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李家庶子-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唐与西秦第三次交战,双方对峙数月,难分胜负,李轨眼见着又是坐收渔翁之利的大好时机,便即称帝继位,然后打算进攻大唐,但是却在关键时刻,得知了西秦灭李隐所灭的消息……
经过这近两年的发展,李轨的势力其实已然在走下坡路了。
李轨的吏部尚书梁硕,机智而有谋略,李轨常以他为依靠,将他视为出谋定计的人,李轨之所以能快速的占据河西之地,便是用了梁硕的各种计策。
不过在李轨占据河西后,因梁硕常不分场合的谏言,故而李轨对其有所疏离,即便这样,梁硕仍是李轨势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梁硕见各河西地区胡族逐渐强盛,便暗中劝李轨应当加强防备,因此与户部尚书安修仁产生了隔阂。
因为安家乃河西地区的累世大族,与河西诸胡交往甚密,互为助力,梁硕要李轨防制诸胡,便是动了安修仁的利益了,所以此后安修仁便有了要对付梁硕的想法。
恰好这时,李轨的儿子李仲琰因想让梁硕支持自己成为凉国太子,所以在某次前去面见梁硕时,透露了这一想法,但梁硕听后,却立即拂袖离席而去了,没给李仲琰一点面子。
李仲琰于是恼羞成怒,想要除去梁硕,在一次与安修仁喝酒时,醉后吐了真言,但安修仁也正好有这个心思,也是两人立即狼狈为奸,一拍即合。
去年十二月,李仲琰和安修仁一起向李轨诬陷梁硕,诬告他意欲发动阴谋反叛,李轨得知后立即震怒,随后竟没派人再调查一二,便用鸩酒杀了梁硕。
梁硕在喝鸩酒前,曾感到大为悔恨,后悔自己当初不该不听安兴贵之言,以致遭此祸事。
原来梁硕虽与安修仁势同水火,但却与安修仁之兄安兴贵却关系要好。
去年李轨派他的弟弟李懋出使长安的时候,安兴贵也请求同往,在出发的前一晚,安兴贵向梁硕劝道:“凉王外宽内忌,非是明主,公不如随我一同前往长安?”
梁硕听后很不高兴,认为安兴贵不该让自己做那种叛君之事,两人争论许久,谁也没能说服谁,最终安兴贵随出使队伍去了长安,而梁硕则留了下来,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李轨杀梁硕,虽是因为李仲琰和安修仁的诬陷,但李轨不经任何的调查便下令杀人,实乃梁硕之死的最大元凶。
梁硕在河西无论官吏军队中,还是普通的百姓之中,都有着很大的威望,他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去后,许多人的心中都为他鸣不平,只是不敢说出来罢了。
而就在梁硕被鸩酒杀害之后,又有胡人巫者对李轨道:“上天要派玉女从天而降,请求陛下建高台迎接玉女!”
那时李轨正打算要称帝,所以这种无稽之谈,正迎合了他的心境,李轨便相信了胡人巫者所言,立即下令征百姓建高台迎接玉女,花费很多人力无力,以致民生激怨。
而最近这几个月以来,河西闹了严重的饥荒,已到了人相食的地步,李轨用了全部国库家财救济饥民,仍然不够,每天都有许多百姓饿死,便想分发仓库中的粮食,于是召群臣商议。
曹珍等人都道:“国家当以百姓为根本,怎么可以舍不得仓里的粮食,而眼看着老百姓饿死呢?此时何须商议?”
太仆卿谢统师、太府卿韦士政等人都是隋朝的官员,心里始终不服曹珍等李轨起兵时的旧部,时常秘密地与诸胡结为团伙,排挤李轨的旧部下。
所以但凡是曹珍等人提议的,谢统师、韦士政这些隋朝旧部都会提出反对之言。
于是这时在曹珍刚说完话后,谢统师立即大骂道:“老百姓饿死的是因为他自己瘦弱,健壮的人怎么也饿不死。国家仓里的粮食是用来防备意外的,怎么可以用来喂那些瘦弱的人!仆射大人如果要讨好人情,不为国家打算,就不是忠臣。”
谢统师说的,完全就是毫无道理的诡辩,但李轨这时却觉得谢统师说得似乎很有道理,于是反而采纳了谢统师的意见。
从那之后,就连曹珍这些李轨起兵时的旧部官员,也都对李轨产生了离心与怨恨。
在以上发生的诸多事件、因素影响之下,李轨的西凉政权在兵力上虽依旧雄厚无比,但实则已像是一个得了重病的壮汉一般,已非势力初成的时候可比了。
当安兴贵得到李隐的请求,让他出力相助大唐攻略河西之地后,安兴贵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还主动向李渊请求立即启程去说服李轨,对他讲明大势祸福。
李渊对此表示怀疑的道:“李轨依仗军队凭借险要,连结突厥,实力非同小可,哪里是一番口舌就可以拿下的?”
安兴贵却回答:“臣前去说服李轨,李轨能听我的话固然好,如果不听,臣便率领家将起兵,与晋王的大军来个里应外合!”
李渊听后,这才答应让安兴贵返回河西之地。
安兴贵得到李渊的允许后,便立即星夜启程,当李隐的大军还在半路的时候,安兴贵便到达了武威。
李轨对安兴贵弃唐归凉的行为感到很是高兴,于是任命他为左右卫大将军。
安兴贵找了机会劝李轨道:“凉国的辖地不过千里,土地瘠薄百姓贫困。如今大唐从太原兴起,夺取了函秦,统制中原,战必胜,攻必取,这大概是天意,不是人力能做到的。陛下不如带整个河西归附唐,那么汉代窦融的功勋又可以在今天重现了!”
………………………………
第214章 定河西
窦融是王莽末年时,占据河西五郡自保的一方诸侯,光武帝刘秀称帝后,窦融便决策归汉,被刘秀授为凉州牧,从破隗嚣,被封为安丰候,“窦融归汉”也随之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为人所津津乐道。
安兴贵这时以同样占据河西之地的窦融,来说服李轨,可谓是既贴切又颇具说服力了。
然而这时的李轨,却并不愿归降大唐,他不悦的道:“朕凭着河西地区山河之牢固,他们虽然强大,又能拿我怎么样?你从长安而来,难道是专门为李唐游说的?”
安兴贵见了李轨的神情后,便知即便再劝也是无用,于是连忙向李轨谢罪道:“臣闻富贵不回乡,犹如锦衣夜行,臣下全族都受陛下的荣禄,怎么肯归附大唐呢?之前的言语只不过想呈上我的想法,行不行全在陛下您了。”
李轨听了安兴贵之言后,脸色这才稍缓,然而安兴贵退下去之后,却立即与其弟安修仁秘密联合各胡部,准备起兵攻打李轨。
李隐率领大军到了金城后,立即着手排兵布局。
这时,李轨让尚书左仆射曹珍带兵十余万,前往边境与李隐对峙,自己则在都城姑臧城中居间调控。
然而曹珍刚带兵离开武威没多久,便有急报传来,吐谷浑的可汗伏允发兵袭击河西郡县,而几乎是与此同时,以前隋朝的西戎使者曹琼,也纠合了众多的流寇、盗匪、叛军势力,一同对河西发起了侵扰。
这几分势力,每股人马都不算多,但总的数量加起来,也有接近两万人,这时共同发难,声势很是浩大,且直接威胁着河西地区的侧翼。
李轨不敢小觑,立即亲自带兵八万出了都城,打算速战速决,将伏允、曹琼这些他眼中的跳梁小丑给解决了。
安兴贵、安修仁兄弟都各自找了个借口,继续留守在了姑臧城,没有虽李轨出征,这时的姑臧城,经过尚书左仆射曹珍与李轨的相继带兵离开后,已是变得相当的空虚,仅有两万余人防守,其中安家能掌控的便有八千多人。
李轨带兵离开姑臧城后的第二天,安兴贵、安修仁兄弟纠合了安家的奴仆兵丁以及掌控的姑臧城士兵,猝然发难,袭杀了一些仍忠于李轨的官员、将领,然后挥兵攻占了凉国皇宫、各处城门,将姑臧城控制在了手里。
随后,安兴贵将自己据姑臧城反叛的消息,向李轨、曹珍方面大肆宣扬,以乱两者军队的军心。
李轨得知这消息后,顿时大惊失色,也管不了侵扰河西的伏允、曹琼等人那么多了,立即调转大军,回击姑臧城,毕竟别的城池他都可以丢,就是皇都万万不能丢的。
急匆匆的回到姑臧城后,李轨让人在城下大骂了半响,见安兴贵、安修仁兄弟没有丝毫投降的迹象后,立即指挥军队攻城。
双方攻防三日后,姑臧城已是岌岌可危,李轨眼见胜利在望,心中不由的欣喜无比,但就在这时,他忽听得一阵奔雷般的声音在大军后头响起,后军也随之变得有些紊乱了。
“发生了什么事!”李轨向左右大声喊道。
“陛……陛下,好像是大唐的军队……”李轨身边的侍卫颤颤说着,伸手指向了远处迎风而动的龙旗,土黄色的龙旗上,隐隐约约的能看到“大唐”、“征西大将军李”等大字。
“李唐的军队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曹珍这么快便战败了?”李轨的心这时已完全变得有些慌乱了。
唐军出现后不久,立即便对李轨的军队发起了进攻,一时之间,喊杀震天,李轨的后军一阵人仰马翻,根本无力抵挡。
“陛下,我们还是先行撤退,再做打算吧,不然就来不及了!”有近臣着急的向李轨喊道。
李轨的军队士气本就不高,又连续的猛攻了三天城池,已有些疲惫,这时面对突然袭击的唐军,怎么可能抵挡得了?
况且他们面对的,还是晋王李隐麾下,这支大唐最精锐的部队!
“全军撤往番和城!”李轨脸色铁青的做出了这个决定。
番和城是离凉国都城姑臧最近的一座大城池,在姑臧城的西北方,李轨做出撤军的命令后,便带着军队往西北方逃去。
当得知安兴贵夺得了凉国都城姑臧之时,李隐便派使者去招降与他对峙的凉国尚书左仆射曹珍,曹珍对此并未表示答应,但也没有直言反对,恭恭敬敬的将李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