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星夫人-第4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或许身上旧伤发作时,可以看看老照片,可以点上一根箱,大哭一场,想想那年一同走上战壕的老乡,却最终没能走下来的老乡们。
然而这一刻,这些可敬的老爷子们,看着电视,在子孙们诧异的目光中,或怒目圆瞪,或眼含泪光,或血气喷发……
“爷爷,这场仗能打赢么?”
“能,爷爷打赢了。”
王府山上,老爷子不知何时已经站起了身,虎目圆瞪。
金戈铁血气息弥漫整个房间,一言不发的盯着电视屏幕,牙齿紧咬。惨烈看不到希望的战争,随时全军覆没的场面,老爷子眼中看到的不是回忆,是血气,是战意,他没有一丝怯懦,没有一丝悲桑,只有那苍老的身躯中那直冲苍穹的杀气。
这一刻他是一个将领,战场上只有你死我活的将领,就算全死完,也必须杀尽最后一个敌。
“别哭,我们最后赢了。”突然老爷子威严中带着火气的声音响起。
别哭?
“是!”一声带着哭腔的回应。
原来是老爷子身后站着的桐叔不知何时已经泪流满面,他的父亲死于这一仗。
桐叔擦干眼泪,深吸口气,就此沉默不语,眼泪不留,心底能不伤吗?
王府山上,这一刻如老爷子一般,凭着苍老的身躯,却强硬可撑天的人,不少。
京都老翁,也坐直了身子,不同于老爷子的血气四溢,老翁目光看始终不起波澜,但是从他轻轻拍打扶手的手掌,就知道他动容了。
“这一场仗,艰难啊!”老人的声音很低,带着历史的回荡。
新一代的部队官兵,还没有经历战争,可是这一刻他们的坐姿乱了,额头上有着汗水。
“起立!”
“敬礼!”
不知是谁,不知哪个方位,一声大喝,操场上,礼堂内,宿舍里,一处处,全部是身穿戎装,面色坚毅,血气方刚的军人们戴好军帽,高举右手致敬。
……
开场的张力,着实让人心悸,情绪不可能不宣泄,而且看不到希望的战争中总是需要赢的。
英雄,必须有英雄。
“老子新一团从来没有抛下过一个兄弟,突围?就给老子往那个方向突!”
战争进入拼死阶段,上级命令到了,李云龙手指着日军主力,愤怒嘶吼。
“什么他娘的精锐,老子就不信这个邪,老子打的就是精锐,传我的命令,全体上刺刀,准备进攻。”
面对一场看不到希望的战争,《亮剑》第一次告诉人们什么是亮剑?
“进攻?团长,现在是敌人在进攻啊。”
“没听见命令吗?啊,听仔细了,到了这个份上,咱不会别的,就会进攻。”
中华大地上悲难之时总少不了扛鼎之辈,李云龙出现了,他的抗命在这一刻,在已经被战争乌云压的踹不过起来的观众眼中,没有不妥,有的只是英雄豪气。
中华男儿,此时不赴死,有何壮哉可言?
撤退未必不丈夫,冲锋必是真豪杰。
“冲啊!”有冲锋号昂扬而歌。
枪声停歇,李云龙身先士卒,刀光闪烁。
“杀……”有战士面目狰狞,置之死地而杀敌。
有战士倒地前最后的嘶吼:“狗日的,小鬼子……”
“二娃……”有双目欲裂眼看身边的孩子被挂上刺刀。
……
战争无疑打赢了,云易估计一点没错,第一集已经被赵云拍的出神入化,并非他厉害。
而是云易能够将这部片子送上电视台,如果是在前世这部片子必然过不了审。
第一集在李云龙被调走结束,对于观众来说。
酣畅淋漓!
第452章 一部戏,多方人。
酣畅淋漓!
无论是什么阶层,今晚对《亮剑》的第一感觉,就是酣畅淋漓。
这部戏显然不负他的盛名,仅仅只是播出了两集,却有血有肉,和之前的主流片有着本质的区别。
革命英烈的英勇形象的确需要缅怀,可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绝不是要看画中人。
“弟兄们,听说小鬼子拼刺刀有两下子,老子不信这个邪!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谁怕谁啊!”
“别说几个小鬼子,就是它阎王爷来了,我也要搂他几根胡子下来!我跟你们说过,狭路相逢——勇者胜!弟兄们,冲啊!”
“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咱野狼团什么时候改善生活啊?就是碰到鬼子的时候!”
李云龙似乎总是斗志昂扬,再可怕的敌人,他也不会怯战。
他的话粗俗,而又直接,不论是战场上还是部队鼓励,他没有大道理,只有一股冲天的气势。
远离战争的观众们,对主流片一直以来的印象就是歌功颂德,却那么空泛乏味。
今天却不得不动容,没有高大上,有的只是真实。
李云龙不高谈阔论,站在高处,举起手来大呼为人民服务,他只有到了那份上的大无畏,烂命一条,不死就杀。
最真实的农民作风,乡野作风,最贴近百姓的作风,无论你是否瞧得起他的文化素养,你不能不感怀他的无畏精神。
“那时候都没文化,识字的少,冲锋时,干部喊话都越直接越好,最重要是气势,气势足了,大家就有劲了,他冲,我们就跟着冲,能杀一个畜生就赚了一个。”老兵们忍不住在儿孙面前再一次的开口讲述。
儿孙们赫然发现父亲的话语竟然和李云龙一样质朴。
情不自禁的眼冒泪光,父亲是这样活下来的,老一辈真的经历过这些,不得不敬。
战争赢了,李云龙依然保持着和以往观众脑海中不一样的形象,简单两个词,熟悉,接近。
如果说深点,他有着人性,有着每一个人都会存在的思想,感觉冤屈就抱怨:“人要是倒霉,放屁都砸脚后跟。降职倒没什么,哪怕当个连长呢,他娘的居然把老子赶到被服厂当什么狗屁厂长,那是老爷们儿干的吗?这不是逼着张飞绣花吗?你老丁等着吧,哪天你要是领到一床鸳鸯戏水的被子,那就是咱老李绣的。”
革命精神哪里需要哪里搬,似乎跟他不搭边,他就是个军人,他就想上战场杀敌。
并且有着小百姓的市侩心里,不吃亏。
知道需要自己了,被调走之时没有刻板一样的应是,他是个人,他会对领导拍马屁,也会谈条件。
得不到满足,也会酸言醋语:“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离开被服厂,却带着两百套新军装,绝对有便宜就占。
略显滑稽的风格,却并不让人反感,因为他该有的意志不缺。
他并不是谋私利,他只希望拥有更好的装备和条件,去杀更多的敌人,他们这一辈穷怕了,捞到一点是一点,却始终一条公心为人民。
作为观众,没有人能够鄙视他们,先前一场战争中和日军的装备差距,让人看的清清楚楚,他不想办法,怎么打?
活下来的领导们回忆起峥嵘岁月,看着李云龙,怎能不想到自己,当年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是一部直击人心的戏。
《亮剑》不缺主流片的一切,豪气,英勇,苦难,大无畏……
也有着曾经没有的东西,将领是人,兵是人,鬼子是人,婊子也依然是人。
用细微之处,点燃那烽火岁月。
一部主流戏用最平常的画风,让所有人都能清晰的体会一个革命将领的生活处境,和英勇气概。
《亮剑》做到了这一点。
两集结束了,这一个晚上,犹如《想唱就唱》一般火热。
只不过那是一场现代人的欢庆盛会,这却是一长中国人永远不忘的英雄凯哥。
沉重而不臃肿,严肃而不呆板。
观众们会有评价。
“总算看到了一场还算客观的战争,鬼子不是排队送死的了。”
“鬼子深入我国,却能够凭借少量兵力打的半个中国抬不起头来,其实大家都知道战争是怎样的,但是毕竟不应该这么渲染鬼子的战力,应该多宣扬我军的英勇,你看看这么多人围着鬼子打,最后还死伤惨重,这有些不妥啊。”
“鬼子强了,我军弱了,难道就显的无能,不好被崇拜,这就是宣传策略。但是我只想说,看完《亮剑》的惨烈,看到我军死的比日本鬼子要多得多,战斗打的这么艰难,我真心不觉得我军无能,我只会更佩服他们,这么艰难的仗,最终我们打赢了。”
“报纸上争论李云龙该不该抗命,就是这场战争啊?我真搞不懂,这真的有争论的必要?非要打输了仗,人死光才算合理?”
“谁说李云龙不是英雄,我就不信战争年代所有英烈都毫无私人感情,开什么玩笑,就我们这一代人自私了?”
“李云龙抱怨几句还不行?要放在今天,有几个领导能够做到他这份上,我就服了。”
“还是头次看到张嘴骂娘,抬手就打的八路军干部,挺有意思。”
“那年头有几个人识字,说话粗鲁点还不行了,仗是你们拿笔杆子打的?”
百姓们不需要大道理,不是他们没有文化,他们蠢。
因为他们都有着一颗敬重英雄的心,和对那个年代的同情,泥腿子打下了中国安平,却被报纸上狂贬,他们心里能不堵?
他们有着最基础的善恶,正是因为知道李云龙这样的英雄救了他们,所以才能包容李云龙的缺点。
李云龙抗命,并非是这件事本身受到包容,而是他的目的。
他是为了形势所逼,也是为了胜利,为了战友。
这种人性的光辉对于老百姓来说自然是能够接受的,而如果换做抗命是为了逃跑。
不用你大肆渲染,你要他喜欢李云龙,他也做不到。
中华儿女对于在危难之际拯救人民的革命将领,怎么可能因为他为了赢得战争的一次抗命,就将其归于匪类?
一味的灌输所谓的教条,施行愚民政策,在当今社会,恐怕只能掩耳盗铃,或许骗过十岁以下的孩子还是可以的。
主流片到今天之所以败落,正因为这群人拿观众当傻子,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