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442章

调教大宋-第442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彦博再叹:“可惜了申屠鸣良与那营重甲骑士,如此神军却是一战断了传承。”
  唐奕闻声,却是缓缓摇头。
  文彦博虽想问唐奕为何摇头,却是无瑕一问了。因为,眼前的一幕,纵使是文彦博也不由怔住。
  ……
  只见,走过来的阎王营勇士们四人一组,步伐沉重、面容肃穆,在他们的手里,抬着五百套伤痕累累的漆黑战甲……
  文彦博沉默了,只看那甲胄之上的箭痕刀创,就能想像古北关下那是一场怎样的惊世之战,就可想像五百黑骑何等壮丽地发起那最后一次冲锋。
  仿佛申屠鸣良就在他眼前,仿佛五百铁浮屠就在这队中!
  百姓们也沉默了,目送着这群大宋英魂回到他们出发的地方。
  有人甚至有了一丝明悟:
  七十年前,有杨无敌。
  七十年后,也非后继无人,我们又有了申屠无敌……
  汉家天下,从不缺少英雄!
  ……
  唐奕目光迷离,看着那五百战痕累累的黑甲对文彦博道:
  “这……”
  “就是传承!”
  ……
  “这……这就是传承?”文彦博喃喃复述,心中登时明悟。
  猛然间,好像那五百黑甲都活了,化作冲天宋魂弥漫在千余阎王营将士周身。
  无畏、威武!
  目光延伸……宋魂所染万众肃立——
  庄严、不屈!
  心思所至……茫茫宋土,兆万宋民——
  嗜血、沸腾!
  这,
  就、是、传、承!
  ……
  ……
  直到最后。
  唐奕也依然没说什么煽情的话,更没有光芒万丈地闪耀京郊。
  正如他所想的一样,他不是英雄。至少在杨老令公与阎王营的将士面前,他算不得英雄。
  ……
  对此,文彦博除了无耐,也只有任之了。因为他很清楚,真正属于唐奕的时刻,还没到呢!
  ……
  郊迎大礼,百官迎驾、三十里陪行。
  唐奕与杨老令公和阎王营将士先行,但是到了城门前,却是不行了。
  凯旋之师纵使功盖当世也不得入城,阎王营只能停在城外待赏。
  这是规矩,也是大宋武人与文人的差别。
  唐奕再想让,也让不了了,与百官入城,登时成了万从瞩目的焦点。
  大宋首富、范门子浩、臭名昭著的唐疯子!
  何曾想过,他会以这样的方式伫立在天下人眼前?
  ……
  百姓恍然,不禁回想唐奕名震天下这十年。
  十五岁入随师八京。
  一年,统开封酒业;
  三年,掌半宋水路;
  五年,导通济渠水、兴宋辽大道。
  十年……
  十年之后,二十五岁的唐子浩已经将燕云旧土重归祖宗,不世之巨,何人比肩?
  万众侧目,谁与争锋?
  连并列一旁的大宋宰执文彦博,在唐奕身侧都显得暗淡无光。
  走在身后的文武百官,不由生出一个念头:
  二十五岁……
  唐子浩现在只有二十五岁,若是再给他十年,那将会是什么样子?
  有人更是羡慕的发狂,二十五岁啊,从白衣到卿相!恨不得他们就是站在最前的唐子浩!
  而百姓们也是心中感慨:
  凡人以十年立家,公卿以十年立业,而唐疯子则是用十年奋进、十年荣辱、十年的所有,换回了一个燕云!
  不……
  用不了半日,唐疯子就要变成——唐相公了。
  ……
  ……
  宣德门前,万众聚首。
  开封百姓从京郊三十里一直陪到这里还不肯散去,因为真正的好戏,还没开始。
  而赵祯作为大宋天家,虽不得出宫亲迎唐奕回京,但是亲临宣德楼迎见,还是可以的。
  宣德楼下。
  一旗,临风烈烈,曰:北归龙旗。
  一人,独望高楼,曰:功臣子浩。
  ……
  尚有一案,笔纸齐备。
  众星捧月一般的唐奕抬眼望向楼上的赵祯,端庄一礼,朗声唱奏:
  “草民唐奕,北使方归,幸得天宠,不辱圣命。燕云归宋,汉土得全,特来交旨!”
  赵祯凝望着广场上的唐奕,一时间,没有开口。
  耳边仿佛回荡着出征前,唐奕在福宁殿上那段“国士无双”之辞。
  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
  场中那个青年正是真正的国士无双!
  自嘲地苦笑一声:
  “草民……”
  “我大宋国士、复土首臣,直接今日尚需自称‘草民’!”
  抬眼看向皇城前的千万双眼睛,一指唐奕:
  “为皇宋鞠躬尽瘁,呕心十年,朕却未许一官,公平与否!?”
  “……”
  好吧,百姓心知不公平,朝臣心知事出有因。但是,特么皇帝自问之辞,谁敢答啊?
  ……
  “朕有罪,朕有大罪!”
  赵祯本就是感性之人,此时更是情难自已。“朕,慢待了……这个草民啊!”
  唐奕在下面都尴尬了,不置于吧?赵祯怎么一上来就这么煽情呢?
  ……


第638章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光唐奕有点懵,百姓们也觉得怪怪的。
  王师凯旋,功臣归京,这是大喜大庆的事儿,官家就算再激动,再觉得对不起唐疯子,也不用刚一见面就先罪己吧?
  你这是让大伙儿高兴,还是不高兴?
  只有一些朝廷重臣才听的直咧嘴,官家也是拼了。
  文彦博心说,陛下这么说了,但咱们不能这么听啊,得兜着。
  急忙于城楼下上前,“陛下言重了!”
  朝臣们这才反应过来,“陛下言重了!”
  百姓们立时也得跟进,宣德门外登时拜倒一片。
  “陛下言重了!”
  ……
  赵祯于城楼之上缓缓摇头,“非也,一点都不重。”
  “众卿家、众子民尚不知唐子浩到底做了什么。”
  “只当他使了一趟燕云,在古北关九死一生走了一遭,就把这吞天之功立下了!”
  “其实,不然。”
  说到这里,赵祯向前一步,双手扶着城墙,俯视广场上的朝官百姓。
  “今日,朕就给你们数一数,他十年间都干了什么!”
  ……
  “陛下!!”
  文彦博也急了,这十年间干的好多事儿是不能说的啊!
  “陛下!”文彦博急道。“君子不惜己身,唐子浩乃有德君子,所做之事实为德行所至,不提也罢。”
  “提了,反而不美。”
  赵祯笑道:“却是要说的。”
  抬眼看向城下,“为了燕云,他三次使辽,十年间所耗资财以兆万计,所背恶名罊竹难书!”
  “本是解、会两头名,却为国事毅然放弃唾手可得的状元之名!”
  “这样一位大宋功臣却还是布衣,你们说!!”
  “朕,是不是有罪!?”
  ……
  好吧,文彦博虚惊一场,赵祯心里有数。
  既然皇帝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那他也就推一把吧,立时哀声长叹:
  “大宋,欠唐子浩一个功名啊!”
  得!
  朝臣们一听,也不端着了,齐声哀鸣:“大宋,欠唐子浩一个功名啊!”
  嗯!
  百姓们一听,相公们说的对,众人同呼:“大宋,欠唐子浩一个状元啊!”
  好吧,一激动,“功名”直接升级成了“状元”。
  ……
  万民急呼,场面那叫一个沸腾。
  赵祯给李秉臣递了一个眼色,李大官立时上前一步,尖锐的嗓音登时响彻宣德门内外。
  “有旨意!!”
  “唐奕,唐子浩。”
  “成名师,不惜洁身。拥万贯,亦不知享乐。为国为朝,呕心沥血,奋进十载。”
  “取解会两试之魁元,成百年佳话,却以国由,视功名于无物,苍天可鉴,宋之无双国士者也。”
  “士可无私,然,天不可无情。圣人祈天开恩,特……”
  绕了这么大一圈,就为了这一个“特”字,说明要坏规矩了。
  而且,听这意思,还是个大规矩……
  果然,李大官下面的话让朝官、百姓无不大惊!!
  “特……”
  “特恩开殿科于宣德门前,应试者一人!取试者……”
  “一人!!”
  “文武百卿、天下万民,皆为监考。”
  ……
  哦操!!
  不知道底细的朝臣心里有一万头草泥马狂奔而过。
  这特么玩的也太大了吧!
  终于知道赵祯为什么一上来就又是罪己,又是煽情的了。
  这个口子开的,作了这么多铺垫,还特么让人有点接受不了啊!
  ……
  这事儿,已经不是破例的问题,而是破了一个最不能破的例。
  科举,这是立国之本,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
  别说破这种例,就算是现在正在殿试,唐子浩出来了,去大辽转了一圈,把燕云收回来了。回来殿试还没考完,他想再进去,也是绝无可能。
  国本,就是根基,就是永远也不能碰的底线。
  ……
  说实话,唐奕立这么大的功回来,要是直接拜相,大家并不会觉得不妥。毕竟唐奕就算是没立功之前,影响力已经到了那个高度。
  再说,恩萌这个取官之策虽然没有先例从白衣直接到宰相,但其本身就是以个人或者祖辈的功勋大小来评定官职。
  收复燕云,这个功劳值一个宰相,更值得破一回例。
  但是,特恩开殿试一科,应试一人,取士一人,这特么就是玩闹!
  什么意思?
  唐奕一个人考,且取士一人。也就是说,必中!交白卷也是中。这只不过是在走个过场。
  而且,殿试就算一个人考,也得评等啊,这是规矩。
  怎么评?
  三甲头名,只一个人选,状元……
  唐奕!
  ……
  老贾本来不想在这个时候出来和唐奕对着干,但是,这时候不出来,都对不起他当朝第一大反派的名声了啊。
  “陛……”
  好吧,只出了一个字,下面百姓的山呼已经把他盖下去了: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