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传人-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艉嗡担骸按笸跻欢ㄒ苤赜煤牛啪突崃粝拢荒苤赜煤牛站渴且叩摹!绷醢钏担骸拔铱丛谀愕拿嫔希腿盟备鼋臁!毕艉嗡担骸爸蝗盟备鼋欤昭舨蛔∷!弊詈螅醢畎莺盼蠼艉畏浅8咝恕O艉蚊羧竦难哿Γ沼谖和跽靡晃荒训玫木氯瞬拧�
萧何在楚汉战争中,更大的贡献还在于留守后方,以全力支援前线。韩信拜将之后,曾向刘邦分析楚汉双方的形势,建议先定关中,然后东征项羽。刘邦听了很高兴,就按照他的计策,部署东征的兵力。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率军进攻关中,将留守后方的重任交给萧何。萧何征收巴、蜀租税,为前方提供兵员及粮饷,使刘邦顺利地攻取了关中。
刘邦袭取关中后,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从此,刘邦率军征伐项羽,将治理关中的任务交给萧何。萧何固守关中,又把它变成支援前线的大后方。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与项羽大战彭城灵壁(今安徽濉溪市西)东睢水旁,结果汉军大败,刘邦几乎全军覆没,只带数十骑逃走。当时刘邦退至荥阳,萧何及时地从关中调拨一批老弱和少年到荥阳增援,加以韩信率兵与刘邦会师,才使刘邦“兵复大振”。所以,后来刘邦在荥阳、成皋一线,能与项羽相抗衡,首先应该归功萧何和韩信。萧何守住关中,为前线提供人力物力,使刘邦无后顾之忧,这是刘邦最后取胜的重要原因。
韩信的贡献,主要在军事方面。刘邦自彭城兵败之后,原先已投降他的一些地方割据势力,都先后背叛或跟项羽讲和,局势相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北攻魏王豹。韩信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出其不意地强渡黄河,攻下魏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并俘虏了魏王豹。接着,韩信又率军继续北上,出井陉口,背水为阵,大败赵军,赵王歇也成了阶下囚。之后,他又平定了齐国。韩信接连破了魏、赵、齐,解除了汉军北线的军事压力,形成对楚军的钳形包围。韩信为改变楚、汉力量的对比,立下了赫赫的战功,成为楚汉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人物。因此,项羽曾派武涉前往齐国,规劝韩信背汉归楚,结果被韩信拒绝了。韩信对于楚、汉的态度,正是刘邦会用人的结果。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重用萧何,使之固守后方;拜将韩信,使之用武前线,两者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终于扭转弱势而战胜了强者。刘邦对此感触很深。所以,西汉建立后,刘邦踌躇满志,曾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当他们讨论楚、汉胜败原因的时候,刘邦非常得意,对群臣说:“出谋划策于帷帐(军队里用的帐幕,大本营的意思)之中,而决胜负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提供军需,输送粮饷,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是杰出的人才,我能重用他们,这是我所以能夺取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这是项羽被我打败的原因。”刘邦从自己的戎马生涯中,总结了得人、用人的经验,所以到他晚年时,为了进一步巩固汉家的天下,怎能不发出“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疾呼呢?!
十三、乌孙国的汉家公主
──细君和解忧
潘国基
我国西部的帕米尔高原,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在很早以前,西域波力斯(即波斯)国王曾梦见一位美丽的少女,从此他不忘梦中人,就派两名大臣前去求亲。大臣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国,并向中国皇帝献上求亲的书信。皇帝被国王的诚意所感动,许嫁了公主,还派男女侍从随行。当他们到达帕米尔时,道路因战争受阻,不能通行。为了公主的安全,他们在险峻的高山上筑起城堡宫宝,供公主居住,大臣及侍从们都在山下守卫。后来战争平息,他们准备西行,不料公主已有身孕。据宫女说,公主住在高山上,每当正午时分,有一位美丈夫,从太阳上下来,与公主相会……。两位大臣知道回去不好交差,决定在这里暂时住下,免得遭来杀身之祸。后来,公主生了一个男孩,成了当地一个名叫朅(qiè)盘陀国的第一代国王。一天,公主得了重病,嘱咐她的儿子国王说:“我是东土之人,死后要把我埋在宫室东方一百步的地方,让我的坟墓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公主死后,国王一一照办。
这就是关于“公主堡”的传说。虽然传说不是信史,但也不是全属杜撰,它反映了某些史实。在我国历史上,献身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的杰出妇女,几乎史不绝书。汉代的细君和解忧,就是其中两位代表。
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彻底击败匈奴,曾派遣使者联络西域,又以和亲形式和这些小国结成政治联盟,共同对付匈奴的压迫。当时,西域地区最大的王国是乌孙,与匈奴相处最近。乌孙本来活动在敦煌、祁连山一带(即河西走廊),后来西迁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周围地区,位于匈奴的西部。乌孙以畜牧业为主,人口六十余万,拥有兵力近十九万人。它长期受匈奴的统治和奴役,后来随着国力的增强,在政治上极力要摆脱匈奴的控制。匈奴贵族几次进攻乌孙,结果都被乌孙打败。在这种情况下,曾经出使西域的张骞,建议汉王朝用厚赂招引乌孙,使它东归敦煌旧地,同时下嫁公主,与乌孙结为兄弟。这样就可“断匈奴右臂”,共同夹击匈奴。
张骞提出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支持,公元前119年,张骞以中郎将(统领皇帝侍卫的较高将领)的资格,率副使、将士三百余人,携带大量的金、帛和牛羊,出使乌孙、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苏联中亚巴尔喀什湖至咸海之间)等地。
张骞到达乌孙后,说明汉朝愿与乌孙结亲连好,共击匈奴。然而,乌孙对汉朝不甚了解,加以归属匈奴已久,态度犹豫不决。直到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国,乌孙才派使者数十人,随同来汉朝察看情况。乌孙使者回国后,盛赞汉朝的广大和富庶。大约在公元前110年左右,乌孙再一次派遣使者来献良马,正式要求与汉朝和亲。于是,汉武帝派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公主,下嫁昆莫(乌孙王号)猎骄靡。汉武帝对这次联姻非常重视,除了赐乘舆及御物之外,特置属官、宦官和侍御数百人随公主出嫁,赠送的嫁妆极为丰厚。猎骄靡立细君公主为右夫人。不久,匈奴闻讯,也将单于的女儿嫁给昆莫,被立为左夫人。
细君公主身处异域,语言不通,加以昆莫年老体衰,只好自制宫室独居,生活异常愁苦。她曾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託异国兮乌孙王。穹庐(帐篷)为宝兮旃(zhān,即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hú,天鹅)兮归故乡。”歌中表达了她的苦闷的心情。汉武帝知道后,对细君甚表同情,因此每隔一年,就派使者携带帷帐、锦绣等物,到乌孙表示慰问。
根据乌孙保存着父死子可娶后母为妻,见死弟可娶其嫂为妻的风俗习惯,猎骄库为了保持与汉朝的政治联姻,要求细君改嫁给他的孙子军须靡。当猎骄靡上书汉武帝提出这种要求时,汉武帝回答说:“要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办事,我们要联合乌孙共灭匈奴。”于是这位汉家公主就又改嫁给年青的军须靡。后来军须库即位为昆莫。他们生有一女,取名少夫,不久细君就死了。
为了继续保持这种政治联姻,细君公主死后,汉王朝封楚王戊的孙女解忧为公主,下嫁军须靡。
解忧在乌孙生活了五十余年,先后嫁给军须靡、翁归靡、泥靡为妻,对乌孙的政治生活影响很大。她与翁归靡生有三男两女。长子元贵摩后来继立为乌孙昆莫,次子万年做了莎车(今新疆莎车)国国王,三子大乐为右大将,长女嫁龟兹(今新疆库车)王为妻,小女是若呼翕侯的妻子。这些子女在乌孙、莎车和龟兹,地位都非常显要。
不仅如此,在政治上解忧公主还帮助和支持翁归靡,促进和发展了乌孙与汉朝的关系。自汉昭帝末年,到汉宣帝即位之初,匈奴接连发兵攻打乌孙,夺走许多地方,还强迫乌孙将解忧公主送往匈奴,断绝与汉朝的关系。因此,解忧公主与翁归靡派使者上书汉廷,表示愿与汉朝军队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71年,汉朝发十五万大军,与五万乌孙军队联合,打败了匈奴,擒获匈奴单于的叔父、嫂嫂、名王(亲王)和都尉以下四万余人,还虏获马、牛、羊、驴、骆驼七十余万头。这次重创匈奴的战役,扭转了西域的政治形势。
从此,乌孙与汉朝的关系更加密切。公元前64年,翁归靡再次上书,表示愿立汉朝的外孙元贵靡为嗣,要求再派汉公主联亲,加强汉朝和乌孙的关系。汉宣帝派解忧的侄女相夫为公主,下嫁元贵靡;乌孙也派使者三百人,来汉朝迎娶少主(即相夫)。当少主一行到达敦煌时,得知翁归靡已死,乌孙贵族另立军须靡的匈奴夫人生的儿子泥靡为昆莫。汉朝对此十分不满,决定迎回少主。
泥靡号称“狂王”,继位之后,娶解忧为妻,生一子叫鸱(chī吃)靡。但是,解忧公主与泥靡之间,关系非常紧张。泥靡为人暴戾,乌孙政局不稳。解忧公主决定翦除这位“为乌孙所患苦”的暴君,便派人利用一次酒宴的机会将他击杀。结果,泥靡受伤逃走,他的儿子细沈瘦,发兵将解忧公主围在赤谷城(今苏联伊什提克)。过了几个月,汉西域都护(驻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郑吉发兵救公主,细沈瘦才被迫退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狂王伤逃之后,原翁归靡匈奴夫人所生之子乌就屠,扬言母家匈奴将派来大军,乘机在北山聚众作乱。接着,他袭击狂王,自立为昆弥(即昆莫)。在这种情况下,汉朝派破羌将军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