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天下-第5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沧雎遥龊α舜笏翁煜隆
而且他也不能指望宋朝的那个傻儿皇帝自己退位让贤,就算赵禥肯让,一干大宋儒臣也不肯退让分毫。现在的临安,可是众正盈朝,誓保大宋的时候!
既然大宋不肯禅让——在大明甲子年之前,陈明一直在用赵宋年号,这表明了陈明是以赵宋为天下正统的——那陈德兴就只能用合诸侯,会英雄的办法来取得正统地位了。
这个就和后世红朝开国之前先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意思。不过,陈德兴版的“政治协商会议”还要讨论制定一部华夏民族的最高行为规范《陈礼》。这事儿仿佛比登基做皇帝更加重要!
因为陈德兴建立的大明,可不是朱元璋的那个关门锁国的大明朝。而是一个立志要将华夏文明布于四海,建立华夏大同世界的大明朝——就如同昔日的周朝一样。
如果没有一部《陈礼》来区别华夷,教化四方。那么陈德兴最多能将华夏的基因散播出去,而不会有一个天下大同的华夏世界。
另外,《陈礼》对于当下的大明,也是极有价值的。因为大明还没有在中国各地建立直接统治的力量,军阀诸侯和豪强,还大量存在。而且陈德兴也不打算把他们统统剿灭——这些力量也是属于华夏的,完全可以用于开拓四海!
而且,陈明的统治天下的模式也不同于之前的历代。陈明走的不是秦朝以来集权中央的路线,而是周式分权自治的路子。因而在地方上建立巩固统治的过程比较复杂,是和分封士爵、扶植士绅同时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陈礼》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
因此,那些千里迢迢被请到燕京的各路英雄,这些日子天天都会在昭明宫御花园的这个花厅里面和陈德兴议论一下《陈礼》的内容。
这《陈礼》既然要用来教化全人类,也不能陈德兴一个人闭门造车,集思广益还是很有些必要的。
而且《陈礼》第三篇“君君臣臣”就是用来规范君臣关系的,这可是直接关系到各路英雄的切身利益的——目前《陈礼》已经拟定了七大篇章。
第一篇是天下大同。讲的是教化全人类,建立华夏世界的远大理想。陈德兴准备将之变成整个华夏的理想!
第二篇是天道唯一。讲的宗教,当然是要将天道教置于诸教之上,确立其华夏国教地位。
第三篇是君君臣臣。讲的是君臣关系和上下秩序。包括天子和封君的关系;天子和直臣(没有封地的臣子)的关系;封君和直臣的关系;天子和封臣(有封地但是没有建国的臣子)的关系;封君和封臣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直属或封建)的关系;中央和封国的关系;君主和士绅的关系;君主和普通民众的关系等等。
第四篇是父父子子。讲的是华夏世界的家庭秩序。比如男子可以娶几个老婆——这个当然是要有限制和分等级的,依照天子、封君、封臣、直臣、士绅(士爵属于直臣)、平民、农奴、奴隶的等级排序决定数量。其中最多的是天子,最多可以拥有三十六个妻妾。另外,家产继承和侍奉父母也是“父父子子”篇中的重点。确定了嫡长优先和嫡长责任两大原则——陈德兴的思路就是权利和义务对等!
嫡长子可以继承大部分家产和全部封地、爵位,但是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包括侍奉父母、照顾弟妹、守护祖坟和贵族兵役。
至于没有继承资格(爵位和封地)的儿子们,对于父母和家族的责任就轻多了。他们的主要责任就是开支散叶,打拼自己的事业,建立自己的家族,以确保在嫡流衰弱之时可以保持家族传承。实际上就是鼓励非嫡长子离开父母去远方闯荡,这是华夏开拓世界的需要——要是都呆家里当大孝子,世界人民谁去教化解放?
第五篇是士农工商。这是讲民众的,首先是“四民平等”和“绅爵平等”。就是只要是华夏之民,是平民身份,无论干什么职业都是平等的。而且平民只要购买了士绅身份,便能和贵族平等,拥有同样的权利(主要就是选举权)。其次是民众包括士绅的权利和义务——原则当然还是权利和义务相等。平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权利不如贵族,没有选举权,没有田庄。那么他们所要承担的责任也比贵族少,没有强制的兵役,只需要依法纳税。
而士绅在拥有选举权以及和贵族平等的同时,就有责任缴纳更多的税。所以士绅是有最低纳税限额的,对于士绅逃税的处罚也比平民和士爵更重。
第六篇是衣冠礼乐。是管头管脚管唱歌管说话管写字的——管得很宽,不过也很有必要!实际上,这是华夏世界的教育和洗脑制度。语同音、书同文、人同俗、衣同制等等的原则,都要得到最坚决的贯彻。所有入华的国家,都必须从语言、文字、风俗、衣着等各方面华夏化!
第七篇是教化育才。这是管教育事业的,全民义务教育当然是目标。不过也得分阶段实现,首先是贵族和精英教育,然后再逐步普及。而且教什么也是要规定的。参考现在天道书院的课程,以华夏文化、自然科学、天道经典、军事体育和手工制作等科目为主,建立初等和中等教育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高等和专科教育。
可以这么说,一部《陈礼》,七大篇章,包罗万象,将华夏文明的方方面面全都浓缩在内。这是一部可以治天下的礼!在刚听说陈德兴要“制礼”的时候,北地南朝的各路英雄,还都有点将信将疑。比较礼乐制度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普天下那么多的大小儒生说穿了不就是搞这个的吗?陈德兴居然想用一己之力来做数十万儒生千百年都没有做好的事情,还真有些不自量力。
可是当他们真正拜读了《陈礼》,却忽然有了一种顿悟的感觉,原来华夏的礼乐制度,是可以用简单明了没有歧义的语言,一条条说清楚讲明白的。
一旦说清楚讲明白了,这礼乐制度就有了可操作性。陈德兴的礼就能在普天下推行了。
一部《陈礼》是可以治天下的!
第611章 陈礼出,烽烟起
《陈礼》的初稿已经下发给了所有抵达燕京的“英雄”,今天来昭明宫的诸位,都是人手一部。其实也不是很厚的一大本,不过寥寥数万字,七大篇,四十九章,三百余条。谈理想,谈人生,谈权利,谈义务。将华夏国家民族个人的方方面面都大致做了规范。
拿到《陈礼》的诸人,花了个把时辰就已经拜读过了几遍。自然都是有些想法的。只是现在坐在昭明宫内,看着容色严肃的陈德兴,一时无人开口。
《陈礼》的确可以治天下,和儒家千百年来推崇的礼相比,《陈礼》最大的优点是有可操作性——儒家讲的礼太复杂,太古老,而且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分封和贵族民主以及对君王权力的约束,都被拿掉了。因此儒家的礼乐徒具其表,而没有灵魂,完全成了装点门面的东西。
而《陈礼》是陈德兴这个“周武王”新立的,不是用来装点门面,而是真正要实行的礼。所以其条文清晰,且具有可行性,完全符合如今的世道。
但是,《陈礼》并不完全符合华夏如今的风俗习惯和早已经深入人心的某些东西!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比如和中国古代的神灵神话传说,和中华传统的宗族、孝道体系,都是格格不入的——中国传统的神灵恐怕会在天道教的世界中变成类似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传说一样的存在!而且《陈礼》对华夏宗族体系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对嫡长继承制的推崇实际上就是对“义门”的否定!
而在宋朝科举制度的影响下,华夏的强宗大族往往是以不分家的义门的形式存在的。
可以说《陈礼》是华夏文明的修正主义!而且是大幅度的修正!其力度真的可以和昔日西周代殷时候的剧变相比了。
另外,《陈礼》还恢复了西周封建,重建了华夏的贵族体系,提高了农工商三民的地位,降低了士人的社会地位。更关键的是,《陈礼》大幅削减了寒门士大夫考试做官的权利——考试做官当然还是有的,但是不能一步到位就是县局级大官,只能先考个跑腿办事的小官吏。
而且,《陈礼》上面的规定和陈明当局正在实行的政策可不是一回事儿。陈明朝廷的政策是可以随时变更的,而一旦成为了“礼”,那可就是华夏文明的根本,那是不能随便改动的。
哪怕陈德兴死了,他的继承人也不能改变《陈礼》,否则就是“礼崩乐坏”!这会直接威胁到陈家王朝的政权稳定。
和只在贵族间实行的周礼(礼不下庶人)不同,《陈礼》是整个华夏的礼,《陈礼》的原文,是要作为教材,让每一个华夏子民都知晓的。或许,将来华夏子民会人手一册《陈礼》。这《陈礼》就是陈家王朝和华夏子民的“约法”,还是公开的“约法”,还是开国大帝,降世明王立下的祖制。是陈家王朝神圣性的体现,未来的陈明帝王除非发疯,否则绝不会改变《陈礼》的主要内容。
也就是说,《陈礼》一旦成为华夏之礼,士大夫们的利益就要永远受损了。那些世世代代靠科举维持门第的士大夫豪门,将会不可避免的衰弱下去。
而士大夫这个阶级在南朝的势力有多么庞大,在座诸公又有谁不知道?
“《陈礼》好是好,就是变动太大太急了,如今天下不安,江南还有赵家天子,如果强要实行,就怕烽烟再起。”
第一个说话的是夏贵,他是安丰系将门的前辈,和陈德兴的爷爷是一辈儿的。前一阵亲自带兵攻打蒙古控制的顺天路,和陆虎率领的明上军会师。还提供了大批粮食用来救济河南的难民。之后更是头一批赶到燕京,一入城就代表淮西几百万庶黎劝陈德兴早日登基做皇帝。还把自己的宝贝孙女带来燕京,想要送入陈德兴宫中为妃。
拥戴的态度是很鲜明的!而且这位和陈德兴的关系一直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