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回到三国去种菜 >

第538章

回到三国去种菜-第538章

小说: 回到三国去种菜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诸葛亮眼神不好,那刘备呢?

    刘备向来看人极准,魏延,是吧!在诸将反对中提拔为汉中太守,结果魏延在汉中,汉中稳若泰山。

    刘备说马谡不可重用,结果马谡失街亭,使得第二次出祁山无疾而终。

    刘备的眼光无可挑剔,那赵云如果是名将,刘备为何不用呢?毕竟手下可信任大将只有关张赵。

    有人说刘备需要赵云保护。

    前期确实是,后期有陈到,有白毦兵,赵云完全被解放出来,可是刘备宁愿用蜀中将领、荆州将领依然不用赵云,何也?

    赵云无法独当一面,仅此而已。

    于是刘备让赵云领禁军,守卫cd重城,保护他的家小。

    比如刘备兵败夷陵后,第一件事就是召赵云至,而后才有托孤之事,为的就是防范诸葛亮谋反。

    总而言之,赵云乃勇将,非智将,可为先锋,不可为大将。 '/ cp '

    ' cp '# 凡人槽三国 # 三顾茅庐,诸葛亮真那么难请吗?

    三顾茅庐、礼贤下士、千金市马骨,这都是君主收买人心的法宝,尤其是三顾茅庐,刘备把士族那点傲娇之心都捧足了。

    可诸葛亮真的那么难请吗?

    未必。

    诸葛亮耕读于襄阳隆中,朋友圈皆是庞统、崔州平、石韬、孟建、徐庶等人,石幍、孟建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他们迁居襄阳是为避灾。

    曹操平定荆州,这帮人都出仕,各个显居要职。

    庞统更不必说,少年时就前往颍川见司马徽,为的就是扬名,而后出仕江东,可惜不被孙权所洗,后才转投刘备,求仕之心可见一般。

    徐庶也是自己去投的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诸葛亮朋友圈都是求仕心切的人,诸葛亮本身欲归隐山林,谁会信?

    何况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

    管仲者,辅佐齐桓公制霸战国。

    乐毅者,诸弱小燕国一举大败制霸东方的齐国,使得齐国再无争霸天下之资。

    诸葛亮自比此二人,分明就是货与帝王家的心态。

    诸葛亮不仕刘表,只因刘表他不是真命之主。 '/ cp '

    其实这本书已经写完了。可是还有大大一直投票点击收藏,夜色真的觉得很对不起大大们,无奈只能把在新浪开的话题段子写在番外内,希望大大们看,用来感谢大大们的支持,另外新书已签约,虽然披着玄幻的皮,可却是历史的骨肉,名将一锅烩,希望夜色能写出洪荒三国的味道来,玄幻不好混。

    其实夜色写历史或许会更容易赚钱,毕竟这本种菜已经有了不少的读者,夜色在写三国或者历史才符合商业角度,可是夜色不知是不是魔怔了,非要去写玄幻。

    不过好在已签约,不敢保证不上架,也不敢保证完本,可是一定会写到一百万。

    如果成绩不理想,还会写历史,下本定会是洪荒三国?

    最后说一句话,新书《带着名将去修仙》希望大大们去支持。

 称帝;袁术是不是傻

    凡人槽三国袁术称帝是不是傻?

    汉末,诸侯逐鹿天下,然却无人敢称王,甚至公然造反者都没有,不仅如此还要拉着汉室大旗。

    看废帝后、睡龙床、乱后宫的董卓,不也是自称相国、号尚父,以献帝之名统治天下吗?

    就连董卓身死时,也不是因为三国演义上那般献帝欲让位于他而丧命,而是春季献帝生病,病好召董卓相见,董卓无备才被杀。

    为何独独袁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称帝?

    难道说袁术脑子不够用?他傻吗?

    显然袁术不傻。

    袁术身为袁家最杰出的三大继承人,聪颖方面不必怀疑,不然他也不能成为汉末第一诸侯,更别提一路高升,从历任内外,又升河南尹、虎贲中郎将、折冲将军。

    董卓入京后又逃出京城,夺取南阳郡,自任南阳太守,董卓以大将军之位拉拢袁术,袁术都不离开南阳。

    可见袁术不傻,傻得话能收服江东猛将孙坚。

    要知道孙坚跟朱儁、张温混过,这两位大佬可都是儒将。

    难道说袁术没有政治头脑?

    如果袁术没有政治头脑,为何不接受董卓大将军的职务?

    袁术没有政治头脑,如何跟公孙瓒、陶谦组成政治联盟,打压的曹操跟袁绍联盟几乎抬不起头。

    袁术势力最盛时,全居南阳、豫州、小半个扬州,还想染指兖州,可惜他遇到汉末枭雄曹操。

    如果曹操在匡亭战败,袁术大军就能长驱直入兖州,有了兖州就能取青州。

    徐州陶谦是其盟友,二人可瓜分青州,其后扫平荆州刘表,再派人取江东,袁术就有天之二。

    黄河北有公孙瓒袁绍,董卓雄心不再,联合王允就能灭掉董卓,趁李郭内讧杀进长安,可得三辅,然后杀入并州,与公孙瓒围猎冀州,袁绍可定,再与公孙瓒决战,河北可定。

    最后收拾刘璋,天下得以统一。

    当然这只是幻想,可是袁术势力之强横可见一斑,连江东猛虎都是其下属,怎能说其没有政治头脑。

    可惜的是匡亭战败,就像袁绍战败于官渡。

    袁绍败于官渡一蹶不振,袁术回到汝南,退至寿春,还积极开拓扬州,进攻徐州,这无疑是在跟曹操抢时间、抢地盘。

    可惜袁术时运不济,刘备、吕布都比陶谦耐打,最重要的是袁术败于匡亭,丢失颍川、汝南士族之心,使得颍川士族投靠曹操,汝南士族投靠袁绍。

    袁绍不甘心失败,再伐兖州,又被曹操击败,还丢失陈国,才不得不向南向东发展。

    南有孙策,东有吕布,尤其是吕布在下邳大败袁术七军,使得袁术精锐丧失一空,南又有孙策造反。

    袁术可以说内忧外患,大好形势数年间丧尽,盟友陶谦死亡,公孙瓒屡战屡败,使得袁术雄心不再。

    一个人丧失了雄心,自然就乐于享受,大势败尽,自然要过一把皇帝瘾。

    过一把皇帝瘾才是袁术称帝的主要原因,而是袁术昏了头脑,或者说傻。

    袁术称帝后,就打破汉末政治格局,或者说引得有心之辈就能趁机而起,可惜曹操也好、袁绍也罢,都是心机深沉之辈,刘表又是软弱性子,使得袁术计谋落空。

    汉时一直流传白马之盟,非刘姓不可称王,光武时亦如此。

    袁术的称帝可谓打破白马之盟,若真有野心之辈趁机而起,袁术说不定还真能苟活几年,可惜面对曹操、吕布、孙策、刘表几人的联手攻击,袁术实在撑不下去。

    最终又苟延残喘一年多方败亡。

 三姓家奴是不是张飞先喊的

    'cp'#凡人槽三国#吕布那个三姓家奴外号,到底是不是张飞先喊出来?

    三国演义里,三英战吕布是个很抢眼的桥段,也是罗大大让刘关张扬名天下的契机。

    三英战吕布时张飞句“三姓家奴”拉开这场大战,此战不仅使吕布臭了名声,而且险些丧命于三兄弟之手。

    那三姓家奴是不是张飞先喊的呢?

    事实上,不是。

    三国志张飞传: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曹公拜飞为中郎将。

    张飞在史书上记载甚少,从出山到吕布败亡,几乎他都没有事迹可言。

    十路诸侯讨董是罗大大杜撰的,刘备正和公孙瓒平青州黄巾,由此可见张飞也不曾去河南,更没有三英战吕布,就别提三姓家奴。

    再说三姓家奴,是说吕布先反丁原,后又反董卓,而且两人都是被吕布亲手斩杀,因弑主才被当时尊崇孝悌节义的儒家所不容。

    可十诸侯讨董时,吕布不过是杀了丁原,丁原是不是吕布义父,那就两说。

    三国志吕布传: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

    英雄记曰:原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丁原与吕布只是亲待,董卓与吕布却是誓若父子。

    东汉末,朝纲崩坏,诸侯四起,相互间残杀事甚多,吕布杀丁原根本不算什么,何况董卓代表着朝廷,吕布投靠董卓,也算忠于汉室,又怎能算是弑主?

    他可以说是平叛,包括杀董卓,这都算忠于汉室之举,只是他偷袭兖州,致使曹操差点败亡,这才是吕布声名狼藉的原因,三姓家奴恐怕就是曹魏士族喊起来的,跟张飞就没关系。'/bsp; 'cp'#凡人槽三国#张飞到底有没有毒打督邮?

    看部三国,前期张飞的出场次比关羽多,比如毒打督邮。

    毒打督邮,表现张飞嫉恶如仇、粗莽暴躁的性格,也表现出其本人好任侠的气节。

    当然这都是三国里演的,或者说罗大大写的三国想要表达的,可事实如此吗?

    先,大家要了解督邮是个什么性质的官。

    督邮,自汉代始置,是郡级的重要官吏,平时由郡太守排出巡视郡内属县的各个地方官是否称职,掌管郡内驿站,还可以案验刑狱,检核非法。

    按照这个性质,督邮应该是政法系统的官员,如此这类的官员大都是清廉,或者名士之类的人物担任。

    其实各州刺史,在东汉时期也是这职责,只是刺史权利大些,刺史代表的是皇帝,那督邮代表的都是太守。

    大家想必都知道,太守的属吏都是太守自己征辟的本地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名士,既然是名士。

    张飞重名士,他会无缘无故毒打督邮吗?

    不会。

    三国志先主传二记载: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