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风月天唐 >

第322章

风月天唐-第322章

小说: 风月天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大,即便陈浩与他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之前陈浩虽然以五万大军平定河朔三镇,看似风光无限,李渼对其也是封赏优厚,但是李渼的心中有件事情至今未有释怀。当初陈浩以奚族铁骑掣肘幽州大军,此事陈浩虽然事后详述保密的必要性,但是李渼心中却一直耿耿于怀。也正因为处于这种心情,所以北伐之后迟迟未有对奚族封赏。
  虽然他知道陈浩做得没错,但是也对陈浩的隐含势力感到震惊。试想一个臣子竟然可以事先不经皇帝,就可以暗自联系奚族五部,这是何等的僭越?若是让陈浩与奚族达成联姻,岂不是更加不将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陈浩对于李渼的心思,他也能猜出个大概。左右思量之下,便手书一份奏章呈交宫中,其内容很是明确,自己旧伤未愈想要过些闲雅的日子,因此请求辞去一切职务!与此同时再次将他与穆鲁诗雅的婚事提上议案。
  这份奏章一经进宫,顿时引得众位朝臣一片唏嘘,其中尤以令狐绹与卢匡觉得患得患失,思忖他二人千方百计欲要将陈浩撵出朝堂,最终却碰了几鼻子灰。这如今倒好,不用他们撵了,人们家自己主动递交辞呈了。
  李渼虽然很不希望陈浩手握大权,但是对于陈浩的主动放手,也是尤为的震惊与不解,心道为了一个女子值得这么做吗?随后李渼几次象征性的挽留,但是陈浩辞官信念坚决,于是李渼便顺水推舟的成全了陈浩。
  见陈浩能够做出如此大的让步,李渼也觉得心中有些过意不去。人总是一个复杂的动物,当一个人对你毫无威胁之时,即便是路边互不相识的乞丐,你也会生出怜悯同情之心;当一个人对你时刻造成致命威胁时,即便这个人是自己的至亲之人,你也会毫不犹豫的生出反抗之念。
  古往今来有虎毒不食子的说法,但是身为帝王家族的父子之间,这种父子互相反噬的例子屡见不鲜?试想父子之间尚且如此,何况李渼与陈浩这种可有可无关系。如今陈浩辞官已无实权,李渼反而心生愧疚之意,毕竟他能有今日,也全仗陈浩的功劳。
  于是李渼为了弥补陈浩,于是诏封陈浩为尚书左仆射以示恩宠。李渼的这份旨意群臣没有人弹劾,陈浩也就堂而皇之的领旨谢恩了。对于尚书左仆射之职陈浩并不是陌生,尚书仆射分左右二人,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玄宗之前,这尚书仆射可谓位高权重,正二品官职凌驾于宰辅之上,其之职也仅次尚书令。
  然而自从唐玄宗之后,尚书仆射可谓名存权无,已经成了形同虚设的虚职。时至今日朝廷已经不再设立这等官职,也只有在优柔各地军镇节度之时,冠以这等仿若虚无的头衔。也正因为如此,当李渼诏封陈浩尚书仆射之时,才会无人予以反对。不过对于这些陈浩也并未在意,如今连军镇大权都不要了,他还会在意这个官职的虚实吗?
  随后陈浩为了不想再受人弹劾,于是便将制作震天雷的方法呈交给了朝廷,希望朝廷能够好好利用这种火器。李渼接过陈浩递交的图纸之后,心中的澎湃之情可谓不以言表。他也曾听说了陈浩在北伐战争中使用过此类东西,当时有军报简述此事时,他还抱有怀疑态度。也正因如此,才一直未有放在心上。
  如今没有想到这件事情竟然是真的,这着实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他颤抖的看着那一沓图纸,思忖若是朝廷能够批量生产震天雷,天下何愁不定,江山何愁不稳?想到这里,李渼看向陈浩的神情很是复杂,他知道若是陈浩据此为利器坐拥河北三镇,朝廷纵使百万雄师也不是他的对手。
  可如今他为了避嫌却主动辞官献器,这着实是让李渼心里很不是滋味。这突然让他想起当年东都,二人在亭中对弈的那盘棋。那盘棋既奠定了二人的君臣关系,也让李渼看到陈浩超然的智慧。当年陈浩跟他说过,希望他记住当日誓言,也不要忘了那盘棋。
  当初的那盘棋他本应输了,但是陈浩却故意去出几个颗棋子,最终他才反败为胜。李渼知道,陈浩此举是表明一个‘让’字!而最后当他再看向棋盘之时,黑白棋子交错之间却井然有序,形成了一个不甚规则的‘隐退’二字。起初李渼身在局中不甚明白,时至今日他终于明白陈浩当日的用意。使得他心中不禁感叹:“原来他已经料到会有今天……”如今陈浩肯放下手中实权,李渼的心中却有些患得患失,对于陈浩的请求,他此刻已然没有理由拒绝。因此陈浩与穆鲁诗雅的婚事,在陈浩递交辞官奏章的第二日便得到了回复。在得到回复的那一刻,陈浩不禁摇头苦笑,心道为了这次成亲可真是付出了血本。
  
  第058章 醉红颜
  
  由于陈浩辞去范阳节度使之职,在陈浩的举荐之下,由易成天这个幽州刺史接任范阳节度使一职。李渼虽然知道这个易成天是陈浩的旧部,或许会有着藕断丝连的牵扯。但是出于对陈浩的补偿,而且易成天管理伊州素有政绩,因此担任节度使虽显牵强倒也算合适。
  陈浩虽然觉得此次成婚,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但是功名利禄皆浮云,珍惜眼前人才是最为真实的。自从御花园盛宴之后,陈浩就看出了李渼的有意于穆鲁诗雅。虽然当日李渼极力的掩饰过去,但是敏锐的陈浩又岂会被其所骗。因此为了不让事情过于棘手,他必须作出取舍……
  当初离开京城之时,他就知道回京之日定会招受众人的妒忌。结果真的不出他的所料,这嫉妒的人中最为厉害的就是当今天子。虽然陈浩在当年就知道‘无情帝王家’的道理,但是心中还是有些患得患失。
  当日在楼阁之下他备受群臣围堵,之后抱着试探性的向李渼递音,想看一看李渼是否顾念旧情,帮他圆了这个谎言。然而最终结果却是让陈浩大失所望,李渼不但没有顺水推舟,直言改名是他私下暗示,反而伙同令狐绹与卢匡等人向他施压。
  陈浩不相信李渼看不出这是有人故意为之,但是李渼的反应与态度让他很是失望。也就是从那一刻起,陈浩才真的确信,他已经成了李渼心中潜在的威胁。想想这些陈浩就感到一阵可悲,这一路走来得罪了这么多士族门阀,为的还不是大唐的天下,可如今换来的是什么?
  与其整日的被人惦记,倒不如急流勇退谓之知机。况且他也的确需要好好的休息一下,也正好利用这个空闲时机,搜寻其他的两种药材,以便早日救醒沉睡的紫鸢。
  中秋佳节马上就要到了,整个京城内外可谓热闹非凡,虽然中秋节真正盛行于宋朝,但是唐朝也不遑多让。中秋意味着团圆,陈浩对此自然要更为深刻,于是早早的传信到了幽州,希望能够在中秋佳节在京城与几位伴侣共度佳节。
  朝堂之事也只是流传于上层人士,而作为京城的普通百姓,则在传扬着当日杯莫停酒楼那精彩绝伦的一幕。如今杯莫停酒楼已经归于陈浩的名下,每日的客源可谓是络绎不绝。甚至有人几百里连夜赶来,就是为了一品酒楼的美酒——醉红颜。
  这个名字是陈浩临时取得,倒是有了后世歌词的味道。但是陈浩的随意之举,却让品酒之人连连点头,称其为名副其实。其后数十年里有不少人模仿酒水的酿制方法,但是反而不得其法难有效果。在众人看来制作方法极为简单,不就是将浸泡过鱼片的雀舌茶汤倒入酒中吗?
  然而就是这将看似简单的工序,使得整个京城无人做出醇香的美酒来。最后有专研之人寻问曲先生,曲先生只是微微一笑,最后说了一句让人泄气的话:“鱼跃龙门十八翻,尔等谁能烹制?”
  其实这种新式样的酒水,陈浩早先在幽州就已经思量了。当初之所以鼓励范阳百姓种植高粱,一是考虑旱情的原因,其次也是也是有着自己的打算。当初在幽州侯府内,让公输赞制作的三样木器之中,就有一样是制作蒸馏酒的设备。
  北方多是苦寒之地,南方的这些所谓的琼浆玉液美酒,并不适合北方人的饮用,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陈浩浩才有了种高粱酿酒的想法。不过如今他已经辞官了,因此这个重任就只能交予易成天来完成。对于易成天的治国安民的能力,陈浩觉得用于一地太过屈才。
  虽然是一个落榜书生,但是却有着经天纬地之才。这种才能,不是写几篇锦绣文章就可以培养的。这也是陈浩为什么力荐易成天的原因,因为他有那个能力与才华,所欠缺的不过只是一个施展抱负的舞台罢了……
  也正因为陈浩在幽州之时,就有过制作酒坊的念头,所以在这上面也有过诸多研究。杯莫停的美酒满庭芳,其实当未回京城之时他就已经喝过。当初就有将浸泡鱼肉嘚瑟雀舌茶混进酒中的念头,其混合而出的酒香可谓别具一格。
  雀舌茶中有吸纳油脂的效用,因此这份吸纳不但将油脂中和,还将鱼肉的鲜美之味融入其中,再加上美酒相佐,就形成了今日的美酒。酒入肝喉甚是绵柔,犹如少女肌肤一般丝滑芬芳。这些效果正是雀舌茶的茶香,以及鱼肉中的轻柔。可谓醉梦方醒,红颜常伴,是为醉红颜!
  如今的杯莫停酒楼,成了京城最为红火的酒楼。所有人都知道这杯莫停酒楼的东家,乃是大唐第一才子陈翰林。也正是出口成章酿制醉红颜的定北侯。因此许多士林学子都经常做客于杯莫停,附庸风雅尚在其次,其主要目的也是想见一见这位富有传奇,且具有争议的陈大人。
  然而不凑巧的是,自从上次比试之后,陈浩就再也没有露过面。因为这些日子,陈浩除了派人寻找另外两种药物之外,就陪着佳人四处游览于山水之间,有时候陈浩自己都觉得做人何必如此辛劳,如今这等逍遥自得日子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虽然众人未曾有幸一见,但是却不改那些崇拜陈浩的追随者。依旧每日一趟酒楼,希望能够有幸与之一见。当陈浩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