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第88章

迷失在一六二九-第88章

小说: 迷失在一六二九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德嗣很不高兴的反驳道,在他看来庞雨对战争和战史是绝对外行,但后者显然并不在乎这种鄙视,仍然很轻松的耸耸肩:
  “别那么僵化,伙计们。也许现在不落后,可它的本质上的缺点还是存在。武器要适应我们的实际情况,战术也是如此啊。线性阵列,就和先前那帮小子要求搞得什么长枪阵一样,本质上都是拼人力消耗,而人力资源,却是我们最缺乏的。”
  说着,庞雨随手建起一块石子,在地上画了两条线:
  “将来和对手交战,只要对方是正规军,肯定有远程武器吧。我们站一排或者几排向对方靠近,必定会有一批人要倒霉。”
  “以当前年代的火器技术,这种伤害不会太大。”
  解席很有把握地说道,但庞雨却不置可否的笑笑:
  “是么,这可不取决于我们。正在发生的德意志三十年宗教战争,好像不止一次神罗军队的方阵硬是给瑞典炮兵给打散了架——这年代已经有野战火炮了。就算对方没炮,明军或者欧洲军队好歹都是有火器的,蒙古或满清也有弓箭……而且,别忘了,我们的对手可不是电脑NPC,他们是会学习,会进步的。战争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事情,谁也不能保证我们的武器将来不会流失到敌人手中,甚至被他们仿制出来。就算没有仿制,刚才老凌也说了,现在法国已经大量装备燧发枪,他们学习排队射击总不会很困难吧?”
  文德嗣愣了愣,现在就担心这个虽然有点过早,但似乎也不算杞人忧天。
  “那又怎样?”
  “怎样?然后就是重复十九世纪的战例啊——双方士兵面对面互相枪毙,看谁受不了先逃跑。哪怕我们每次都能取胜,哪怕我们每次的伤亡不超过5%,这样的‘胜仗’打上十次……阿文,老解,让你去指挥这样的战斗,你肯站到队列前头么?如果我们这些指挥者都不肯做这种事情,又凭什么要求部下士兵去这样卖命?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像欧洲那样能顶着枪林弹雨仍然走正步保持队列的军队,你们就这么有把握一定能训练出来?”


第九十六章 还是娱乐好
  这场争执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包括军事组王海阳北纬在内,好几个人围了过来。
  正好听到庞雨最后一段话,北纬哈哈一笑:
  “就是,受了那么多年掩蔽身形,躲避炮火的训练,实战中还要求整整齐齐站一排去挨枪子儿,这种傻逼事情我是肯定不干的。我也想不出怎样才能忽悠那些新兵这么做——在我们自己都不肯以身作则的前提下。”
  旁边一直没说话的唐健突然笑了笑,拍拍文德嗣的肩膀:
  “我们从来没想过搞什么线性阵列,不过原因可没你们说得那么复杂,其实很简单一条——不会。”
  “练兵不是靠嘴的,要士兵服气你,跟着你学,你就必须亲自做给他们看,而且要比他们强。打铁先要自身硬,当干部的光说不练,讲出来的话绝对没人听。当年我在野战军的时候,指导员技战术水平就是要比普通战士高一截,干部不如战士,干部自己都不好意思见人……那时候我们学的什么,今天还是教给新兵什么,军队的传统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新战术……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搞出来的。”
  “何况这也不是什么新战术,明知道比我们已经掌握的东西还要落后却硬要去搞,典型的教条主义。”
  王海阳也终于听明白了他们的争执焦点,毫不客气指责道:
  “我们现在教给新兵的战术,都是首先要保全自己,然后才尽量杀敌,如果在战场上被打到,只能说是技战术没学到家或者特别倒霉。但要他们排队挨打,这种训练……我肯定不会的。”
  “我们上一次战斗,就是用的线性战术吧,效果很好么。”
  旁边一个年轻小伙子忍不住插嘴,但这下可把负责制定整个作战计划的庞雨给惹火了:
  “狗屁的线性战术——从一开始设立通讯中继站,中期反复侦察,后期袭扰,引诱敌军进入我们的预设阵地,用预埋炸药对他们进行最大杀伤……这些都不算进战术的?最后就算冲击,也还是用装甲车顶在前头吸引火力,走的还是坦克引导步兵的稀疏队列……不折不扣的现代战争模式!”
  凌宁也冷笑一声:
  “要没有先前那么多准备工作,大家直接排队去硬拼,这边站着的还能剩下几个只有天知道,当真以为对方五千人都是死狗啊,这边排排队每人开两枪就能搞定?”
  “战争总是会有伤亡的,只要打赢一仗,我们的人力资源就能补充……”
  文德嗣犹自坚持,但这次就连解席都不好支持他了,大家沉寂了许久,最后还是王海阳快人快语:
  “——谁主张,谁实施。谁觉得自己能行,就自己来训好了,反正到时候谁训出来的部队谁负责带上战场,我们军事组不会做这种蠢事!”
  ……
  最后这场争论在不太友好的气氛中告一段落,事后军事组还是按照他们的方式在训练部队,文德嗣虽然嘀咕了一阵子,终究也没放下手头工作亲自跑到新兵营去担任教导员。
  在一片乱纷纷的忙碌中,不知不觉间一两个月就过去了,十七世纪的夏天远不象后世那么炎热,也许因为现在正是什么所谓“小冰河时期”吧,即使在海南岛这边,三十多度的高温天气也并不多见。对于早已习惯了后世动辄三十七八度高温的现代人群来说,气候还是相当凉爽舒适的。
  最近白燕滩的主基地内比较热闹,原因是大伙儿的业余生活较以往丰富了不少,在早就玩腻了的下棋打牌等基础娱乐之外,他们又多了一项既传统,又绝对是很现代时髦的娱乐项目——K歌!
  琼海号的娱乐室里原来有一套家庭版KTV兼影院系统,不知道是登陆时受了撞击还是原来就有故障,反正一直不能使用。不过前些日子电子专家张安江老师闲着没事瞎捣鼓,居然让他把这套东西给修好了。
  最初这套玩意儿是给女孩子们拿去玩了,她们内部为此还展开了挺激烈的竞争。每到傍晚时从女生宿舍里就传来宛如塞壬般充满诱惑力的歌声,把周围小伙子都吸引过来……如果是这个时代的男人,能站在阳台下面倾听那天籁之音肯定就很满足了,但现代小伙子们可不甘心仅仅如此啊——男女平等,我们也要玩!
  经过胡大姐协调之后,这套系统仍然由女生宿舍来保管,但每天工作结束后大家都能去玩玩。长夜漫漫,这伙现代人又都保持了不过九点坚决不睡觉的习惯,一天劳作之后管它会不会唱,冲上去搂着麦克风吼上几嗓子,绝对是种享受。
  很快,一场歌咏大赛就自发组织起来。虽然都是业余的,但其平均水平可不低——和手机一样,MP3也属于他们这个团队中几乎人手一件的小物品,这年头谁的MP3里没个上百首流行歌曲啊,半年多翻来覆去只能听到这些,只要不是聋子多多少少都能哼上几句,完全荒腔走板的并不多。
  如今有了电子功放和配乐系统,本来只是随便哼哼的声音经过立体声音箱和低音炮等设备加工后扩散出来感觉还真不一样。当苏暮雪小姐用她那唱过京剧的嗓子拉起《青藏高原》时,那高音吓跑了在基地里筑巢的所有鸟儿,小鸟们足足好几天都没敢回巢……
  比赛是采用了超女快男的方式进行,由大家共同投票海选优胜者。女生组先比,经过三个晚上的角逐,最后是自称“东航第一麦霸”的王娇娇小姐勇夺女生组冠军花环——说实话,因为是全体海选,她的形象占了很大优势。竟然压过了有京剧专业功底的苏暮雪,让后者只能屈居亚军。
  而获得第三名季军的那位,事先谁都没想到——居然是来自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公国的安娜塔茜娅公主!她唱的意大利歌剧没人听得懂,DVD机里当然也没配乐,不过对于以艺术出名的美第奇家族来说,音乐和绘画一样,都是属于天赋的技能。
  ——在公主号的船舱里有一具很完美的古钢琴,是现代钢琴的前身羽管键琴。羽管键琴的缺点是音量偏低,但张安江老师在这具古钢琴后面,琴弦部位摆了一排麦克风,用电子功放弥补了这一缺陷。
  安娜非常满意功放效果,于是便露了一手自弹自唱的绝活儿,据说这是欧洲贵族聚会中小姐们常常要表演的节目,如今虽然在万里之外的东南亚,却将这批来自后世的观众也给震慑住了。
  当然,如果仅仅这样她还未必能让大家投票,毕竟比起现代花样繁多的各式唱法,这个时代的欧洲音乐基本都属于赞美诗类型,音调过于呆板平淡。这又不是什么政治活动,大家完全凭自己感觉投票,不需要投政治票的。
  但这位安娜公主却展现出极高天赋和学习能力——她之后当众又加唱了一支新学的现代歌曲《EYESONME》,这支大师级作品将她原本被平庸曲调掩盖的优美嗓音完全发挥出来,一曲歌罢就立即引来暴风雨般的喝彩,以及满堂掌声。
  最后投票时很多人是犹豫了半天的,只是因为大部分人觉得这次比赛好歹也是头一回,不能让一个外国女人夺了头筹,所以最后意大利公主才只得了第三名。不过,根据为安娜挑选了那支英文歌而得意洋洋的茱莉透露:安娜最近正在努力学习中文,一旦她能唱中文歌了,配上不输于王大小姐的形象,相信下次再有这类大赛,这顶歌后桂冠鹿死谁手就很难说啦。
  除了这三大花魁之外,其他各位女士也都有高妙表演。教授夫人宋阿姨唱的《好日子》一点都不象六十多岁老太太的喉咙,朱月月,冯宇飞等人各自收获一批崇拜者,就连胡雯那略带沙哑的嗓音都被评价为有那英风范……
  不过私下里,也有一批嘴巴比较恶毒的家伙,例如阿德等人,将这种状况称为“母猪赛貂蝉”现象——就跟当兵的在军营里呆久了见不得女人一样。
  当然他们也只敢在私下说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