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56章

调教大宋-第56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山共田一千三百七十四亩,佃户租农一百六十八户,杂铺、铁铺、粮埠、脚店各一间,瓷窑一座,回山半山处的宅子一座。”
  曹福一一道来,别说范仲淹,连唐奕在后面听得都直乍舌。
  这个曹佾也太特么大方了,这哪是送了一块地,这是送了整个回山!
  范仲淹拿着一捋的契约文书如同烫手的山芋,直往外推,“还请管事回禀国舅,如此重礼,老夫万万受不得。”
  曹福不接,恭敬笑道:“范公这就是为难小的了!主家有言,若范公不授,小年回去可是要吃罚的。”
  不待范仲淹再推,“范公安然受之就是,此事是官家授意,要不然,家主也不敢坏范公名节。”
  范仲淹一听是官家授意,也就释然了。
  上朝那一出戏,肯定是官家和曹佾、赵允弼商量好的,如此一来,他也不算受之有愧。
  “那老夫就谢过国舅了!”
  曹福释然一笑,“如此甚好,其实回山后半山还有一处炭厂,但那是曹府主要的一项营收,不能赠于范公。但家主有言,将来书院建成,一应用度也是不小的开支,曹家会从炭厂每年盈余之中拿出半成,以助学资。”
  “让国舅费心了!”
  “范公哪里话,范公半生为公,是为大宋栋梁,官家一直觉得愧对范公,要家主多多照应,不能让范公寒了心。皇后娘娘还特意嘱咐,要替范公想得周全,不可让您老多费心神。”
  ……
  唐奕在后面听得啧啧称奇,心说,这曹家号称东京首富果然不假,大宋朝怕是再找不出来比他更大方的了。而且传闻曹佾深谐安身之道,看来也非虚言。一个管家都这么高的素质,既显示了主家的慷慨体贴,又把头功让给了皇帝和皇后,真不是一般人啊。
  “家主有言,今日先把田契佣契给您送过来。等过几天,范公要亲去回山之时,可到府上知会一声,家主会派人与范公去回山交接。”
  曹福又念叨了几句其中细处,就告辞而去。
  范仲淹送走曹福,回身朝唐奕扬了扬手中的一捋文书,有些得意地道:“看到没?老夫想办学,还用你小子出资?”
  唐奕白了他一眼,提醒道:“师父,得意忘形可是不美,当戒!”
  范仲淹眼睛一立,“小子,尊卑不分可是不孝,该打!”
  “师父,要注意形象。”
  “小子,要尊师重道。”
  “……”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居然顶上了牛,却不想这欢乐了一幕全被人看了去。
  甄氏刚一进厅,就见这一老一少在那里耍宝,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你们两师徒这是在吵架吗?要吵,也吃过中饭再吵。”
  范仲淹尴尬地清了清嗓子,他可是少有失态之时。
  “咳咳……开饭!”
  说完,就僵着身子与甄氏并行出了正厅。
  甄氏一边慢行,一边欣然道:“夫君今日似是换了个人。”
  “哦?此话怎讲?”
  “以往夫君可是从来不苟言笑的,好像总有一口气压着,整天都是板着个脸。”
  范仲淹心头一软,“我非对你,更非对家人。”
  “妾身知道!”甄氏抿然笑着。“夫君是忧心国事,并不是疏离家人。”
  “但是今天不同了,妾身还是第一次看到夫君笑得这般轻,也第一次发现,夫君也会和常人一般与晚辈笑闹。”
  “……”范仲淹一阵无言,似乎是……
  “这叫无官一身轻!”
  唐奕跟在二人后面,贱贱地接了一句。
  范仲淹脸子一红,这才想起夫妻之间的秘话儿,让这小子听了去。
  “午后抄十篇《孝经》,长长记性!”
  我……噗!
  唐奕差点没吐血,十篇《孝经》?
  《孝经》全文两千多字,十遍!抄死个人啊?
  看来,老师还是不能轻易得罪地。
  范大神很生气……
  后果很严重……


第70章 倒霉的胡瑷
  范仲淹致仕的消息没两日就风满京师,不出冬月便天下皆知。
  百姓无不为范公之辞而扼腕惋惜,皆言朝廷少了一位好相公。与之一同传出的,还有夏竦以辞胁帝,反遭帝怒的故事。
  这下百姓们可算找到了罪首,把范仲淹致仕的原由都归结到受夏竦排挤上面。一时间,民怨沸腾,天天有愤怒之民到夏竦家门前泼粪,弄得一条街都臭气熏天,影响极坏。
  事情传到赵祯耳中,为免民怨发酵酿成恶果,赵祯只得急忙下了一旨,令夏竦即刻离京,不得久留。
  可怜夏相公在朝四十余载,此次回京,入阁不足三日而走,比宋庠被儿子坑的时候走得还快,更是破了大宋朝罢相的最快记录,一天半!
  昨天刚报道,第二天就卷铺盖卷儿了。
  而且想体面的走都做不到,最后还落得个灰头土脸,人人喊打的地步。
  离京那日,回望长街古道竟无一人为之送行,本就老迈的夏竦受此重击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黯然登车,出城而去。
  这一次与以往不同,夏竦很清楚,此次离京,恐再无归期了。
  再说范仲淹致仕,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就是他的“好队友”欧阳修。
  欧阳永叔前一次跟风上表,被赵祯回旨臭骂了一顿,心中不免郁闷。心说,老范都能辞,你使劲的挽留,韩琦那小子也跟风了,为啥偏偏骂我啊?
  但不想,隔了几个月,京里传来消息,范希文已辞,醉翁立马来了精神。
  有戏!
  不过,这回他学聪明了,没直接上表,而是先给范仲淹写了封信,信中祝贺范仲淹“脱离苦海”,还说老哥你等着,我这就找你去!
  可把范仲淹吓了一跳,立马回信:老弟别闹!你老实呆着吧,够乱的了……
  除了欧阳修,这段时间,范仲淹还接到不少友人的来信。
  韩琦的信紧随欧阳修而至,信中对范仲淹表示了慰问,还隐晦地问起还是否有再次起复的可能,并表达了拳拳爱国之心。
  之后是庞籍,这位多年旧友对范仲淹致仕办学倒没说什么,不过,却给自己的那个捣蛋儿子讨了个好老师。信里说,你若办学,我儿子就交给你了,教不好,我回去找你算账!
  ……
  转眼冬月即过,适逢腊月年关将至,初七,赵祯下旨赐尹洙礼部尚书职,准其致仕休养。
  尹洙的辞奏几个月前是和范仲淹一起递上去的,但是当时风急浪涌,思量之下,二人一同请辞目标太大,怕受人非议,尹洙的折子就暂时压了下来。
  范仲淹已经致仕,尹洙也旧事重提,再次请辞。为此,赵祯专门派人问过范仲淹,得知尹洙之疾确实不适合继续为官之后才准的。
  而同时,赵祯还批准了另一个人的请辞——杜衍。
  庆历新政杜衍被罢相之后,就有致仕之心,赵祯多方考量之下一直没有同意。如今,既然范希文已经辞了,就没有必要再绑着杜衍了。
  要知道,这位老倌如今已是七十岁高龄了,也该回家养老了。
  哪知道,杜衍接到准辞旨意的当天就给范仲淹去了一封信:
  三月花开日,
  陈酿退封泥。
  请君城头立,
  一翁映日西。
  信里说的很明白,三月花开之时,让范仲淹备好美酒,城头相迎,老哥我映着西阳就找你去了。
  赵祯知道此事之后颇为郁闷地向李秉臣抱怨,怎么这帮人都不爱当官,反而一个个都往范卿身边聚拢呢?
  李秉臣抿然笑道:“官家怕是心里高兴得紧呢!”
  “我高兴什么?”
  “陛下您看啊,这些致仕老臣,虽不能再朝堂继续为国出力,却不忘追随范公脚步,发挥余热,继续为陛下选材。此等幸事,当圣心甚慰才是啊!”
  赵祯点点头,心说也对,有范仲淹、尹洙、杜衍这批大儒治学,说不定真能挑出几个栋梁之才。
  “听说范公已经去信山东孙复,益州王方。如今泰山先生已经回书,开春就要入京了。”
  “哦?”赵祯一声轻疑。“如此算下来,岂不是说,范希文的书院还没开讲,名儒底蕴就已不弱太学了吗?”
  李秉臣掩面一笑,“陛下这回可是有热闹看了,太学与范公所办书院同处京师,必有一番比较。”
  赵祯深以为意,一边想着有大儒胡瑷领衔的太学和范仲淹主讲的书院,到底哪个更胜一筹,一边继续翻开政事堂递上来的折子。不想只是刚看了一眼,就一把把折子甩了出去。
  “真是气煞我也!”
  李秉臣不知官家这是闹的哪一出,急忙把折子捡了起来,合上折页的同时,忍不住偷瞄了一眼。
  这一看不要紧,只一眼,李大官也被气乐了。
  心说,怎么这么赶点儿,刚还说到太学呢。
  折子上赫然写着:太学院直讲胡瑷,请求致仕……
  “这个胡翼之,真是胡闹!”
  “让制诰院下旨,胡翼之之请不与准奏,罚奉一年,给朕好好反省反省。”
  李秉臣想笑又不敢笑,心说,胡瑷也够倒霉的,领了旨就要下去。
  “回来。”赵祯叫住他。“一年太多了,还是半年吧!”
  ……
  范仲淹还不知道,胡瑷一时骚包,想炒了赵祯跟他干,却吃了瘪。
  此时范仲淹与尹洙,唐奕正坐在出京的船上,品着醉仙酿,吃着点心蜜饯,好不惬意。
  唐奕看着范仲淹与尹洙一杯接一杯的喝着小酒。
  这酒虽不醉人,但还是忍不住吐槽,“您二老可是省着点喝,年前邓州是不会送酒过来的,咱们带过来的那点存货可是不多了。”
  尹洙酒杯停在半空,“来时不是拉了一车吗?怎么这就没了?”
  唐奕一瘪嘴,指着范仲淹道:“这您得问老师了,这段时间,老师大方得很,家里来人就送几坛,来人就送几坛,都快让他卖人情送光了!”
  “现在京里的贵人们都当咱家是酒坊了,前天曹府来人又拉走了十坛。”
  呃……范仲淹一囧,“那以后不送酒了,你那香水可还有存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