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434章

奸雄天下-第434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议李应庚督军数万在黄河(淮河)南岸布防。
  而这李应庚是科举出身的文官,并没有指挥作战的经验,麾下也没有得用的大将。自然挡不住李彦国,双方在涟水南城附近(和大唐控制的涟水北城隔河而望)展开一场恶战。战场从水上一直延伸到陆地,李应庚的部署不当,将李彦国亲率的3000钢甲兵(有1200副钢甲,是李翠仙带去山东的)放上了黄河(淮河)南岸,想要一口吃掉。结果被使用梨花枪和青铜炮(这是大唐自己仿造的)的唐军打得落花流水,李应庚在阵上看见唐军骁勇,吓得临阵脱逃,结果累得数万大军全线崩溃。耗费了百万贯巨资,征发了十万民夫才修建起来的涟水南城更是直接放弃,完完整整落在了唐军之手。
  到了陈德兴抵达郁洲岛的时候,李彦国已经夺下了宝应州全部,前锋已经攻入了高邮军境内了!
  虽然陈德兴早就知道淮东宋军战力薄弱,但是也没有想到李彦国居然赢得那么轻松——出动了3万人,实际投入作战的只有3千,就击溃了数万宋军,如果换成夏贵驻守淮东的时候,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夏贵和李璮围绕涟水军争夺了很多年)。
  不过被打败的军队不是新建的团练兵,而是原先就存在的淮东诸军中仍然效忠南宋朝廷的一部分弱旅。打败他们并不说明什么问题,如果李彦国接下去还能轻松打败北上的南宋团练兵。那么北明军自海上取江南之战,也应该会想象中容易。
  江南并不是打不下来,而是难在全取。现在可不是清末,汉人有四亿几千万人,根本不用担心没有人。根据陈德兴掌握的情报,整个汉地北方在明军入燕云之前,汉人只有一百五十万户,大约一千万人。
  而南方汉地则有约一千二百万户,大约八千万人,而其中八成以上都生活在江南——对于一心想要打造殖民帝国的陈德兴而言,这六千多万汉人可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可不能把江南之役打成又一场河北——燕云之役,把一半地盘打成白地,再损失两三成人口,顺带再来一场粮荒。要是江南粮荒,那可真是没地方去筹粮的。
  舱门轻轻一响,陈德兴瞬间从自己的思绪当中抽离出来,眼神变得明亮异常。舱门推开,外面是李翠仙和杨婆儿。李翠仙穿着宽松的绸衫,腰腹部已经鼓了起来,面孔也圆润起来,前胸更是鼓鼓囊囊,看上去非常可观。这个女人的肚子里又有了陈德兴的骨肉。
  虽然有了身孕,但是自幼练武,有副好身板的李翠仙行动起来也非常灵活,也不用杨婆儿搀扶,三两步就到了陈德兴对面,在一把椅子上笑吟吟坐了下来。
  “陈郎。”李翠仙笑着将一封陈淮清的书信摆在案几上,笑着说,“南洋舰队放了条快船过来,带来了大伯的亲笔信。”
  虽然外人都管陈淮清叫陈太公,但是陈德兴的妻妾却都管陈淮清叫“大伯”,因为陈德兴已经做了决定,在称帝之后尊郭芙儿为太后,封陈淮清为亲王。
  “信上说什么?”陈德兴扫了一眼信封,已经被拆开过了。陈德兴知道,这是杨婆儿拆的——她现在还兼任着侍从长——而李翠仙肯定不会看也不会问。
  “恭喜大王,天道庄在迟约交易中大获其利,初步计算,已经获利一千八百万贯!此外,由于迟约交易在江南大兴,天道庄飞钱的需求也大增,这几个月一共发行了超过六千五百万贯。不过其中有三千二百余万贯被水镜先生焚毁。”
  “焚毁?”陈德兴一愣,眉头已经皱了起来,“屈水镜被抓了?”
  杨婆儿轻笑道:“的确是被抓了,不过他捅的篓子太大,而且只有他能够收拾,所以贾似道非但不敢加害,还同意天道庄入江南,还让水镜先生当券业商会会长,全权负责处理善后。”
  “还有这事儿?”
  陈德兴将信纸从信封中抽出,先一目十行瞧了一遍,然后又一字一句地细读了一遍,看完以后没有说话,又把信纸递给了李翠仙。
  李翠仙读了以后翘起唇角,“陈郎,贾似道又出了个昏招!泉州,就要入我大明了。”
  陈淮清的信中除了告诉陈德兴有关迟约风波的事情,还说了释放蒲寿庚去泉州捣乱的事情——陈淮清的身份特殊,权力自然也远远大过一般的大明知府,在东南沿海的事务上是可以便宜行事的。利用迟约风波打击南宋和释放蒲寿庚两件事情,都是先斩后奏!
  当然,考虑到现在舟山和辽东、燕云的联络全靠海路,不仅时间缓慢,而且路上还有船毁人亡的风险,陈淮清也应该有便宜行事之权。
  陈德兴沉默片刻,“驱虎吞狼是好,就怕老虎冲进羊圈,大开杀戒!现在还是夏天,咱们的大军很难南下。”
  虽然北明海军有不少可以逆风航行的大三角帆桨船,但那都是运载能力不强的战船,而且总数不过几十艘。由于装备了青铜大炮,在海上称王称霸是够了。但是要依靠它们运输几万陆军南下还是有点困难。
  “大伯信上说,蒲寿晟早就已经去泉州了,放不放蒲寿庚泉州都会出乱子的。况且咱们在泉州也不是一点基础都没有。如果单论人数,泉州的天道教徒比天方教徒还要多呢。”
  泉州历来就是明教比较猖獗的地区,在明教改成天道教后,泉州的明教势力也被天道教收编。此外,以泉州为据点的许多汉人海商也入了天道。在如今的泉州,天道教已经隐隐压过天方教,成为势力最大的教派了。
  而且泉州的天道、天方二教的矛盾一直很大。这两年,天道教海商依靠北明南洋舰队的支持打压天方教番商在海上的生存空间。而天方教番商则利用他们和南宋官方的关系比较密切,打压天道教海商在泉州的活动空间。
  思索良久,陈德兴道:“得尽快返回辽东了,等见过了李南山就走。”
  他停顿一下,看着李翠仙,“仙儿,这次你要留守辽东,和娘亲一起摄政。我和琳儿、婆儿和月儿一起南下。”
  “知道啦。”
  李翠仙眨了眨眼睛,“陈郎,光是琳儿、婆儿和月儿吗?影娘呢?她可一直在等着你呢。这么漂亮的人儿,你就一点不动心思?”
  “墨影娘?那个女人一天到晚都是不近烟火的模样……”
  陈德兴说着话,用古怪的眼神看了李翠仙一眼。这个妖女虽然有点小霸道,颇有女强人的作风,但是男尊女卑的思维还是入了骨髓。是很不介意和别的女人分享丈夫的,甚至还不一次鼓励陈德兴纳妾。能遇到这样的女人,大概是穿越到这南宋末世最大的福利吧?
  想到这里,陈德兴又点了点头,道:“影娘的确得跟我一起南下,泉州的事情还用得上她。”


第523章 天道和天方
  一艘看起来有些破旧的福船抵达了泉州刺桐港的码头,这里正是一年来商业最为繁荣的时候。云水蔚蓝,从南面海上吹来的季风扑面。码头上面熙熙攘攘的全是等着装卸货物的苦力。接送客商运输货物的马车和独轮车在码头入口拥挤成一团。南腔北调的招呼声呼喊声响成了一片。看起来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大宋第一商港的清晨了。
  南宋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和尚未完全结束的迟约风波,对泉州这片土地的影响并不特别大。这里并不是政治中心城市,甚至不是福建路安抚使驻地。
  因此政治上的风波对泉州的影响不大,而泉州的经济基础是海外贸易和极其发达的手工业,这几年虽然海贸中心日趋北移,但是两三百年来奠定的天下第一商港的根基,也不是那么容易动摇的。
  而且泉州虽然号称地处江南,但是离开江南核心地盘,两浙路和两江路非常遥远。所以泉州百万民众消费的粮食也不是从两淮、京湖、四川输入的,而是来自广东和安南。所以泉州米商根本不会订立镇江交货的大米迟约,要放盘也是放出广东(广南东路)米和南番米的盘子。这米价真要涨到了五贯六贯,南番那里的大米还不如潮水一样涌来——自打去年普陀山辩法以来,南番诸国的形势就很不安定,各国都在扩军备战,而且还不惜代价从北明输入武器。为此都加大了米粮种植和出口的力度。
  所以,哪怕在米价和迟约价格上涨最疯狂的时候,泉州米价的上涨幅度也不是很大,完全在百姓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也没有多少泉州商人去投机米粮迟约而倾家荡产。
  在这个南番商船如潮而来的夏季,泉州城仍然完全沉浸在繁荣和富庶当中,除了城中两大教派——天道教和天方教之间明争暗斗愈演愈烈……
  一辆没有任何标记的四轮马车停在码头一个偏僻的角落。马车周围站着几个人,虽然都穿着汉人的衣裳,但是看那几张白皮肤高鼻梁的面孔和那个久经训练的姿态,谁都一眼看得出来那些是白番武士。他们一个个脸色都非常地严肃,目光神经质的看着周围匆匆忙忙经过的人流。有的人腰间还挂着乌兹钢的弯刀,稍微对泉州当下的情形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些家伙都是信奉天方教的白番豪商豢养的打手,叫什么马木鲁克人……据说都是从小就被卖给西方的白番君主或豪门,然后接受严格训练而成为战士的。对主人忠心耿耿,打起架来悍不畏死。在大食国被蒙古人攻灭后,不少马木鲁克失去了主人,沦为了佣兵。
  不过在几年前,泉州蒲家衰败之前,豢养马木鲁克打手的白番商人并不多见。但是这两年,随着北明不断兴起和泉州天道教势力日益庞大,不少白番豪商都从大食雇佣了马木鲁克人来充当护卫。马木鲁克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在和天道教信徒的冲突中屡屡占据上风,倒是让泉州天方教徒的士气大涨。
  这些武艺高强的马木鲁克打手也名声鹊起。现在看到那么多马木鲁克聚集在一起。路过的行人谁也不敢多在旁边停留观察一下,都慌忙加快了脚步,刻意地离这些人远远的。
  两个到刚刚抵港的破烂福船上接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