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563章

奸雄天下-第563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醪⒉荒檬郑嵌哉揭圩橹苡幸惶祝骶男矶嗾揭圩橹椒ê驮颍际浅鲎运氖直省6碌滦吮救撕凸蚴钦绞醴矫娴摹疤觳拧薄
  张熙载思索了下,笑着说:“圣人,宋军多半要出城挖壕沟了。”
  “壕沟对壕沟?”陈德兴笑了笑,心说这怎么听着那么像一战啊?
  任宜江一笑,“这感情好啊,咱们可以省力了,不用自己挖壕,抢宋军的壕沟就行!”
  陈德兴哈哈一笑,看了看张熙载。在明军的参谋体系逐渐成熟后,陈德兴就很少亲自干预指挥,多数情况下只是在参谋们拟定好的计划上面签个字或者在几份方案中挑选一份。
  “圣人,”张熙载道,“臣建议夜战夺取敌壕沟。”
  ……
  “来人呐,将老夫的被褥取来!”
  贾似道这个时候,正盘腿坐在临安北城的城墙上面,一边嚼着炊饼,一边抬手指着一处碉楼。
  “老夫就住在那座碉楼里面!从今天起,老夫就钉在临安北城了!若是明贼的开花弹打过来,老夫就和将士们同亡!”
  这番话一出,城墙上陪着贾似道一块儿和将士们同甘共苦的文武官员都是一怔。这贾太师……真是要当忠臣名留青史啊。
  死守在城墙上面!大宋开国以来,有哪个宰执一级的文官能做到?文官督师,能临阵已经不错了,大部分都是离开前线一二百里就不动的主!如贾似道这般其中上城楼和守军将士同吃同住,一块儿挨炮子的,恐怕真的是蝎子尾巴独一份了!
  “大宋有此忠魂,便是暂时亡国,将来也未必没有复兴的日子!若天下士子都以贾公为楷模,这孔孟之道,便是一时蒙尘,也必有复兴之日。”
  众人都在心里这么想着,贾似道在他们心中的形象,也陡然高涨起来。
  李庭芝当下一拱手道:“太师公,下官明日便和将士们一块儿出城……若守不住壕沟,就和将士们同死!”
  贾似道颇为欣慰地点点头,“好!本太师就在临安城头上看着……若是时不在我,老夫便和祥甫你一块儿殉了大宋江山!”
  他突然放沉了语气,道:“老夫和祥甫所殉者,不仅是大宋江山,还有孔孟圣道!此乃殉国殉道,死得其所!吾死,则国有复兴日子,则道可长存世间!”
  城墙上的文武官员听到这话,也都纷纷起身行礼,“吾等愿随太师殉国殉道!”
  贾似道猛一挥手,沉声道:“不留生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孔孟圣道若有复兴之人,少不得后起之人抛头颅洒热血,老夫只是先走一步,为众人先!尔等勿随老夫,只需记住老夫之志,传以后人,以待天时,老夫便死得其所了!”


第668章 忠臣是怎样炼成的(四)
  “不有生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
  “殉国殉道,死得其所!吾死,则国有复兴日子,则道可长存世间……”
  “贾似道死于此!”
  贾似道的漂亮话不仅是用来说的,还可以用来写。白色丝绢条幅从临安城头一直垂到城墙根,上面用蘸了墨水的拖把写下了贾似道的名言。最后还在城墙上挂出了“贾似道死于此”的标语,好像真的要与城同亡了。
  “直娘贼的,这是贾似道还是谭嗣同!?”陈德兴透过望远镜,将这些漂亮话看得清楚,嘴里面低声嘀咕着,“这贾似道莫不是被谭嗣同附体了吧?”
  “圣人,谭嗣同是谁?”跟在陈德兴身边的杨婆儿听觉灵敏,听不明白,顺口就问了一句。
  “呃,谭嗣同是吧?是朕在光明世界的朋友。”陈德兴也信口开河,和杨婆儿说话是不用留心眼的。“婆儿,你认识贾似道吗?”
  “见过几面,”杨婆儿道,“贾似道在扬州时,奴奴负责和他联络,多数时候是和廖莹中见面,不过贾似道也是见过的。”
  “他,像是个舍生取义之人吗?”
  陈德兴问着这样的问题,心里面却已经有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贾似道是什么人啊?奸臣啊!他要有以身殉国,以身殉道的勇气,他就该和文天祥一样留取丹心照汗青了,还会以蟋蟀宰相闻名后世?
  杨婆儿一笑,道:“圣人,您管他那么多作甚?贾似道自己找死,您就别念往日之情,让他求仁得仁算了。”
  “哼,求仁得仁?”陈德兴放下望远镜,冷冷道,“这奸臣不肯死!他现在折腾这些,就是为了钓到最大的名,有了名就算被活捉了……朕也不能要他的命,还得好吃好喝把他养起来!”
  陈德兴说着自己的猜想,这种猜想完全是建立在后世对贾似道的评论和记载上的。不管怎么样,这贾似道贪生怕死是无疑的。
  “会有这事儿?”杨婆儿笑了笑,压低声音,“圣人,要不婆儿替您走一趟,帮贾似道一把?”
  “帮?”陈德兴冷笑一声,“是要帮的,不过不用婆儿你出手,朕自有办法叫他不得不死!”
  “哦?”杨婆儿一笑,“圣人有什么锦囊妙计?用得着婆儿么?”
  陈德兴笑着点点头,“略施小计,婆儿,到时候你带些人上去,就这样做……”
  ……
  “群玉留下,其他人都走吧。”
  贾似道真的搬进临安城西北角的一座碉楼里面了,自然不会只有一床被窝的。他好歹还是一城之主,又不是阶下囚。碉楼之内,已经精心布置了一番,先铺了层筵席,又铺上了松软的波斯地毯,凡是透风的地方,又挂上了厚厚的几层帷幔。他的爱妾惠娘也上了碉楼,贴身伺候贾大太师。
  另外,这碉楼上面还是贾似道处理公务军务的地方,放上了桌子和胡床,因为光线不足还点了蜡烛。就着昏黄的光线,贾似道这会儿正低着头伏案书写遗表。就是大臣快死的时候给皇上写的一封书信。有点类似政治遗嘱,照例还能在遗表中推荐几个子侄做官。不过贾似道的遗表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只有规劝朝廷修德政,收民心,鼓士气,行兵农合一,与贼抗争到底的废话。
  放下毛笔,贾似道叹了口气,支开左右,只留下廖莹中一人。
  “太师,”廖莹中也是深深了解贾似道为人,他沉默一下,压低了些声音,“李祥甫已经点起十万精锐出城了,在城北和城东两面挖壕,只是这战事艰难。您看……”
  杭州城是个长方形的城,南北窄,东西长。南面依着钱塘江,西面是西湖,都不是你挖沟的地形。所以明军的壕沟就在临安城的东北两面。而临安又是个大城,城墙周长好几十里,光是在临安东北两线挖沟,也要挖上二三十里!工程量大不说了,沿途的驻兵和防御也不弱了。否则让明军突破一点,整条防线就会崩溃,这条壕沟就是替明军在挖了。
  所以李庭芝点了十万大兵出城,十万人平摊在近二十七八里的战线上,每一里平均也就三千五百人。这个仿佛是不少了,但是现在主要还是冷兵器的时代,没有机关枪之类的自动火器可以封锁大面积的战场。每一里三千五百人的密度,是不足以挡住明军冲击的。因此李庭芝还有让部队在战场上构筑炮垒,布置鹿砦、拒马,也算是多几分倚仗。
  不过这样一条防线到底能不能保住临安城墙,廖莹中也没什么把握。这壕沟要是落入陈德兴之手,临安城怕是立即就要不保了吧?
  到时候贾似道真的肯殉了大宋江山?
  贾似道只是看着廖莹中,用极其缓慢的语速说道:“群玉,君子营……从今日起就由你来管吧,这支兵要留到最后……若是祥甫败了,君子营就是你我最后的依靠了!”
  你我?
  廖莹中听到这两个字,就已经明白贾似道的心思了。心中不免有些失望……贾似道最好的下场,其实就是死在临安城头啊。身死传美名,可谓死得其所。便是陈明得天下,对这样的忠臣也是要高看一眼的。
  陈德兴没有得天下前,自然不会讲什么忠君,可一旦大事得逞,就必然会宣扬忠君了——陈德兴自己是半神,不怕什么,可是也需要为子孙考虑一下吧?到时候,贾似道就是一面忠臣不二主的大旗了……
  “群玉!”贾似道看着廖莹中沉默不语,陡然加重了语气,“老夫的心意,你还不知道吗?”
  “学生知道了!”廖莹中叹了口气。贾似道不就是想名命双收嘛!既要名垂青史,又不想死,真是不容易啊!
  ……
  和机关算尽的贾似道相比,李庭芝就是个比较纯粹的人了。他现在所想的就是一件事儿,打好眼前这场大战。打好而已,要打胜恐怕是不可能的。
  临安城防就是一道城墙,城墙不足恃,壕沟还能起什么作用?李庭芝不是笨蛋,自然知道壕沟对防御方的加成,远远比不上城墙。实际上,蹲在壕沟里面打仗还不如站在平地上,壕沟唯一的作用,就是避炮罢了。
  说起来这位李庭芝真的算是南宋朝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了。他在最短的时间里就想出了对抗壕沟攻城法的唯一有效的战术——历史上欧洲人也是这么干的!而且,他还琢磨出一些办法以弥补宋军战力不足。
  譬如,在壕沟的后方构筑了大量炮垒,从临安城头挪下来不少大炮,以炮卫沟,以沟护炮。再者,李庭芝还命令部队以壕避炮,据壕以战——就是在壕沟里面躲避,交战的时候就爬出壕沟,在壕沟后面列阵。为此,他还让军士们把挖沟挖出来的土堆在壕沟后方,构成一道矮墙。
  不过靠这些依旧不可能阻挡住明军的攻势,因为汇集于临安城下的明军总兵力也有十多万,光是公开打出的军级番号就有两个!分别是大明陆军上军和大明陆军中军。也就是说,明军在临安城下,光是士爵兵就至少超过七万人。
  和宋军不同,这七万人是可以集中运用的!因此李庭芝也不能将他的十万大军平均部署,那样铁定会被明军打个重点突破。因此李庭芝只能将一部分兵力部署在漫长的战线上,同时保留强大的预备队。但是这些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