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都市之鉴宝人生 >

第174章

都市之鉴宝人生-第174章

小说: 都市之鉴宝人生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傅正在讲经,各位要是有兴趣,也可坐下一听。”小和尚言道。
程东见大众身后还有十几个空着的蒲团,于是道:“我要去听听,你们诸位呢?”
古云朗笑道:“我也想听听。”
“既然如此,不如大家一起去吧。”林江笑道。
于是一行六人迈步来到大众身后,齐齐坐在蒲团之上。
老和尚讲的是佛祖割肉喂鹰的故事,教化大众要有牺牲的精神,懂得舍弃自我,成就他人。
程东等人因为来得晚,所以只听了一个尾巴。
待经讲完了,还有香客留下来向老和尚咨询事情,这段时间林江等人一直恭敬地等在旁边。
“看不出来,这位老师傅还很得香客的信任,不知道他的法号叫什么。”程东好奇道。
小和尚在一旁插嘴:“这是我的师傅,也就是寺中的主持,了通和尚。”
“那小师傅的法号是?”
“小僧文正。”
程东同时注意到这盘王古寺之中除了了通和文正两个和尚外,好似没有其他和尚,于是问道:“文正师傅,庙中只有你们师徒二人吗?”
“不。”文正双手合十道:“小僧还有两位师弟,一个在后院烧茶,一位在菜园浇地,本寺不是很大,所以无需那么多僧侣,是以只有我们四人。”
程东微微颔首。
“各位,咱们去茶房吧,师傅很快就会来的。”
盘王古寺的茶房,基本是用来招待外客的,所以规制和外面的茶楼包间差不多,当然,并不是寺庙学的茶楼,而是茶楼学的寺庙。
因为懂茶之人一直觉得,唯有清心寡欲,方为饮茶之道,所以寺庙之中的布局摆设,是最符合这一点的。
几个人方入座,茶尚未摆全,了通和尚就来了。
众人寒暄一番,又是林江,将此次大家前来的目的说了一遍。
了通和尚道:“那个地方,如今已经被本寺改成了地窖,平时用来贮存蔬菜什么的,诸位要是想看的话,就让文正带你们一观吧。”
“至于本寺的寺志,在后院的僧堂,我这就去给大家取来,你们尽可一观。”
程东心知时过境迁,再去看古册出土的地方,已经没有丝毫的意义,倒是盘王古寺的寺志之中,或许会留下什么非同寻常的线索。
林玲紫吵着要去看和尚的地窖,林江等人陪她一起,程东道:“你们去吧,我想去个卫生间。”
这倒不是他有意不去,只是人有三急,谁都掌控不了。
“卫生间在后院,我带施主去,文正,你带着其他施主去地窖吧。”
“是。”
去后院的路上,程东问了通和尚:“了通师傅,这次冒昧打扰实在不好意思,不过我还是想问问,在那之后,你们在修建地窖的时候,就没再从里面挖出什么东西吗?”
在程东看来,不可能土里就出现一个坛子那么简单,至少,本主当初在埋藏坛子的时候,应该会给自己,或是给自己的后人留下一个标志,好方便找到坛子里的东西才对。
“哈哈,怎么会没有东西呢,烂木头、碎石块,多的是。”了通和尚笑道。
或许他这话只是当作一个玩笑来说的,可程东却听在心里。
“烂木头、碎石块?”
“是啊。”了通和尚笑道:“那木头是没用的,所以任凭出工的师傅们处理了,至于那些碎石,因为大小合适,所以用来填补后墙了。”
程东急忙道:“您能先带我去贵寺的后墙看看吗?”
“可以。”
虽然不知道程东究竟要做什么,但看他那严肃的表情,了通和尚还是很痛快地答应下来。
盘王古寺的后墙外是一片菜园,想必平时寺里和尚吃的菜,就是出自这里。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向是国人养活自己的方式之一,越是封闭的地方,越如此。
和山下的凡尘俗世相比,盘王古寺的确算是个清修的好地方,但同时,它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脱离了当代社会的发展。
不过对于程东来说,这倒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昔年发现的一切,如今都保存的很好,其中就包括当年的那几块碎石。
程东看到的是一道用各种大小不一的碎石块堆砌而成的石墙,每块石头都是不规则的,但堆砌起来,却有一种凌乱的美感。
“或许这就是来自民间的艺术吧。”
感慨一番,程东问了通和尚:“您还记得是哪几块石头吗?”
“呵呵,这个我可不知道。”了通和尚道:“当时我还没来寺里,寺里的主持是我的师祖。”
程东尴尬一笑,他怎么忘了,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了通师傅,您去忙吧,我自己找。”
了通和尚道:“虽然不知道施主找那几块石头做什么,但想必是很重要的,如果那些石头有什么特征的话,施主不如说出来,我帮你找。”
程东笑道:“多谢了通师傅的好意,只是它们的确没什么特征,只能我一块一块地看。”
“……那贫僧就不打扰了。”了通和尚告辞离开。
烂木头、碎石块,在程东看来,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东西,它们同时出现,也不是巧合。
“搞不好那个坛子以及坛子里的书只是陪葬品的一部分,那烂木头就该是腐烂的棺材,至于那碎石头,不是墓碑就该是墓志铭。”
192青铜古环
“无论是墓碑还是墓志铭,只要上面能有些许文字,我的异能就可以鉴定其年代以及本主的身份来历,到时这个谜团就能解开了。”程东嘀咕道。
当然,最让程东在意的还是古册上那幅貌似刘正南的画像,他总觉得,那不是巧合。
因为刘正南昔年的发家史的确很多不解之谜,而且事到如今,程东也觉得刘正南有事情瞒着自己。
从这本意外发现的古册入手,或许可以解开刘正南的秘密也说不定。
只是面对满满一墙的碎石,程东也有点蛋疼。
“这要看到什么时候。”
话是这么说,但他还是很快进入状态。
首先是判断当初从土地挖出的碎石的大小,因为墓志铭也好、墓碑也好,在古时,不过半米多高,宽度约有二三十公分。
而当初从土里挖出来的又是碎石,所以其大小,基本可以确定。
在此基础上,程东将太大或太小的碎石排除,重点将目标放在巴掌大小的石头上。
于是乎,可以看到一个年约二十三四的青年面对着一堵石墙,时不时伸出手摸一下上面的石头,然后颇为可惜地摇摇头,以此循环。
另一边古老等人看完了地窖,果然如同程东预料的一样,一无所获。
待他们回到茶房的时候,了通和尚已经将寺志放在了桌上。
“各位施主,我师父回房诵经了,寺志在这里,你们可以尽情观看,若是有问题,可以问我师父。”文正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说道。
“咦,程东呢,怎么还没回来?”林玲紫看了一圈都没发现程东的影子,是以问道。
文正疑惑道:“师父说那位施主在后院找什么东西,暂时不过来。”
“哦?”古云朗猜测道:“莫非小东找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了?不如我们一起去看看。”
“可以。”
文正带着诸人来到后院,此时程东还面对着那堵石墙使劲。
听到声音自身后传来,程东急忙回头。
“你们怎么都过来了!”
嘴上这么说,可程东心里却在打鼓,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方才的怪异行为。
“小东,文正师傅说你在找什么东西,莫非就是这些石头?”林江好奇道。
程东急忙借着这个机会将方才自己和了通和尚的对话以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嗯,这话有理。”听程东说完,古云朗颔首道:“小东,有进展吗?”
“没。”程东道:“古老您既然来了,正好帮我一起找找,我想那残石之上一定有文字,或许模糊不清,但以如今的技术,多少都可以还原一些的。”
程东此话说罢,大家一起帮着他找。
林玲紫也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可她对于鉴定,实在一窍不通,所以迟疑了半天,还是站在原地看着。
至于林江和华国强,两人只是仔细端详石头的表面,看是否有文字。
折腾了有一个小时,古云朗忽然道:“你们快来看这块石头。”
程东心中一滞,想不到自己身负异能,可却还是不如古云朗找的快,看来一切还是要靠自身的本事,而不是凭借外力。
众人凑到古云朗的身边,后者用手指着墙根处的一块石头,言道:“就是这块石头,表面好似有东西,你们谁眼神好,仔细看看。”
众人之中就属程东和林玲紫年轻,他们的眼神自然好,可林玲紫却不及程东有一身鉴定的本事,是以众人齐齐让开,让程东上前。
程东微微一笑,矮下身子细细观察一番,道:“看不清,只可惜不能将这块石头取出来。”
因为整堵墙都是用碎石堆砌而成,一块压着一块才有了如今的平衡,随便抽出一块,很可能都会造成石墙的坍塌,尤其是这块石头还位于墙根位置,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话虽然这么说,但程东还是探出右手轻轻抚在石块之上,一瞬间,石块的信息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明末清初墓碑碎块,距今三百七十年,上有铭文共138字,其文曰……”
区区一块墓碑的碎片,但因为有异能的帮助,所以程东居然窥测到其全部的内容。
首先可以确认,这块墓碑属于一位刘姓之人,其人死时只有三十六岁,死因为旧病复发、不治身亡。
“拐子张村建国前叫做刘家村,可想而知村中的人家多以刘姓为主,单单确定墓碑的主人姓刘,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程东心中嘀咕道。
想到这里,程东起身问古云朗等人:“寺志之中可否有什么有用的记载?”
林玲紫插嘴道:“听说你自己在这里搞什么东西,我们立即就过来了,寺志我们还没看。”
程东道:“这块残石在这里又丢不掉,我们还是先看寺志吧。”
华国强道:“小东说的对,这破石头又取不出来,摆在这里也丢不了,咱们还是先捡重要的看吧。”
文正小和尚站在一旁听了半天,忽然插嘴道:“各位是不是在敝寺找什么古物?”
程东听文正此言,心知他话中有话,于是道:“文正师傅,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小僧记得三年之前,盘山后山修建山路与凉亭,曾经挖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