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天下-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忽必烈现在已经答应汪田哥了,等打完眼下这一役,巩昌汪家就是蒙古人了。不仅汪家人可以当一等蒙,连带汪家两万户也可以算蒙古人。汪田哥和他弟弟汪良臣都封蒙古万户长!
两个蒙古万户,要是放在原本的历史上那该是多大的利益啊!可是如今,大蒙古很有一点日薄西山,现在去当蒙古人到底是福是祸,真是很不好说啊!
“舜辅,大兵散于太原四面,没有几个时辰集中不起来,南面只有你我二人所将的万人队。今日的头阵便是汪古部的!”
霸突鲁对于忽必烈拉拢汪家的用心,也是领会深刻的。汪家已经是大蒙古手中为数不多的比较可靠的汉奸走狗了,一个蒙古身份还有什么不能给的?既然都已经要给了,早点晚点又有什么分别?
听到霸突鲁直接称汪家为汪古部,汪田哥眼前一亮:“都元帅,能否将这个好消息通告全军以振士气?”
“好啊,李逆不知用什么法子鼓了士气,俺们也不能堕了威风,现在就告诉汪家的军将,他们现在已经是高高在上的蒙古人了!”
霸突鲁笑着点头,把住马鞍,飞身上马,在他背后,九根苏鲁锭长矛组成的九斿白纛被高高举起。这是成吉思汗授予他祖父木华黎的大纛,曾几何时这大纛所向之处,大蒙古的铁蹄便会踏向何处,整个中原都在它面前瑟瑟发抖!
……
象征蒙古大汗的九斿白纛在太原城下高高举起的时候,蒙古大汗忽必烈本人的身后,却不见九斿白纛的踪影,不仅没有九纛,连普通的蒙古白色战旗都没有打出来。五万五千大军,正偃旗息鼓地行进在荒凉一片的华北大平原上。数以千计的探马游骑已经被撒出去控制战场,遮蔽蒙古大军动向了。
忽必烈率领的这支大军是昨天晚上悄悄离开大营的,现在已经从下游浅滩处渡过了滹沱河,现在正向北挺进。五万五千大军出动的目标,当然不是区区万户汉人难民了,而是陈德兴本人……或者是打着陈德兴旗号的“三万大军”。
进攻北明军的坚固营垒忽必烈是不敢的,这几乎就是拿脑袋往北明的天雷和大炮上送!
不过在大平原上进攻行进中的北明军却是有些胜算的,如果还能打陈德兴个措手不及,没准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战果。
所以忽必烈的计划就是以一部(5个千人队)去攻击撤退中的难民队,再任由护送难民的明军派人去向滹沱河北岸的明军大营求救。
而忽必烈的主力则在大平原上和北上救援的北明军一战……如果北明军不是三万人扫数北上的话!
不过此刻的忽必烈大概也没有想到,昨天晚上,他的对手陈德兴同样带领着九千名北明军,悄悄地离开了滹沱河北岸大营,只留下了一个佐领的正黑旗马队在虚张声势。
而为了避开蒙古人的哨探,他的一万出头的大军是沿着太行山边缘向北开进的,同样偃旗息鼓,还派出了他的黑旗马队去遮护大军。
而在真定路和保定路交界的地方,还有另外一支为数三千余人的明军,在郭侃的指挥下正护送着数万汉人难民缓缓北上……
第461章 三国杀(二)
“大唐万岁,大唐万岁,大唐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中,一队队兵马如潮水般的涌出了太原城南面的唐军大营。并无什么骑兵,都是清一色的步兵大队,数量多的惊人,足足不下五万,密密麻麻的布置在蒙古军大营当面的开阔旷野上。
这些士兵的战袄并不是一色的,居于军阵右翼的穿红色战袄的唐军府兵,他们虽然号称唐军,但继承的却是金末山东农民起义军红袄军的理想——逐鞑虏出中原!
李璮的大唐府兵的装备只是普通,根本不能和陈德兴的士爵兵、八旗兵相比。大部分的士兵就是一领皮甲,一根长枪或是一张盾牌配上一把环首刀,或者是装备弓箭,并没有强弩。
只有少数精锐,譬如金吾卫、千牛卫还有李璮的亲兵羽林军装备有铁甲。其中金吾、千牛两卫是半铁甲半皮甲,羽林军是全铁甲而且还装备夹钢银枪。不过现在出阵的唐军中并没有羽林军,只是金吾卫右军、千牛卫和领军卫,而且各卫的轻骑兵都没有动用。出阵的总兵力大约两万八千。
至于大唐府兵现在的重武器就是三弓弩加上天雷箭,其中天雷箭是自产的,并没有使用颗粒火药。现在上百架三弓床弩已经被挪了出来,摆在了唐军大阵前沿。
和大唐府兵一起出阵的是史天泽和张柔的藩镇军,历史上这两家汉侯都是大蒙古的忠实走狗,是剿灭李璮的急先锋。不过现在李璮加上陈德兴的实力明显大过蒙古!而且加入蒙古一边就很有可能被派去和陈德兴死战,史天泽和张柔可没那么笨,于是都加入了大唐一边,一个当了河南道行军大总管兼宣武军节度使(治所在汴梁),一个当了顺天军节度使(治所在亳州)。
史家的宣武军这次出了两万人随李璮征太原,现在出了一万五千人。张家的顺天军出兵一万随李璮北征,现在则出动七千人。
两家之兵加上大唐府兵拢共五万之众,摆在太原城南的旷野上那也是人山人海,边儿都望不到!叫对面的霸突鲁和汪田哥头皮直发麻!
李璮居然有那么多人!他们原来以为李璮手中最多就四五万人,现在居然一次就摆出至少五万!如果不是蒙古大营和唐军城南大营间的距离不够大,恐怕李璮那家伙还有军队要开出太原城!
在唐军展开战阵的同时,蒙古军的大营中也开出了大队大队的人马,结成队列,背靠大营和刚刚开挖了一小半的长壕。蒙元军在太原城南只有两个万人队,现在出动的是十六个千户。因为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所以霸突鲁没有让自己的蒙古骑兵骑马出阵——今天战场上根本没有蒙古铁骑冲阵的机会。
至于用马弓漫射也别想了,对方的五万大军中至少有两万弓箭手。这李家、史家和张家的弓箭手可不比大蒙古的差。三家的不少子侄可是有名的“射雕儿手”。
所以,霸突鲁今儿老老实实摆出了个防守阵型。汪家蒙军以千人队为单位,排出五列横阵顶在前面。霸突鲁的万人队则在汪家军后方组成第二道防线。而且所有的蒙古人都取了步弓,随时准备用箭雨逐退东唐军的攻势。
只要等到部署在太原城东北西三面的三个万人队收拢起来,那么今日一役,大蒙古还是有些胜算的。
想到这里,霸突鲁猛然拔出弯刀,大声呼喊:“长生天保佑蒙古人!勇士们,狠狠地打,让汉人永远记住大蒙古的威名!”
已经得了忽必烈的许诺,将要成为蒙古人的汪田哥也跟着呼喊:“长生天保佑蒙古人,汪古部的勇士们,有进无退!”
紧接着,所有的蒙古人都喊了起来:“长生天保佑蒙古人!”
这时,在他们的对面,大唐军的战鼓声隆隆响起。大唐军阵中顿时分出数千甲士,在一阵紧似一阵的战鼓声中,组成了两个方阵,缓缓向前推进!
太原血战正式打响了!
……
人流如潮,汹涌向北。
大群大群的难民,扶老携幼,推着独轮车,赶着大车,带着他们仅有的家当和粮食,迎着北风缓缓前进。
队伍当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手中还有武器,多是长枪、猎叉和软弓。
只有一些穿着锦衣,骑在马上的富家子们,腰里面才挎着好刀好剑和上好的步弓,有些人的马背上还驮着甲胄,身边还有拿着盾牌的仆人跟随。
这些富家子就是北方的地主豪强了。一个完全平等,人和人之间没有差距的社会在13世纪中国当然是不可想象的。无论南朝北地,总是有人发达有人潦倒。既然存在贫富贵贱,那么就会存在上升通道,也会存在阶级固化。在南朝,上升通道是科举——考卷面前人人基本平等,而且孔孟之学的门槛也不高,从公平的角度而言,科举上升恐怕是人类古往今来最公平的上升通道了!所以这条上升通道吸引了南朝大部分的几精英,同时也主导了南宋的社会财富分配。
而在北地,科举制度已经荒废了几十年。而在这几十年中,北地人民主要的上升通道便是武力了!武力差一些的称霸乡村当个土豪。武力强一些的拉起队伍投靠蒙古当个汉军万户、千户。如李璮这样的,干脆自己当了皇帝!而这条上升通道,也同样吸引了北地的大半精英去习武——习武的门槛要比习文高,而且公平性也不如后者,毕竟在战场上建功也不是单纯的比武,影响结果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但是不公平的上升通道下成长起来的北方汉人,却替蒙古人打垮了唯有读书高的汉家王朝!
不过现在,这些北方汉人的精英,已经有了更好的效忠对象——北明和东唐。
现在这些将家族和所属佃户组织起来,服从明王陈德兴的号令向北迁移的豪强,自然都已经选择了向北明效忠。只等他们到了燕云就会被封士爵进入北明军中服役,不仅会在辽东或燕云分配到士爵田庄,他们因为迁徙而失去的土地,也会得到相应的补偿。
而那些还够不上豪强地主标准,但是也算孔武有力的北地男儿也可以去投军效力,只要被选中当兵,便有10贯安家钱和150亩军功田。而且现在北明初兴,立功封爵的机会可多的是!
所以这里的几万难民,只要到了燕京,用不了一年,就能给陈德兴提供至少数千的精兵!
郭侃策马走在自己的钢甲兵队列当中,不时停下,看看这一张张经过自己身边的北地男儿的面孔——几乎每一张面孔上都是羡慕万分的表情!他们这些北地男儿如何看不出这些银光闪闪的板甲是好东西?
这支明王殿下的军队中,居然一小半人都穿着这样的钢甲!这明王殿下的军队不会都是如此装具吧?这样装备起来的军队,得强成什么样啊?
看来投靠明王,跟着明王打天下的选择实在太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