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第5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不多。”
曹老二就纳闷儿了,这身居高位的人的脑袋是怎么长的?这他妈一个事儿得绕多少个弯?
这特么唐奕要是不说,他就算把脑袋想破了,也想不出官家在下这么大一盘棋。
说白了,赵祯经历过一次改革失败,这一次为了做到万全,可以说是巨细无疑。不做到里里外外尽在掌握,他是说什么也不敢妄动的。
“那你还纠结个啥?”
曹老二瞪着眼睛,“陛下敢让你掌兵十万,足见信任之大!”
“呵……”唐奕干笑一声。“你忘了吗?我只是朱涯军团练使。”
长出了口气,不想再和曹觉说话,淡然转身准备离去。
“不出意外,咱们这边弄的差不多了,官家肯定要派一个我认可,他又放心的人物南下,来执掌这十万大军喽。”
所以,唐奕恶心就恶心在这儿,被赵祯算计的不要不要的,却是什么都说不出来。你还得心甘情愿的给他当苦力,等着人家来摘桃子。
奶奶的,帝王心术!?老子非给你板一板。
……
“等一下!”
却是曹觉从身后叫住唐奕。
“干嘛?”
“一句话,你说错了。”
曹觉嘿嘿一笑,“家姐是皇后不假,我外甥是太子也不假。”
“可是,千古帝王家,哪来的亲情?”
“而且,有一点你没提。”
“什么?”
“你我是生死兄弟!!”
“所以,只凭这一点,你要是敢真造反,我就敢跟着你玩命!”
“……”
第786章 一个阎王也是阎王
江山无限,盛世容姿。
百姓只看到太平盛世,丰衣足食。
臣子只道,政通人合,君慈臣忠。
唯有帝王,能看到太平粉饰背后的真相,远比世人想像的要肮脏得多、灰暗得多。
唐朝酷吏来俊臣所箸《罗织经》,被誉为“让人冷汗迭出的整人诡计全书”。虽是小人之术,可全书开篇的第一句却道尽世态炎凉,人间百态。
“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
唐奕想打破这“多矫的人情,多伪的世俗”,所面对的人,又是万人之上看尽世伪的君王。
岂、可、信、乎?
……
正如此时,夜幕降临。
唐奕回到小院,直接进了萧巧哥的房间。
不多时,许是海南的春天没有北方的凉爽,福康和君欣卓的房门几乎是同时吱呀呀地开启。
两女似是都听见了对方的动静,皆是一怔,下意识地就要往回退。
可是,只闪了半个身位,又觉不妥,已经看见了,退回去算怎么回事儿,不约而同地相视一笑。
福康开口道:“房中憋闷,出来透透气。”
君欣卓顺势接道:“往年在北方,此时尚在飘雪。”
“嗯。”
几句寒暄却是让二人尴尬大减,行至院心,又齐齐向萧巧哥的房中看了一眼。
福康红着脸,“夫君……回来了?”
“嗯。”
“却是难为了萧妹妹,等到今日才得圆满。”
福康说的是,萧巧哥本来抓到的是头名,却一让再让,成了最后。
可是,君欣卓想的却是更早。
“巧哥从大辽出来那一天就注定是大郎的姻缘,确实让她等久了。”
福康心头一颤,却是理解歪了,深深地看着君欣卓。
这个女人又何常不是呢?她等的更久,更艰辛,现在难免有怨言吧?
不由得向君欣卓深施一礼,“全怪福康,若非我身份成堵,大郎也不会让巧哥妹妹和君姐姐等这么久。”
君欣卓急忙扶起她,“妹妹说的哪里话,一家人,却是说远了。”
福康抓着群欣卓的手道:“以后家里妹妹都听姐姐的。”
君欣卓不依,“妹妹是公主,自是听妹妹的。”
福康由衷一笑,说实话,谁不担心嫁作人妇之后,妻妾不得善处,何况是三个正妻平起平坐。
可她是多么幸运,摊上萧巧哥与君欣卓这两个好姐妹,当真难得。
“好啦,我们不争了,听大郎的。”
君欣卓甜甜一笑,“嗯,听大郎的。”
福康闻声,甚是欣喜,“姐姐以后要多笑,很好看。”
“咯咯……”
君欣卓忍不住又笑了起来,却是第一次被女人夸赞。
……
静下心来,两个女人心中都有一种叫作幸福的东西涌现,抬眼望着千灯万盏一般的星空。
福康由衷长叹,“其实,最不容易的是大郎!”
“嗯。”君欣卓轻嗯一声,代表了千言万语。
唐奕这些年有多不容易,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了。
正要再说几句唐奕的好话,却是萧巧哥房中的动静吸引了两女的注意力。
隐约传来唐奕高亢之音:
“奕得天眷,承蒙娘子,不离不弃,受我一拜!”
君欣卓与福康脸色瞬间涨红,呆愣当场。
耳熟。
对视一眼,哪还看不出对方表情里的蹊跷?不由心中暗骂唐奕:
你个混蛋!
……
……
第二天一早。
好吧,唐奕能不能过得去第二天一早,还是未知。
而远在万里之外的开封,也有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事关阎王营。
……
本来,阎王营在唐奕出京之前就已经在选兵重建。可是,唐奕在汝南王府那么一疯,也不是全无后果,起码阎王营首当其冲就受到了波及。
古北关一战,天下共暏,阎王之威,震彻宋辽两朝。
回京之后,犒赏军将自不用说,重建阎王营更是民心所向,百官共识。
可是,唐奕那边一疯,杨怀玉的处境就尴尬了。谁都知道,阎王营和唐疯子走的近,而且闯汝南王府的人里还有阎王营的人。
当时,汝南王一家全断了腿,再加上韩琦,这么大的事情,赵祯不得不把阎王营重建的事情缓下来,防止事态扩大,引来更多的非议。
那段时间,别说是阎王营,整个观澜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出点什么差错。赵祯甚至把通济渠都送出去了,也是为了安抚。
反正,这一缓就是整整一年。
今日是大年初三,文武百官、四夷诸邦,大庆殿行开年大朝,共贺大宋。
本来是挺好的一个日子,可是大辽使臣却是提了一个要求。
这个要求,够光棍。
这一点上,不得不说辽人确实够爷们儿。输了就是输了,不会像汉人那般遮遮掩掩。而且,契丹人敬重英雄,也敬重对手。
阎王营在古北关前把大辽二十万大军打的几近溃散,这样的神军,他们当然像当年的杨无敌一样敬重。
而且,后来听说阎王营的营帅也是杨家之后,更是佩服的不得了。
在开年大朝会上,辽使当众提出要一睹阎王营的风采。
对此,耶律德绪不禁眉头一皱。
他是常驻大宋的通政官,这个贺岁使是新来的,之前没和他通过气有这么一出啊?
显然,这是耶律洪基的意思,事先不与他通气。
刚要出班喝止,不想,宋主赵祯淡淡一笑。
“准奏!”
这是一个宣扬武力,彰显国威,震慑四方的好机会,赵祯自然要准。
其实,官家心里明镜一般,阎王营自打回京之后不得重建,这不是什么秘密,辽朝常驻开封的使馆自然也是全知道的。
辽人打的什么主意?
无外乎想在诸邦友国之间,让大宋现个眼。意为让各国看看,天朝上邦向来是这么对待功臣的。这样的神军为南朝立下不世之功之后,却是什么下场。
辽人以为阎王营打残了,一个战损三分之二的军队不得重建,那怎么拉出来见人?
可是,辽人不知道,阎王营就算只剩一个人拉出来,那也是震慑宵小的活阎王。
赵祯知道这一点。
他犹记得阎王营的前身邓州营,只剩一十九员战将,由那个独臂将军带到他面前时,是什么样的气势。
……
第787章 阅兵
对于大辽使臣的请求,无论大宋官员,还是周边各国的使节,都不意外。
古北关一战定乾坤,耶律重元降宋,燕云易主,宋辽态势立时反转。那一军神秘的阎王可谓是天下皆知,辽人想看看是谁打败了他们,很正常,这符合契丹人的“尿性”。
同时,有详知大宋时局的使臣当然也知道那一军神兵的现状,知道辽人暗地里使的什么心眼儿。
可是,宋皇一口答应,倒是让诸使有点意外了。
其中,就有西夏使节。
说心里话,西夏的贺岁使节这次进京,可以说老实的都有点不像话了,跟小媳妇似的,大气都不敢喘。他就没想过要搞事儿,更没想过大辽会搞事儿。
有点想不明白的是,古北关那一仗,大辽被打的北都找不着了,一下子丢了燕云十六州这个要害,国力大减。
耶律洪基虽有励精图治之愿,却没了重振国威的余力。
无论战略上,还是经济上,大辽都是一泄千里,不复当年了。
这个时候,大宋不挑事儿已经是万幸,怎么还登鼻子上脸呢?
他当然也知道大宋没有重建阎王营,以为辽使这是在让大宋难堪。可是想了半天,也没明白这里面能有什么猫腻。
使劲摇了摇头,让自己清醒下来,还是算了,咱别掺合,老老实实眯着吧。
其实,夏使也是有心无力啊。
宋辽夏本来是三足鼎力之势,谁也奈何不了谁。
原来,作为最弱的西夏还可以朝秦暮楚,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蹿来蹿去,蹭点好处。
可是,燕云一下子姓了宋,却是把三国的平衡彻底打破了。现在是南朝一家独大,手握燕云,就是主动权尽在其身,大辽倒成了那个提心吊胆过日子的小媳妇。
而且,现在西夏国内乱象已成。
断了青盐之路,西夏的民间私贸彻底截断,现在只能靠官方互市从大宋摄取给养。
可是,大宋的互市也是随缘,时开时不开,连皇家供需都时有断给,更别说民间了。
西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