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悍臣 >

第621章

悍臣-第621章

小说: 悍臣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佑樘放下朱批,揉着眉心道:“还不是你给朕找的麻烦,你自己看看,你在他们笔下都成什么人了。”

    说着,抬腿踢了一脚身边的竹筐。

    张儒看都不看竹筐里的奏折,笑嘻嘻道:“臣有罪,请陛下降罪。”

    朱佑樘翻了个白眼:“这大明敢给你定罪的人,现在还真没有。行了,有事就说,没事别来烦朕,看见你就来气。”

    皇帝闲话家常般的语气让覃吉心里滴血,他伺候了朱佑樘这么多年,离开东宫之后,皇帝跟自己说话的时候还从来没这般随意过。

    张儒一本正经道:“陛下,臣就是来请罪的啊!”

    朱佑樘端起桌上的参茶喝了一口:“你倒是给朕说说,你来请哪门子罪。”

    张儒道:“臣已命人赶赴天津准备造船事宜,去辽东购买木料的人也到了路上。现在就差一道圣旨,招募水师了。”

    朱佑樘一愣,随后马上就明白了:“感情你就是来跟朕打个招呼的,哪里像是来请罪的。”

    张儒笑道:“前面两件事,自然是需要向陛下请罪才行,至于第三件事,那就是找陛下请旨了。”

    训练水军,招募人手,这不再九边总督的权限范围之内,饶是在文官眼中权倾朝野的张儒,也不敢不经过皇帝同意就直接招募。

    这涉及到的不仅仅是银子,还有皇帝的面子。

    如果藏着掖着,随便一个人弹劾他拥兵自重,他这颗脑袋就得搬家,皇帝护着都没用。

    再说了,皇家向来无情,对自己亲兄弟下手的皇帝比比皆是,哪怕他遇到了大明朝唯一一个真正骨子里仁慈的皇帝,这种关系到军力的事,他也必须先报备再做事。

    朱佑樘站起来走到张儒面前,神色有些沉重:“真有把握?”

    张儒摇摇头:“没把握,但是必须要先做才行。趁着这些人还没反应过来,先把人安排下去。等做出成绩之后,自然就能塞住悠悠众口。反正也不浪费国库的银子,更不需要陛下的内库掏银子,亏了算我的,赚了咱俩对半分。”

    朱佑樘苦笑道:“听你那日在朝堂上说什么都是内库出,可真把朕吓得不轻。”

    张儒嘿嘿一笑:“陛下您那钱袋子里的钱差不多都被梁芳折腾干净了,臣怎么还敢问陛下要钱。陛下放心,只要水师一操练出来,不用一年,第一趟出海就能提上议程。到时候过几个月就能拿一笔钱回来贴补家用,何乐而不为。”

    见他说得越来越没边了,朱佑樘收起戏谑之心,正色道:“文轩,你知道朕要的是什么。如果单单只是要银子,朕不会同意开海禁的。”

    皇帝都认真了,做臣子的要是还吊儿郎当,那就有点目无君上了。张儒也正色道:“陛下,不管是对付鞑靼还是对付辽东那边的胡人,都是需要银子的。打仗,没有银子咱们就只能劳民伤财。

    一旦海禁能够带来收益,那么大明要打仗,就算不用户部出钱,陛下的内库也能满足一场十万人以下的战役。

    到那时候,咱们轻徭减赋,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轻松,就不是梦想了。”

    “要成事,有很多要做的。”朱佑樘慨叹道。

    张儒眼神凝重:“是啊!但是只有去做了,才知道到底能不能做成,才知道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两人旁若无人的交谈,将一旁的覃吉吓了个半死,这些都是不能宣之于众的秘密,却被自己给听了去。

    皇帝倒是仁慈,不至于一怒杀人,那张儒可不是心慈手软之辈。

    正准备悄悄逃开,眼睛只顾着观察两个年轻人的动作,却忘了看身后。脚不小心碰到花盆,砰地一声脆响,直接将两人的目光都给吸引了过来。

    看他那惶恐的模样,朱佑樘哑然失笑,张儒则目露凶光。

    察觉到张儒眼中的杀意,朱佑樘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了文轩,别吓着老伴儿。咱们说的话,他又不会说出去。”

    张儒冷冷的看着覃吉,一字一顿道:“今日我与陛下所言,若是在外边听到半句风言风语,我第一个进宫杀你。”

    这种场合,一个臣子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而皇帝竟然没有生气,古往今来,怕也只有这对君臣了。

    朱佑樘十分认真地道:“老伴儿,今日朕与文轩所言,兹事体大,切勿外传。”

    覃吉赶紧趴在地上磕了几个响头:“奴才省得,奴才省得。”

    磕了十几个头之后,朱佑樘才一把将他拉起来:“好了好了,没有问罪于你的意思,只是要你不要到处乱说。”

    安慰了覃吉几句,朱佑樘转头对张儒道:“文轩,大胆去做,朕支持你。圣旨待会让怀恩给你送过去,这一点你不用担心。不过人不能弄太多了,免得被有心人知道,再参你个蓄养私兵的重罪。”

    张儒点了点头,拱手告退:“臣多谢陛下好意,臣告退。”

    转头的那一瞬间,冷不防看到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张儒有多嘴了一句:“陛下,还是不要太劳累了,身体要紧。”

    朱佑樘心中涌起一股暖意,表面却不动声色:“没办法,你都不怕把自己放在千古罪人的位置上了,朕要是不理朝政,咱们的梦想只怕下辈子都玩不成了。”

    张儒有些沉重的点了点头,转脸,眼眶已红。

    他记得这位大明中兴之君,似乎只活了三十多岁。如今,他只盼着自己这只小蝴蝶的到来,能让朱佑樘多活几十年了。

    这也是他为什么那么迫切的要求开海禁,那么迫切的准备造船的原因。

    W?W?W。9??9??9??W??X。C??O??M;sj。9??9??9??w??x。c??o??m;。9??9??9??w??x。c??o??m

 第二百七十一章:造船练兵2

     天津,还只是一座小土城,城墙都是用糯米汁兑着黄土夯击而成的,高不过一丈,厚不过半尺。

    这样的城墙别说抵御鞑靼的铁骑,就是抵挡一般的山匪流寇都是个大问题。好在天津很穷,穷得那些只能靠水吃水的渔民都不愿意离开水边。

    算得上是绝佳港口位置的地方,现在是一堆渔民的栖息地。每天早上,渔民们带着渔网划着小舟出去,晚上就会在这一片将小船停住,一家人的生活,往往都在船上。

    薛卵大就是这千千万万渔民中的一员,名字是根据命根子大小得来的。少年时脱光了衣裤下水抓鱼,很不巧的被邻家那个不要脸又大嗓门的身子喊了一句,这小子卵子真大,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薛卵大。

    今天的收成还算不错,从渤海回流进来的海鱼捡了不少,海河中少见的柴鱼也打了三四条。这么一筐鱼卖出去,少说也能换个一斗吃食。

    正计划着该怎么处理那几条摆明了就卖不出去的小鱼,迎面而来的脚步声让这个脸上已经让海风吹得十分沧桑的老渔民抬起了头。

    浑浊的眼中,看到的是几个穿着锦绣袍子的年轻人,为首的那个人看上去稍微大一些,却也不会超过三十五岁。

    他们的衣服上绣着东西,以薛卵大浅薄得可以的见识,还真有点分辨不出那衣袍上绣着的到底是鱼还是龙。

    “这位老哥,今儿收成不错吧!”为首之人声音十分温和,口音一点都不像天津卫的。

    “还成,你。是来买鱼的?”有些不确定的问了一声后,薛卵大好奇的打量着这一行人。

    看那些人的作风,可跟自个爷爷曾经说过的官老爷作风差不多,可惜他是没怎么见过真正的官老爷。

    那中年人摇了摇头:“不是,就是找老哥打听个事。”

    一听是打听事的,薛卵大将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天津城里的那位老爷虽然不怎么样,却是十几年来最好的一个,吃相不是太难看,至少还会想着给老百姓留一条活路。要是换个人过来,天知道会不会从他们这些老实巴交的老百姓身上扒多少银子去。

    中年人笑了笑,蹲下身子道:“老哥,我还没问呢,你就装作不知道啊!”

    薛卵大固执地摇头:“这位老爷,你甭问,我啥子都不知道。”

    心想着可千万别得罪了这群大老爷,了不起挨几个大耳刮子算了,他们都是有身份的人,应该不至于跟自己这个小老百姓过不去。

    中年不曾发怒,而是在怀里掏了掏,随后,掏出一大一小两块银锭子,大的约莫五两,小的只有二两。

    他把银子在手里掂了掂,然后将大的那块递了过来:“老哥,就问几个简单的问题,您要是回答得让我满意,这银子就是你的。”

    那银子出现的时候,薛卵大觉得自己的眼睛里一定是在冒光的,长这么大,过手的银子不少,可还是头一次有这么大一笔钱很有可能成为自己的。

    往年渔税都是通过他的手交上去的,那些银子不能动,他也不敢动。不过这银子嘛,倒是可以好好想想了。

    “你要问什么?”薛卵大依然保持着警惕,眼睛却盯着那闪闪发光的银子一动不动。

    中年人丝毫不顾那锦衣的昂贵,跟薛卵大一样往船舷上一坐:“不知道老哥知不知道这附近有没有会造大船的人,这附近识得水性的后生又有多少?”

    薛卵大没有马上回答,盯着银子努了努嘴。

    等到中年人一脸无奈的将银子递到他手上之后,他一把塞进怀里,用力在干瘪的胸膛上压了压才道:“你问造大船的干什么?”

    “没什么,朝廷有事要造大船,让我来问问。”中年人一点都不避讳地道。

    “这一片会造船的不少,会造大船的人不多。你要造多大的船,我帮你找人,只要你给够钱就行。”薛卵大摸不准这些人的来意,小心翼翼道。

    说到造船,他自己倒是会造,而且会造大船。

    他爷爷就是永乐年被朝廷征集造过船的人,而且是活下来的少数人之一。后来朝廷弄了个海禁,这天津卫还真就没几个人知道造大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