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75章

奸雄天下-第375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大明龙兴开国的这一代人物。后来的史书上都吹捧的英明神武,个个都是什么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探险家、发明家、科学家云云的。但是陈德兴自己知道,现在北明政权其实就是个草台班子。靠着士爵制度、八旗制度、火药武器还有钢铁的加持,军事上的战斗力不弱,战术也很有一套。如果两军在战场上摆开来对决,忽必烈多半打不过陈德兴。但是战略上的东西,什么运筹帷幄,什么决胜千里,那陈德兴比忽必烈就差远了。在某些时候,北明集团的战略部署甚至非常随意。
  是的,就是随意!譬如这一次的西征,本来的计划是夺取金莲川草原,切断燕云和蒙古的联络,再以精锐八旗兵袭扰东蒙古和辽中、辽北草原。
  这就是原本的战略。先取战略上的优势,再由北而南收取燕云,妥妥就是一个大契丹了。
  可是陈德兴和北明军高层却因为蒙古东道四王想要入居燕云的企图而放弃夺取开平,转而急袭燕京去抢夺人口,结果将自己置于了进退都不易的地步。
  反观忽必烈,则是因势利导下了几步妙棋。用燕京和粮草问题困住陈德兴,又用陈德兴的威胁整合了蒙古东道四个兀鲁斯,还让末哥指挥六万大军占住燕山和山后州据了形胜,然后则出人意料的以主力借道山西南下!一举甩开了战斗力最强的北明军突入到了东唐腹地。
  而除了战斗力强悍的北明军,忽必烈的二十万蒙古铁骑哪儿还有对手?到了南边儿还不是想打哪儿就打哪儿?实际上,就是北明的六万西征军对上忽必烈的二十万大军,也就是一场惨胜而已。这也是北明军重将谋臣都不大愿意去救李璮的另一个原因。
  如果留在燕云,就能先定山前诸州,再夺燕山隘口,然后北上开平,收复山北。都是妥妥的功劳,稳扎稳打的提升国力。若是燕云十六州尽复,北明的人口极有可能突破200万,只要将新得的土地人口整理好了。最多两年,北明就能拉出20万士爵兵和八旗兵。到那时再去和忽必烈决一死战才是最稳妥的……如果那时李璮已经被忽必烈灭掉了,那就正好收了李璮的残部,那可就实在太理想了!
  不过今天李翠仙也出现在军议上了,大家伙脑子又不笨,当然不会挑明说这等事情,因此会议也就拖拖拉拉开个没完了。而李翠仙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陈德兴一直在用眼角瞄自己的老婆,见她紧咬嘴唇,一双明眸当中闪烁着泪花,只是忍着不说话。心里满意地点点头,这个女人虽然喜欢耍小聪明,对政治的兴趣也浓厚了些,但还是颇重感情且知道大体的。就是看在她的面子上,也该去救一救李璮!这个啥,样子总是要做一做,等李璮英勇牺牲了,还少不得去济南和李彦国抱头痛哭一场……
  “不须再议了!”陈德兴突然开口,打断了众人的低声议论,“准备出兵南下吧!”
  李翠仙长吐了口气,感激地看着陈德兴,原本在眼眶中打转转的泪水一下子就流下来了。
  陈德兴看了她一眼,笑了笑道:“忽必烈是一定要打一下的,不把他打怕了,咱的燕云十六州就不会太平!辽东之所以会太平,还不是因为塔察儿被咱们打怕了?”他放沉语气,“现在忽必烈还不知道怕,那么就要打到他怕!”
  张世杰忍不住插话道:“大王,可咱们的兵力不够啊!要是扫数南下,蒙古人再从燕山上下来怎么办?而且辽东的粮船已经到塘沽了,有三十万石米粮要运,没有个两万精兵遮护可不成……”
  陈德兴笑道:“燕京的兵马不必扫数南下,孤王的近卫师,郭卿的银甲兵,再加上一师步兵,一师骑兵,正黑旗马队,再带半个炮旅就行了。”
  李翠仙默默心算,近卫师不过三千人,郭侃的一旅兵也是三千人,一师步兵四千,骑兵师只有一千五百人,正黑旗马队有两千人,半个炮旅只有六百人。这些部队加一块儿仅仅一万四千一百人,而忽必烈的主力很有可能多达二十万!
  妖女顿时紧张兮兮地看着陈德兴。陈德兴冲她笑笑,然后对刘和尚和张世杰道:“和尚,运粮进燕京的事情你来管,中军留一个师守燕京就够了。
  军师,现在可以在燕京募兵了。燕云之民不比江南民众,他们多习武艺,长于刀弓。可以在燕云先募集丁壮万人,随征的民夫愿意入伍也都允了。先许他们军功田150亩和立功封爵,入伍时给安家钱十贯,同时按照寻常士卒的标准发每月一贯的兵饷。若自备武器者,再一次发给三十贯兵器钱,要求自备一刀、一弓、一杆长枪,另四十支箭簇。若携带马匹者再按照一马二十贯给钱。至于盔甲一律折现吧,给三十贯钱让他们自己去买。燕京本是蒙古军兵器的重要产地,城内有许多工匠,也给他们点生意做做。”
  十贯安家钱,三十贯兵器钱,三十贯盔甲钱,再加上150亩地,便是北明军募兵的基本开支了!绝对算不上便宜,不过没有这些开支,招募来的军队就很难上阵打仗。冷兵器时代的生产力就决定了武器装备价格的高昂,而一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精锐军队,又离不开相应的武器装备。
  而中原王朝自唐朝的府兵制崩溃后,在武器装备方面一直就是个大问题了——腐败的封建官僚体系根本没有能力为多达几十万上百万人的募兵提供高质量的武器。而明朝的军户们更加长期处于破产境地,同样无力负担价格高昂的武器装备。
  所以陈德兴采取了鼓励自购武器装备的军事贵族制,将单兵的武器装备都变成官兵的私人财产——既然是私人财产,当然会得到最精心的维护保养,兵甲的质量当然也是极有保障的,那种偷工减料的东西,可别指望北明的士爵、八旗会掏钱!
  当然,北明可以实行这一套制度,也是因为北明的官僚体系比较弱势。要不然谁肯把采购兵器盔甲这样的肥差让出来?
  而这一次跟着陈德兴南下的一万四千余兵将,在北明军中也算是装备最精良的部队了。
  陈德兴的近卫师全部配了简易的板甲——不是历史上欧洲骑士穿的从头裹到脚的板甲,而是一副胸甲,一顶头盔,再加上腿部和手臂护具,总重量不到三十斤,比起宋国的步人甲轻了一半以上。
  郭侃的佣兵旅则有1200人配了板甲,余下的弓手都披皮甲,刀盾兵和长枪兵则都披着类似青唐瘊子甲的冷锻甲——郭侃的步兵是打过西征的,人人都抢了个盆满钵溢,这种职业雇佣兵有钱自然会购买装备,他们的盔甲刀枪也是私有的。所以武器装备也非常精良。
  王陆飞指挥的一师重骑兵也都是人人板甲在身,实际上他们是最早装备板甲的明军部队。这点重骑可以说是陈德兴的宝贝,全都是士爵身份,家家都有田庄农奴,薪俸也比其他士爵部队的军将高五成。当然不会在装备上省钱了。
  杨阿喜的正黑旗马队的装备稍差一些,因为是轻骑兵,所以只配了皮甲,不过黑漆漆的一大片,瞧着也挺唬人的。
  而北明军中军第四师算是大路货的部队,兵器已经换成镶钢、夹钢的家伙,但是没有什么人自购了板甲,都是从南宋带来的步人甲,也没披在身上,而是由驮马携带。远远看着就好像是牵制马行军的无甲骑马步兵,不过随同他们一起行军的中军炮旅的三个炮连的18门青铜大炮可是这个时代最可怕的武器!
  一万四千精锐,就这样在大宋咸淳二年十月初一,浩浩荡荡的离开了燕京雄城。


第457章 输不起的忽必烈
  蒙古大汗忽必烈的中军大营,设在了太原以东的平定州,一连几天都没有挪动位置。
  在忽必烈指挥的大军攻入忻口之后,二十余万人马就分了几路。霸突鲁指挥四个蒙古万人队和一万陕西刘家(刘黑马子刘振元部)的汉军包围了太原城;兀良合台则指挥四个蒙古万人队和一万巩昌汪家的兵马越娘子关进入河北,然后再向南扑击汴梁;塔察儿(不是那个汗王)和钮麟指挥两个万人队也出娘子关进入真定路、保定路警戒燕云方面;药木忽儿和重喜(契丹人,汉军万户)则指挥三万大军南下潞州、高平直扑洛阳;剩余的五万多大军,则在榆次、寿阳、平定州一带休整,由忽必烈亲自掌握。
  看忽必烈的部署便不难发现,他现在最忌惮的还是陈德兴率领重兵南下寻求决战。虽然他用燕云之地这个香饵套住了陈德兴,还有陈李相忌的因素,但是忽必烈也不敢保证陈德兴一定不会弃了燕京南下。
  而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对忽必烈而言几乎就是灭顶之灾!虽然在收编了东道四王的兵马之后,他的兵力大大的雄厚起来了。但是李璮的兵力也不弱,东唐的府兵加上各镇藩兵总数不下二十万,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消灭的。如果陈德兴的六万人再加入进来,忽必烈可就一点胜算都没有了。
  所以忽必烈才会将两个万人队摆在真定路、保定路,又在娘子关以西放了五个精锐的万人队。一共七万大军,专门就是为陈德兴准备的!
  不过忽必烈用屁股想也知道,包括他的怯薛军在内的这七万蒙古大军根本打不过陈德兴的六万人。哪怕这些蒙古军队也装备了火铳和天雷箭……
  说起火药武器,忽必烈就气不打一处来,陈德兴早年使用的火药明明就是南宋供应的,可是南宋现在却没有把当年供应陈德兴的火药送给蒙古,拿来的都是和京兆府所产火药差不多的东西!根本不能和陈德兴使用的火药相比——蒙古人当然得到过北明军的火药,是从没有爆炸的天雷箭中取出的。也拿去给京兆府的火药匠人瞧了,可是那些匠人都是笨蛋,根本不知道那种火药是怎么造出来的。
  很明显,这种火药是南人密藏的杀手锏,是用来防备大蒙古国的秘密武器!
  另外,蒙古东道的那些千人队的战斗力也让忽必烈有些担心。由于蒙古东道四王没有扩张方向——想去高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