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94章

奸雄天下-第94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藜绦齑偷鹘趟郑〉侥甑装呀胺氖吭黾拥30艘。至于造船的经费……你去和我娘亲商量筹措。”


第134章 黄埔军校的节奏
  “十几万贯铜而已,大不了让俺爹爹先垫一下。”
  黄智深知道陈德兴最近要做的事情太多,要花的钱同样不少,霹雳水军的账面上并不宽裕。于是就很有一点大包大揽的意思,反正他也知道陈德兴绝不是会亏待朋友的人。
  陈德兴点点头:“既然如此,我就不客气了……以后高丽的买卖给你们家独占两成吧。”
  高丽的买卖主要是人参、毛皮,决计不小的。哪怕是两成,每年的净利也不会小于几十万贯!
  听到陈德兴竟然一口许出了这样的条件,在座的几个人脸上都滑过一丝诧异,高丽一国的海贸,陈德兴怎么可能说了算?
  不过陈德兴并没有解释,而是继续往下说:“其次的事情是就是随营武校,之前跟着我学兵法的兄弟里面,百万、道士、秀才、齐八哥、陆飞、水飞、阿全、四九、千一都还不错,可以兼任随营武校教习。武校的校长就由我来兼任,百万任水军总教习,道士任炮军总教习,秀才任大义总教习,齐八哥任工兵总教习。水飞、陆飞、阿全、千一任炮水工义四科教习,四九任少年营总教习。”
  炮兵科、海军科、工兵科、大义科、少年营……一个基本的军校架子就已经搭起来了。虽然教授的东西都是最最基本的,但却是已经是个不同于传统军官培养体系的半新式军校了。而且这个军校,完全是掌握在陈德兴手中的!
  “随营武校的教材,我已经编写好了。”陈德兴拿出五本散发着墨香的线装书,分别交给黄智深、任宜江、孔玉、齐塔、朱四九。“这五本书,分别叫做《海军学》、《炮兵学》、《民族大义》、《工匠学》和《少年亲军》,都是我这些日子闭门造车的东西,很不完善,你们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如果暂时没有意见,就照这个先教吧。”
  “至于课程……海、炮、工都是专科,学生只修一科,不涉其余。但是民族大义是各科必修,秀才、阿全,你们两个要辛苦一些了,到时候我也会亲自去给学生上课讲解大义的。”
  前世是共产党员的陈德兴,自然知道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一支军队如果不知道为谁而战,为何而战,是不会有多少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在面临困难形势的时候,极有可能不战自溃。所以陈德兴现在是把政治教育放在了首位,想要打造出一支为民族为战的准近代武力。
  当然,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光教育军官是不够的。士兵的洗脑工作也是一刻不得放松。而且,仅靠洗脑也不是不行的,还需要有监督、有赏罚、有政治委员,自有一整套的制度安排。
  “今个还要说的就是教官制,所谓教官,不仅负责宣教大义,还有监督军将,指导训练,记录功勋之责,是分了霹雳水军诸将之权。但我决心已下,必须要加以实行!”
  说这话的时候,陈德兴的语调已经有些放沉,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的一干兄弟。教官之名听上去好像是个训练官,但实际上却是政委,自然是要和带兵官分权的——陈德兴搞这一套,当然有加强对军队控制的意思。
  “行,俺们都听大哥的!”
  “大哥说什么就是什么!”
  “俺齐塔都听哥哥的话。”
  霹雳水军中的三个主要的带兵官,陆虎、高大、齐塔都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就表态支持。当然,这事儿也容不得他们不支持。霹雳水军本就是陈德兴一手拉起来的队伍,成立的时间又短,除了陈德兴之外的诸将都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自己的势力,根本拧不过陈德兴。
  而且,他们这些人的利益和陈德兴是一体的,没有陈德兴这棵大树,这些起于微末的汉子根本就不可能有如今的地位和财富。而陈德兴一旦倒台,他们这些人根本不可能再维持今时今日的权位。所以陈德兴加强控制军队,其实也符合他们的利益——眼下的大宋可不是承平时了,要真掌握了枪杆子,这权位还是挺有保障的。看看吕文德、夏贵、高达、刘整这些人的富贵就知道了。
  “随营军校的学生可以公开招募,不限于霹雳水军军将,只要入取就给效用的待遇,原本有差遣的,差遣也可以保留。”
  陈德兴接茬说着随营武校招生的事情,这事儿是培养干部,在当下是重中之重。他摆出了早就准备好的一分卷子,上面都是他亲自出的题目,就是考认字和最基本的军中常识。
  “这是卷子,道士、秀才,能们去抄录个几百份,招生考试就由你们俩负责,我最后把一下关。”
  现在陈德兴手中还没有印刷工场,书本、卷子就只能靠手抄了。任道士和孔秀才拿过卷子看了看,没有多难,只要识得些字大概都能过的。
  “除了卷子,武艺也是要的,至少要能开九斗弓五次,身高不少于五尺三,年纪不能超过三十。”
  陈德兴淡淡地说着自己的招生条件。开九斗弓就是招效用的要求,并不太难。五尺三的身高差不多是一米六,宋人的身高和后世差不多,一米六已经算矮了。三十岁在这个年代不算年轻了,年过三十就可以自称老夫了。这些个要求都不算高,想来是能拉到些人的——现在就是拉人头的时候嘛。
  “这段时间事情可真是不少,”陈德兴端起桌子上放着的茶盏抿了口凉水,继续说着,“除了造船、军校、教官制之外,就是办小报了。我在临安时已经和宝祐四年的状元文文山说好了,一块儿办小报宣传民族大义。报纸的名字叫《光复》,在扬州也要刊印,印刷场就开在军营里面,由军校负责印发。另外,军中还要发自己的小报,名字就叫《醒狮》。秀才,这事儿由你主管,军中官兵都可以给小报投稿……等来日进兵川江,还要组织专人写战情通报。”
  他又缓缓地扫了眼屋子里坐着的人们,淡淡一笑,再从牙缝里面挤出来的话,似乎就带着金石的声音:“军校、教官制、小报宣扬大义。这三件事情虽然看起来和打仗没有关系,但是俺们只要用心做好了,霹雳水军就和大宋其他的军队不一样了,就是真正的精锐,是北虏大汗的怯薛军都比不了的精锐。有了这样的精锐在手,俺们就是这天下的砥柱,就是普天下亿万汉人仰望的雄军!而诸位的前程,都将不可限量!”
  话音掠过,语调肃杀。而这些话都是颇有深意的,在坐的诸将有人能听懂,有人听不明白,但是他们都知道,自己所在的霹雳水军一定成全天下独一无二的精锐!


第135章 民族的春风
  开庆元年的春风终于吹拂在繁华拥挤的临安城头了。南方那种浸透到人骨子里面的湿冷总算化作了阵阵和煦的春风。城市的居民也脱掉了厚重的绵衫皮袄。临安瓦子勾栏卖艺卖身的小姐儿,更是穿着肚兜褙子就在街头招摇过市了。茶楼酒肆的热闹程度,更是比年前的时候更胜一筹,一切都已经有了春天的气息。
  甚至这个春天,临安城的活力还比往日更多了几分儿。街头巷尾,人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议论起了鞑子的凶恶和北地汉儿畜牲还不如的那份苦难。什么鞑子在北地屠了多少城,杀了多少人,挖掘了多少汉家王朝的古墓,还有什么初夜权,还有什么一等鞑子二等各色人(色目)三等汉儿,什么打死汉儿白死,汉儿打伤鞑子杀全家等等,种种桩桩,各个阶层的人们都议论不休。状元公文天祥主笔的《光复》小报,更是在临安城内卖得风生水起的。
  这报纸上除了说蒙古人的坏话,还有不少可歌可泣的抗鞑英雄的故事。保障河边喋血,扬子桥头鏖战,更是写成了章回小说,每天都有连载。而小说中的主人公,还都是当下的人物。鞑子元帅也柳干如何凶残霸道,副将渤花如何杀人如麻,大宋安抚两淮的贾似道如何足智多谋,少年英雄陈德兴如何勇冠三军,小英雄曾阿宝如何抱着天雷和敌人同归于尽,死后灵魂又如何升上天庭,位列仙班,都写得绘声绘色,好像能让读者亲眼目睹真人真事一般!这些故事很快就被临安的说书人和戏子们发掘,在各处茶楼,各处勾栏,各处戏台上又是说又是演的,真个是好不热闹。
  大宋自绍定、端平年来被蒙古真是欺负苦了,这两年又差不多把四川丢了个干净。大家都隐约觉着这个老赵家的气数一定是快要尽了,不过却没有多少人将老赵家亡国和自己家破这两档子事情联系在一起。总是觉着这天下兴亡,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谁来当皇帝都是一样要交税的。可是现在《光复》小报却告诉大家,这回不是老赵家的江山要完,而是大家伙的财产、性命、妻儿,都要保不住了!这鞑子凶恶残暴,是打到哪里就屠到哪里的!
  “这鞑子也忒凶了吧?把北地的汉人屠了九成!光是一个燕京就屠了三次,杀了三十万人,最后只剩下两万一千人不杀,还要这两万多人叩头谢恩……这个鞑子元帅木华黎真个是禽兽啊!”
  “汴梁就更惨了,百万人的大城被鞑子屠了整整三十日,杀得只剩下十几户人家,连黄河水都染红了。这是要杀绝俺们汉人来着!”
  “就是侥幸活下来也是生不如死,小报上说北地的汉人都在鞑子、色目人的监视下过活,还有什么初夜权,就是谁家娶媳妇,都得送去让鞑子还有色目人睡上一晚!”
  “这日子真是猪狗不如啊!就是这样还不算完,鞑子、色目还要驱着北地汉人去当兵,用铁骑押着去冲锋陷阵,去填沟埋壕!”
  “最凶残就是什么鞑子黄金家族,个个都是妖魔鬼怪托生的,每天都要吃个不满周岁的娃娃,不知道吃了多少俺们汉人的小儿……”
  在市井民间,鞑子渐渐的被妖魔化了。而在公卿百官之中,对这种突然出现的破坏民族和谐的舆论,却是有些始料未及。当然,在他们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