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456章

重铸清华-第456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等到了这个时候,李鸿藻身子剧烈的震动,殿内也一片哗然,没想到之前还不肯放权的皇太后居然如此干脆利落!干脆利落的归政皇帝!
    有眼捷手快的大臣已经伏在地上山呼,“太后圣德!”
    “太后圣德!”
    梁如意一摆手,两个太监上来,就把皇帝身后的黄纱九折黄花梨木屏风搬了下去,皇帝刷的站了起来,单膝跪地,“皇额娘,儿子还需多历练,请皇额娘继续垂帘!”皇帝这话说的哽咽了。
    穿着朝服宝冠的太后坐在宝座上,众臣不敢多看,只有恭亲王抬头窥了一眼太后,只见太后脸上带着笑意,却又十分威严,似乎是莲台上的菩萨,雍容华贵怜悯世人。太后秋水般的眼睛看到了恭亲王,微微一笑,缓缓站了起来,“我意已决,再无更改,议政王,军机处将本宫这个意思明发天下,从今之后我再不过问前朝之事,一切军国大政交给皇帝自己处置,你们跪安吧!”
    群臣山呼万岁鱼贯退出,神色有些激动,有些落寞,有的震惊无比,有的却是兴致勃勃,文祥看着恭亲王,恭亲王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情,只是觉得似乎轻松了不少,“去军机处,拟旨吧。”恭亲王转过头,看着沐浴在夕阳下的勤政殿,心里若有所思。
    这是不是,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皇帝快起来吧,”慈禧太后拉起了皇帝,看着眼角有泪的皇帝,“刚才皇额娘处置天津教案的法子,你学会了吗?”
    “学会了,皇额娘,儿臣不孝,还怀疑皇额娘。”同治皇帝哽咽的说道。
    “学会了就好,”太后按了按皇帝的肩膀,手里的温度透过朝服,让皇帝能清晰的感觉到,“接下来就看你的了,你是皇帝,只要记得,什么事儿,都不用怕!”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八,太后御勤政殿圆明园,议定天津教案条约,并突然宣布撤帘归政,群臣大哗,帝苦劝,太后不停,将帘子撤下,退居深宫,不再过问政事。皇帝于同治九年九月初十行亲政大典,咸丰十二年至同治九年乃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后世历史学家对这十年评价极高,认为,近代以降,落后于西方的局面,能够慢慢的拉回来,发轫于这段时间,且一致认为,这段时间君臣颇能同心同德,排除小分歧小矛盾,一致为了国家的强盛而努力,是政治最开明而且政治斗争最少的时期。
    第四卷《晨钟暮鼓》完,敬请期待下一卷《紫禁春色》!
    p:&nbp;&nbp;《紫禁春色》马上就要到了,大家说,要不要打赏给我催更捏,,,,我准备是先停几天好好构思下一卷的内容的,什么时候更新就看大家的热情啦!

  ☆、一、三月初三(一)

同治十一年,三月初三。
    这一日是上汜节,北国虽然是寒风依旧冷冽,可日头已经一天比一天暖了,枝头的柳絮已经开始洋洋洒洒飘落了下来,有些鼻子敏感的,在大街上一路的打喷嚏,榆钱正是肥嫩的时候,这时候用水焯一下,加点麻油,加点盐,一拌就是清香扑鼻,或者煎蛋、清炒,都是不错的时节菜,所以不少孩童拎了榆钱,配着报纸一同售卖。
    风沙柳絮飘飞之中,有个高瘦的男子从自家宅子里走了出来,穿着一件出毛的鹿皮坎肩,手上把玩着一个鼻烟壶,神态雍容,对着任何事儿有不屑一顾玩世不恭的笑容,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位旗下的大爷,只见他踱着四方步,在天桥下走着,时不时的看着各式摊铺,他对着书摊书铺十分有兴趣,经常看着一本书就驻足停留许久,有个卖榆钱的儿童,见到这个男子在看着书,畏畏缩缩的靠在那个男子的身后,小心翼翼的看着那个男子手里的书。
    他手里的书倒是也常见,乃是乾隆年间官刻的《千字文》,那个儿童嘴里在默念上面的字,不觉念出了声,那个男子听到了转过头,撇着这个靠着自己的儿童,那个童子也知觉,连忙打了个千,舔着脸赔笑,“大爷别生气,小的看着这书,入迷了。”
    那个男子倨傲的放下书本,“怎么的,你也识字?”
    “是是是。”那个儿童笑着回道,“之前是卖报纸的。我家里头一个邻居,是宫里头出来的姑姑,认得字,所以教了几年,不算是睁眼瞎,”那个童子骄傲的紧。“这几日。把报纸都给家里的弟弟卖去了,我改卖一会榆钱。大爷手里的这本千字文,真是好。”
    那个男子微微一笑,“你倒是难得,有没有《咸丰字典》?”
    “那字典贵的紧,”童子笑道,“我们这些穷人家,怎么买的起。”
    男子突然想到了什么,“那四九城已经都办了官小学。这事儿你知道吗?”
    “自然是知道的。”
    “那你怎么还在此地?”男子奇问道。
    “大爷您是不知道啊,”那个童子一边叫喊着路边的人售卖榆钱,不以为然的说道,“咱们这些过穷日子的。那里有闲钱去读书上学呢?那束脩可是要不少钱呢,”童子居然也知道束脩这个词,童子麻利的用旧报纸包了一包榆钱给路人,收了几文钱,“如今这日子太平的很,赚钱倒是能赚一些过日子,要是想读书进学。也是不能了。”
    那个童子继续说道,“不过也幸好,”他的语气里又透着骄傲,“我虽然年纪大了,家里的钱也不够,不过我家的弟弟,父母亲咬咬牙,已经准备让他去上学了,这几日就在凑学费呢,这把榆钱卖了,估摸着就凑齐了。”
    “你倒是个好兄长,”那个男子笑道,“家里出了个读书人,到底是好事儿。”
    “是,”那个童子见这时候没有什么生意,于是就专心和这个男子攀谈起来,“不瞒大爷,小的天天卖报纸,这报纸上的消息看的多了,也知道,教育部设立的时候,说什么,‘教育乃是立国之本’的话,大概是这句吧,如今只要是进了学,读了书,不管是去工厂做工,或者是到各个衙门当差,都是方便的紧,若是有一日能被总理衙门选中,派了洋差事,那可真是光宗耀祖了!”
    那个男子失笑,“洋差事可不是那么好派的,不去同文馆学上几年外文,那里能派的到。”
    书铺的老板袖着手,笑眯眯的看着两个人交谈,只是不说话,“若是进了同文馆,那更是祖上积德了。”报童喜滋滋的说道,“万岁爷以前就在同文馆读书的,若是能进了同文馆,那岂不就成了万岁爷的同窗,万岁爷还能亏待了同窗?”
    那个男子转过脸对着书铺的老板笑道:“你说这个小子,虽然人小,这道理倒也不算错。”
    “自然是对的,”书铺的老板应道:“同文馆几年毕业出来的,不是做了那个厂子的提调官,就是进了通商衙门、海关这些地方,还有的更是进了总理衙门,或者派了洋使节,我听说,有个同文馆才毕业的,不过是二十出头,只是因为学的是什么德语,西洋新立了一个普鲁士国,朝中没有官员精通德语的,这天大的馅饼就掉到了他的头上,从一个拿着九品俸禄的白丁学生儿,成了总理衙门下属的驻普鲁士国大使,正四品的红顶戴,在西洋代表咱大清的天威,真真是羡慕死人!”
    “如今已经不叫普鲁士国了,”那个男子说道,“改叫了德意志国,那大使也是自己个努力,前几年刚刚兴起洋务的时候,多少人都嫌弃那同文馆都是和洋人打交道的地方,凡是入了同文馆的,一概老乡亲眷都是不认的,这个德国大使也是这样,那宗族差点要开除他的族谱,幸好他一心向学,把这德语细细的钻研了下来,这才等到了这个机会。”
    “听这个大使回家祭祖的时候,宗祠中门大开,迎接这个正四品的大员呢,那些人的嘴脸想想也觉得可笑。”老板又对着童子说道:“你瞧仔细了,面前的这位大爷就是在教育部里头当差的,你弟弟能进学,该好好给大爷磕个头!”
    那个童子大吃一惊,连忙把手里的篮子放下,跪下诚心正意的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大爷公侯万代啊!这样积善积德的事儿,无当老母、佛祖、上帝爷爷都会保佑您老人家的,小的回去就给大爷立长生牌位!”
    “扯远了,”那个男子笑道,“你这个老狗,”男子指着书铺的老板,“嘴巴这么碎,”虽然话里是埋怨,可语气也是悠然自得的样子,“我不过是在教育部当着笔贴式,那里算的上是我的功劳。”
    “别人不知道,我还能不知道五爷你的来头吗?”书铺老板得意的挑了挑眉,“五爷您就别谦虚啦。”(未完待续。
    PS:  新的一卷,新的一段旅程,谢谢大家的支持。

  ☆、一、三月初三(二)

被老板称之为五爷的人笑而不语,把那个报童拉了起来,“你把这些榆钱都送到我的府里去,我报怨了,”五爷说了个地址,从荷包里数了三个铜元给报童,“你呢快快回家,给你弟弟去交学费就是,将来你弟弟学了知识,想必也会教导于你这个给他凑钱的好哥哥了。”
    报童接过了钱,那铜圆中间无孔,做工精美,正面印着“同治元宝”,下面一行字“十二年六月制”,反过来一看,写着钱数,“五十文”,报童千谢万谢,转过身一溜烟的跑开了,五爷这才笑着对老板说道,“今个难得有空,把你书店里的好书都拿出来给我瞧瞧。”
    “早就预备下了,知道五爷今天休沐,”老板笑道,“碧螺春也热热的备好了,就等着五爷呢。”
    三月初三,衙门这一日也是歇息,从京中到地方皆是如此,官员们会利用这一日难得的休沐来干一些文雅的事,比如踏春游猎野餐文会之类的,抑或醉卧八大胡同——前几年或许是世风日奢,且风气大开,以往官员不得进出灯红酒绿场所的禁令大家视若罔闻。
    但是这几年起,似乎大不相同,官员们在这一日,以往的兴趣爱好,似乎都消失不见,要不就是加班办差事,要不就是趁着这休息的时候,想着如何多学点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