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93章

调教大宋-第93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子浩虽是个狂人,但不得不说,真不是个凡人,这观澜书院建得确实不俗!
  大伙儿都知道,整个观澜书院都是唐奕一手操办。京中已传得沸沸扬扬,不但说其是大宋第一书院,而且还是大宋第一园林。
  对此,朝官们大多是不信的,只一年时间建起来的书院就敢说是大宋第一的园林?未免有些托大了!
  但……今日一见……
  是不是大宋第一他们不敢说,但至少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园子。
  观澜依山而建,主体书院尤在山腰,此处也只能隐隐看到露在林间的一角,还有从山脚一直延伸,散落林间的别致木楼。
  虽只是管中窥豹,已经让大家感觉到了不同。观澜没有什么宏大的建筑,亦不是楼阁群置,更多的是与自然的融合交汇,给人一种宁静自然之美。端是妙哉!
  且山脚的门额就十分别致,并非什么拱门木楼,而是奇山秀木堆砌而成的一座假山,山峰正中劲书‘观澜’二字,气势磅礴!
  而假山之上,还有一块用红绸包裹的丈高巨石,应该就是文圣石了。
  ……
  赵祯名义是来礼侍文圣赐石,自然要做个样子,又是一套繁琐礼仪。
  终于,范仲淹亲自上前扯动石上红绸,这块被传成神的石头展现在大家面前!
  赵祯一震,面容微变!
  “写的好!”
  一众朝臣也是震撼莫名,石上的铭文这是……
  出自范希文的手笔?


第123章 观澜书院(二)
  文圣石上的铭文着实惊到了一众朝臣,更有甚者看的通身大汗,好不畅快!
  寥寥几言,不但道出了观澜书院治学之本,也道出了范希文立志之远,更道出了天下仕子尊圣学儒之志!
  陈执中凝视文圣石,良久方道:“观澜书院,凭此四句,名垂千古矣!”
  范仲淹飒然一笑:
  “昭誉过讲了,四句狂心之言,当不起如此高的评价。”
  “不过,此石立于此,纵使希文罹于当下,若有后来人观此石而继其志,希文九泉之下,亦能含笑矣。”
  范仲淹明为谦虚,但言语之间也不难看出,他对这铭文还是极为满意的。
  陈执中郑重道:“范公要好好活着,为大宋活着,纵不在朝,亦为大宋之福也。”
  人生最大的光荣,不是追随者的崇拜,而是敌对者的赞美!
  能让陈执中说出这样的话,即使范仲淹也有些脸色潮红,心潮激荡。
  ……
  赵祯此时插话道:“范卿此句,可为天下仕人之楷模。”
  不想,范仲淹闻言一乐,“陛下误会了,此四言却非希文之作。”
  “哦?”
  不光赵祯,所有人都是一疑,不是范希文?难道是尹洙,又或是杜衍?
  但见,范仲淹转身一指,众人随着范仲淹所指看去……
  “这四句乃劣徒唐子浩碰巧偶得之作,让诸位见笑了。”
  “……”
  唐奕被大伙盯着,脸红得像猴屁股。
  心中默念:小张同志啊,不是兄弟不仗义,实在是这四句太特么合适了,不拿来用一下真对不起观澜书院,更对不起那块文圣石啊……大不了将来若有缘得见,兄弟补偿于你就是!
  陈执中愣愣地看了唐奕半晌,又转头再看文圣石……
  心道:这就是那个狂生半阙郎?这就是那个唐疯子?这到底是怎样一个少年?可以让京上巨富低头,也可以建出这样一所别致书院。可以当街如泼皮大骂,又可以写出这等豪迈千古的句子……
  只见文圣石上赫然写着:
  观澜院训——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往这里一立,只要观澜书院不出大的偏差,不难想像,必成为大宋一处文教圣地。
  陈执中冥思之时,吴育却在暗暗撇嘴。
  扫了一眼唐子浩和他身边站的那几位不禁暗笑。
  纵使范希文志比天高,观澜书院名儒云集,目前来看,也只能教一教这帮纨绔了,看看唐子浩身边站的都是什么人……
  丁度家的那个混蛋小子,庞籍家的惹祸精,唐介家的老幺,还有范希文自己的那个不学无术的范纯礼,再加上一个‘唐疯子’,也够范希文头疼的了。
  而且他还知道,宋庠今天特意把他儿子带过来,显然是另有所图的。
  呵呵,在成为文教圣地之前,先成了纨绔窝子却是真的。
  ……
  赵祯在文圣石前驻足良久,连连称赞,最后还是李秉臣低声提醒,才恍然一悟,在范仲淹的引领之下,迈步向望河坡上行去。
  望河坡本来就是曹家避暑之地,便道、林木都还算讲究,赵祯看得颇为赏心悦目,一边走,一边听范仲淹介绍。
  一进山门,就能看见掩映在林间的一片屋舍,是为‘观澜民学’。
  再往上走,有观澜亭、寒学廊道、鸟语林、洗笔书斋等景致散落道边,靠近观澜书院主体建筑群的地方,则是学舍和食舍。
  范仲淹解释道,此为书院学子住宿、餐食所设,以后观澜主旨还要面向寒门弟子招生,书院会为他们创造最好的治学环境。
  赵祯连连点头,却不由心中苦笑,朝廷也不是没有免费的义学,范仲淹年轻时就读的应天书院就是义学,不收学费。但朝廷也只能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和学习需要,可不敢把一所义学建得如此繁花似锦。
  这事儿也就范希文玩得起,只因他有一个运财童子的学生。
  上到山腰,眼前就满是别致楼阁,错落景致。
  这回不光是赵祯,连随驾众臣都暗暗吃惊,这哪里有什么义学?当真是大宋第一的园林啊!
  赵祯缓步前行,吃味地咂巴着嘴,“范卿……端是福气……”
  呃……范仲淹当然听出,皇帝陛下这话里可是酸气十足。
  但他也没办法,谁让这片园子太拉仇恨了呢?就连一向不喜享乐的自己,在第一次看到园子落成之时,也是着实心里美了好几天。
  尹洙看到观澜建成之时说过一句话,正好适合赵祯现在的心情。
  尹洙说:“观澜之美,就算当今官家见了,也得妒嫉呢!”
  呵呵……
  赵祯确实有点妒嫉……
  为什么呢?
  因为号称中国古代最富有的大宋,却拥有中国古代最寒酸的皇宫。
  大家都知道,秦朝有咸阳宫、阿房宫;汉有长乐宫;唐有大明宫;明清有紫禁城,这些都是统治者的皇家内苑,即使是今天,也依然被世人熟知。
  那谁知道大宋的皇宫叫什么呢?
  没人知道。
  因为压根就没名字,只用一个‘大内’概称。
  北宋的皇宫是唐代宣武节度使府改建的,虽然还算过得去,但实在是太紧巴了,以至于根本装不下内苑和所有政府机构,尚书六部都挤到宫外去了。
  赵大想当万古明君,对自己那叫一个狠。
  等到了赵二登基,他没他哥那么伟大,想改善一下居住环境,于是,命人去找皇城外的居民商量。意思是,你看我住得不舒服,你们能不能腾个地方?给你们钱!
  可是,皇城根的百姓嫌他给钱少,死活不搬,赵二只得作罢。
  到了真宗朝,真宗也想扩建皇宫,又去找百姓商量。这回给钱不少,但是百姓还没说同不同意,大臣们却不干了,你爹想扩建都没成,你就老实住着吧。于是,真宗也没扩成。
  到了赵祯这儿,就更别想了。
  一来,他比他爹和他爷爷还要老实,出来放个风都得机关算尽,要是提扩建……呵呵,一朝的喷子能淹死他!
  二来,赵祯连吃食用度,两季常服都舍不得浪费,更别说建皇宫了……自是能省则省。
  但是,不建不代表赵祯不羡慕啊!心说,范希文看上去挺惨,政治上受到排挤,官都辞了,可这老货比我过得都舒服啊……这么好的书院……朕也想住……
  接下来,还要拜过孔孟二圣,观澜开院典礼才算完成,趁着范仲淹带着赵祯拜圣、参观的空当,曹佾从人群之中退了出来,摸到唐奕身边。
  还没等他开口,却闻唐奕没好气的道:“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潘丰怎么来了?”
  曹佾一窘,自知理亏,急忙扯开话头儿,“先别管潘丰,都准备好了吗?”
  唐奕白了他一眼,也没过多计较,毕竟事有轻重缓急。
  “一会儿,你把官家带到老师房中休息,有人已经等在那儿了。”


第124章 蹊跷
  唐奕进京一年多,最忙的肯定是他和张晋文。不说他瘦成什么样,张晋文也是憔悴得不行。
  最闲的是马老三夫妇。这老两口儿本来是来照顾唐奕的,但到了京城才知道,大户人家的生活根本不是他们这等小民可以理解的,不但唐奕用不着他们照顾,连他们自己也被照顾起来了。
  而最风光的……
  却是孙郎中。
  说起来,孙郎中虽然岁数不小了,却是个闲不住的人,跟着唐奕进京之后,整个窝在范宅和马老三大眼瞪小眼,着实憋闷。唐奕见他熬得苦,就在范宅附近租了个铺面,开起了医馆,让他打发时间。
  这下可好……
  火了!
  倒不是孙郎中名气有多大,一下子震住了开封百姓,你一个邓州名医在京城谁认识你啊?
  但孙郎中有一独门秘技乃是京中一绝!
  医外伤!
  别管是京中哪位神医说治不了的外伤,也别管伤得多重,只要及时送到孙氏伤药馆,十之六七能救得回来。
  简直神了!
  其实,老孙外伤治得好,还是因为在邓州治过曹满江,孙郎中对唐奕那一套外伤处治之道生出了兴趣,研究了一段日子,再加上唐奕时不时拿一点后世的卫生知识刺激他,还真让这老头儿鼓捣出一整套全新的外伤疗法。
  所以,现在的孙郎中在京中名声极大,绰号——‘孙不夺’。
  意为:孙神医经手的伤者,阎王不夺!
  ……
  “大郎,孙先生善治外伤,内科……能行吗?”
  此时,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