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李家庶子-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200章 李世绩
除得封右武侯大将军外,李隐此次封赏中的“使持节”,也是不容小觑的一大权力。 X
所谓“节”急旌节,“以毛为之,上下相重,取象竹节”,为皇帝赐予官员、将领的信物,有着类似“尚方宝剑”的作用。
官员将领得赐旌节,又可分为使持节、持节、假节三种类型,其中使持节权力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
三种得赐旌节类型,都有先斩后奏的权力,但权限又有细分。使持节可杀三品以下的官员,持节可杀无官位之人,不过若治军事的话,权限可与使持节相同,而假节则只能杀军事中,犯军令的人。
所以,李隐此次得授“使持节”,权力骤然提升了不少。
至于封赏中的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则又有另外的一番讲究了。
周成王时期,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以东归周公治理,以西归召公治理。“陕”一般指陕陌而言,以西称为陕西,以东的地区则称为陕东。
陕东地区,其实便是潼关以东地区,也就是俗称的关东地区,地理范围很广,李隐这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按理说是权力极大的,不过现在这些地区大都在王世充、孟海公等人的掌握之中,所以李隐的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其实就只是个空架子而已。
但是,若李渊派李隐去攻略陕东地区的话,他这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的职位,就能用得上了,到时他每攻占那里的一城一地,都是有权委任官员、处理民事的。
总的来说,李隐对此次封赏,还是比较满意的,荣誉威望有了,实权也大幅提升了,经过此次封赏,他与李世民之间的权力差距顿时拉开了不少。
……
十二月初二,李渊下诏封禅位于唐的杨侑为国公(在之前184章中,将杨侑误写成了杨,已改),并追谥隋太上皇杨广为炀帝。
(xi)只是山东的一个小县,李渊封杨侑为国公,对这位只当了大半年皇帝可谓是相当的不敬重了,而杨广的谥号为“炀”,跟夏桀、商纣是一类的,从这可知李渊对隋室是一点善意也没有。
而这一诏令颁布后,朝堂上却无一人反对,可见人心已是不附隋室了。
之后,李渊又派遣太仆卿宇文明达招抚慰问崤山以东地区,任命永安王李孝基为陕州总管。
这时天下还不安定,凡是边远及重要的州郡,都设置总管府,以统帅几个州的军队,总管的权力很大,有点类似于历史上导致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节度使。
初三,李渊下诏任命右翊卫大将军淮安王李神通为山东道安抚大使,山东各路兵马都接受他的指挥;以黄门侍郎崔民为副使。
当所有的琐事都处理完后,大唐便要处理一件关系重大的要事。
李密败走河内后,徐世绩仍占据着原属李密的部分地盘,有着五六个郡,西到汝州、东近大海,北到魏郡,南面长江,他这时并没有归附任何人。
徐世绩现在控制的郡县,都是李密败逃河内后,各地长官主动让徐世绩接管的。
徐世绩向来最讲仁义,所控制的地盘既然原本就是李密的,要他归还给李密,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李密却怕了徐世绩会对自己不利,在战败后,不仅直接逃往河内,还在与徐世绩控制地盘的边界布下了重兵,摆明了是不信任徐世绩,徐世绩这才没贴上去送地盘给李密。
王世充大败李密后,几乎全占了中原之地,实力雄厚,对李唐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时若是得到徐世绩的归降,便能在王世充地盘的东面布下一颗重要棋子,对王世充进行东西牵制,能大大的缓解大唐面临的压力。
所以,能不能劝降徐世绩,对大唐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徐世绩跟李隐是拜把子兄弟,两人交情甚厚,按理说劝降徐世绩,李隐最适合出马才对,李隐对此也向李渊主动请缨了,但却被李渊以穿过王世充的地盘风险过大为由拒绝了。
除了李隐主动请缨外,魏征也上书请求招抚潼关以东地区,被李渊采纳了,李渊以魏征为秘书丞,出潼关后乘船从黄河到了黎阳,致书徐世绩,劝他尽快投降唐。
在魏征出发前,李隐怕徐世绩一时犯糊涂不愿归降,便写了封亲笔信交给了魏征,让他带给徐世绩,向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他无比已天下万民为念,归降大唐,助大唐平定乱世。
徐世绩在魏征的劝说下,在李隐书信的说服下,思考了许久,终于决定向西投唐,派遣属下郭孝恪随魏征到长安奉表归降,又运黎阳仓的粮食供给在山东道当安抚大使的淮安王李神通。
李渊得知徐世绩答应归降后,顿时大喜,即下诏授徐世绩为黎州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并赐徐世绩李姓,徐世绩遂改名为李世绩(在历史上,徐世绩后来又为了避李世民的讳,将名字中间的“世”去掉,最终名为李绩,“绩”有的写作“”)。
李渊给李绩封赏刚派出去没过去多久,又该封他为曹国公,加封他为右武候大将军,赐良田五十顷,长安上等府宅一所,并将李继之名让宗正记录在籍。
自李家入主长安以来,归属之人数不胜数,但要说到亲厚,李绩这可以说是位居首列了,在他之前,还没有哪个人一归降,便得到这么大的封赏,这都是因为李绩的力量对大唐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
之后,李渊还要封李绩之父李盖(原名徐盖)为济阴王,李盖坚决不接受王爵,这才该风为舒国公,授散骑常侍、陵州刺史对李绩一家的厚待,一时之间无人能及。
李渊甚知用人不疑之道,并没在对李绩大肆封赏后,诏他来朝,而是让他继续统领所属兵马,对抗王世充,并以郭孝恪为宋州刺史,让他和李绩一起策划处理虎牢以东地区,得到的州县,
………………………………
第201章 河北战局
十一月初,有五只大鸟落在长乐王窦建德的王都乐寿,数万只鸟随着那五只大鸟,经过一天后才离开。
窦建德认为这是自己的祥瑞之兆,于是将年号改为五凤。
之后,宗城有人得到玄圭献给了窦建德。玄圭是一种黑色的玉器,《尚书·禹贡》记载:“禹赐玄圭,告厥成功。”所以得玄圭,有功金加于四海的意思。
景城丞会稽人孔德绍都说:“玄圭是上天赐给大禹的,现在又到了大王手上,可见此乃天命所归也,请将国号改为夏。”
窦建德听从了孔德绍的请求,遂立夏国,自称夏王,署官属,分治郡县,以齐善行为左仆射,以孔德绍为内史侍郎、刘斌为中书舍人、凌敬为国子监祭酒。
窦建德本在名义上归降李密之时,因为李密本人并未称帝,他便不好继续称王,便将长乐王的称号降为了长乐公,但这时既自称为夏王,自是不会再奉李密为主了。
窦建德自去年击败薛世雄后,通过奉李密为主,让隋朝的目光都放在李密身上,他自己则趁机攻城略地,占据了许多地盘。
到了现在,对窦建德威胁最大的,已不是隋朝的兵力,而是同为“义军”的魏刀儿势力。
魏刀儿率领十数万的军队,占据着深泽,这时自称已魏帝,他的部队不事生产,常在冀、定之间掠夺,对窦建德的地盘造成了严重的侵扰、威胁,成了窦建德的心头之患。
为了除去魏刀儿,窦建德假意和魏刀儿联合,并向魏刀儿透露了愿奉他为主的意思,魏刀儿对此大为欢喜,渐渐的对窦建德放松了戒备。
魏刀儿手下一个将领,名为宋金刚,原是活动于易州的义军首领,前几个月才带着万余人投靠了魏刀儿。
宋金刚在河北众义军中,有善战之名,而且颇具谋略与洞察力,他感觉到窦建德应该是假意与魏刀儿联合的,于是劝魏刀儿要对窦建德多加防范。
魏刀儿却对宋金刚的话不以为意,向宋金刚笑道:“夏王向来以仁义闻名于河北,现在既已与我联合,又怎会做出背盟之举?”
宋金刚道:“自古成王败寇,谁仁义谁不仁义都是拳头说了算,陛下怎会相信外界的虚言?”
宋金刚之言确实有些道理,然而这时的魏刀儿,却似乎已完全沉浸在窦建德称臣于他之后的无限风光之中,完全没将宋金刚之言听进去。
宋金刚无奈离开后,向身边的亲信道:“陛下这是自寻死路,我们可不能为他陪葬了,大家都打起精神来,准备随时撤走!”
宋金刚的预感并没有错,十一月十四日,原本是窦建德率领辖地官员向魏刀儿归降的日子,但窦建德却在约定之地早早埋伏下了人马,忽然袭击并打败了魏刀儿的大军,最后包围了魏刀儿的老巢深泽。
围困深泽数日后,魏刀儿的部下将他绑了投降窦建德,窦建德于大军阵前斩杀了魏刀儿,并合并了魏刀儿的大部分队伍,只宋金刚在事发前带着所部人马向西北逃走了。
宋金刚带着六七千人马往西北方疾奔,沿着当年魏刀儿的副将甄翟儿所走的路线,最后到了马邑郡,投靠了占据此处的刘武周。
刘武周听说过宋金刚的名声,知道他很会用兵,得到投靠后非常高兴,即封他为宋王,将军事大权都交给宋金刚处理,就连自己的财产,也分了一半给宋金刚。
宋金刚对刘武周如此信任自己,感到十分的感激,他为了让刘武周放心,休掉了自己的原配妻子,娶了刘武周的妹妹为妻,并趁机向刘武周提出了“图谋晋阳城以为根基,夺取河东,向南以争天下”的军事谋略。
刘武周起兵后这一年多以来,颇有安于现状的意味,不然也不会在李氏进军关中之时,也毫无动作,但这时听了宋金刚有理有据的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相应谋略后,颇有茅塞顿开之感,野心也完全被勾了起来。
于是,刘武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