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206章

调教大宋-第206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子浩啥意思啊?他是不是和将门那些大老粗混久了,都忘了自己是个学儒的了吧?
  上了这么多天课,朝臣们不是没当堂回答过唐奕的问题,其中也不乏答得十分精彩的,但你啥时候见过唐疯子给大臣们作过揖?
  当今能让唐子浩作揖行礼的,好像除了官家和他那几个老师,就没别人了!
  那唐奕为什么对狄青如此礼遇,原因其实很简单。
  王德用老了,打不动了,这是大宋最后一个能打、敢打,还打得赢的军人了。
  值得唐奕去尊敬!
  ……
  狄青提出的战略思路,一下子让局势反转,从大宋根本守不住,变成了北人跟本攻不进来。
  于是,众人以此条战略为依托,开始设想大宋如何在只剩半臂江山的情况下发展内政,组织军事。
  这就不是狄青所擅长的了,他只能认真的听着。
  而唐奕也是暗暗乍舌,这里不愧都是人尖子啊,所想所说,基本附和实际,且大有可为,甚至反攻北上的可能都不是没有。
  唐奕见大伙都说的差不多了,话锋再变,“好!大家说的很好啊!那咱们现在做回蛮夷,假想,兵力充足,武备完善,要如何攻破目前大宋的防御?”
  大伙儿一阵哀嚎,这个唐子浩变的也太快了,大宋还没当够,又让我们当蛮子。
  怎么当?
  刚刚大伙已经把大宋的防御体系修的固若金汤,不可能打得下来!
  果然,几乎没有人说话,更没有人能提出有效的建议。
  “狄将军,可有妙法?”没人说,唐奕只好点名了,而且直接就是狄青。
  狄青起身摇头,“难!我朝这样的防御,就是北人再多兵力,再多时间,也打不下来河淮,别的地方更不可能!”
  “嗯!”唐奕点头,狄青说的没错,但却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我给个提示,你可以无解的攻下任何周边小国,可以无限扩张,无限增兵。”
  狄青眉头一皱,苦思良久,“还是打不下来……这条防线可以说无泄可击。”
  “唉……”
  唐奕暗叹,看来,就算是狄汉臣也达不到成吉思汗、忽必烈那样的大战略眼光啊!
  ……


第291章 战略大迂回
  狄青说江淮防线固若金汤,说的没错。
  百多年后,蒙古铁骑灭金之后,横扫欧亚,却被南宋狙击在淮河一线几十年不得寸进。
  可惜,大宋不走运,碰上的是当世最强的军队,还有当世无解的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子。
  此后八百年,也只有后世的太祖,看得懂蒙古大汗的战略眼光,亦只有他老人家可以把整套大战略复制出来灭掉了国民党。
  那,到底蒙古人用什么方法击溃了这条不可能攻破的防线呢?
  唐奕一指图上!
  “江淮防御不可破,却也根本就不用破!”
  众人一怔,什么意思?
  狄青则是猛的瞪圆了双目,唐奕只是这么一点,他就懂了!
  只闻唐奕道:
  “若我为蛮夷,则以弱兵把宋军主力牵制在江淮一线。然后从容缓进,于西北先破西夏,再灭回纥,取道南下,吞并吐番。由川西入宋,取荆湖路,威慑广南与余杭诸地,江淮一线,不攻自破!”
  “……”
  “……”
  下面,从文官到儒生鸦雀无声,静可闻针。
  谁也没想到会是这般运作,简直就是天马行空。
  唐奕环视课堂,“这就是所谓的——战略大迂回!”
  蒙古人就是用这个谋划了十几年的大战略入主中原的,后世太祖也是用此战略击溃妄图划江而治的国民党的。
  当然,这其中还有其他的一些客观因素,但整体战略方针就是如此。
  见下面的儒生、文官还在消化,唐奕又道:“不论是为宋御夷,还是为夷侵宋,今天的课,只想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凡事多从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当我们陷入一个死局,不妨跳出来,以局外人的眼光再去审视得失;也不妨换位而思,以敌人的思维方式去想想他们应该怎么做。”
  “好了,下课!!”
  唐奕已经喊出了下课,却不见儒生们有所动作,一个个皆伏案急书,把小唐教谕的话一字一字地记成笔记。
  甚至很多人记完了,还是不走,尚有些意尤未尽的意思。
  赵祯也是暗自感叹,这就是观澜书院成功的所在啊!也是战略课的意义所在!
  这门课业的目的不是让儒生熟悉某一战例,而是从战例之中去培养战略的眼光。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这才是此门课程的真正意义!
  ……
  下课之后,赵祯把唐奕叫了过去。原来,与辽人商谈在莱州开设権场的事情已经有了结果。
  新设権场,又是在辽人的境内,大辽当然不反对。
  其实,早前辽人就提过在云州设定権场互市,但是朝廷以云州为宋辽夏三国交境,宋夏战事不宁为由拒绝了。
  现在,大宋主动提出在大辽腹地设互市,当然乐见其成。
  只不过,萧英起了点妖蛾子,他提出莱州互市要收税,而且是向宋商收税。赵祯这么一说,唐奕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这老货还是气儿不顺,就是找茬。
  当年把萧观音带回大宋的时候,唐奕给萧无用挖了个坑,逼着萧无用成了他拐带王妃的同谋。这事儿别人不知道,作为萧无用的父亲,萧英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心里一直憋着火气。
  只不过,这两年两国都挺消停,萧英没找着发泄的途径罢了。
  “陛下,无需操心,先晾他几日。过几天,我去找他便是!”
  赵祯没好气地横了他一眼,“自己惹的麻烦,自己解决吧。”
  说完,就把唐奕哄了出去。
  ……
  出了赵祯那里,唐奕就往自己的住处走。
  如今,唐奕的小楼冷清了不少,黑子去当护花使者了,曹佾和潘丰亲自去通济渠旧道勘探,估计得两三个月能回来。
  这可是近千万贯的大投资,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如今,君欣卓和萧观澜也不在。
  现在上院皇帝妃子、朝臣笔吏的住了一大堆,又总有辽朝使官出入。萧观音身份特殊,唐奕干脆让君欣卓陪着她,到城里的桃花庵暂时借住了。
  正好她到了回山之后还没进过城,借此全当方便逛街了。
  回到小楼前,正在琢磨是把冶铁工匠叫过来,继续干正事儿,还是歇上一下午。
  却不想,楼前有人,似是等了有一会儿了。
  唐奕看清来人,立刻迎了上去。
  “狄帅,怎么有空来我这小楼?”
  来人正是狄青。见了唐奕,狄青躬身一礼,“子浩客气!某不过是个厮杀汉,可当不起一个‘帅’字,直呼吾名即可。”
  唐奕把他让进小楼,“就算不称狄帅,也得叫声师兄呢!”
  狄青早年间在西北,曾得尹师父赏识,引见给了范仲淹和韩琦。而范仲淹不但颇为看重狄汉臣,还对他说‘将帅不通古今事,就只有匹夫之勇’教授狄青《春秋左传》。
  是以,后来狄青不论官位高低,对范尹二人,皆以师礼侍之。对韩琦亦是尊重有加,视之为老领导。
  唐奕管他叫一声“师兄”,还真的一点都不过份。
  二人在厅中坐定,既然论了师兄弟,也就不那么生份了。唐奕直言道:“师兄,此来何意?”
  狄青直言,“适才在课堂之上,尚有几个疑虑向子浩请教。”
  唐奕一摆手,“请教不敢当,我那都是纸上论兵,居安而言兵勇,跟师兄身经百战的实战经验比起来,不足为谈。有何疑问,与兄一道讨论便是。”
  狄青也不扭捏,直言心中未解之疑。
  都是一些战略、战术上的问题,唐奕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二人蹙膝而谈,不知道不觉就到了晚上。
  唐奕特意取来好酒让厨下把饭菜送过来,与狄青边喝边聊。
  直到深夜,狄青方意犹未尽地告辞。唐奕送出门外。
  “师兄,有空多来我处走动,奕虽有许多想法,然军兵之事却多有不足,还要师兄多多指点。”
  狄青自是欣然应允。在朝中,他虽位高枢密副使,可一个武人处境尴尬,还真没有几个聊得来的人。
  唐奕算一个!
  ……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唐奕除了上课,就是和工匠们混在一起,偶尔狄青在回山之时,就会来找他聊聊。
  黑子本应半个月就回来了,不过前几天传信回来,对于京中大家董惜琴能驾临应天,应天的富户、官宦如获至宝,纷纷相邀,黑子信中说,可能要延误一锻时间。
  唐奕没在意,更顾不上。
  因为鼓捣了两来月的炼矿高炉,终于有了头绪。


第292章 转炉炼钢
  之前,大宋的炒钢法炼钢,用的是开放式熔炉。说白了,就是把铸铁和铁矿放在“锅”里熔炼。
  而唐奕要用的转炉炼钢,刚是封闭式高炉,像“闷罐”一样利用铁水自身温度熔炼。
  与原有的铸炉有本质的区别。
  可是,就算不一样,唐奕也没见过后世的转炉。但是原理是通的,唐奕一描述,工匠们再一结合经验,做出试验炉并不难。
  转炉需要动力驱使,要吹气。这些也都不难,动力可以建水车,用水力驱动,吹气用人工鼓风,都不是问题。
  最早的实验炉也很早以前就弄出来了,可是为什么到现在才有突破的呢?
  这就是唐奕和工匠们没经验的缘故了。
  首先,是耐火砖的问题;
  其次,还是耐火砖的问题。
  实验炉所用的火砖,是大宋最好的官方砖窑出的火砖,是专供朝廷炼铁窑的,质量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只是,有一点是大家没考虑到的。
  就是,原本的炒钢炉属于低量炉,温度只有几百度,最高不过千度,炼铁矿足够了。可是转炉的温度却高出太多,原本的耐火砖根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