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远征欧洲 >

第364章

远征欧洲-第364章

小说: 远征欧洲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4厂发生的事只是一个缩影,这样的事,几乎发生在兰芳的每一个角落里。
  当“闽南”号的遭遇传遍兰芳之后,几乎每个兰芳人都在问自己:我能做什么?
  《每日新闻》给出了最佳答案: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建设兰芳增砖添瓦,就是兰芳每一个公民能为国家作出的最大贡献。
  如果具体到个人,工人们能做的就是加班。
  用加班加点的工作来为兰芳的建设增砖添瓦。
  所以104厂再次延长工作时间,用近乎自虐的方式赶工。
  “……只要咱们建好104厂,能够生产军用物资,等到下次日本人再挑事的时候,咱们的军队就能和日本人开战,把咱们的面子里子全都找回来……”宁高飞站在厂房前给工人们鼓劲。
  “……从几十年前,日本人就开始欺负咱们华人,现在,日本人又想欺负咱们兰芳,咱们绝不答应!”宁高飞振臂高呼。
  “对,不答应!”
  “绝不答应!”
  “建好104厂!”
  “干掉小日本!”
  无数个响应的声音乱糟糟的回应,声音渐渐汇聚成一个。
  “兰芳万岁!”
  万岁!
  真的是响彻天地。
  或许建好一个104厂还不足以让兰芳战胜日本人,但如果十几个、很多个、无数个104建起来,那就一定能战胜日本人。
  “唐,我有点担心……”杰弗瑞·迪福拉住挽起袖子跃跃越试的唐正阳。
  “咋?”唐正阳干脆。
  “此前,咱们的工人劳动时间已经超过10个小时,而且都是高强度劳动,如果继续延长工作时间,恐怕工人的身体吃不消,人毕竟是有极限的。”杰弗瑞·迪福直截了当的点明隐患。
  “没事,你看,在场的只有一半工人,另一半肯定是在休息,今天只是试试,如果老宁说的那个法子可行,咱们就是辛苦一点也是值得的!明天让伙房去趟总指,拉点牛羊肉回来,给工人们加餐,让卫生队来个人,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咱们不能打消工人们的积极性,只要能赶工期,值!”唐正阳在关键时候还是有主见的。
  值!
  这个字很神奇,或许我们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会在心里衡量值不值,但总有些东西,值得我们抛弃固有的成见,全身心投入其中。
  “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一定要赶得这么急呢,按部就班的把基础打牢不好吗?”杰弗瑞·迪福确实无法理解。
  说起来,在世界大战之前,德国的崛起过程也是充满艰辛。德国人的最大优点是严谨,他们总是会制定好计划,然后一步步的实现它,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不会出现多少偏差。
  正是因为有30年的工作经历,杰弗瑞·迪福才深知按部就班的重要性。
  “杰弗瑞,如果你了解我们华人的历史,那么你就知道,这几千年来,我们华人创造出来的文明有多么辉煌;你就会知道,华人的历史有多么的值得骄傲。说实话,哪怕是以前的大清国饱受欺凌,哪怕是我们华人曾经的辉煌已经被断送殆尽,但我们华人还是骄傲的,即使是我们被迫躬下身体低下头,我们的内心还是强大的。我们从来不认为华人比日本人差,也从来不认为华人比白人差,因此当看到希望的时候,杰弗瑞,你可能无法理解华人的心有多热。”唐正阳眼睛里蕴含着泪水。
  在《每日新闻》上,每天都有这样鼓舞民心士气的文章,每天都有宣传员在104厂读报,唐正阳当然是识字的,可能让唐正阳作篇八股文唐正阳做不出来,但读书看报来是没问题的。
  “唐,我再次提醒你,现在我也是兰芳人,所以不要动不动就使用‘我们’,而把我排除在外,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而且你要明白,我之所以反对并不是因为赶工期的行为破坏了原定计划,而是因为这违反了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这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因为这样一来,我们的基础并不牢固,从长远看并没有好处。”杰弗瑞·迪福不满,而且也有足够的理由。
  作为“归化人”中的一员,杰弗瑞·迪福对于“我们”和“你们”非常重视,甚至已经到了强调的程度,只要有人跟杰弗瑞·迪福说话时使用这两个词有所不当,杰弗瑞·迪福总是会不厌其烦的纠正。
  “杰弗瑞,我们并不是一味的拔苗助长,只是加快工期,别把这两件事混为一谈。”看到杰弗瑞·迪福面色还带担忧,唐正阳抱住杰弗瑞·迪福的肩膀,大力拍打几下:“咱们是造炮弹的,我当然知道不可能一夜之间造出大炮,咱们现在要做的是用最快的速度造出炮弹,造出最好的炮弹,最多的炮弹,这是咱们完全有能力做到的,并不是拔苗助长。”
  和杰弗瑞·迪福比起来,唐正阳也足够固执。
  “你理解这个就行。”杰弗瑞·迪福说完,也开始挽袖子。
  说起来,104工厂里的工人们现在的衣服是五花八门,有的是摘掉各种军用标示的军服,有的是短褂,还有的是在兰芳流行的工装和牛仔,而杰弗瑞·迪福明显更加传统一些,他穿的是衬衣加上背带裤,就是普通德国工人经常穿的那种。
  “哈哈哈哈……干嘛?你也要一起来?”唐正阳欣喜从杰弗瑞·迪福身上发生的变化。
  “当然了,一起来,如果我这个总工不在,天知道你们会不会把机器给装反……”杰弗瑞·迪福没打算置身事外。
  “好,咱们一起来,也来个大干30天……”唐正阳意气风发。
  先安装机器,后建设厂房,或者说安装机器和建设厂房一起进行,这在苏联时期曾经出现过,效率的确是有极大提高,当然了,在兰芳这里,效率提高到幅度更大。
  忙活了半夜,杰弗瑞·迪福和唐正阳终究是撑不住,他们俩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和宁高飞这种小伙子不能比。于是唐正也和杰弗瑞·迪福就去休息,留下宁高飞他们继续奋战。
  清晨,太阳还没有移到望山谷上方,因此能见度并不高。一层稀疏的薄雾淡淡的萦绕在山谷里,空气中能嗅到水汽,耳边有鸟儿在叽叽喳喳,如果不是有一阵阵响亮的鼾声,这可真是个令人愉快的早晨。
  杰弗瑞·迪福今年已经五十多岁,每到清晨,即使是没人过来喊他,杰弗瑞·迪福也会自动醒来。
  和和往常一样,杰弗瑞·迪福虽然因为昨夜的加班身体有点发沉,但还是及时醒来。
  昨天工作的时间太晚,杰弗瑞·迪福没有返回宿舍,而是在厂房旁边的小帐篷里凑合了一宿。
  当走出帐篷门的时候,杰弗瑞·迪福顿时惊呆了。
  昨天晚上刚刚建设了大半个的厂房已经封顶,现在厂房外看不到人,但隐隐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这让杰弗瑞·迪福顿时感觉精神大振,不顾睡眼惺忪拔腿就往厂房里跑。
  厂房内,唐正阳和宁高飞两人正专注的操纵一台机器,机器转速均匀稳定,两人配合默契,很快,一枚巨大的弹头加工出来。
  “质检组!”机器的轰鸣声盖不住唐正阳的大嗓门。
  唐正阳的声音虽然有点嘶哑,但是感情充沛,饱含自信和骄傲。
  唐正阳和宁高飞两人加工出来的是一枚305毫米弹头,这是兰芳目前唯一的一艘战列舰“法兰西”号的主炮炮弹。
  听到唐正阳的招呼,四五名质检组的工人一拥而上,开始测量这枚弹头的各种数据。
  这是104厂加工出来的第一枚炮弹,各种测量工作肯定要慎之又慎。
  足足过了10分钟,测量组的工作人员反复测量了三四遍,这才高声宣布:“完全合格!”
  “万岁!”厂房里顿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合格!
  杰弗瑞·迪福觉得自己要回去修改计划。


第475章 一飞冲天
  鱼雷这种武器诞生于19世纪初期,1887年,俄罗斯在俄土战争中第一次使用鱼雷击沉了土耳其的“因蒂巴赫”号通信船。这是鱼雷这种武器第一次被运用于实战。
  到世界大战开始之前,陀螺仪被安装到鱼雷上,于是鱼雷的航行得到固定,发热力发动机也就是蒸汽瓦斯鱼雷的出现,使鱼雷的速度大大提高,航程也有大幅提升,至此鱼类已经被认为是仅次于火炮的海军舰艇主要武器。
  马赛级潜艇,也就是兰芳的Q级潜艇,是兰芳拥有的第一种潜艇。
  虽然Q级潜艇仅仅是第一代产品,但因为融合了英、法两国多项先进技术,Q级潜艇拥有柴电双动力,双层艇壳,并且装备了科西嘉武器研究所研制的新式“箭鱼”鱼雷。
  “箭鱼”鱼雷诞生之初就闹出不少风波,除了差点导致秦致远和法国海军部长乔治·莱格闹崩,同时还在科西嘉引发了深入学习《保密条例》的大高潮。
  自从“箭鱼”鱼雷诞生之后,兰芳装备的Q级潜艇就全部装备“箭鱼”鱼雷,并对“箭鱼”鱼类的资料高度保密,到目前为止,“箭鱼”鱼雷的资料,在兰芳军方内部的保密等级仍旧是“绝密”。
  返回兰芳之后,秦致远要求隆承辕等人加大对能够携带鱼雷的飞机的研究,研究怎么样把“箭鱼”鱼雷和飞机结合到一起。
  这个研究计划被命名为“天鹅计划”。
  取名为“天鹅”,当然是有寓意的,天鹅这种动物技能在天上飞,又能在水里游,兼具高贵优雅,因此是鱼雷机最好的代名词。
  “天鹅计划”已经进行了四个多月,现在终于到了出成果的时候。
  在收到相关情报之后,秦致远立即召集秦致胜、黄博涵、福煦等人,一起乘飞机前往北洋群岛的镇远市,准备观看实弹演习。
  北洋群岛位于苏禄岛南部,原本因为距离苏禄岛非常近,曾被视为是苏禄岛的一部分,这里距离苏禄岛上的船厂较近,是兰芳海军的科研基地。
  海军武器研究所进驻这里之后,就把名字改成了北洋群岛,以示不忘曾经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
  镇远市则是北洋群岛上唯一的城市,得名于北洋舰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