围内的越南新君出来,好,我当然也可以搞,而且我找的这个人根正苗红,更有资格成为越南的新国王,按照历史来算,黎朝的历史比阮朝更为悠久,以前的联系也更为紧密。
    按照诏书上的意思,这个越南的国号暂时就不提起了,而是提黎朝的“安南”有别于阮朝,诸国使节都邀请了来观礼,英国意大利等国大使借故未来,德奥美土等国悉数到齐,由此可见,英国人对于这件事情还是不认可的,但是谁会在意英国人是否认可,这样的举措只是表明了一点,英国大使韦德未到,他也十分清楚,那就是中国人在越南,做好了和法国人死磕到底的准备了。
    如此煊赫之后,黎道源全家搬进了什刹海边上的一处王宅,黎道源不是笨蛋,敕封次日之后,就上了一道谢恩折子。

  ☆、八十八、大战前夕(一)

这个谢恩折子里面刚开始感恩戴德,说明了黎愍宗子弟这么多年来的悲愤委屈,尽在一日之间洗刷干净,表明了大清再造之功,通篇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谢恩,表明正如天朝所言,阮氏绝非安南正统,并且表示,绝不能让天朝将士独自在安南浴血奋战,愿意即刻南下,跟随皇太后御驾,督战北圻。
    这样君慈臣孝,藩属和谐的戏码,最适合在这个时候上演了,大清日报连篇累牍的报道着阮朝得国不正的消息,把阮太祖描绘成了操莽一类的人物,老子英雄儿好汉,那么祖先是坏人,如今的阮朝伪君自然也不是什么好鸟,群情激昂,把原本越南的同庆帝要脱离天朝藩篱的消息冲的粉碎,原本一场极为严重的舆论风波消弭无踪,谢恩折子之后过了三日,新科出炉的安南国国主就前往大沽口,准备乘船南下跟着慈禧太后的督战队伍去了。
    在拜别母亲的时候,黎道源很是说了一番话,“额娘,虽然咱们如今这个国主的称呼是真的,可这里头有多少实惠,是真见不得,皇太后他老人家既然把咱们黎家重新想了起来,大费周章的把儿子又找出来册立,那么意味着,在越南那里,朝廷绝不会善罢甘休,如此一来,我们黎朝还真有几番能够重新一统越南,额娘我知道您是北京城的人,其实对我来说,何尝又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这里头的根儿我是断不了,自然这个安南国将来如何,倒也不在于我的意思如何,到底要看朝廷的,要我说,并入中国也是无妨,只是理藩院并军机处的大人说的很清楚,如今正式和法国人争夺的关键时候,越南是一定要保住的,那里的百姓子民,说句实话,和咱们没什么关系,但是既然享受了朝廷的待遇,自然这事儿也要担起来,我决意南下,跟着西圣爷去督战,如果将来能够在越南,北圻,或者红河北岸重现黎朝宗庙香火,儿子肩膀上这个老祖宗留下来的任务也就做成了,阿玛那里我也不不会不敢说什么了。”
    “说句实话,儿子心里迷茫的很,他乡故乡,早已分不清了,为今之计,就只能是勇往直前,跟着朝廷的脚步走,如果能在北圻安排下一块土地,这就已经足够,朝廷给了我们复国的机会,额娘也应该清楚,咱们没有回头路,只能是跟着朝廷一起走了。”
    “你说的很对,”钮祜禄氏点点头,“我之前一直嚷嚷说要复国什么的,这么说只是怕你泄气,没有了心气,混日子去,其实谁心里都明白,这么多年老祖宗也是这个意思,没有朝廷大力支持,咱们是别想什么复国的事儿,想都别想!到最后,什么复国,只是自己痴心妄想罢了,可如今既然有了机会,就绝不能放过,他乡故乡又有什么区别?我是必然住在北京的,日后真的复国,你自然也可以长居你自己个喜欢住的地方,在那里都不打紧。”
    黎道源开创了日后藩属国主常年呆在京师的先河,他只在十月到十二月的时候在越南,平时多数时候都在北京城里面,每次朝会是绝不会拉下的,最后还老死在什刹海边上的王宅里面。后世许多人抨击这些藩属国君常年呆在中国各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厮混,是一件极为浪费朝廷公帑的行为,应该把这些宣传口称之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蛀虫们一概赶出去,可惜这样的苍蝇嗡嗡声,没人会听,不然按照他们的法子,只怕是真能省下不少钱。
    这件事情顺利解决,当然外交上的口水战是少不了的,所幸的就是和法国人已经断交了,不需要和法国人在正面战场上唇枪舌战,只需要应付几个多管闲事的外国使节就可,这件事情对别人倒是还不算触动太大,但是对于李氏朝鲜,如今的国君,日后谥号为高宗的朝鲜国王,他的震动可真是大了。
    中国人居然敢如此威风赫赫,说废就废,说立就立,这个立还不是白立,是带着军队去立的,无论法国人如何,北圻之地就已经占据住了,黎朝复国,显然是板上钉地的事情,如果朝鲜国王也敢来这么一套,那么前车之鉴,他马上就可以吃到,所以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原本对于兵变十分淡定的国王李熙连忙到了王妃闵氏的居所,告诉闵妃,接下去要马上解决兵变的事情。
    “中殿,”李熙素来都是对闵妃言听计从的,这次的兵变,是闵妃故意纵容了亲日的开化派来清除不太听王室命令,更多的希望中国插手的事大派的行为,这明面上是朝鲜国内的政争,但实际上,是中日双方在朝鲜代理人的争夺,闵妃的所有行为基本上李熙都会为其背书,但是这一次,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李熙对着闵妃说道,“适可而止吧,忠心的臣子快要被金玉均他们杀完了,接下去朝政将会十分危急,马上解决这次的政变!”
    他的语气十分果断,闵妃不由得挑起了眉毛,“主上,请问发生了什么事了吗?”
    “天朝已经重新册立了一位安南国王,取代现在的顺化城里面的那个同庆皇帝,”李熙的额头渗透出了紧张的汗珠,“这个新的国王,不姓阮,而是前朝黎朝的子孙后代,滞留在中国,现在被天朝找出来,重新册封为越南国王了。”他显然十分惧怕,什么时候如果朝鲜王室和日本人走的太近,只怕也会如同和现在的阮朝王室一般,彻底的被中国人抛弃,被中国人抛弃的下场,不用多说,一定会很惨,不需要那些前尘往事来说明,只要看看光海君,七次请求中国册封其为朝鲜国王都被拒绝,最后被那些有心人政变推翻了政权,一个谥号都没得,如果自己再和日本靠的太近,只怕将来也会有风险!

  ☆、八十八、大战前夕(二)

“中殿,这是很危险的信号,我们不能继续在这里坐以待毙,要知道父亲大人的子孙里面,不少人还想占据这个王位,而预备做出任何的代价来,要知道,父亲现在还在清国,这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事情。”
    李熙不得不很担忧自己的处境,以旁支承继大统,已经是十分受人非议,上面还有一个权力**异常旺盛的父亲,自己是宗室,父亲自然也是宗室!万一将来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符合中国人的心意了,在保定册立自己的父亲,按照现在清国的趋势来看,也绝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闵妃的眉毛扭成了一团,她作为政治人物,绝非一般的女性可以想比,自然也在里头闻到了不少不对劲的事情,“清国对于朝鲜从来都是不干涉内部政事的,主上是不是过虑了?”
    “越南的前车之鉴,不得不提防,中殿,”李熙再次凝重的说道,“这里我们不能继续呆下去了,金玉均这些人,会害死我们的。”
    金玉均是开化党的领袖,也是主持策划这一次甲申政变的领导人,之前挟持了闵妃和李熙,诈称清兵哗变,把两个人从景福宫里面请出来,居住在了此地景佑宫,景佑宫此地颇为狭小,有助于开化党人的军队牢牢把控住国王和闵妃,但是这种情况肯定是不会一直存在下去的,闵妃对于此事也十分的忧虑,她的政治立场十分的多变,就如同变色龙一般,刚开始执政初期就是先引进了开化党势力,借助日本的力量来对抗保守的大院君,现在显然,几次兵变,日本人都在其中,日本人的咄咄逼人又让她很不爽了,接下去,自然需要改变方式方法,不再屈从在日本人的淫威之下,她点点头,“是,主上,我这就通知人出去,让户判沈相熏去仁川的清军大营,请清军统帅袁大人出手平息这场兵变。”
    李熙点了点头,但是十分惊讶这个求助的人选,“户判沈相熏?他不是金玉均的党人吗?怎么可能会帮助我们去求助清国士兵呢?”
    “他只是在假装而已,开化党人现在势大,户判被迫听从他们的命令,主上说的很对,清国对越南这样子,肯定存了杀鸡儆猴的警示之意,我们朝鲜不得不注意。”闵妃坚定的点点头,“不管我们内里如何想,但是我们表面上还是需要接受中国的管辖,不然,一个日本就无法让我们安然入睡。”
    李熙长叹一声,小国就是如此的难以自处,事大原本是没错的,以前明朝的时候,就是靠着中国的支援才能够抵抗住丰臣秀吉的侵犯,可是现在日本帝国逐步崛起,朝鲜现在成为了左右摇摆,东西都要奉承的不安之国,自然,清国远远比日本更为强大,可清国不太管理朝鲜的事务,这对于朝鲜来说,是一见幸事,也是一件难事,幸事是朝鲜归属中国,义务没多少,只是几年一次朝贡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