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天下-第5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秃图父鐾环⑺偷娇嗪氐木П豢榛叵缗恕饣乜墒峭蚶镌墩鳎共恢朗裁词焙蚰芑兀趺炊嫉枚啻莆铮员覆皇敝瑁
而这财物,自然只能从佃户身上刮了。
泼皮李和几个同样倒霉的军户兵停住了脚步,他的目光在人群中一扫,发现自家的几个佃户都在,当下就是一声冷哼:“都在呢?好啊,正好和大家伙儿讲讲租子和押金的事情。”
“押金?怎么还有押金啊?”泼皮李的佃户刘老三听到押金,顿时就急叫起来了。
佃户是租种他人田土,和后世租房子一样,也是要付押金的。一般来说,就是一年的租子。临海县的租子向来很高,上好的水田一年要交一石半谷子,差不多是收成的六成多(江南水浇地的收成高,一般的旱地能收一石半就不错了)。如果要押一年的租子,那就是一亩水田田押一石半谷子,还要再交一石半的租子。这可真是要人命啦!
“刘老三,你租我的田,可给过押金了?”泼皮李一瞪眼,“你家租了我十二亩田,都是上好的水田,该交十八石租再加十八石押金,一共三十六石谷子……得是晒干去水,能粜给米行的谷子!”
“三十六石!?”刘老三满是皱纹的面皮上顿时都是委屈和悲愤。“李大官人,您还让不让人活?今年的收成虽然不错,可是十二亩田一年也收不上三十六石谷子啊!”
泼皮李哼声道:“那就退佃好了,交完十八石谷子就滚蛋!老子正好招新佃,现在什么市面你也知道,那么好的田根本不愁找不到下家。”
他说的笃定,实际上也不是在唬人,下家真的已经有了。就是赖蛤蟆家,赖蛤蟆家兄弟仨还有一个五十来岁却壮的跟头牛似的老爹。赖蛤蟆在外面当军户兵,两个兄弟和一个爹在家里种那一百亩水田,又向天道庄借了100贯的低息(年息10%)贷款,买了耕牛、农具、种子,还修了灌溉的水渠和水井,还买了不少大粪(呃,这个在宋朝是可以买卖的肥料)当肥料,还买了些猪仔、鸡仔,还雇了个长工。
一年下来,赖蛤蟆一家竟把土地经营的颇有声色,不仅还上了贷款,替赖蛤蟆娶了房媳妇,还有了近200贯积蓄。所以今年就计划做大,买田是买不起的,就想要租泼皮李的田——泼皮李的田正好和赖蛤蟆的田相连,如果能并在一起经营是可以降低不少成本的。至于150石谷子(差不多就是110石白米,在临海县的市价大约220贯)的押金,对赖蛤蟆家也不是什么问题。大不了再向县里面的天道庄贷点款子就是了。
“李大官人,你这是要逼死刘老三一家吗?”方四秀才看不下去了。退佃这种事情,在前宋是很少有的,义门方家也从来没有干过这样的事情。
当然,在南宋也没有富农生存的空间。如果没有一个官身,光是一个和买就能扼杀所有的富农了。而有了官身,谁还会去种田?
而如今,陈明根本没有“和买”这回事儿,而且田赋之外并无杂派——杂派的陋规其实也不完全因为贪污腐败,而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必然结果。中央财权过大,收光了地方的财权,地方的胥吏就没有什么薪水了,自然要靠压榨下面的农人过日子。这杂派就是这么来的。
而且大明还有士绅牌这回事情,富农做大了也可以花点钱去捐个士绅牌,这样就和原来的士大夫一样,不怕地方官府欺压了。
因此富农这个本来并不存在于南宋的阶级,在大明夺取江南后迅速地成长起来了。
说点题外话,所谓“富农”,按照后世马列的理论,属于农村资产阶级。后世西欧那些经营家庭农场的农民都是所谓富农,他们是将土地和农业当成一门生意在做的资本家。他们是农业生产的主力,也是农村资本主义化的基础。因而实现农村资本主义化,就必须扶植富农,而不是消灭富农平分土地。平分土地只是一部分底层贫困农民的诉求,满足他们的诉求和发展资本主义并无关系……
看到泼皮李和几个军户地主都不说话,方四秀才顿时就有了底气,接着道:“你这样做,真要逼死人命,就不怕一村的农人闹起来?到时候他们抬尸告状,州里的判官少不得拿你一颗脑袋平民愤!”
泼皮李嗤笑道:“你个措大,都什么时候了,还拿官老爷压人?如今是大明圣人当朝,某家是堂堂军户,马上要去替天子屯田戍边的,现在索些押金,也是为了添置些衣衫盔甲,免得坏了天子的大事。就算有人想不开,那也和某家无关,告到州里去某家也不怕……如今在州里面话事的,都是军功上来的贵人,没有尔这种穷酸煽动的份儿。”
有军户兵帮腔道:“又不是没有出路,一家出一个丁男去投军,北地就有150亩田了。若是怕死不敢投军,还有胆自杀么?投军可不是必死,就算替圣人捐了命,抚恤也够一家老小吃上十年八年的啦,若是再有些微功,给子顿难荫一个士爵都有可能!”
方四秀才梗着脖子道:“去北地?且不说苦寒,便是那些蒙古鞑子,九死一生!这辈子都不知道有没有命回来!这等随时丢命的富贵,便是前朝也有的是,上山入海(指当山贼和海盗)都比去和鞑子搏命自在快活。”
可不是嘛!几个军户心里面也悔啊,早知道会这样,他们就老老实实当佃户当混子了,苦是苦,但是日子总能过。现在这样,真不知有没有命再回家乡。
泼皮李还在硬撑,哼了一声,对刘老三道:“刘老三,临海江没有盖盖子!要跳就赶紧!不跳的话……交完租子就滚!租给你的十二亩田,老子收回了!”
听了他的话,刘老三人就是一抖,一屁股坐在地上,口中喃喃道:“没有活路了,没有活路了……”
第692章 没有活路了
刘老三真的没有活路了!
他被退佃了!
这真的很不公道,世道不公,老天仿佛也不开眼,不给老实人活路啊!
现在属于泼皮李的十二亩水浇地,其实是他老刘家的祖宗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在宋室南迁之前,这十二亩水浇地还有周遭的二十几亩地,都是老刘家的产业。
但是后来的田赋越来越高,杂派越来越多,又有了“和买”之法。祖祖辈辈只会种田,不会读书的刘家也就越来越穷,最后守不住土地,一点一点的都典给了义门方家。
但是典田的时候都说好的,刘老三还有他的两个哥哥耕种的一共36亩水浇地,是世世代代让刘家子孙种的,除非刘家子孙自己不种,否则方家决不能赶人。实际上就是永佃,而且也不要交什么押金的。
另外,刘家的子孙只要有读书的苗子,都能进方家的望江书院,和方家子弟一样读书。
而这几十年来,义门方一直都遵守约定。哪怕刘家欠了租子缴不出,义门方也从不辇人,刘家的子弟也一样可以入方家的蒙学读书,其中比较出色的几个孩子都入了望江书院。可惜没有人能过台州解试——台州这个地方学霸地主太多,解试非常难考。
所以这个刘老三,别看他黑不溜秋满脸皱纹的一个老农民。其实也读过两年蒙学,会背《百家姓》和《千字文》的。只是他的书也就读到这个层次了,在方家蒙学里面就是常年倒数第一的存在。但是他依旧没有放弃读书上进的幻想,自己不行,就寄希望于后代。
他的幼子刘升在他看来就是读书的苗子,在陈德兴入主江南之前,已经入了方家的望江书院,虽然还是陪公子读书的料子,但是在刘老三看来,还是有那么一丝过解试的希望(其实是没有的,台州解试的难度和春闱大比也差不多)。只要能过解试,哪怕没有机会当大官的门客,也能在台州有名的书院里面谋个教席的差事。
能到这一步,老刘家就能攀上书香门第的边角了,若是将来再出几个读书种子……可惜,这个不知道有多少江南农人在做的梦,被陈明的代宋而起,给彻底破灭了。
读书上进的路子,仿佛已经断了……其实对方四秀才这种会点武功的学霸地主来说,考个芝麻绿豆官并不困难。但是刘家这样的贫家根本没有条件让子弟文武双修,就算他能过笔试,也过不了击剑。而且现在大明已经拥有了整个江南,要考大明芝麻官的人多了去啦,入取的难度自然水涨船高。
现在不仅是儿子读书上进的路子没有了,连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也要没有了。
刘老三只觉得天大地大,却没有自己一条活路,也没有他老刘家的活路了。
“要是大宋还在多好啊,要是陈逆没有夺到天下多好啊,要是大宋还在多好啊,要是陈逆没有夺到大宋天下该多好啊……”
就在泼皮李宣布退佃的当晚,刘老三就这样反反复复说着这两句话,一步步的走向了临海江的深处。
……
“来来来,泼皮你浅着点儿,蛤蟆我深着点儿,咱哥俩一醉方休!”
刘老三投水自杀的当晚,泼皮李却在赖蛤蟆家里,一对难兄难弟在喝闷酒。
没错,真是难兄难弟!赖蛤蟆也被点了兵,“发配”辽东省滨海府(海参崴一带)当屯田兵——陈德兴的100亩水田,的确不大好拿。赖家由贫下中农翻身成了富农,自然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同时,也只有这些军户地主人人都付出了代价,他们才会真正拥有那一百亩、一百五十亩的土地。
“你是河套,我是辽东滨海……看来咱哥俩这一别,就是永诀了。”
这话说得有些不大吉利,不过也是事实。他们俩这一去,这辈子都难回临海了。不是永诀,又是什么?
泼皮李长叹口气,“还是以前的日子好,在杜桥当个混子,吃喝不愁,女人也不愁,好人家的闺女娶不上,青楼里面的姐儿想睡就睡……”
赖蛤蟆摇摇头,“以前的日子也不好过,除了可以时常见到杜家的十三娘子……”
泼皮李嗤地一笑,“还想杜十三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