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调教大宋 >

第141章

调教大宋-第141章

小说: 调教大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你要去大辽?绝对没门!”
  此时,唐奕面前坐着范仲淹、尹洙、杜衍,范大神正瞪着眼睛,恨不得把唐奕拍死在当场。
  尹洙笑着看向唐奕,“你不会是在回山呆厌了,想出去疯了吧?”
  “老师!”唐奕苦着脸,“我去辽朝是有正事啊,又不是去玩的。”
  “那也不行!”范仲淹怒道,“整天就想着铜臭之事,就顾着你那点生意,学业怎么办?你当入辽那么简单?一去一回至少半年!”
  唐奕暗暗撇嘴,没钱你们哪有这么好的生活,花钱还骂钱,不仗义了吧?
  只是,这话他也就心里想想,哪敢说出来。
  当下,只得软言细语地和几位师父解释,足足说了一个多时辰。最后,也不知道他使了什么妖法,范仲淹居然同意了。
  可是,这事报到官家那里,就又卡住了!
  赵祯想法很简单,唐奕现在绝对是块宝,就算宋辽现在驻使通谊,那也万万不能让他去犯险,万一路上出点什么岔子可怎么办?
  于是,唐奕上请一次,赵祯拒一次,来来回回好几次,死活就是不同意!
  不同意,唐奕直接回房收拾收拾,拿着个盒子,直接进宫求见,要当面陈情。
  这回,唐奕是铁了心的要去大辽。年初就想去,谁都不让,这回谁拦也没用!
  赵祯没办法,只得召见,想看看唐子浩又发什么疯,非要去辽地。
  ……
  这还是唐奕第一次进到皇城之内,引路的内侍曾去回山传过几次旨,知道官家对这个唐子浩极为重视,小心地引着他到了福宁殿。
  唐奕抱着个锦盒一进门,发现富弼和文彦博都在。
  “参见陛下!”
  赵祯眼皮都没抬,不温不火地道:“平身吧!”
  唐奕抬起脑袋一看,不论是赵祯,还是富、文二人,都没个好脸色。
  不由得嘿嘿憨笑,“陛下这么严肃,草民都不敢说话了。”
  赵祯冷哼一声,“哼!你眼里还有我这个陛下?”
  “有啊!怎么没有?”唐奕梗着脖子,极为诚恳地鼓噪道:“在草民眼里,您不光是陛下,还是长辈。小子除了敬畏,还有尊敬呢!”
  “莫要贫嘴!”赵祯佯怒地横了他一眼。整个大宋,也就这小子敢这么和皇帝说话。
  “开封还不够你折腾,还要跑到辽朝去?”
  唐奕一缩脖子,赵祯的那两个字‘藏匿’他可是没忘的。但是,这回跟年初的义演一样,该‘露’的时候得露啊!
  “辽朝早晚还是要去一次的,益早不益晚嘛?”
  文彦博一叹,赵祯让他们两个来,不是什么正式的议政,而是想让这两个和观澜走得近的宰相帮着劝劝唐奕。
  “你可知陛下为了你的前程费了多少心思?你去一趟大辽不要紧,陛下苦心的布置就全都白废了!”
  “和他说这些做甚?”赵祯一副气愤难平的样子,搞得唐奕一头雾水。
  “什么布置?”
  “唉……”富弼叹道:
  “我在朝为官这么多年,还从未看陛下对一个后辈如此关爱。大郎非要去辽地,倒真的是伤了陛下的心了!”
  唐奕心说,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陛下是想你这几年专心学业,下科贡试能有所建树,早日成材,为朝廷效力。”
  文彦博斜眼看着唐奕:
  “也不怕你知道,只要你能过了会试,就说明学问还是够用。”
  “殿试你不用操心,必然高中!不管名次几何,即入翰林院。堪磨两年,放出京历一任地方官,便直入三司。三十岁之前,必让你执掌大宋财权!”
  ……
  唐奕都听懵了……
  还带这么玩儿的啊?
  下一科,就是四年后,唐奕整好二十岁。
  听富相公的意思,赵祯宁可殿试放水,也要他高中,然后两年翰林,三年地方官,二十五岁入三司,三十岁之前拜大宋财相。
  这特么不是赵祯给唐奕走捷径,这特么是让他绑着火箭往上蹿啊!


第198章 羊吃人
  大宋官儿多,也不缺人才。
  所以,就算你才比晏殊,文压醉翁,在升官儿这个问题上,也没什么可说的,就是熬资历。
  哪怕是高中状元之后,也得从地方县令做起。三年知县,四年京闲职,出京再到地方呆四年,十几年下来之后,能怎么样,就看造化了。
  运气好,有能力回京熬十来年入中枢,五十岁能拜相;运气不好,知州无极限,就像魏介似的,在地方呆着吧!
  而赵祯给唐奕安排的路,都不知道跳了多少级。
  三十岁拜相?开玩乐啊?
  唐奕不知道,赵祯不但把路给他铺好了,连媳妇都帮他找好了。
  ……
  好吧。
  赵祯和两个宰相红脸白脸的一通组合拳,还真把唐奕敲晕了。
  这个诱惑太大,唐奕有点动心……
  财相啊!入主三司啊!
  要说在大宋什么人最风光,当然是政事堂的相公们,而且没有之一。
  但是……
  “唉……”
  唐奕悠然一叹,“陛下如此厚爱,草民明感五内!然,越是如此……小子这趟辽国就越要去了。”
  文彦博一翻白眼,心说,这小子怎么油盐不进呢?
  赵祯听他此言,不由问道:“大郎非要入辽,到底所图何事?”
  “为了这个!”说着,唐奕把手里的锦盒递了上去。
  赵祯微微凝眉,打开那盒子一看,只见盒里不是什么精贵的东西。
  唯一方布片、一轴棉线,还有一撮白毛。
  ……
  赵祯拿起那撮白毛细看,发现比棉絮要粗些,但也算质地柔软。
  “这是……?”
  “这是羊毛。”唐奕沉声答道。
  “羊毛?”赵祯一边皱着眉头,一边把手里的白毛递到富弼二人手中。
  富弼拿过羊毛一看,也不禁疑虑:“这是何种羊的毛?为何如此柔软?”
  “回相公,只是普通小尾羊的无髓毛,经过加工脱脂,并无特殊。”
  “何为脱脂?”
  赵祯隐约记得,曹景休好像和他提过,唐大郎有一项羊毛脱脂的工艺,视若珍宝。
  “羊毛的表层包裹着一层油脂,不但使羊毛变得很硬,而是异味难除。草民借助一些矿料,可以把这些油脂洗去,使羊毛如棉絮一般柔软,利于纺线织布。”
  这个时代,即使是辽国和西夏这样的牧区,也只能用羊毛来制毡、制毯。
  在羊毛脱脂技术出现之前,羊毛的利用价值极低,甚至可以说是垃圾一样的东西。
  但是,在唐奕眼里,那不光是闪着光的铜钱,还是可以倾国覆朝的一大杀器。
  这也是唐奕为数不多的,可以利用现有资源达到工业化的项目。
  用芒硝和熟石灰反应,很容易就能得到洗毛用的碱溶液。而芒硝和石灰又是极为常见的天然矿产,成本很低。
  ……
  赵祯拿起盒子里的那一小块毛布,细细抚摸。发现比棉布稍厚,手感极佳,面层还有一些细密的小毛,看着就暖和。
  “大郎就是为了这种毛布要去大辽?”
  辽地产羊,唐奕既然拿出这羊毛布,自然是盯上了辽朝的羊毛。
  “正是!”
  文彦博道:“我宋境也大批饲羊,为何不在本国发展,也可让养羊的百姓多些收入?”
  “大宋缺钱啊,这等好事为何便宜了辽人?”文相公在心里呐喊着。
  唐奕苦笑。
  “不瞒陛下和两位相公,草民这项羊毛脱脂的工艺,一年多以前就已经弄出来了,但是一直不敢拿出来。就算是现在,草民也只是打算到辽朝先去摸一下底子。至少五年之内,不会把毛布放出去。至于在大宋……相公更是想都不用想!”
  “这是为何?”不光文彦博、富弼,赵祯也是一脸的疑惑。
  在他们看来,这绝对是一件造福民生的好事,为什么还不想拿出来呢?这可不是唐奕的风格,要知道,这小子一甩就是一百万,眼皮都不眨,根本不是敝帚自珍之人。
  “这么说吧,草民先说一下这布的造价。”
  “小尾羊每年可产毛五到七斤,而脱脂只需芒硝和石灰,这样一匹毛布的造价不算羊毛的费用,还不足一百文。就算是高价收毛,也勉强到棉布的一半。”
  “什么?”赵祯直接就站了起来。“这么厚实的布比棉布价钱还低?”
  唐奕摇头道:“这还是咱们大宋的小尾羊,出毛量少。要是换成大辽的毡羊,一只羊一年能出十到十二斤上好羊毛,造价更低。”
  这个时代,即没化肥,也没科学的优化,棉花的产量很低,亩产不过几十斤,连后世的五分之一都达不到。所以棉价和布价都很高,棉大概三十五文每斤,而棉布得三百文每匹。
  文彦博也是服气,‘小师叔’真不是吹出来的……在他那里,就是个石头蛋子,也能让他卖出个天价来。
  富弼现在也不管什么君不君臣不臣了,走到赵祯案前,拿起毛布和毛线猛看。他现在想的是,如果把这毛纺收归官権,每年可为朝廷增税多少。
  唐奕一看三人的表现就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心说,你们光看到了毛纺的巨利,却不知道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兽,一旦放出来,又驾驭不了,那就是吞噬一切的存在。
  “草民给陛下讲一个故事吧……”
  ……
  “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羊吃人!”
  羊吃人的故事,来源于后世的英国,飞速崛起的毛纺织业对农业和整个社会造成的破坏性连锁反应。
  羊毛贸易的巨额利润致使贵族疯狂圈地放羊,大量侵占农民的耕地,使得除了一少部份贵族得利之外,百姓几乎是民不聊生。
  现在的大宋和那时英国很像,既有庞大的对外贸易,又有大规模的国内需求用户。一旦把毛纺工业放出去,可能会爆发更为猛烈的‘圈地运动’。到时候,百姓大面积退耕还牧,那就不是给大宋谋福,而是召祸了。
  在无法大量的提高棉花产量之前,毛纺的压倒性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小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