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645章

调教大宋-第645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追回来,何从谈起?
  “陛下……”缓缓弯腰施礼,语气之中满是劝慰。
  “癫王已经西去近一个月了。”
  “都走了一个月了?”下意识低头看图,最后一丝侥幸亦荡然无存。
  “一个月……得走到哪儿了?”
  “陛下!”贾昌朝再次出声提醒。
  “依臣之见,现在诏回癫王已是无望,还是想想如何善后吧!”
  “如何善后?”赵祯恢复一丝清明。
  对的,如何善后……却是一个难题了。
  此事不用赵祯对唐奕怎么办,这一次,满朝的文臣定是没那么好糊弄了。
  第一次私自用兵,还可以用开疆扩土、百姓群情来压一压文官。
  可是这第二次……
  首先,罗马这个地方,大伙儿连听都没听过。
  其次,第一次朝廷没有追究,紧接着就是第二次,这就是骄纵了。
  再者,唐奕要是和文人弄出这一出,怎么都好说,你别说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那也好商量。
  但是,与武人,那就要另说了。
  杨文广可以建功一次,却不能建功二次。
  大宋朝有一个狄汉臣,就不能再出一个杨相公了。
  所以,这次就不是一个“不用交待”,就能蒙混过关的了。
  ……
  事实上,唐奕的这次远征所带来的后果,远比贾昌朝和赵祯等人预料的要严重的多。
  可以用“大宋不高兴!”这一句话来概括。
  首先,文臣不高兴。
  这是意料之中。
  诟病唐奕的同时,果然也把杨文广拉下了水。而且,都知道唐疯子不好惹,便极为默契的把杨文广推到了最前面。
  几番朝堂征伐,弄的好像杨文广比唐奕的罪过还大,非诛之而不能泄群愤。
  可是,问题来了。杨文广跟着唐奕去打罗马了,你就算要杀他都抓不着人。
  怎么办呢?
  自然难不倒这些文臣,他们又把矛头调转到杨家的二号人物——杨怀玉身上。
  赵祯迫于压力,也出于对将门与武人的一个警告,毕竟杨文广这次确实有点……过了。
  最终屈服于群臣,降旨免杨怀玉阎王营都指挥使之职,诏回京中醒罪,以勘后用!
  ……
  官家终于处置杨家,文官自然视为大胜,一时之间欢喜鼓舞,倒是平息了几分朝局。
  可是,明眼人对此也只是报以冷笑。
  像贾昌朝、文彦博,现在心里面就一个想法:
  傻叉!!
  官家处置杨家,那就意味着在给唐奕分散火力,说明这个癫王殿下依旧圣宠无二,地位稳固。
  呵呵……
  现在唐疯子不在,你们倒是爽了。可是忘了当年构陷狄青那次,唐疯子是怎么发飙的吗?
  等他回来,能有你们的好果子才怪!!
  ……
  不过,杨怀玉回京,阎王营却依旧要留在辽河口,那么问题来了:谁去接杨怀玉的班呢?谁去带领那只大宋第一神军呢?
  选来选去,一个最不应该去的人,被强推上了台面。
  石全福!!
  特么石全福也是日了狗了。
  石家几兄弟,老三石全海憨厚、老五石全安奸猾、老大石全福……窝囊,这是满朝上下人尽皆知的事情。
  连石全福自己都打定了主意,这辈子不指望出头,就靠着蒙荫家族,凑合着过一辈子就完了。
  你看他跟唐奕,跟文彦博办的那几次差就知道,这货就没什么脾气,也没什么志向,得过且过,你让他去带阎王营?
  不就是扯淡嘛……
  别说他自己没信心,阎王营里那帮活土匪、活阎王也得听他的才算吧?
  交割京中事务,石全福不情不愿的北上辽口河,连托词过了年再去,官家都没准。
  到了地方,杨怀玉能给他好脸色才怪。
  这是杨怀玉从无到有,一手拉起来的队伍,交给这么一个窝囊废,杨怀玉当然不乐意。
  可惜,皇命难违!
  “且交与你带着,若有差池,咱们京中再见!”
  石全福都快哭了,上前扯着杨怀玉的衣袖。
  “我的贤弟啊,我也不想来这苦寒之地啊!”
  “且心放在肚子里,为兄自知不能胜任,先把风头过了,立刻上书,把我再调回京去。”
  “到时,这阎王营还是你的阎王营!”
  这话已经说的相当到位了。
  可是,杨怀玉听闻,不但不喜,反而更怒。
  此等无能懦弱之辈,阎王营交给他一天,杨怀玉都受不了。
  而满营将士就眼瞅着石全福在那儿低眉臊眼,也是大皱其眉。
  就这货色,也敢进阎王营的门?
  也别等你上书了,一个个卯足了劲儿,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把这个孬货挤走。
  于是乎,杨怀玉离开辽河口的第二天,石全福就知道这帮活阎王有多难带了……
  一大早。
  鸡还没叫鸣,王都头(现在是王挥指使)就一脚踹开了石全福的房门。
  “石将军,该起来出操了!”
  石全福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迷迷糊糊被拉起来,迷迷糊糊到了校场。
  然后,脚后根还没站稳,刚穿在身上的棉衣大氅还没捂热呼,就被王都头扒了下来。
  石全福大惊,“你,你,你这是做甚?”
  王都头一挑眉头,“出操!”
  “出操也不至于……”
  “石将军……”王都头阴阳怪气,“你往场下看!”
  “……”
  校场之下,两千来个汉子赤裸上身,只穿衬裤,一个个标枪一般站立的画面即刻映入眼帘。
  石全福一个激灵,心道,他们不会让我也扒光了吧?
  急忙阻止王都头,“且慢!!且慢!!”
  “你这鲁莽行事,成何体统?”
  王都头才不管那个,“石将军新来不知,这就是阎王营的体统!”
  “住手!”一计不成,再施二计。“本将是你的上司,怎敢以下犯上?动手动脚也就算了,却是连营帅!都帅,都不听得一声!”
  王都头还是不吃那一套,“嘿!!!”
  “想俺叫你营帅啊?你也得配啊?”
  “你!!”
  “你什么你!?”
  “不服你可以和你爹去哭诉啊?”
  “实在不行,写折子告老子啊!?”
  “我……”
  石全福哀嚎一声,败下阵来。
  而王都头此时也是把他扒的只剩下衣,正值腊月啊,数九寒天,滴水成冰!
  石大少爷在京城里养尊处优,当了半辈子的老爷兵,哪受得了这个?
  满心绝望,瑟瑟发抖,不知道这将来的日子要怎么过才是。
  “王指挥!王大哥!!!”
  “王阎王!!”
  “放兄弟一马!以后你是老大,总行了吧?”
  ……
  石全福的求饶不但没能换回阎王营众将的同情,反倒让所有人现出更加鄙夷的目光。
  这些血里火里滚三滚、南征北战死又活的汉子们,不允许一丝一毫的懦弱出现在阎王营。
  ……
  ……
  不管阎王营多么不乐意,也不管石全福多么不情愿,总之,文官们算是爽了。
  一剑三雕!即收拾了杨家,恶心了石家,还捎带手把阎王营给算计了一道。
  ……
  然后,是武将们不高兴了。
  抛去石全福、杨怀玉不说,大伙儿日子都不好过,也没工夫管这闲事。
  况且,唐奕带着六万涯州军一走,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也没有时间让他们管别人的好坏。
  ……
  首先,涯州军不在涯州,消息一传出去,交、占两州的反抗势力感觉威慑不在,又有抬头。
  赵祯无奈,开始向两州增兵。
  之后,大宋新年刚过,原本与占婆国接壤的吴哥王朝开始发难。不承认大宋继承占婆的边境,进军占州,要大宋以吴哥朝的主张,重新修定边境。
  大宋当然不能听之认知,别人也就算了,特么一个吴哥都来叫板,这不是几亩破地的问题,而是尊严问题。
  赵祯于二月初三,下诏石进武,举禁军二十万,南下占州,驱除吴哥。
  ……
  好吧,其实就是虚张声势!
  大宋哪来的可战之兵?就是京城里的老爷兵。而且,说是二十万,实则连十万都不到。吓唬吓唬吴哥蛮子而已,就没打算真打。
  可是,打没打算真动手另说,关键在于,石进武南下,而京中只剩下唯一的一个少壮派将领王守忠也被调出了京。
  大宋一下子向南方派兵二十万,又把三衙统帅之一的马军都指挥石进武派了出去,西夏觉得这是天赐良机,大宋显然无暇顾忌西北局势。
  李祚谅即刻下令,向李杰论发起总攻,大有决战之势。
  而西夏局热的恶化,难免会波及大宋。大批西夏民众涌入大宋避难,而没投靠大宋的人则是落草为寇,大肆在两国边境烧杀劫掠。
  赵祯虽然无力出兵镇压,可是西北主将石金勇显然没有能力处置这么复杂的局面。再说了,石家已经有一个人领兵在外,那就不能再把石金勇放在西北了。
  急令王守忠北进太原,接替石金勇。
  ……
  如此一来,开封城中将才空虚,只剩一个老将王德用可堪大用!
  没办法,赵祯只得又亲请王德用出山,授职殿前副点检(正的太祖干过,遂不设)统领三衙。
  可怜王老爷子八十多岁高龄,还要每日进出宫墙,主理军务。
  老头儿没把唐奕骂死!!
  “小混蛋!且等你归来,老夫打断你的腿,看你还往哪儿跑!”
  老头儿在发怒的同时,也在悲哀;在骂唐奕的当口,也在想唐奕……
  煌煌大宋,可用之将寥寥数人!!竟落到如此地步,老头儿怎能不痛心疾首?
  心心念那小疯子赶紧回来吧,好一扫阴霾,重塑军魂!
  ……
  ……
  文臣武将皆不高兴,还有两个人也不高兴——
  魏国公和韩瘸子。
  特么算计来算计去,就是没算计到唐奕把人和炮都带走了,这他们还上哪儿弄去?
  眼瞅了西夏这一大助力就要飞了,老哥俩儿抓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