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欧洲-第5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基善说的也是事实,目前的溥仪虽然在官方文件中还是“宣统皇帝”,但也仅限于官方文件之中,虽然满清的那些个遗老遗少见到溥仪还是三跪九叩那一套,但实际上就连那些遗老遗少也清楚,清帝国已经成为历史,再想要恢复清帝国的荣光已经绝不可能。
“什么叫没人眷顾?你们现在虽然号称是民国,讲究个公平正义,那么你们可曾问过全体国民的意见?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没人眷顾,但没人眷顾你们就能言而无信?没人眷顾你们就能食言而肥?”端康太妃据理力争毫不相让。
让不得啊,只要是退一步,那就永远也别想在回来。
端康太妃很清楚,如果她和溥仪现在就按照冯基善所说离开紫禁城,那么就永远也不可能再回来,一想到连皇家这最后一块“自留地”都要失去,端康太妃就心如刀绞。
无论如何,端康太妃都会抗争到底。
当然了,如果真按照端康太妃所说去征求全体国民的意见,那就不知道要拖到猴年马月了,在民国想做什么事,依靠民主的力量是不行的,连一个只有二百多人的国会都无法形成统一意见,想要让四万万人达成统一意见那就是痴心妄想。
“有一点您要搞清楚,《清室优待条件》里确实是规定你们可以暂住紫禁城,但仅仅是暂住,你们最终还是要搬走的,这紫禁城并不是你们爱新觉罗一族所有,这是属于全体国民的,正是因为有着全体国民的付出,才有这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你们爱新觉罗一族压榨全体国民这几百年,全体国民没把你们全部吊上绞刑架已经是足够仁慈了,不要妄想得寸进尺,不属于你们的东西,终归不是你们的!”冯基善的耐心已经快要耗尽,话说的越来越不客气。
相对于以前的王朝更迭,爱新觉罗一族已经够幸运,想想当初清政府是怎么对待明朝皇室的吧,溥仪能活到现在已经是汉族当权者表示出足够善良的结果,否则的话爱新觉罗一族现在恐怕已经灭族了。
或许是感觉到冯基善的决心,或许是感觉到大势已经不可逆转,端康太妃看着远处被第16混成旅士兵拦下的马车泪如雨下。
这一遭,是真的躲不过去了。
就在冯基善和端康太妃交涉的时候,醇亲王的马车已经到了紫禁城外,但被拦在第16混成旅士兵设置的警戒线外。
这一次士兵们表现的非常坚决,虽然隐约能看到有人已经下跪哀求,耳边也隐约能听到有人在怒吼,但在士兵们的枪口下,真没人能突破警戒线。
当然了,也并不是仅仅只有醇亲王的马车,还有更多的马车正在聚集。
但这都没用,关键是枪杆子在谁手里,手中没有军队的王爷哪怕是名头再响,也和无权无势的平民阶层一样,面对暴力执法机构没有任何办法。
也还是不一样,至少平民阶层能赢得同情,而这些前清的“王爷贝勒”,他们得到的只是唾弃。
“好,既然你们如此绝情,那我们孤儿寡母就走,我们去颐和园总行了吧。”端康太后退而求其次,不再坚持留在紫禁城里。
“颐和园也正在修缮,现在入住有诸多不便,还请夫人先去醇王府住几天吧,等到颐和园修好了再住进去不迟。”冯基善打破了端康太后最后一丝幻想。
反正梁子是结下了,既然是已经撕破脸,那就撕得彻底点,冯基善不想再留个小尾巴,既然是要驱逐,那就别再拖泥带水,难道过上几年,要在颐和园再来这么一次不成?
冯基善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第640章 潜在威胁
第二天,几乎是所有的报纸都对溥仪迁出紫禁城做了大幅度报道,尤其是《每日新闻》。
《每日新闻》用增刊的形式刊登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并且在增刊中有民国总统徐世昌和总理秦云鹏联名的《告全体国民书》,等于是给这件事做了官方定性。
正如徐世昌和秦云鹏所预料的,这个消息传开之后,真的没有几个人认为是民国政府言而无信,更多人在称赞这是大快人心,还有人在质疑为什么溥仪能在紫禁城里呆到现在才被赶出去。
或许那些遗老遗少是在哀叹哭泣,但他们已经没有了权力,同时也丧失了话语权,所以没有人关注他们,他们也没有获得任何同情。
满清政府毕竟是存在了近三百年的王朝,愚忠的子民还是有,有人就在京城的一家小报上表示,民国政府不应该如此粗暴,应该用更加温和的手段处理此事。
这个所谓的“理性”,或者说是欲盖弥彰的偏帮没有造成多大的风波,当天就有一群不明身份的“吃瓜群众”涌进那家报社,把报社砸了个稀巴烂,连编辑带记者全部都拖到大街上暴打一顿。
这也没激起多大风浪,哪怕是警察姗姗来迟都没有被责难,于是很多蠢蠢欲动怀有异样心思的家伙就偃旗息鼓,彻底没了声息。
民国的《每日新闻》虽然只是分社,印刷量并不小,在整个民国都首屈一指,秦致远自然也看到了报到。
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秦致远和朱莉就在长城上,看完新闻之后,秦致远忍不住长笑三声。
其实刚刚是早上八点,太阳刚刚升起,八达岭附近的山里还有层薄雾在山间萦绕,远山近景都笼罩在薄雾之中,看上去真有点朦胧,薄雾中的长城真的就像是盘踞在山间的巨龙,蜿蜒曲折不见首尾,的确是壮观。
空气中的湿度很大,或许是早上还下了点雨,地面上有点湿漉漉的,边际上已经长出了青苔的石阶稍微有点滑,人走上去有点危险,秦致远还是先安排人走了一段评估下安全等级,这才和朱莉、老雷诺他们一起登长城。
现在还没有“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个说法,自然也没有石碑供人凭吊,这样的长城反而更加的纯粹,更加的沉默。
相对来说,八达岭这一段明朝修建的长城是现有保存最好的,但因为最近这些年的年久失修,看上去也有些破败,因为荒无人烟,少有人来游览,长城上荒草横生遍地瓦砾,和后世的干净整洁不能比,甚至有的地方整块的垛口都已经坍塌,敌楼也坍塌不少,真的是要好好维护一番,否则的话,这样的长城未免太让人失望。
这个失望也仅仅是针对见识过21世纪长城英姿的秦致远来说,对于朱莉他们来说,长城就是那个毫无疑问的“世界奇迹”。
当然这年头还没有“世界第几大”这么个说法,但并不影响朱莉他们对长城的好奇。
“壮观,实在是太壮观了,而这样的壮观要延伸近万公里,真令人敬佩。”费迪南·福煦赞不绝口,身位军人,费迪南·福煦能够理解冷兵器时期长城的作用。
“的确是很壮观,而且是修建在崇山峻岭里,在那个没有工程机械的年代,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完成的。”老雷诺也在旁边感慨,因为是商人出身,第一反应就是成本和建造难度。
“勤劳、智慧、已经我们充满灵巧的双手。”秦致远出现的正是时候。
“其实从军是角度上说,这样做并不可取,这等于是人为的对战争形态加以限制,估计这道城墙修好之后,华人也丧失了开疆拓土的动力,继而丧失了骨子里的血性。”费迪南·福煦想的有点多。
“恰恰相反,我认为华人是爱好和平的民族,长城就是最好的证明,这证明华人对于这个世界并没有太大的野心,我们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至于血性,那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否则华人世界和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一样,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秦致远有不同意见,虽然现在秦致远是兰芳国王,秦致远还是习惯站在华人的立场上说话。
“注意你的身份,你现在可是兰芳国王。”费迪南·福煦没有反驳秦致远,从另一个方面迂回。
“这并不冲突,就像是乔治五世,他祖上是德国人,并不妨碍乔治五世代表大英帝国。”秦致远随手就能找出佐证,而且还很合适。
关于乔治五世的血统,这个算是英国王室的黑历史。
1714年,这一年英国的安娜女王逝世,由于没有留下后嗣,选谁当国王一下子成了大问题。本来,拜各国王室数百年的通婚所赐,英王散布在欧洲各地的亲戚挺多,选择面也挺广,但由于吸取了光荣革命的教训,大臣们决定一定要选一位新教徒国王。于是安娜的表兄、德国汉诺威选帝侯之子乔治·路德维希·冯·汉诺威公爵被邀请到英国即位,史称乔治一世。
这就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开始,也是英国王室日耳曼血统的开始。
从乔治一世开始,此后的乔治二世、三世、四世,都是保持着迎娶德国公主做皇后的习俗。
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汉诺威王朝第五代传人、大名鼎鼎的维多利亚女王,这位英国最鼎盛时代的女王嫁给了她的德国表哥阿尔伯特王子。
英国王室由此换了另一个更德国范儿的名字,叫“萨克森…科堡…哥塔王朝”。
英国人本来也没把王室一家的“德国范儿”当回事儿,王室本身更是以自身的日耳曼血统为傲,但到了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世界大战中的惨重损失让仇德情绪蔓延全英,人们痛恨所有带有德国印记的东西,甚至连香肠犬都因为原产自德国而经常遭受路人虐待。
在这种背景下,王室再保留一个德国人的名字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于是乔治五世不得不下令将王室的姓改为本土化的“温莎”,这也是“温莎王朝”的由来。
于是通过这种文字游戏,出身德国的英国王室总算避免了世界大战中的尴尬。
“嗯哼,你总是有道理。”费迪南·福煦已经过了一定要在口舌上决出雌雄的年纪。
“还是说点令人愉快的吧,我们还要在这里呆几天呢?说实话,我已经开始想念兰芳的沙滩了。”老雷诺有点抱怨。
三月份的民国北方,其实还是挺冷的,这年头的北方空气质量还算是不错了,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