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悍臣 >

第618章

悍臣-第618章

小说: 悍臣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没有那段往事,不管张儒打的是什么主意,他都没必要害怕。正因为有了那段往事,他才不得不小心。

    在战场上经历过生死的汪直并不怕死,可他不想死,特别是不想死得不明不白。

    找到自己的锦衣卫没有动手杀自己,他就知道,自己对京中那位侯爷还有用处。现在,就是谜底即将揭开的时候了。

    “我需要你帮忙。”良久,张儒有些飘忽的声音才钻进耳中。

    汪直用力揉了揉耳朵,好像自己听错了一般,表情诧异:“什么?你要我帮忙?帮什么?”

    他现在可以说什么都不是,不管是权势还是地位,都比不上眼前这位的万分之一,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说需要自己的帮助。

    “这个忙,可能会让你遗臭万年,可能会让你备受攻讦。甚至,会有人不惜一切代价杀你,你会成为大明有史以来头号****。”张儒又道。

    “到底是什么。”汪直已经快被张儒给绕糊涂了。

    见他那急不可耐的样子,张儒哑然失笑,好一会才道:“没什么,就是做你曾经想做却没能成功的事。只不过这一次,是我跟你合作,而不是你一个人去闯。我们要挑战的可能有文官,有勋贵,有百姓,甚至有我们自己身边的朋友。我要做的,是挑破一层窗户纸,然后一步一步朝目标前进,你要做的,则是充当恶人。”

    汪直忍不住惊呼:“你要变法!”

    张儒摇了摇头,又狠狠的点了点头:“是变法,也不是变法,可能手段比不上真正的变法,但是过程一点都不差。我想跟你聊的,就是你有没有这个胆子。”

    汪直犹豫了,他是一个太监,可他从来不认为自己皇帝手里的工具,成化年间做那么多事,每一件都有他的目的所在。虽然最后还是败在了庞大的文官集团手中,他却从来没后悔过。

    如果是以前,他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但是现在,他犹豫了。

    不是因为眼前的年轻人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也不是因为彼此之间曾经存在仇怨,更不是他已经没有那个雄心壮志了。

    心中唯一的顾忌,不过是那个因为自己一句话不顾一切跟着自己来到京城的女子,那个在秦淮河畔给自己弹了几年瑶琴的女子。

    太监也不是没有感情的人,太监也有可能有爱情。只是太监的爱情更多的是引而不发,毕竟他们没有那个物件去爆发。

    “得罪满朝文武只是第一步,至于什么是第二步,等你想好了我再告诉你。”看他陷入了沉思,张儒十分体贴的说了一句,然后转身离去。

    汪直心中惊骇莫名:这还只是第一步?他说得那么轻松写意,难道真的有把握去改变这些既定事实?难道他以为凭借自己一己之力能够跟如此庞大的文官集团分庭抗礼?

    本能的不信任,让汪直很是纠结,他不相信张儒能够做到某些东西,可是张儒经过一次刺杀之后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实力,却又让他犹豫了。

    他汪直能回来并不是因为覃吉的求助,让他下定觉醒回京看看的,恰好就是那个刚给自己画了大饼的年轻人。

    几乎是在懵懂中回到宅子里,味同嚼蜡般吃下半碗饭,便什么都吃不下去了。

    “公子可是有事忧心?公子放心,娉婷已经知道了,只要君不离,妾便不弃。”娉婷还以为汪直是因为自己身体的残缺让她知道了而伤心,根本没想到汪直沉思的是另外一回事。

 第二百六十七章:第一步2

    一声娇呼唤醒了沉思中的汪直,他看着眼前这种娇媚的脸,喃喃道:“娉婷,如果明知道前面是刀山火海,心里却有一个声音不停催促着我前行,我该不该前行?”

    张儒所要做的事,注定是充满了困难和挑战的,说是刀山火海也不为过。不知道为什么,心底深处有个声音一直都在催促:答应他,答应他!

    有生以来,汪直第一次遇到拿捏不定的事。

    “公子想做便去做,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龙潭虎穴,娉婷都陪着公子走。”娉婷将脑袋依偎在汪直怀中,小声却坚定地道。

    许是怀中美人的柔情让汪直下了决心,他用力捏了捏拳头:“好,就答应他一回,了不起就是个死字,男儿在世,为成就大业而死,死又何妨。”

    名声,汪直真的不在乎,至少在成化年间,他已经够臭名昭著了。如果帮助张儒会让他在弘治年再来一次,他不在乎。

    他在乎的,是张儒画下来那个饼,到底能不能让腐朽的大明真正崛起。

    第二天,汪直主动*,明知开海禁有违祖制,你还撺掇陛下开海禁,你意欲何为!”

    张儒抬手毫不客气的抓住对方的手指用力一扭,那言官立马痛得单膝跪地。

    等到这个言官的哀嚎声将那些装模作样捶胸顿足的文官的声音彻底盖住之后,张儒才不急不缓道:“有违祖制?你们这是在说成祖皇帝的坏话呢?还是在指摘张某人?真要按照祖制算起来,太祖皇帝还曾定过贪墨银两达到一定数目者剥皮实草。这位大人是想要锦衣卫去你家喝口茶,还是想见识一下昭狱的厉害?”

    那言官痛得连都变了形,犹自怒骂:“姓张的,你敢威胁我!”

    张儒冷哼道:“威胁,你算个什么东西,也配本侯威胁!本侯今日不过是提出意见,你便如丧考妣,莫非这海禁一开,会让你全家上下死无全尸?”

    这下,那言官不敢说话了。

    已经没人敢唱反调了,张儒犹自道:“每年的冰敬,碳敬,诸位可没少拿!按照祖制,你们这些人没一个能活着的。本侯不过提出意见,你可以反对,指着本侯的鼻子骂娘,却是要不得的。念你初犯,本侯可以不计较,若是再有下次,本侯第一个参你不敬上官之罪。”

    屠滽神色复杂,这个时候按理来说他应该站出来表示反对的。可是门生郭峰刚刚从锦衣卫放出来他就公然跟张儒为敌,说出去他这张老脸也就不知道往哪里放了。

    但是手下这么多人都争相反对,唯独他这个右都御史什么都不说,似乎又有些不像话。

    正准备出班说话,一个瘦小苍老的身影已经先一步出班了:“定边侯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臣,附议。”

    如此能把握风向的,整个朝堂上除了曾经的纸糊三阁老之首刘吉之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人。

    有支持者也就有反对者,和刘吉一向不怎么对付的刘健也出班道:“陛下,定边侯所言实属儿戏,请陛下明察。”

    张儒冷冷道:“诸位反对归反对,倒是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别人怕张儒,刘健可不怕,他梗着脖子道:“片板不得下海的祖制尚且不说,成祖皇帝就遣郑和七下西洋。擅开海禁,沿海势必会有各国探子随海船前往大明,此弊一也;一旦开了海禁,造船之事又是难题,此弊二也;海禁一开,势必需要水师护卫,劳民伤财,不足为取,此弊三也。有此三弊,老臣对定边侯的提议不敢苟同。”

    刘健不曾参与海商之间的事,所以他说出来的几个问题还算公允。

    那些哭天抢地的官员则不然,他们之中或多或少都跟那些偷偷出海的海商有关联,每年的进项很大一部分就是出自海商。

    海禁不开,他们可以闷声发大财,海禁一开,就会有人从他们口袋里抢银子,所以张儒的提议,他们能同意才怪。

 第二百六十八章:开海禁1

    对刘健这个耿直的老夫子没有太大恶感的张儒没对刘健口诛笔伐,反而点头颇为赞同地道:“刘阁老此言不虚,不过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大明每年赋税数百万两,可国库空虚。鞑靼犯边一次,国库就跟掏空了似的。更不要说陛下的内库早已被梁芳李孜省等**害了个干净,大明如今算得上一清二白了。若不开海禁,臣不知能想到什么办法充盈国库。”

    刘健没好气道:“说得轻巧,这还不是什么大问题,那什么才是大问题。”

    张儒笑道:“有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阁老所言三弊,不才倒是正好有解决方法。”

    刘健冷哼道:“好啊,老夫洗耳恭听。”

    所谓方法,在刘健眼里不过是狡辩而已,他不认为张儒能够在朝堂上说出真正解决三个问题的方法。一旦张儒说的解决方法不切实际,他有大把的理由反对开海禁的提议。

    “第一,沿海探子之事,据我所知,虽然大明没开海禁,却依然有海商存在,跟随海船来到大明的,很多都是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夷,言语不通,生活习俗不同,他们根本不是合适的探子。

    至于从大明内部的人找探子,那倒是方便一些,可这些人都生在大明,出去一趟就能成为别人的探子?这话说出去恐怕没几个人相信,至少,那帮经常出海的人会骂娘。

    再说了,锦衣卫也不是吃干饭的,真有探子细作,锦衣卫自当第一时间抓捕。

    第二,造船所需的确庞大,先前本侯也说了,有人私下出海,这些人的海船不大,装载货物不多,每次一个来回便能赚得盆满钵满。

    这笔银子不需要户部国库出,完全可以由内库和我锦衣卫出。

    当然,如果锦衣卫出了钱,其中分润,自然需要多占一点。

    第三,水师的组建,这的确是最为难的问题,内江的水师根本就无法跟海上的水师相比,海上波涛汹涌风云莫测,那些水手根本就无法适应海上的生活。

    所以水师要组建,那就必须从沿海渔民中选拔合适的人手操练。组建水师要钱,要人,要粮食,钱,还是老样子,可以由内库出,实在不行,锦衣卫的产业也可以暂借给内库。人,自有水师之人前往沿海物色,不出一年,便能下海。粮食嘛!不需要朝廷出一分一毫,全部由内库购买。”

    张儒刚说完一番长篇大论,朱佑樘便心里发苦:你当内库是无所不能的不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