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天下-第7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宪政改革的呼声,也开始出现在了欧人士大夫之中。当最后结束战争的《香港和约》签订之后的第二年,前往巴黎参加会试的大清举子就联合向朝廷上书,要求进行宪政改革——这些欧人士子普遍认为大清国输掉战争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实行宪政。当然,民族问题也不是没有人知道,只是这些参加会试的举子谁也不敢明说……他们毕竟不是拿破仑·波拿巴领导的欧人同盟会的乱党啊!
……
天道535年,十二月三十日。在这个大年三十的晚上,大清皇太后叶卡捷琳娜所居住的长寿宫太一阁内,满头白发,脸色枯黄,双眸中已经没有多少生气的叶卡捷琳娜和朱用浈两人默然而坐,久久不发一语,伺候这娘俩的,只有一个上了年纪的黑太监,是叶卡捷琳娜的心腹,老太监不时擦一下眼泪。这气氛真是已经凄凉到了极点。
大清国运如此,摄政太后又病入膏肓,真是有一种大厦将倾的意思了。
“太后,儿臣就求您这一件事情,这宪政改革,无论如何都要进行!拿破仑的乱党现在越闹越凶了,不少练军(指欧人新军)官兵都入了乱党!如果再不改革,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练军就要造反!”
朱用浈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苦苦哀求。他今年也是三十多岁的爷们了。可是这权却一直在老太后手里捏着。
而这位太后对宪政改革的态度就是四个字儿——坚决不行!
听了朱用浈的话儿,老太后突然苦笑起来:“宪政?你懂吗?你以为大清朝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是因为没有宪政?你啊……就是想不通!”
朱用浈一下直起腰来:“想不通什么?”
叶卡捷琳娜的语调里面也带了凄恻,捂着脸摇头:“想不通这大清朝必亡!如今的大清就和哀家的身子骨一样,没救了,就是拖些时日罢了。这话儿你也别不信,宪政什么的,哀家比你懂!哀家念过忽秃伦堡神学院,学的就是国际政治……宪政是怎么回事儿,哀家比那些上书的书呆子懂得都多!所以哀家秉政三十多年,就是摁着不让行宪政。因为我大清自有国情在此,就是以寡临众,以旗御欧,这是大清的根本!改了,大清国就没有了你知道吗?”
“可是不改,大清国也维持不下去啊!”朱用浈摇摇头。
叶卡捷琳娜冷冷一哼:“怎么维持不下去?你当那十二镇新军是假的?有他们在,那些欧人练军根本不敢造次,况且还有神圣天道国,还有西华夏共和国!”她冷冷看着朱用浈,“哀家有一口气在,这宪政想都别想!你要是敢造次,哀家一定废了你!等哀家去见了大清的祖宗,你再自寻死路不迟。总之这大清国不能亡在哀家手里!”
第894章 谁是罪人
“皇上,快走吧!再不走,乱党就要打进来了!”
“皇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皇上,大清可不能没有您……”
当大明大西洋舰队参谋长郎和薪觳阶呓屠璐蠡使氖焙颍庾羧栈曰投κ⒌墓睿丫涞闷嗷涛薇龋酱Χ际敲煌凡杂谎墓秃谔啵嶙糯蟠笮⌒〉南渥樱蓖趴诙ァ2皇被褂腥朔⒊黾饨校么蠡使诘钠毡涞酶右跎统痢
御书房外,已经跪了一大群袍褂整齐的大清官儿,一个个都老泪纵横,劝说书法里面的大清皇帝朱用浈赶紧逃离这座即将要陷落的城市。
是的,大清要完了,真的要完了……
因为朱用浈不想让大清亡国,所以就没有听从老太后叶卡捷琳娜的意见,在太后薨逝后立即启动了宪政改革。
而这个宪政改革,并不是简单的立一部宪法,然后大家都照着宪法行事那么简单。宪政的要义有两点:第一是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自由;第二是限制公共权力,一切公共权力的权威与合法性来自于宪法。
第一点针对的是民众,当然就有“旗人”和“欧人”的问题了。以旗御欧是大清国几百年来的老规矩,但是表面上大清朝廷还是在强调“旗欧一家”的。那么现在要立宪了,这个宪法上能说旗人高欧人一等吗?能说旗人要掌握大权,欧人只能当个走卒跑跑腿吗?
要是在朱重八、朱允文执政的时代,这话倒也不是不能公开说的。那时候旗人武力鼎盛,欧人就是个落后挨打的苦命……这神洲人就是高人一等,全世界都是承认的!
可如今大清什么国情?早就已经被周围的欧人国家修理的不成样子了。而且大清国内还有十二镇欧人新军,掌握新军的欧人军头,如贝尔蒂埃、达武、拉纳、马尔蒙、贝尔纳多特、沙恩霍斯特、格奈瑟瑙等等,都是清一色的欧人。而且都是从尸山血海中出来的,大清宪政怎么能不考虑他们的意见?
而且,旗欧之争的背后其实就是利益之争!要化解旗欧矛盾就必须由旗人让利给欧人。但是如今的大清国内忧外患,还欠了一屁股外债,又多了十八万欧人新式陆军要烧钱,又要进行所谓“自强改革”,恢复军工,重建海军,开办新式学校。各种各样的开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因而无法减税让利,只能变本加厉的搜刮。这样的情况,自然被拿破仑乱党分子所利用,一盆盆的脏水就直往大清旗人身上泼。于是旗欧矛盾变得越来越激化,手握大权的旗人就更加不肯交出权力了。
所以宪政改革的第一个重点只能回避不提,那直接从第二个重点,限制公共权力开始吧。既然要限制公权力,那就有一个先限制谁,后限制谁的问题。大清朝廷作为宪政改革的推动者和领导者,自然是需要权力的,没有权什么事情都不成功啊。
既然皇上和朝廷不能限制,那么地方上手握兵权的欧人大员自然就是大清宪政改革的重点限制对象了……当然,理由是很充分的,那些掌兵权的地方官一手兵一手民,很多还勾结外国,蔑视朝廷,行如藩镇,如何能不加以限制?
而且,大清皇上自己也是旗人,他的亲戚朋友都是旗人。过去为了和老太后叶卡捷琳娜争权而重用欧人清流,现在老太后没了,他自己成了二百万旗人的老大,自然还是觉得旗人比较可靠。那些手握兵权的欧人,个个都像乱臣贼子!
可问题是那些乱臣贼子都把兵权当成了命根子,生怕交权以后性命不保。为了保住手中的权力,某些欧人将领就开始和拿破仑分子勾结,让他们在军中宣传欧人民族主义。用民族主义去对抗朝廷的宪政大旗。
结果,大清朝廷虽然模仿大明建立了陆军部和陆军参谋部,但是却根本管不了拥兵自重的欧人将领。
拥兵自重的欧人将领动不了,那些只会写文章考科举的欧人士大夫却成了宪政改革的最大受害者。虽然宪政改革实际上就是进京赶考的举子们最先提出的,但是无论掌握中央政权的旗人还是地方上的实力派,都嫌他们碍事儿,也都觉得这些读书人什么都不懂,什么事情都干不好,只会瞎咋呼,而且占着茅坑不拉屎,也让能办事的人上不来。
于是废除科举居然就成了大清宪政改革中第一件被做成的大事儿!无数打小就读四书六经,做着“暮登天子堂”迷梦的读书人,就因为大清皇帝的一道圣旨,顿时失去了生活的目标。这些本来应该是大清朝在地方上的统治基础的人,从失去考试做官的希望时起,就成了大清帝国的敌人——拿破仑的革命党顿时就多出了数以百万的同情者,而直接加入革命大潮的读书人也数以万计。革命党顿时就有了燎原之势!
而真正造成天大皆反的导火索,则是大清朝廷想要接触波希米亚巡抚沙恩霍斯特的兵权。
这位德意志军阀害怕自己的脑袋会和兵权一起失去,于是铤而走险,在波希米亚首府布拉格发动革命,通过电报向流亡英格兰的革命党首领拿破仑·波拿巴效忠。
紧接着奥地利巡抚格奈瑟瑙,匈牙利巡抚贝尔纳多特,汉堡知府达武,柏林知府贝尔蒂埃,黑森知府马尔蒙,巴伐利亚知府拉纳等手握兵权的欧人将领纷纷宣布响应。整个奥地利总督区和大半个德意志总督区全部脱离大清。随即,造反的地方实力派就在维也纳召开临时国会,宣布成立欧罗巴民国,选举拿破仑·波拿巴为临时大统领。
而拿破仑·波拿巴则在临时国会结束后,和他的英格兰顾问阿瑟·韦尔斯利一起指挥七个镇的欧人革命军向西进发。在天道541年6月18日于比利时省境内的滑铁卢县和大清法兰西总督海兰察指挥的六镇八旗新军展开了决定命运的会战……
会战的结果是三天前传到香港的大西洋舰队提督府的……革命军大获全胜!那些被大清国倚为长城之靠的旗人新军,根本承受不了欧人革命军前赴后继的攻势!
海兰察兵败阵亡的消息传到巴黎,这座安稳了三百多年的旗人之城顿时就陷入了最大的惶恐和混乱。因为谁都知道,大清朝将要灭亡了!
……
大皇宫,御书房。
大清末代皇帝朱用浈穿着件蓝灰色的军服,烦躁的走来走去。滑铁卢之败的消息传来后,他就在第一时间穿上了军服,说是要亲率大兵去和拿破仑交战。不过此时的大清国哪里还有什么大军可以给朱用浈率领?拢共八个旗人镇,滑铁卢一役就有六个遭遇重创,逃回来的人还不到三万,而且还丢失了全部辎重和重武器,不少人连步枪都丢了。而且一个个全都失魂落魄,根本没有再战的勇气了。
这些所谓的八旗天兵,虽然都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但是骨子里还是巴黎城的纨绔。平时镇压一下民变还行,现在遇上真正打过硬仗的欧人新式陆军,哪里还有不抓瞎的道理?
而且,这次的乱子和以往大清国遇上任何一场民变都不一样。不是少数乱贼造反,而是天下皆反!革命军所到的各个省份,大清官府立即土崩瓦解,不一定是被革命军驱逐,大部分都是被地方士绅和帮会力量给推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