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天下-第4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不能打这样的如意算盘……忽必烈的大军随时会回来!到时候可就是十万打十八万了!”
“那也不怕,只要能缠住忽必烈的主力,大王很快会带大军过来的,到时候就是蒙古人的末日了!”
这个时候,王陆飞已经上了望楼,举起望远镜开始观看远方的地平线尽头。
在望远镜当中,约有上千名唐军骑士,拉出了一条长而稀疏的阵线,缓缓而进。这些骑士都穿着和明军一样的简易钢甲,手持着丈二马槊。蒙古人也出动了骑兵,在这些唐军骑士面前呼啸着左右驰奔,却不敢靠近放箭。因为这千余唐军骑士背后,还跟着大队大队的弓箭手。马槊在前,弓箭在后,无论是冲阵还是对射,都足以克制蒙古人的游骑。
在唐军骑士和弓箭手的掩护下,唐军黑压压的大队,由东向西,缓缓开来。
大队步军,组成一个个的方阵阵列。方阵的组成和明军方阵差不多,都是七八列的长枪兵为主,少量刀盾手为辅,方阵后方还有三列弓箭手。阵前则是各色旗号飘扬,遮天蔽日,似乎让天色都在瞬间黯淡了下来!
而在这些唐军方阵前的旗帜中间,赫然就有一面大明的日月王旗!这些日月王旗,都无一例外的居于最中间的位置,而且是由最长的旗杆高高挑起!
在这些步军阵列之间,是民夫辅兵,驱赶着挽马大车,车上不是大包小包的粮秣,就是一台台三弓床弩和一捆捆的天雷箭,并没有任何可以功臣的器具。
而在这大队步军左右,是遮护两翼的轻骑兵,都是红色战袄外罩钢甲,战旗也是红色或红色镶黑边的——这赫然就是明军八旗军中的正红旗和镶红旗!
大明的八旗兵居然和唐军大队一起行动!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支唐军是站在大明一边的!
而在这些行进中的步军大队的中间,还有一人数约有数百的马队,马队当中,高高飘扬着“大明王妃李”的认旗……
“王妃?”王陆飞惊呼了一声,放下望远镜,揉了揉眼睛,举起望远镜再看,“真的是大明王妃李……”
他身边一个明军将领大声道:“一定是大王派王妃去拉拢唐国赵王的……现在王妃带着唐国的大军过来啦!都督,咱们赢定了!”
……
“大汗,大汗!事情还没有到不可为的时候,即便唐国的四五万人和大名之敌合兵,也不过就是八万九万,加上周遭骑兵,不会超过十万的。大汗,俺们只要全军压过去,没有打不过的道理!”
“大汗,现在的关键不在河北,而在河东!河东如果有失,关中、河南都要高级,俺们的二十万大军,就再回不得草原了!”
“大汗,现在陈德兴一定已经督军入了河东,咱们应该立即从井陉关越太行去取太原……”
“来不及了,从井陉关入晋,再去太原,途中至少要十天。陈德兴一定会抢在我们之前的。为今之计,应该孤注一掷去取燕京!”
忽必烈的金顶大帐中,这个时候你一言我一语的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蒙古的大将重臣,都济济一堂,在给眉头紧锁的忽必烈出主意。
忽必烈的表情却显得非常平静,目光则一遍遍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停留在一言不发的刘孝元身上。
“刘孝元!”忽必烈喊着自己心腹谋臣的名字。
刘孝元站起身,冲着忽必烈一抱拳,语气沉重地道:“大汗……大事危矣!如今上策是走,中策是战于大名,下策是扑击燕京……河东,万不可去了!”
第578章 声东击西和关门打狗
刘孝元跟随忽必烈多年,对这位蒙古大汗的心思可以说是把握到了入微的地步。现在的忽必烈好像是个赌徒,赌桌上的形势对他不利,但是他的赌本还有许多,未必没有翻本的机会——当然,在军事上解决大明是不可能了,在李彦国倒戈后,大明一方在军队数量上也占了极大的优势。质量当然也是明军更好些。忽必烈就是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打垮明军。他现在所能求的,无非就是取得一场两场局部胜利。然后退守河南,暂时维持住元明相抗的局面。
至于立即放弃中原会战,立即夹着尾巴逃之夭夭,离开中原……虽然是最保险的做法。但是这也意味着大蒙古永远失去中原!而且这中原还是丢失于忽必烈之手——这样一个失败者到了西域,还能不能坐稳蒙古大汗的宝座,可真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这中原花花世界,哪怕真的要放弃,也不能来个仓惶而逃。而是应该以胜利者的姿态,以远征的名义把蒙古军队带走。这样到了西域才镇得住场子,然后再征服几个西方富庶之国,如埃及、天竺之类,那么忽必烈这个大汗才能稳当的做下去……
所以刘孝元现在尽管提出“立即弃中原而走”这个上策,忽必烈是不会听从的……在刘孝元看来,只要忽必烈的蒙古大军还没有被明军狠狠打击,他是无论如何不肯罢休的。
忽必烈果然轻轻点头,仿佛是自言自语地说道:“逆明主力迟迟不出,倒是伪唐赵王的兵先到大名……看来陈德兴并不在燕京,多半已经督军入晋……史天泽、张柔也有可能已经降明,太原很可能已经落入陈德兴之手……”
这一番分析,忽必烈几乎已经推断出了战场的实际局势!
“入晋最不可取,”忽必烈顿了一下,首先否决了入河东去找陈德兴的主力会战。“河东地势险要,进出都不容易……若战之不利,则全军倾覆矣,若战之有利,陈贼还可以坚守关隘城池,以老吾师。”
“扑击燕京……”忽必烈还是摇头,“燕京坚城,当不亚于大名,若久攻不克,明逆援兵大至,同样有倾覆之危。”
“战于大名……”忽必烈居然还是摇头,“也不行!吾欲战之于野,贼多半固守坚城。大名城固,百万兵也未必能一鼓破之!”
刘孝元的眉头微微一紧,忽必烈什么意思?难道自己猜测他的心思,他这是要跑?
“至于走……”忽必烈摇摇头,“时候未到!”他沉默了一下,又道,“不能就这么走了,太狼狈了……而且陈德兴也不会容我们全身而退!”
到了现在,再想全身而退,真的是奢望了!刘孝元微微摇头,道:“大汗,您觉得该战于何处?”
忽必烈嘿嘿一笑:“咱们先去大名府,然后再扑燕京!”
“什么?扑燕京!?”刘孝元不解地看着忽必烈,刚才忽必烈不是否定扑击燕京的计划了?现在怎么又提出先去大名,再扑燕京了呢?
他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看到众人不解的目光,忽必烈哈哈大笑道:“朕算准了陈德兴取太原后必会扑击关中,断朕后路!朕现在就算仓惶退兵,跑断了腿,也未必能赶得上陈德兴大军叩击关中的速度。”
从太原入关中本来就比从河北跑回关中近。而且忽必烈还要撤退汴梁的宫廷和官吏,还有大量的财物积蓄要带走,肯定是走不快的。
他冷冷一笑:“所以,朕就给他来个虚张声势!摆出一副扑击燕京的架势,同时再看看能不能把大名府的明军引诱出来决战……若是能击败大名的明军,陈德兴一定会回援燕京,到时候咱们就能从容而退了。”
原来如此!刘孝元佩服地点点头,这忽必烈果然不容易对付!到了如今地步,仍然能想出这等计划。现在自己和陈明的联络已经断了,他们能不能识破,就看忽必烈的气数了!
……
太原府城,明王行宫。
陈德兴现在住进了他老丈人李璮之前的居所,原来的唐皇行宫,现在陈了明王行宫,连家具摆设都没有换,只是把伺候的人都打发走了。现在这里进进出出的,都是大明的军将。
李璮原本用来上朝的大殿,现在摆上了地图台,墙壁上也挂起了大幅地图。还有一块黑板也摆在了木架子上,上面罗列着一大堆的部队番号,都是明王军团下辖的军、师两级部队的番号和兵力情况——除了原属于明王军团各部之外,上面还多了史家军、严家军和张家军三个“军”。整个军团所辖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五万!
身穿着黄色战袍,战袍的袖口和领口分别绣着日、月、星辰标记的明军军官——星辰标记是尉官,一星为少尉,二星为中尉,三星为上尉;新月标记是校官,一月为少校,二月为中校,三月为上校;太阳标记象征将级,一日为少将,二日为中将,三日则是大将——或进进出出,或围着地图低声议论,不时还有通报军情或下达命令的喊声。
这场面,真有点像后世军队前敌指挥部里面的忙碌样子,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电话铃声,也没有发报机的滴滴声……
因为少了这些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所以陈德兴的这个指挥部现在还不知道李翠仙已经成功拉拢了李彦国,还从益都拉出了四万大军,还和大名府的明军还有两红旗马队实现了会师——大名府派出的塘马现在还在赶往燕京的途中。
所以,太原前敌指挥部的明军参谋们,现在只能做李彦国保持中立的打算。
“太原已经拿下,代州又被咱们团团包围,中原会战的第一期目标算是达成了。现在是时候开启第二期作战,本官的意见是西叩关中,断忽必烈的归路!”
“忽必烈在河北还保有十八个万人队的庞大军团,真的丢下不管了?万一忽必烈狗急跳墙,去蹂躏燕云之地怎么办?依我看,第二期作战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河北,先把忽必烈逼走!”
“不对,重点应该在河南!不如以主力南下走榆次——襄垣——潞州——高平——环庆,直入洛阳!打下了洛阳,咱们就能西击关中,东进汴梁。忽必烈那老贼岂敢再留河北?”
“取洛阳、入关中用偏师就可以了,只要明王的旗号出现在河南、关中,各地豪强一定会群起追随。另外,淮西夏贵、襄阳高达、利州刘整、兴元张珏等四大南朝节度使一定会北上响应咱们的……咱们自己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