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771章

大宋将门-第771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年,王安石也着实积累了不是势力,也有一伙官吏唯命是从。如果王安石灰溜溜跑了,这帮人就会树倒猢狲散。

  可有未来的皇后在,王党的大旗就不会倒,人心也不会散!

  从功利的角度看,这桩亲事太妙不可言了,只是王雱也有些心疼妹妹,就是不知道这个死丫头会不会心里有根刺儿!

  “你把我骗得好苦啊!”

  王青低垂着粉颈,声音哽咽。在她的旁边,坐着正是萧观音。

  当初就是萧观音说服王青,答应婚事的。

  萧观音给王青讲的故事很简单,就是她的亲身经历,因为家里心疼,明明订了婚,却不忍她嫁给还是太子的耶律洪基。

  缺少婚姻的羁绊,耶律洪基在战败之后,为了推脱责任,就把萧家拿出来祭旗。她萧观音落了一个家破人亡,流落大宋的下场!

  身在官宦之家,不能光想着自己。

  你爹处在是非圈子里,你的兄长满腔抱负,须知道,一失足成千古恨,稍不留神,就会身败名裂。

  当上了皇后,等于给父兄一道免死金牌。

  人生世上,难道光是情情爱爱?

  为了心上人,就什么都不顾了?那不是爱,那是脑残!

  太子虽然不算完美,但至少他喜欢你啊,找你个喜欢你的,远比找一个你喜欢的轻松多了,活着吗,有时候就要糊涂一点……

  “哼,现在我爹都不当官了,我,我嫁个赵曙,还有什么用?”

  “用处大了,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爹得罪了那么多人,谁不想落井下石!明枪暗箭,没有你护着行吗?再说了,你爹满腔抱负,没有你,他怎么东山再起?”

  萧观音点着王青的额头,“你啊,可快点成熟起来吧!宫里头可不是家里,要是光指着太子的宠幸,就想为所欲为,迟早要倒霉的!”

  王青嘟着小嘴,一肚子委屈,却也无可奈何。

  或许就像萧观音说的那样,是该少做点梦,好好想想,怎么把赵曙收拾得老老实实,让他听自己的!

  ……

  京城还在上演异彩纷呈的好戏,可这些都不属于王安石了。

  拗相公真的很想走走看看,他这些年,熬尽了心血,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眠不休,就是为了变法大业。

  他的几项法令也推行了好些年,考成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这些法令到底如何还是听听百姓的怎么说吧!

  出了洛阳向东,不过5里就有一个繁荣的集镇,正是龙门镇,著名的龙门石窟就在这里。

  王安石没有去欣赏石窟的壮丽,相反,他找到了一家正在忙绿的石器行。

  拗相公就是一惊,按照规矩,不是应该休假了吗?怎么还有工厂在忙活?难道就没人管吗?

  王安石在邻近不远,找了一家茶摊,点了一壶花茶,他特意多给了几个铜子。

  “小二哥,咱们聊聊,朝廷的告示你们可知道?”

  “知道知道,说是给放7天假,还给两倍的工钱。”

  王安礼就好奇道:“这龙门镇离着京城这么近,有人就敢违背朝廷的命令?”

  小二翻了翻眼皮,哈哈一笑,“客爷,你也太瞧得起朝廷了,出了那道城门,好多事情就变了味了!”

  王旁不服,他质问道:“难道那些石器行的工人,就不知道上告衙门?”

  “告什么告?去衙门告状,那是要花钱的。他们是挣钱养家糊口,谁也不和钱有仇。”小儿啐了一口,指着石器行,笑道:“也别说,朝廷的命令还是有点用处的,这不,过年的这几天,一天能领以往一天半的工钱,弄得我都想去干活了!”

  王旁翻了翻白眼,就凭你这副瘦猴的模样,能抡得动锤子吗?

  “爹,瞧见没有,朝廷的政令,出不了京城,刚到了龙门镇,就变了味,再往远走,还不一定怎么回事呢!我看咱们该找衙门说道说道!”

  还没等王安石开口,那个小二就连忙伸手,捂王旁的嘴。

  “你可别瞎说!”他压低了声音,“我看你们都是书生打扮,应该是四处游学的士子吧?我可告诉你们,办石器行的秦爷,是个顶有本事的人,他上面有人!”

  小二鬼兮兮的,连大声说话的勇气都没了。

  “他能有什么人,还能比得过我们?”

  小二瞥了一眼王旁,就你一身布衣,遮不住的穷酸,还装什么大个儿的!

  也就是我心眼好,害怕你们吃亏!

  “实话说了,秦爷在4年前,还是个穷混混儿呢!”

  “是吗?那他怎么弄出了这么大的石器行?”

  “实不相瞒,秦爷有本事啊,人家弄到了2000贯青苗钱!”

  “青苗钱?”王旁听得瞪圆了眼睛,不敢置信。

  小二只当他吓到了,自顾自说道:“这青苗钱需要十人担保,才能弄到,可人家秦爷不用啊,他拿到了钱,放贷出去,朝廷是半年算一次利息,他是两个月算一次,不到两年的功夫,人家就赚了一千多贯,后来又不知怎么弄的,借了好大一笔钱,办了石器行,专门做石像,石墩,石桌,那生意,跟着了火似的,好得没边儿……”

第821章 该处置理学了

  地方的衙门,总要挂明镜高悬四个字,只是字不小,但是镜子不大,别说照整个州县,只怕连大堂之内都没法照亮!

  王安石是个很固执的人,他当然知道自己的变法会有些出入,但是他总是安慰自己,十分的好处,能收七分,损失三分,也是无所谓的。

  总而言之,他干的事利多弊少,老百姓还是会支持的。

  正是靠着这股信念,王安石才能坚定地撑这些年。

  可是当他真正走出了京城,刚到了龙门镇,就大吃一惊。

  他所谓的便民之法,完全变了味道,居然成了一些地痞混混谋财的手段,实在是讽刺!不过略微让王安石欣慰的是王宁安的那一套也不怎么样!

  同样的,出了京城,就变了味道。

  区区龙门镇,就敢违抗朝廷法令,这要是走出几百里,几千里,天高皇帝远,真不是开玩笑!

  王安石终于醒悟了,他所谓的便民之法,经过漫长的距离传播之后,只怕不但不会便民,相反,还会成为害民之法。

  那么多人弹劾他,攻击他,固然有敌人趁机造谣抹黑,妄图破坏新法,但是也未必全是假话。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是这个道理!

  朝堂上的拗相公,到了民间,居然学会理解别人,学会了宰相肚子能撑船,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王安石在龙门镇住了5天,他没有让王旁和王安礼把看到的消息,传回京城,而是默默观察着,他想要看看,小人物究竟是如何生存的。

  果然,就在这两天的时间里,石器行的秦老板又出新招了,他成立了一个农产运销行,组织了20驾马车,负责给京城运送蔬菜。

  光是这一项,他就得到了银行5万贯的支持,这笔钱一半用来扩大事业,一半则是拿来入股。

  秦老板参加了邻近的一处桥梁建设。

  有了这座桥梁,能沟通几十个村子,这些村子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以往需要绕几十里,等到把蔬菜运出来,就已经不新鲜了。

  桥梁修通,路途就能缩短到一刻钟不到,而且运量增加了几十倍。

  老百姓都十分欣喜,他们主动出工,大过年的不要一分钱,自带粮食和清水,协助修桥。

  王安石也第一次看到了那位传说中的秦老板。

  他满脸横肉,凶相毕露,怎么看都跟土匪头子似的,这家伙腆着肚子,不停在工地晃来晃去,大叫大骂,粗鄙俗气。

  看得王旁直摇头,心说这么个东西,怎么就能登堂入室,大发横财,简直岂有此理!

  倒是王安石看出了一些门道。

  秦老板有石器行,修桥铺路,除了水泥之外,更需要石板,栏杆等等,秦老板投资桥梁,采购自家的石器,加上百姓免费出工,修这座桥,用不了多少钱。

  可修成之外,他就能坐收5年的过桥费,保守估计,也是几万贯的收入。

  对老百姓来说呢?

  虽然他们被秦老板扒了一层皮,但是平时烂在地里也没人要的蔬菜,鸡鸭,还有山货,都能送到京城,卖上好价钱。

  算起来,他们也是得利的。

  秦老板不算个好东西,但是朝廷施行青苗法,他发了财,朝廷弄农产品基地,他又赚了钱。不管是自己,还是王宁安,谁上来都让这个貌似地痞山大王的家伙,赚得盆满钵满,事业越来越大。

  奥妙究竟在哪里呢?

  王安石带着满腔的疑问,他继续自己的行程,寻找着答案。

  在往后的日子里,王安石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大宋,他甚至坐船,扬帆出海,去倭国,去交趾,到处观察。

  渐渐的,王安石注意到,在这一场变革之中,有很多秦老板一样的人,他们出身不怎么样,手段也不怎么光彩,但是他们脑袋灵活,能把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

  懂得做东西的,在他们手下做东西,懂得销售的在他们手下卖东西,懂得金融的,替他们算账……而这些草莽匹夫,就凭着一股子狠劲儿,一股子闯劲儿,不断拓展事业版图,在这场剧烈的变化之中,顺风顺水,越混越精彩!

  与传统的士绅相比,他们没有半点可取之处,一个个土得掉渣,又是张狂,跋扈,动不动就骂人,粗鲁不文。

  可就是这些家伙,每个人每年能给朝廷提供上万贯,甚至几十万贯的税收。

  王安石百思不解,一直到了江南,他亲眼目睹了几千吨的海船建造过程。

  在庞大的船体面前,人渺小的如同蝼蚁。

  几百号工人,分成不同的类别,不停忙碌,采购物料,加工零件,组装拼接,最后进行海试,载满货物,扬帆出海,一走就是几万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