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去种菜-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有,主公要出城吗?且随某来。”
张郃来京师数月,经历三次政变,一次比一次嗨!也正是如此让她明白汉室已衰落,又到天下群雄崛起的时刻了,也正是他这等武将出头的时候,因此选个好主公很重要。
运气不错,他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不错的主公人选,相比天下都不太出名的诸侯,张郃更容易接受刘备。
“隽乂,记住我的话,有兵才最重要,北宫我就交给你了。”
刘备离开前慎重的握着张郃的手嘱咐道:“我留下一个跟我很像的人,关键时刻来迷惑吴匡等人,记住保命最重要,天下这个舞台还需要你去演绎。”
“主公,放心,某定不负主公所托。”
刘备的白毦兵中,跟刘备身材相似着十数,脸孔差不多的也有三四人,这都是刘备为了保命提前做的准备。
即是死士,又跟刘备朝夕相处,如果不是跟刘备曾经近距离接触过,想要清楚分辩出哪个是刘备在这没有手机、没有相片的年代真的很难。
张郃看到面目跟刘备差不多的死士亦吃了一惊,同时心中对刘备认同度更高,有诸多分身,刘备在乱世活下来的几率才更高。
而只要刘备能活到最后,以陆城的根基,刘备想东山再起不难。
刘邦这个痞子不就是靠命大,最后才坐了皇帝。
第三十九章吕布之叛
“刘备在北宫,你可看清楚了。”
董卓听到张璋的报告心中大喜,一把抓住张璋的衣领,毫不费力的将张璋拉到自己面前问道。
“回主公,某跟吴校尉亲眼所见绝错不了。”
张璋不敢抗拒董卓的拉扯,一口咬定。
李儒道:“你之前可曾见过刘备。”
张璋道:“刘备巡街时北军中不少人都曾见过他的模样,绝对认不错。”
“值此关键时刻,刘备不在府内待着应变,跑到北宫去作甚?这其中莫非有诈?”
董卓听到张璋的话大喜,喜不自禁的看向李儒,如果刘备真的被困在北宫,那只对付丁原,董卓的压力无疑要小很多。
“文忧,说话呀!”
董卓眼巴巴的看着李儒,久不见李儒说话急得望眼欲穿,直想扒开李儒的脑袋,看看李儒到底在想些什么?
李儒踌躇良久,道:“既然他愿意待在宫里,那就不要让他从宫内出来。”
“诺!”
董卓看着李儒道:“文忧,真妙计也!”
李儒摇头:“虽然某不知道刘备为何去北宫,不过某总觉得不对头。”
李儒的感觉不错,刘备此刻已出了北宫,正悄默的往刘府赶,刘备之所以前往北宫还不隐藏踪迹,这就是贾诩的一计。
瞒天过海,偷梁换柱。
就算吴匡跟张璋不进攻北宫,贾诩也准备让董卓的探子知道这件事,这样董卓才能全心全意对付丁原,刘备的突袭才能给董卓最大伤害。
李儒又道:“且不管他为何去北宫,只要他不捣乱,主公就能收拾丁原,收拾完丁原,主公必定威望大增,到时主公再议废立之事何人敢反对?”
董卓连连点头:“不错,不错,再说李傕、郭汜四人已率本部赶来,待他们到来,小小刘备又何足道哉!”
董卓想到即将到来的李傕等人,心中雄心一壮:“如果吕布不识抬举亦不必管他,某派兵堆也能堆死他。”
李儒张了张嘴却没说什么,一旦西凉军受损过多,不说刘备,袁绍又岂会老实本分?
丁原大营,自从丁原回来,整个大营都处在一片混乱中,因为丁原下令:明日搦战西凉军,所有人枕戈待旦。
入夜不久,许攸便潜入丁原大营。
丁原看着许攸一愣:“子远为何而来?”
许攸道:“建阳公,袁太傅希望你能慎重一二,此刻跟董卓火并非明智之举!”
丁原叹息一声道:“子远有所不知,不是某不听太傅差遣,而是董卓大部已近在咫尺矣!”
许攸不在乎的道:“这不过是董卓的疑兵之计也!刚入京师时就用这手骇住了吴匡等人,此时再用是为了逼迫建阳公主公动手。”
许攸只说吓住了吴匡,他没说连袁隗等人也心存疑虑,待探清底细,董卓已拉拢不少禁军。
丁原摇头:“此乃某心腹探马亲眼所见,不会有假。”
许攸见丁原如此慎重,心中一惊:“难道是真的?如果是那如今才是对付董卓的最佳时机。”
许攸道:“既然这样,某要去禀告太傅,最后还有一言要告知建阳公。”
丁原道:“子远请讲,某定当洗耳恭听。”
“吕布,此人见利忘义,建阳公想想当初他是怎样背叛刘备的?焉知他不会背叛建阳公?”
许攸还没说完,丁原便将其打断:“子远休要再言,吾与之有父子之情,他岂敢叛我?”
许攸见丁原一脸严肃,知道再说下去也是无用,当即作揖:“建阳公保重。”
许攸一走,丁原越想心里越膈应,当初他把吕布拉走,的确做的不地道,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蛋。
如果不是吕布心存不满,他又何至于离开刘备?
那吕布有对自己不满吗?
丁原仔细想想,没有啊!自己一到并州就让他收编度辽营,让他的兵力大增,又收他为义子,带他见并州士族,又几次三番表他为骑都尉,可是朝廷不允呐!
自己只能让他先做主薄,然后再做一任县令,然后再升迁太守,最后便可转任校尉、中郎将等实职。
丁原忽然召心腹来见,问道:“今日可有人拜访奉先?”
心腹道:“并不曾见。”
丁原这才放心。
然而丁原不知,这心腹已被吕布收买。
此刻吕布大营内,李肃正光明正大的坐在吕布对面,只见吕布满脸红光,显然已喝的不少。
吕布道:“兄赠某宝马,某无以为报啊!”
李肃道:“某为情义而来,岂敢望报?某与兄少见,却与令尊常常来往。”
吕布一愣:“兄说笑啦!家父已死二十多年,兄岂能相见?”
李肃道:“某说乃丁并州是也!”
吕布一脸尴尬,当初离开刘备去丁原,原以为能平步青云,没想到还是蹉跎岁月,丁原并不想自己想的那样有本事,到不像刘备次第为执金吾,又深受先帝跟太后恩宠,连不如自己的关羽都做了下军校尉,如果他在,恐怕不会低于关羽。
若此时再让吕布主动投靠刘备,他又拉不下脸去。
“某在丁原处,亦事出无奈啊!”
李肃道:“兄有擎天架柱之能,何言事出无奈?”
“哎!不说这了,不知兄现居何职?”
李肃笑道:“某不才,现任虎贲中郎将之职。”
吕布惊道:“兄高就啊!”
李肃道:“良臣择主而侍,良禽择木而栖,奉先不遇明主,自然有蹉跎岁月之感。”
吕布眼前一亮:“谁为明主?”
“某觉得董将军乃是。”
“董卓老贼。”
吕布听到董卓的名字,眉目一挑极为不屑,虽然最近董卓名望大增,可在黄巾时董卓还不如刘备,吕布跟刘备又有兄弟之称,同娶严家女,他何必舍近求远?
吕布的反应亦在李肃意料之内,又道:“奉先兄,可知先帝密诏之事?”
吕布想起早晨董卓的问话,反道:“真有密诏?”
李肃点头:“此乃长公主亲口所言。”
吕布听完一脸犹豫,李肃又道:“兄可是想说刘执金吾为何不自己行废立之事吗?”
吕布点头。
李肃道:“奉先兄想想刘执金吾以前的名声,如果他行废立之事,必然天下人群起而攻之,而董将军则不然。”
李肃把董卓说的如伊尹、霍光般,吕布有些嗤之以鼻。
李肃又道:“奉先想想,如果刘执金吾不同意,又岂会把陈留王跟长公主,完好无缺的送还董公处。”
吕布点头,这倒也是,谁会把自己最大的底牌资助敌人?
“恨无门路。”
吕布终于松口,李肃大喜,然后跟吕布一路谈条件,二人各取所需,各自离开。
第四十章贾诩之谋
“奉先兄,你……”
丁原的心腹离开丁原后,立即赶到吕布的营帐来报信,虽然吕布收买了他,不过他也不希望丁原被杀,那样他在吕布面前也没了用处不是吗?
丁原心腹一进帐就看到李肃,愣了半天才恍然:“咦!你不是,不是那谁,那谁?李,李肃吗?你不是去西凉从军了吗?怎么到了此处?”
李肃年轻时也是并州一豪侠,因得罪了五原太守王智才亡命西凉,因此他在并州亦有不少熟识,恰巧这人亦认识李肃。
李肃一笑,道:“不错,某正是李肃,如今随董河东来的雒阳。”
“哦!原来投在董河东麾下。”
那人乃八面玲珑之人,下意识的想逢迎几句,突然大脑一阵空白,董河东,董河东,河东太守董卓吗?董卓啊!
那人双眼一阵惊骇,董卓的手下来吕布营中做什么?
那人还没反应过来,李肃已抽出腰中剑,一剑将其斩杀。
“你,你,……”
那人死不瞑目的眼神看着吕布,吕布有些不太舒服,抱怨道:“你杀了他作甚,他怎么说也是我的人。”
李肃将剑抽出插回剑鞘,冷笑道:“某不杀他,他就要喊出来,若惊动了外人,岂不坏了你我的大事。”
“罢罢罢!既然杀了那就杀了吧!不过丁原特别信任他,随时都有可能召唤他,看样子事情得提前动手了。”
吕布虽然有些无奈却也没觉得太难做。
李肃笑道:“对,这才是天下无双的吕奉先吗?这样吧!奉先你先秘密动手,某去禀告董河东,待明日董河东包围并州大营,某看还有几人敢乱动。”
“嗯!也好。”
吕布点头。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