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第5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大宋的互市也是随缘,时开时不开,连皇家供需都时有断给,更别说民间了。
西夏全境已是民怨沸腾,偏偏这个时候,皇族后裔李杰讹起事叛乱,无力让西夏以武力敲开两国商贸。
现在的西夏皇帝是既要平乱,又要安抚民心,焦头烂额,自顾不暇,哪还有心思和大辽一起挤兑大宋?巴结大宋多开几天互市才是真的。
好好瞅了一眼辽使,心道,你自己玩去吧,咱就不帮你了。
不但不能帮,而且逮着机会还得落井下石。
况且已经死在大宋一个使臣了,他可不想有命来,没命回去。
……
……
而更让夏使不解的是,赵祯不但答应让辽人见识一下阎王营,而且准备让所有使臣、满朝文武、开封百姓,也见识一下阎王营。
立刻下了一道旨意昭告全城:
“大年初五午时中。宣德楼前,圣阅阎王军!”
各国使臣登时心生疑窦,看宋皇那架势颇有底气,不会是趁着这两天,临时往阎王营里塞人充数吧?
不约而同地看向辽使,这个时候,以辽人的尿性,肯定得出来说几句,把这条路堵死啊。
夏使也等着辽使发难,正愁没机会讨巧,在宋皇面前留个好印象呢。
可惜,辽使注定让众人失望。
不但没有出来挑刺,而且欣然接受,谢南朝皇帝隆恩。
夏使就更是不明白了,辽朝到底打的什么主意?真就光棍到想拜一拜英雄?
总觉得哪里不对,却又摸不着头脑,也只能再等两日,看阅兵之时,又有什么变故。
……
两日之后,午时未到,初三大朝上的各国使节可以说一个不少,全部进宫见驾。与大宋皇帝、文武百官一起登上宣德楼。
刚一上楼,众人一窒。
只见宣德楼外,数十万开封百姓,除了御街正中的御道是皇家专中,不得站人。其余的地方,皆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各国使节无不咋舌,他们哪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说句不好听的,有的小国,全国老幼加在一块儿,也没开封城的人口多。
忍不住感叹,大宋天朝上邦当真非虚。
赵祯暗暗扫视众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
随着时间推移,午时中一到,由南熏门向内城延伸,欢呼沸腾的百姓自觉安静下来。到了最后,宣德楼前肃穆非常,城楼上的各国使节大气都不敢喘,生怕破坏了这份安静。
也都知道,大戏开锣了。
果然。
……
踏!
……
踏踏!
踏踏!
马蹄击地,由远而近,宣德楼上隐约可见一队骑士踏马而来。
缨盔对缨盔,马头抵马尾,枪尖并枪尖……
宣德楼上看去:
整整十列,在御街上一字排开。
那就是十条直线,看得见前骑,望不见后兵。
连骑士手里的战枪都是枪尖对齐,怒指苍天。
纵然不到两千之数,可是肃杀之气,有如将士们眼神中的凶狠,带着血腥气,让人生寒。
“!!!”
辽使眼冒金光,呼吸都停了下来,一瞬不瞬地盯着远远而来的骑队,似乎等的就是这一刻。
而夏使也是看的眼睛都直了,却不忘提醒众使:
“你们听!”
踏踏!
……
踏踏!
……
“这不可能!!”
有使臣细听之后惊叫出声:
“连马蹄踏地都是一个步调,一个声响?”
这怎么可能?
……
没有什么不可能,御街之上,不是乱蹄齐飞,而是永远一个调子,一个声音,永远是不紧不慢的。
踏踏!
踏踏!
仿佛踩在场每一个宋人的心里,踏在每一个外邦使臣的胆上。
那是纪律,铁一般的纪律。
阎王营用铁与血磨砺出来了至胜法则,十人如一,百人如一,千人如一!
终于,阎王营将士穿过御街,行至宣德楼下站定。
啌!
一个声音震得众使一愣一愣的。
……
杨怀玉首当其冲,翻身下马,众将士紧随其后。
啌!
又是一个声音。
啌!!啌!
长枪落地,跨步而立,还是一个声音。
绝了,夏使心道:这他妈是怎么练出来的?
“末将杨怀玉!”
“领将士一千七百七十四人!”
“奉旨面圣,烦请陛下圣阅!”
“好!”
赵祯一声大喝,眼神热烈。
每每想到这样的不败之军是赵宋治下的军队,他这个皇帝就说不出的自得、畅快。
“众将神勇,冠绝古今,朕心甚慰!”
顿了片刻:
“杨怀玉!”
“末将在!”
“朕且问你,畏战否!?”
“何为畏战,末将不知!”回答铿锵有力、傲气无边。
“但有召唤,可否再战!?”
杨怀玉闻声,猛然抬头,刀子一样的目光直逼宣德楼上的各国使臣,尤其是辽使。
“回禀陛下!”
啌!
长枪一震,身后一千七百多阎王营将士立时山呼接上。
“召之即来!”
“来之能战!”
……
“战之必胜!”
“战之必胜!”
“战、之、必、胜!!!”
……
“威!”
百姓之中,自有人想到当年阎王营出征那一幕,发自内心的一声嘶吼。
“威!!”
“威”字一出,霎时间,点燃了民情。
“威!”
“威!!”
数十万人的呐喊震得宣德楼上的使臣们不由倒退一步,无不暗自冷汗连连,心道,这就是故意给咱们看的啊!
可是话说回来,这还是以往儒风温婉的大宋朝吗?
精气神……
变了!
第788章 又被卖了
从庆历八年,唐子浩在宣德楼喊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寸江山一寸家”,喊出“汉儿当自强”开始。
到嘉佑二年,东华门外,大军北去,万民呐喊“威武”送行。
再到今日,重回宣德楼……
“战之必胜!”山河为之色变。
威武震天的军民怒吼,震得皇城楼上的鎏金大瓦都在颤栗。
各邦使节仿佛看到煌煌大宋朝,那个雍容华贵的老妇人,那条醉卧中原的睡龙,正在缓缓褪去往日的温良,慢慢睁开那迷离的醉眼。
锋芒毕露、杀气冲天。
……
这样的宋军,幸好只是这不到两千,要有个十万二十万,谁也没信心能挡得住大宋的兵锋。
……
此时,文彦博几近狂热地望着城下杀气凛然的阎王营,望着数十万嗷嗷叫的大宋百姓,心中激动之余,却是想起了一个人,一个身处万里之外的疯子。
不由暗叹,也许唐奕是对的!
大宋朝太需要这份血性了,大宋朝也太应该早点让这份血性显露出来了。
扫了眼一众番邦使臣,目光最后落在辽使身上。还行,文扒皮还没激动到忘了自己的本份。
有些话,官家是说不了的,只能臣子来说。
正对辽使,不无轻蔑道:“我朝天家乃不世仁君,纵有无敌神军,却无穷兵奢武之意。”
“去岁古北关下,若挥师北去,辽帝可堪一战乎?”
言下之意更是露骨,意思是,我们仁慈,不但没打你,而且没急着再建神军,这是大宋仁慈,你别登鼻子上脸。
辽使恭敬一礼,却是无话可说。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自然得给宋帝一个脸面。
说白了,宋辽各驻使臣,大辽知道阎王营一直没重建不假。可是,大辽会不知道亲手打败他们的那一军阎王到底有多厉害?
表面上看,辽使是在找事儿,是想给大宋难堪。实际上,这一场不光是大宋要给各国使臣看,大辽也需要这么一场阅兵来给各国使臣看。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大宋需要彰显军力,震慑四方。
而大辽,也需要大宋彰显军力,来给自己找个理由——一个败的理由。
……
其中道理不难理解。
古北关那一战,大辽确实是败了。可是,被五千宋军打的二十万大军毫无还手之力,这事儿说出去就太丢人了。
谁不得琢磨琢磨,当世武力第一的二十万契丹铁骑被五千人打蒙了,难道大辽已经腐朽如斯?
……
要知道,辽朝也是大国,除了大宋,也有一堆的番属国和邻国,也需要国际地位和处理国际关系的。
虽然丢了燕云国力有所减弱,可是契丹人终究是草原民族,根基尤在。耶律洪基也是一下子被唐奕给打醒了,卯着劲要报仇雪恨。
所以,不光大宋需要安稳来推行国内改革,大辽也需要空间来积蓄力量。
这个时候,就更不能被西夏、回纥、黑汗这些邻国看轻。
他可以败给大宋,这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但是,却不能比其他小国再弱。
这个事实却是需要重新证明的,否则大辽将永无宁日,就此沉沦。
所以,辽使特意请求大宋安排这场阅兵。
挑刺是假,真正的目的是让各国使臣也看看,大辽的二十万大军是怎么败的。
不是我军太无能,而是敌人太凶残。
在无力用武力与诸国证明这一点的现在,大辽只能退而求其次,借着大宋的强,来给自己找一个败的理由。
而阎王营果然没让辽使失望,就这精气神儿,激动得辽使就差没大吼一声:
你行你上,不行别逼逼!
甚是恭敬地朝赵祯一礼,“南朝陛下实乃千古仁君,外臣明感五内!”
“治下之军,更是海内无敌,我朝败的心悦诚服!”
得,就这么一句话,不管是宋,还是辽,里子面子就都有了。
……
赵祯甚为满意,这是一种默契,大家心照不宣。
笑着令辽使平身,又转向一众使臣。
“诸使可还满意?”
西夏使节闻之,立马一个大礼及地,“大宋军威震天,实非我西夏小邦所能及也。”
他也是有求大宋,哪敢说个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