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229章

大宋将门-第229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宗实在位五年多,光是争论濮议,就耗费了18个月。

  不但失去了锐意革新,振衰起弊的宝贵时间,而且这18个月之中,卑劣的手段尽出,朝堂撕裂成两派,互相内斗不止。

  而正是这五年种下了恶因,等到赵宗实去世,他的儿子登基,立刻启用王安石,掀起一场非常不成熟,甚至是可笑的变法,结果就不言而喻了,活活把大宋王朝葬送了,也造成了第一次神州陆沉,鞑虏霸占了锦绣中华,几千万同胞惨遭涂炭,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赵宗实父子,一个在改革的时候没有改革,一个在不该贸然行动的时候,疯狂推动改革,说他们毁了大宋,一点都不为过。

  当然了,赵宗实的子孙也没有好下场,两个被掠到了金国,侥幸逃出来一个,还没了后人……

  历史已经很差了,就算赵宗景上位,总不会更差吧?

  而且赵宗景很笨,很好忽悠,他当皇帝,至少不会给自己添乱,王宁安就可以放手施为了。

  貌似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王宁安决定去找“二货”商量一下,他到了王府,发现赵宗景正在对着木盆,洗尿布呢!他的脸顿时就黑了。

  “我说小王爷,下人都哪去了?”

  赵宗景见到王宁安,咧嘴笑了,“你来的正要,我怕他们洗不干净,还是自己动手放心。对了,这不洗衣服不知道,还挺费肥皂的,回头你给我送个三千块五千块过来!就当是给孩子送礼了。”

  赵宗景一点不客气,“正好,你也别闲着,帮我洗洗,先学学怎么当一个好爹!”

  王宁安被惊掉了下巴,他掉头就走,跟着赵宗景在一起,总忍不住自己的洪荒之力,想要暴揍他一顿!

  看着王宁安远去的背影,赵宗景鬼兮兮的,得意大笑。

  澜儿从屋子里出来,责怪道:“王大人帮了咱们那么多,你不该戏耍他的!”

  赵宗景呵呵笑道:“你不懂,他这次过来啊,保准是劝我和赵宗实抢皇位。这次回京,就连我爹都说了,我才不上当呢!干嘛当皇帝?要认个新爹不说,还要宵衣旰食,不得安生,你没看到官家,他可不容易了。”

  赵宗景不停抱怨着,澜儿什么都没说,她是个懂规矩的人,丈夫决定的事情,她可不会多嘴,更何况她觉得眼下就挺好,一家人厮守在一起,何必去蹚浑水呢!

  ……

  王宁安从赵宗景那里回来,就给他下了诊断书,这家伙是无药可救了。

  别指望他能扛起大旗,就剩下两个选择,一个是盼着赵祯能生出儿子,再有就是扩充实力,让赵宗实没法动自己!

  前者暂时还没有主意,后者却十分容易,几乎触手可得。

  他已经把西南的大局打开了,就等着大展身手了。

  朝廷册封李日尊为交趾王的诏书都下来了,王宁安被任命为使者,护送李日尊南下。本来还想让赵宗景跟着,可这丫的一心扑在孩子的身上,竟然向赵祯请假了。

  盖了棺材板,又钉了一圈钉子,赵宗景,out!

  王宁安只能自己动身南下,可就在王宁安要走的时候,传来了消息,从交趾运来的第一批铜已经抵达江南,并且装上了漕运船只,立刻送入京城。

  这一批铜一共有100万斤,足够铸币25万贯!

  听到这个消息,王宁安都不敢淡定了。

  就算动作再快,也不能这么离谱啊,李日尊还没有南下,炼铜的作坊也没有建立起来,从哪冒出来这么多铜啊?

  难道是老爹又打仗了,从哪里抢来的?

  还是自己真的有神通了,光靠着两片嘴,就能心想事成?

  只是这也太玄幻了吧?

  王宁安一头雾水,可是京城的这帮人却傻眼了。

  乖乖,真的把铜运进来了?

  一下就是100万斤!

  是真是假啊?

  不会是开玩笑吧?

  要说最感到惊讶的就是之前去看过王宁安的将门子弟,他们想看看值不值得投奔,结果被王宁安的保证金都给吓跑了。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岭南竟然这么快就能看到收获,如果生意这么容易,不看着赵宗景,不想着抱大腿,也该参与啊,哪怕交钱也是可以的。

  一般人追悔莫及,要说最得意的就是潘肃、石涛和呼延达了,他们撇着嘴,仰着脸,眼睛都大天上去了,说话比以前更大声了!

  都是有眼无珠的家伙,幸亏我们三个聪明,果断押注王大人,看起来曹佾说的真对了,这个王宁安就是点石成金的宝贝,跟着他没错!

  不光是这三个人,就连曹佾都找到了王宁安,拉着他的手,高兴万分,眉飞色舞,大赞王宁安英明,实在是太有远见了。

  王宁安还迷糊着,曹佾笑道:“二郎,你还记得当初游金明池不?”

  “好像有这么回事,不过那是我去辽国之前啊!”王宁安老实答道。

  “没错,就是那次,你告诉了我一个发财的路子,想起来没有?”

  王宁安迟疑半天,突然想起来,惊呼道:“国舅爷,你派人去大理了?”

  曹佾笑呵呵点头,“当然了,哥哥从来都相信老弟的眼光!你是不会坑我的!”

  你错了!

  我当时就是坑你的!

  王宁安叫苦不迭,他当时真是没想到后续的事情,只是想捉弄一个曹佾,就鼓动他去大理买铜佛像。

  不对劲啊……

  “我说国舅爷,当时我不是让你去买铜佛吗?怎么变成了铜了?”

  曹佾也愣了,“对啊,是铜佛啊?难到他们嫌运输麻烦?”曹佾突然暴跳如雷,“这帮败家子,铜佛比铜子值钱一百倍啊!他们要气死我啊!”

  曹佾顿足捶胸,可也没有办法,只能等着人回来了,再好好问问清楚。。

  a



第261章 钱荒有希望了


  汴梁是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超级都市,而且还是一个内陆的城市,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光是靠着牛马畜力,手抬肩扛,无论如何,也没法供应这么多张嘴。

  为了满足京城的需要,大宋的统治者建立了四大水渠,包括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这四条河流连结四面八方,沟通其他天然水系,把京城所需的物资源源不断运进来,保证世界第一繁华都市的正常运转。

  四条运河当中,要数汴河最为重要,沟通江淮,输送东南的粮食和物产进京,占所有财赋的一半之多。可以说汴河维系着大宋帝国的运转,稍微有点麻烦,就会殃及天下,故此每年大宋都要花费巨资,治理汴河,让人头疼不已。

  只是这一次,汴河带来的却是天大的喜讯。

  满载着100万斤滇铜的漕船驶入了京城,王宁安和曹佾早早前来等候,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许多官民百姓,甚至是朝中显贵,皇亲国戚,全都跑来看热闹。

  当船只停好,跳板搭起来,就有壮实的民夫背着箩筐,从船上下来,把一块块几十斤重的铜锭搬了下来,就这么明晃晃地堆在码头上。

  没有多大的功夫,铜就堆成了小山,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发出淡淡的金光,看得人眼红心热。

  幸好开封府派出了足够的差役,维持着秩序,不然非出乱子不可。

  在看热闹的人群当中,就有潘肃、石涛、呼延达三个,他们伸长了脖子,看着大块的铜锭,眼睛冒光,放声大笑。

  值了,真值了!

  光是这些铜,就证明投资岭南,一点错都没有!

  他们不由得看了看其他人,尤其是高士林,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怎么样,傻了吧?舍不得一点小钱,还想发财?做梦去吧!

  潘肃拉着两个人,故意从高士林面前,得意洋洋走过。

  “高兄,不好意思啊,我们要去喝酒了,怎么样,你去不去?”

  去,去你妈的!

  高士林简直要炸了,他现在脑子只剩下一个念头,成了,又让他们成了!

  本来大家都以为岭南那么远,又气候恶劣,想要开发出成果,至少要几年的光景,许多人都是看重赵宗景的潜力,才去捧臭脚。谁知让王宁安狮子大张口,都给吓跑了。

  可一转眼的功夫,人家就把铜弄到了京城!

  这下好了,就算不看着赵宗景,光是为了商业利益,各方削尖了脑袋,也要扑上来。

  高士林已经发现了,原本跟他站在一起的柳家、王家、张家,崔家、刘家、李家、袁家,此刻全都松动了,一个个满脸垂涎,看着那一堆铜山,流出了长长的口水。更有人追悔莫及,真是白长了一双眼珠子,竟然没有发现岭南的商业价值。

  光顾着盘算夺嫡那点事情,真是鼠目寸光,该死,该死!

  圣人春秋鼎盛,现在就琢磨着巴结新君,还为时过早。再说了,不管谁当皇帝,都要过日子,那么好的来钱路子摆在那里,岂能白白放过?

  这帮人都琢磨着要赶快去找王宁安,好好谈谈,这位王大人的价值可不只是巴结赵宗景的终南捷径那么简单!他本身的实力就不容小觑,值得合作!

  见到这些人跃跃欲试,高士林的心里更加惶恐。

  ……

  前些日,他们集体拜会王宁安,就存了逢迎赵宗景的心,当时高士林还不算担心,毕竟各个家族,两边讨好,两头下注,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可问题是如今岭南的利益展现出来,这帮人真的和王宁安有了利益勾结,还越来越紧密,到时候谁敢担保,他们不会彻底倒向赵宗景?

  假如整个将门都支持赵宗景,那姐夫的夺嫡大业可就有麻烦了。

  高士林思量半天,一扭头,直奔汝南王府而去,他要赶快去通风报信。

  相比起将门子弟心思各异,算计满腹,一个老人显得非常单纯,非常高兴,这就是刚刚调入京城,出任三司使的曾公亮。

  此老可不简单,他为官近三十年,政绩卓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