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485章

调教大宋-第485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许是赵祯近两年日渐老迈,此时听了李大官的话,倒失了帝王应有的果决。
  “秉臣啊,你是知道朕的,不到万不得已,断不会要了他们的性命。”
  李秉臣知道,官家这不是在问他,而是在问自己。
  搀着赵祯向前走,心中却是感激起唐奕来了。
  赵祯封了唐奕一个癫王,是成全唐奕。而唐奕用这等手段为大宋解决掉那个大患,又何尝不是成全赵祯呢?
  “圣人,你说那一家会如期入瓮吗?”
  赵祯寂寥地轻轻摇头,“难说……”
  ……
  ……
  另一边,唐奕出了休政殿,就见曹佾迎了过来。
  只见曹景休涨红着脸走到唐奕面前,居然高揖大礼,给唐奕鞠了个躬。
  “参见,癫、王、殿下!”
  “滚!!”
  唐奕没好气地骂出了声,这货就是特意来看他笑话的。
  骂完,又顾不得与曹国舅嬉闹,一把将他拉到一边,避开朝臣。
  沉声道:“派人盯住那一家,看看他们有什么动作。”
  曹佾闻声奇道:“盯他们做甚?你还怕他跑了不成?”
  “跑个屁!”唐奕恨恨出声。“我刚才在殿上威胁了赵宗实一下,明告诉他第一个就拿他开刀。”
  曹佾一怔,总算明白了一点。
  “引蛇出洞?”
  唐奕点头,“引蛇出洞!”
  这个癫王不能白当,死几个人是一定的。
  但是,要是让那家死几个人的同时,能再露出点别的马脚,那对赵祯之后的善后将是有益无害的。
  ……
  曹佾也知不是开玩笑的时候,正要如唐奕所说去安排人,可是临走之时,又忍不住多说了一句:
  “你真想好了啊?这么一闹,动静可是不小。”
  唐奕一笑,“干完就出京了,怕他个球!?”
  曹佾急道:“出去你不还得回来啊!”
  “到时候,不论陛下怎么护着你,开封,甚至大宋的勋贵朝臣之中,可就再难有你的立足之地了。”
  唐奕眯缝着眼睛看着曹佾,“你是第一天认识我吗?”
  “呃……”曹佾一窘。“得,算我话多,你好自为之。”
  说完,办正事去了。
  ……
  唐奕没直接回小楼,而是在人群之中四下扫看,找到文彦博,迎了过去。
  “文相公,查的怎么样了?”
  唐奕直奔主题,文扒皮倒也没像曹佾那么没正形,也不磨叽。
  “昨夜已经动了手,包希仁正在审。”
  唐奕急道:“最好快些!”
  文彦博重重点头,“老夫这就回京,亲自督办,这几天定给子浩一个结果!”
  ……
  两人在这咬耳朵,从休政殿里出来的朝臣们却是看不懂了。
  这两位前几天不还斗得你死我活吗?都上全武行了,怎么又凑活到一起去了?
  王圭与吴奎对视一眼,“这是要出事啊!”
  好吧,什么叫做贼心虚?
  此情、此景、此言,落到赵宗懿、赵宗实兄弟眼中,却是又要吓得睡不着觉了。
  不等出了观澜,赵宗实已经与大哥急道:“让宗楚出京,去迎一迎韩稚圭。让他三日之内,必须把韩琦带回来。”
  赵宗懿则道:“若是来不及呢?要不要先与贾子明……”
  “莫再提那个老东西!”赵宗实都不等赵宗懿把话说完,就已经恨骂出声。
  他对贾子明已经是彻底失望了。
  ……
  ……
  钦天监上报,七日后正是黄道吉日,唐奕的封王仪典自然也就设在了七日之后。
  可是,这七日。注定是风云变幻、吉凶难卜的七天。
  首先,唐奕令观澜进士,还有民学的人,散播出去的八卦已经彻底发酵。
  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汝南王府那一家人暗中勾连大辽,泄露攻辽大义的事情已经传出去了。
  若没有此次泄密,根本不用耗费如此之巨就能收复燕云的假设,也已经成立了。
  大宋第一军血战古北关,折损大半的铁血悲歌,申屠鸣良等汉家英魂埋骨的账,也都算在了那一家头上。
  百姓群情激愤,喝骂之言不绝于巷,严惩奸佞之声山呼海应。
  那架势,好象就等官家一句话,百姓就会冲进汝南王府,活撕了那一家人。
  其次,文彦博、包拯,还有唐介,突击彻查三司历年疑账,京城之中的涉案官吏简直就是风声鹤唳、鸡飞狗跳。
  这个时候,文扒皮也没那么多顾忌了。只为极速破案,好为唐奕进一步造势。
  可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简直就是触目惊心。
  单抵税粮一项,涉案金额之大,牵扯臣吏之广,已经超出了文彦博的想象。
  最后,文彦博甚至有点害怕了。
  吩咐包拯不能再查了,等他并报官家再说。
  拿着抵税粮一案的全部卷宗,文彦博回到了回山面圣。
  ……
  而另一边。
  如热锅上蚂蚁一般的赵宗实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消息:
  韩琦,进京了!


第697章 韩琦的骄傲
  说到韩琦,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年号,赵祯接掌大位的第一个年号——天圣。
  赵祯是乾兴元年二月继承大统,次年改元天圣,共历十年,取进士三科。
  如果说苏轼、曾巩等的嘉佑二年进士集团是千年第一榜,文星集萃,无与伦比的话,那天圣年间这三科,则是对北宋影响最大的三科了。
  我们看看这三科中都有谁。
  天圣二年出了宋庠、宋祁、曾公亮、尹洙、高若讷、余靖。
  天圣五年出了韩琦、文彦博、包拯、吴奎、王尧臣。
  天圣八年,则是欧阳修、富弼、王拱辰、石介、蔡襄,加唐介。
  只看这些名字,就应该明白了吧?
  远的不说,天圣这科在当下,就已经占领了大宋的整个政治至高点,垄断了从政治到文化的绝对话语权。
  说当今朝堂,尽出天圣,也不为过!
  ……
  再来说说韩琦本人。
  他出身世宦之家,父韩国华累官至左议谏大夫,是正二八经的高官二代,正二八经的高富帅!正二八经的“指天长歌三万首,就问老子服过谁!?”
  天圣五年。
  韩琦以弱冠之年,进士第二名高中。
  二十岁的年纪……
  在群英毕会的天圣五年榜中榜眼及第,何其风光?何其骄傲?
  韩琦是个倨傲之人。
  但是,这份自傲若是到在有本事的人身上,那就不叫倨傲,而是自信。韩稚圭,显然有这份自信的本钱。
  一入官场,说韩琦是一遇风云便化龙也不为过!顺风顺水,碾压一切!
  二十七岁,开封府推官。
  二十八岁,入三司,迁支度通判,太常博士。
  二十九岁,拜右司谏。
  三十六岁……
  西府二把手——枢密副使。
  论升得快、论政绩,韩稚圭怕过谁?
  别说是同年进士,与范仲淹一同在西北治军之时,连范大神都被他压了一头,并称“韩范”。
  韩在前,范在后。
  ……
  韩琦所向披靡,稳坐天圣五年进士头把交椅。要是没有庆历新政,四十岁之前拜相,也非难事!
  别说是天圣五年了,就是整个天圣进士集团,韩稚圭也统统没放在眼里。
  包拯、文彦博这些同年在韩琦眼中就是土鸡瓦狗!就是欧阳修、宋庠、富弼、曾公亮,他也要通通踩在脚底下。
  事实上,要是没有唐奕这只疯蝴蝶,韩琦也是这么做的。
  一个庆历新政根本不能阻拦他的向上攀登的脚步。
  ……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韩琦创下出相十年稳如泰山,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为相的巅峰记录。
  放眼天圣进士集团,除了一个耗死了四位皇帝的文彦博可与之比肩,他连个“车尾灯”都没给别人留下。
  (没办法,文扒皮太特么能活,这货活了九十二岁,韩琦实在熬不过他,足足比他少当了二十年的官。)
  可惜,韩琦倒霉,遇上了不讲理的唐奕。遇上了这个把大宋搅的天翻地覆的疯子!
  ……
  ……
  韩琦恨唐奕。
  要是没有这个疯子,皇佑年间,回朝出任三司,将是他政治巅峰的另一个开端,将是韩稚圭彪悍人生的另一个里程碑。
  背靠汝南王府这棵大树,他完全有能力把人生拉回到原本的轨迹之中。原本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辉煌轨迹。
  可惜,人生没有假设,唐奕来了……唐奕还他干下去了……
  出任三司使,不但没让韩相公嗨起来,反而成了他政治生涯的一场“滑铁卢”。
  还称霸天圣进士集团?还天圣五年头把交椅?
  这十年,他韩稚圭被扔到一边,就好像被遗忘了。别说头把交椅了,特么垫底都不为过了。
  你就说,他比谁强吧?
  宋庠、富弼、文彦博就不用说了,铁铁的倾权之相,十年在中枢那叫一个稳。
  欧阳修官做的不大,却已经是文坛盟主了。那叫一个浪。
  唐介、王拱辰虽然没拜相,但是和唐奕走得近,在京城呆也挺好,那也叫舒服。
  包拯都打坐开封府了……火力越来越猛。
  高若讷、吴奎、余靖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人,但人家低调,最起码还有早朝上。
  曾公亮……嗯,这货比他还不如,被发配到雷州去了。
  可是,人家进爵国公了啊!算是另一种功成名就。
  连狄汉臣那个顶着个大金印子的厮杀汉!都稳坐西府四五年了……韩相公怎能服气?
  不对……他至少比一个人强。
  他至少比石介命长,因为石介已经挂了。
  好吧,韩相公现在只能和死人比一比了。
  ……
  这五六年,韩琦窝在那州那个破地方,恨不得早晚三课把唐奕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个遍。
  他恨!
  他恨唐奕,恨文彦博,恨富弼,恨赵祯!
  恨这些敲碎他的骄傲,并踩在脚下狠碾几下的人们。
  他甚至恨赵允让。
  恨他有志无谋,竟被一个二十岁的娃娃打入了深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