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第48章

迷失在一六二九-第48章

小说: 迷失在一六二九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雯在整个会议过程中一直很安静,但到最后却突然问了一句:
  “计划拟定的很完善了。不过,假如,万一我们作战失利,发生了最坏的情况,你们有没有什么补救措施吗?”
  庞雨一愣,这位胡大姐说话还真有党员腔——未虑胜而先虑败,这倒也不能算错。但庞雨以前在电视上经常看到某些领导,无论别人向他报告什么,最后总会问这一句:“最坏情况是什么?怎么处理?”仿佛显得天下唯有他最是高瞻远瞩。
  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最坏情况”上,那也甭考虑什么战术了,大家撒丫子跑就是。说这种话无非是显得自己比别人考虑更多更完善,对解决问题本身却根本不起作用,典型的官腔。
  不过官腔的特点就是虽然让人恶心,却还不得不应付,面对唐健等人抱有同样疑问的眼神,庞雨只好耸耸肩膀:
  “最坏的情况,无非是阻击作战失败,各处基地失守,那大家只能放弃一切上船逃跑了。我们的轮船光经济航速就有十五节,而明朝战船的航速最高不过七八节,无论如何追不上的。”
  想了一想,他又补充道:
  “不过,在上船逃跑以前,我们也许还可以动用一件秘密武器……这东西威力很大,就是太恶毒了一点,而且用得不好我们自己也很危险……”
  含含糊糊的言词反而激起了所有人的兴趣,大家一致表示要看看那件“秘密武器”,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庞雨朝化学组同仁那边看看,见他们点头之后只好无可奈何的招招手:
  “跟我们来吧,那东西不能带入居民区的。”
  带着大家走了很长一段夜路,一直来到工业区最里侧,在某间单独而且上锁的小屋子里,化学组李靖诚和吴昆向大伙展示了一只钢瓶。钢瓶外面用粉笔画了个骷髅头,写了极度危险几个字,同时还标注了一个化学符号:Cl2。
  “液态氯,工业组前段时间电解海水产生的副产品,现代战争史上最早使用的化学毒气。”
  由吴昆出面,向仔细大家介绍了这件“秘密武器”:
  “1915年,一次大战的时候,在比利时,德军一次释放了180吨液氯,导致英法联军一万五千人中毒,其中五千人当场死亡。这东西非常危险,在空气中很快就会汽化成为刺激性的黄绿色气体,破坏人的呼吸道和肺部,并灼伤眼部和皮肤。”
  “用这东西对付明军?太恶毒了点吧?”
  不要说徐慧等人的脸色都极为难看,就连唐健这样的正统军人都感到难以接受,只有解席颇感兴趣。
  不过庞雨随后就告诉他们——这东西还没到实用阶段。
  “我们现在只是拥有液氯,却并没有什么合适的投放手段。也从没做这方面的研究,真想要使用,只能找个顺风的日子,直接打开钢瓶口,然后让毒气自己吹到敌军阵地去。”
  这种使用方法明显受到了太多限制,万一放毒的时候风向转变一下可就是自作自受了,所以庞雨明确说明:他压根儿没打算在今后的战斗中使用它,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永远别用。
  “告诉大家我们有这么个东西,无非是让大家心里有个数罢了,就好像国家拥有核弹一样,作为最终报复手段,通常情况下是不考虑使用的。而且,今后也不会再制造更多,因为储存危险化学品的特制钢瓶不多,普通容器又装不了这东西。”
  “就算我们战败了,要被迫逃跑了也不用?”
  老解很不满意的追问,庞雨叹了口气:
  “我不会做这种决定,到时候由大家共同来判断是用与否吧。坦率说,真要到了那一步,就算用化学武器恐怕也改变不了什么,无非泄愤罢了。”
  ……
  在一片无言的沉寂中,这场军事会议最终结束。对于最后的“秘密武器”大家没有做出任何计划,也不加以讨论。
  只是在临散伙前唐健忽然询问庞雨,这次的作战计划是否有代号?庞雨想了想,笑笑:
  “有的,我希望给这次的作战计划命名为:‘桶狭间’。”
  “桶狭间?……奇怪的名字。”
  唐健低声咕哝着,虽然没反对,但却也很不以为然。这个单纯的大头兵显然不知道日本战国史,也没玩过《太阁立志传》这类游戏,不过解席凌宁等人却都立刻了然,纷纷朝庞雨微笑,就连李明远教授也连连点头:
  “这名字不错,很贴切啊……”


第四十九章 战前准备(上)俺们没有王八气
  “人间五十年,与天相比,不过渺小一物。看世事,梦幻似水。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
  这首“敦盛”在它被创作出来的时代并不出名,然而在若干年后却突然由于一个男人在发迹和临死前的两次吟唱而轰传天下,直到几百年之后依然为无数人所铭记。
  不过当庞雨说出“桶狭间”这个名词的时候,他脑子里最先掠过的却并非那位鼎鼎大名的日本战国第一枭雄织田信长,而是作为信长垫脚石出名的那位超级倒霉蛋——“东海道第一武将”,今川治部大辅义元殿下。
  当今川义元雄心勃勃率领四万大军上洛的时候,他肯定没想到自己会碰上一个天生主角模板外加开足了金手指的对手。同样,如今琼州府里那些磨刀霍霍准备剿匪的明朝将兵们肯定也不会料到,他们将会遇上一群来自近四百年后,被超时代思想和技术武装起来的敌人。
  ——所以庞雨才刻意选用了“桶狭间”这个作战代号,以纪念那群即将在不幸程度上更超过今川义元先生的倒霉明军。
  当然,庞雨从来不认为他们这群人的运气能跟人家织田信长相比——先喝个烂醉,唱上半夜小曲之后仅仅带着六名骑兵出发,出城以后手下杂兵不过两百,直到最后所有兵力集结完成后也才两千多人。然而却在一场暴风雨的帮助下,在与两万敌军的混战中砍下了敌军主帅的脑袋,之后一路顺风走上战国霸主之路。
  这是何等的王霸之气啊!毫无疑问的天生主角。而他们这群人就绝对不敢做这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孤注一掷之举,为了同样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穿越者们尽了一切努力,把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做到最最细致。
  首先是通信,在战术会议之后的一大清早,电子通信专家张安江老师就带着许多电子设备出城了,唐健亲自率领五名军事组成员护送。他们的目标是澄迈县附近,靠近海边的一处偏僻小山岭。
  张老师在地图上选中了这个位置,如果在那儿建立一座中继台站的话,穿越众手中的对讲机通话距离将大大延伸,基本可以满足从临高到琼州全程自由通话,包括附近海域上的通信。这一点非常重要,战争首先拼的就是通信,只要通信畅通,他们就获得了绝对的战场信息权。
  建设临时中继台的备选区域是很大一块,唐健等人仔细从中挑选了一处海拔足够高,并且人迹罕至的地方建立基站。带去的蓄电池可以支持基站连续工作一星期,大家事先约定好:在没有开战的时候,基站每隔一小时开启三分钟。如果有特殊需要,或者战斗打响之后才连续开启,这样蓄电池就可以多坚持很长时间。
  干粮和饮水是动用了现代包装的旅行食品储备,足可供半个月之用,以后还可以再次补充。
  在安排好一切后唐健带着三名队员返回,留下包括魏艾文在内的两名军事组成员保护张老师。基站经过了精心的伪装,唯一暴露在外面的天线紧靠着一棵大树设置,如果不是特别靠近的话,应该不会被人发现。
  在临走之前唐健特别叮嘱那两小伙子——万一发生意外,什么东西都可以放弃,却一定要保护好张老师的安全。如果被樵夫或猎户等本地人士无意中发现,能控制就尽量控制起来,要是控制不了……
  后面的话唐健没明说,但已经接受过“特训”的魏艾文很坚决点了点头:
  “我知道该怎么做。”
  ……
  通信问题解决以后,接下来就是要往琼州府再派侦察兵。打伏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搞不清楚对方什么时候出兵,这边的埋伏圈就根本无从设起。根据逃回来的程府仆役报告,先前设在琼州府城的那个私盐窝点已经被查抄了——明朝官员们可不会放过任何一点能捞钱的机会。
  所以战术侦察行动还是只能依靠自己人来干了,北纬原打算亲自再跑一趟的。不过地质勘探组的同志们自告奋勇接过了这项任务,按照他们的说法——野外生存这一块是他们的强项,这段时间四处探矿,也已经适应了当地环境,用来远距离监视明军动向,完全可以胜任。
  作为穿越者中军事技能最为全面的一把手,北纬这次要承担的任务最多最重,也确实无法长期在外侦察。于是侦察工作就被转交给了勘探组,在地图上划出几个关键性区域,每处留一个勘探队员,随时监控临高附近各条道路上的情况。
  而其中最危险,被安排到琼州府的那处观察点,直接监视明军营寨的光荣任务,则被交给了舒中同志。这位兄弟前段时间跟花脚寨中的黎人走得很近,如今已经可以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黎族土话骂人了,还能唱上几句本地山歌。将近半年的野外活动,让他的皮肤跟当地人也没啥两样,再给他弄上一身黎族服饰……短期内冒充一下黎族同胞倒也不必担心会穿帮。
  当舒中把望远镜,对讲机和数码相机等间谍工具都藏在背篓夹层里,外面用半筐药材和野味打掩护,小腿上绑着五四手枪,穿着一身黎族装束信心十足的出现在大家面前时,这边大伙儿看着他的形象,感觉怎么看怎么象那七八十年代传奇故事中的台湾特务……
  至于对明朝水军的监视,则只能交给黄晓东船长负责了——军事会议结束后没几天,黄晓东就开着琼海207出发去海口。他将在那里直接用船上雷达监测明军水寨情况,顺便把舒中这位王牌大贱谍送往潜伏地区,以及随时准备在发生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