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心的日子-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从身边流过的时候,把一些细节就不经意地带走了。留下的只有各式各样的情谊,友情是很难割舍的一种。我一直相信,多年以后,回首这份少女时代最纯真的情义一定会驻足浪久,感怀不已。
永不寂莫的文字
——读苏青的散文
有谁会知道一个在四十年代,锋头最健的女作家居然也会生活得寂莫而冷清呢?张爱玲的名字是很少有人不知道的,与文字稍有点缘份的人都为她的才华而折服。可是与她同时期的女作家苏青却是较世人所陌生的。“苏青既写水说,又写散文,水平不太整齐。相对说来,苏青的散文比小说要好一些。她在散文创作上的成就所赢得的声雀,当时甚至超过著名的女作家张爱玲。”(编者语)
她得到过的溢美之词很多。她本人的生活虽不能说五彩斑澜但也绝非静如止水。她经历过爱情的磨难,婚姻的破裂。后来她改行为越剧团编写过历史剧《屈原》和《司马迁》,因同贾植芳先生通信讨论创作问题,一九五五年“胡风事件”时受株连,吃了一年半官司。十年动乱,她当然是在动难逃。一个在青年时代就受到社会的肯定,并且也尝到了如张爱玲所说的那种“成名要趁早”的快乐的女子,她是不会想到瞬间的光芒越耀眼存留的时间就越短暂的命运正等着她。
读苏青的文章,往往被她那犀利的目光带入一种推向极至的理解。她的女性意识特别强烈,总是会不直觉地站到男性的立场上去抨击女性的弱点,然后再回到女性的立场上来阐述做女子的甜酸苦辣。于是刚柔相济,文章便显得丰满而立体。她对女性的优点与缺点有一种少有的敏锐的洞察力。能穿过皮肤,直入五脏,深至精髓。“五四一代的女作家和‘四五’一代的女作家,几乎都是浪漫的女权主义者。而苏青,则是她那一代现实的女性主义作家的代表。这是苏青与大多数女作家首先不同的地方。完全不像别的女作家那样,在作品里老是唱些‘男女一样’、‘权利平待’之类的高调,相反,苏青却始终注意写出她所坚持的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她的语言很纯净。没有婉约繁华的词藻也没有清新仪人的风格,例更象是一位表情严肃,训词苛严的先生在教诲你一些世俗风情、为人处事及做好一个女子的要点。有时会被她太深刻的洞察力和毫不留情的揭示而微微激怒——许是中了要害的缘故。同是女子,也会由衷感叹:为何一个绝顶聪明的女子纵然貌似沉鱼落雁,品性贤淑端庄也会令男子一再躲避。为何天下诸多男子都想找一个“傻”一点的女子为妻。太咄咄逼人,聪明极至的女子且又受了文化的熏陶实在是难应付的。苏青恐怕便是此类的女子。与她相对多少有些紧张,否则就会被她甩到后面了,且稍不留心,自己的缺点就如水晶宫里初生的婴儿——绝对明了,对于男人而言实在是很没面子的事。
原来有时糊涂一些或愚笨一些也是有好处的。男人喜欢女人也欢喜。可苏青是一个不愿让别人皆大欢喜的人。她唯恐自己的睿智挥洒得不够,她在《论红颜薄命》中这样写道:“要知道一个好看的女人生长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里,一辈子过着平凡的生活,那么她是永远不会成名,永远没有人把黑字印在白纸上称赞她一声‘红颜’的。必定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她给一个有地位的男人看中了,这个男人便把她攫取过来,形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于是牡丹绿叶,相得益彰,她因而在他而一举成名,他也因她而佳话流传 了。美人没有帝王,将想,英雄,才子之类提拨,就说美到不可开交,也是没有多少人能知道她的……女子为了求美,不惜牺牲一切,到头来总象水中捞月,分明在握,却又从手中流出动了。时间犹如流水,外形美犹如水中月影,不要论任何女人不能把它抓住捏牢,就是真个掬水月在手,在握的也不过是一个空影呀!至于真正的月亮,那好比一个人的人格美,内心美,若能使之皎洁,便当射出永久的光辉。红颜女子不一定薄命,红颜而无知,才像水中捞月,随时有失足堕水,惨遭灭顶之虞啊。”
没有按照简单的价值产评判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生活,在那个女权主义盛行于女作家文章中的时代,苏青以很清醒的意识,独特的视角坚决地倡导女性意识。她对中国人讳莫如深的饮食男女的一针见血,对平实琐细生活杂事的入微细腻都是耐人寻味的。据说她的散文集,如《浣锦集》、《涛》、和《逝水集》以及长篇小说《结婚十年》等都已不再有希望重版了,且已出版的也较难觅到了。但愿有一天这些文字能相聚一起得以再版。届时,读者一定是有福了!
韦刃先生在编《谈天说地——苏青小品精萃》这本书的前言中这样提到:苏青尽管捱过了文革的苦难年代,晚景仍旧寂莫姜凉,镇日莳花弄草打发余生。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七日病逝于上海, 终年六十九岁。在殡仪馆火化时,灵堂里没有哀乐,没有花圈,前来送行的人只有四五个亲友,全部送葬时间不过七八分钟。、生前名噪一时的苏青,结局是如此沉寂,只留下她的文字将是永不会寂莫的。
用激情照亮生活
——读《梵高传》有感
希尔顿·克雷玛曾对高级艺术作过这样的阐述,“它总是精英人物的事,即使这里所说的精英是指艺术感受方面的超常者,而不是社会地位上的上流人物。高级艺术要求非凡的 才气,非凡的眼光,非凡的训练和献身精神——它需要非凡的人物。”
我在一个阳光灿 烂的日子读完由欧文·斯通撰 写的《梵高传》,感到手脚冰凉,许久都回升不了一丝暖意。一个个非凡的生活狂热者的精神在燃尽最后一丝激情后骤然熄来,辉煌而姜惨。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一位伟大的艺术家首先应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有着细腻而不同寻常的敏感。只有这样,他(她)才能对周围的事物作细致的观察,才能在平凡、朴素的生活中发现真挚而深刻的美,美首先是出于一种热爱。
梵高的一生都在贫困和饥饿中度过。如果没有他善良的弟弟提奥的倾力相助,他的生活将会更加狼狈不堪。她当然不会想到在他死后的第九十七年,也就是1987年3月30日,在著名的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他的画卖出了三千九百九十万美元的高价。令人叹服的是,焦灼困顿的生活并没有影响到他对绘画的挚爱。他固执地坚持以自己的印象为唯一指南,从不附庸潮流。虽然初期的作品像荷兰古画的褐色调,到了巴黎之后,受印象派画家的影响,使用明朗的色调,有时也像修拉那样采用笔触分割,有时也像高更那样利用大色面来构成,可即使受别的画家影响,他依然是坚持自己独特的个性,笔触激越,热情满腔,因此有些作品随着感情的起伏而形成漩涡状,如同火焰的猛烈燃烧。他把自己的苦恼,把自己交替出现的绝望和希望,都注入那些夺人心魄的作品之中,把一个备受折磨的人的生命赋予所画的种种事物中。他不再是仅仅想到色彩,而是用画来展示他的精神状态。他摒充了传统,寻求自我和独特的表现方式。他为此奋斗了整整八年,八年的结果是被人鄙夷和贬低,甚至发展到他不相信自己具有绘画天赋。可贵的是无论嘲讽还是自我蔑视都没有让他停止进绘画,他投入比往昔更多的狂热到他的绘画中去,他为一切让他感动的东西而绘画——并非为了成为一名著名的画家而绘画。这种坚持成了他生命的形式,在疯狂的创作中他表现出一种孩童般的纯真和执着。如果说他对生活越绝望,那么他的绘画中就越展示出一种超越世俗的魅力,越显露出其传世之作的本质。
梵高的一生都在渴望爱情。不幸的是没有一位女子能爱上这样一个丑陋的生活的梦呓者。无数次的失败伴随着他。当他割下自己的耳朵,洗净后送给了一位他认识的妓女后,他被爱情彻底抛弃了。即使这样,他的一生都在赞美女性,从无丝毫埋怨,他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向所有他爱的却不爱他的女子表达了他的真诚,他在他的绘画中把他所有的悲欢爱憎,堕落与挣扎,渴望与追求,融入他的绘画中,他的作品才是不朽的,充满激情的。
有很多人走在一条平常、安逸的道路上,有不少要走在一条充满艰险坎坷的道路上,而天才则走在一条不可思议的路上。梵高不为他的时代而存在,他为将来所有的时代而存在。
我们今天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并不是说他本人有如何的盖世英才,也不是说他的画表现了如何深刻的主题,而是他和他的画代表了一种极其难能可贵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引导了社会的发展。一种对生活的无限热忱,完整而充满激情的拥抱生命所赐于的幸福和苦难,勇于捍卫真理。在这种激情中创造一种奇迹。在这喧嚣挤压着我们本该灵润的心的时代,让我们能经常想起梵高的精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回到那儿不要让它荒芜。只要我们不抛弃生活,不抛却生命中的闪动——哪怕是偶而的,我们是不会被生活抛弃的。
由乔治·桑想到的
我是因为乔治·桑才开始注意肖邦的,在此之前,我只喜欢舒曼。舒曼过于率真而坦诚,在众多的大师之中才情和作品都不算是锋芒很露的一个。但他的《童年情景》让我痴迷了好多年。肖邦和舒曼是在同一年里出生的,1810年诞生了这两位杰出的音乐家。后来肖邦的盛名要比舒曼大得多,而且留下的作品也是丰富而杰出的,可是我真的对他所知不多,直到我读了乔治·桑。
乔治·桑吸引我的并不是她的作品,她一生写的作品既不多,也不算是很好。我读《印第安娜》的时候有一种感受,大凡作家大概从某个角度可以分为这样两类,一是才情绝对是高于一般人,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