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5章

奸雄天下-第35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设计其实参考了历史上的滑膛炮炮架,发石机后方的支架还可以挂在一辆两轮马车或是牛车上,组成一辆四轮马车(牛车),如此便让发石机有了一定的机动性。
  吕师虎的目光在这幅样图上缓缓扫过,最后落在了已经组成的四轮炮车之上。“这是……将两辆马车挂在了一起?真是奇思妙想啊!”
  陈德兴笑笑:“小道而已,吕世兄请看这张图。”说着话,他便将一套三层浆座战舰的图纸展了开来。“此种战舰,便是西域地中海诸国最常用的战船,乃是两千余年海上争锋所产之利器,其速度极快,战力不俗,正好用于川江逆流之中。”
  据陈德兴所知,此时宋军水军是比较强大的,战船有飞虎船、铁头船、铁鹞船、车头船、造马船、铁壁铧觜船等诸多名目。但是没有一种可以在川江逆流中以较快的速度前行。这就让占据上游的蒙古水军有了相当大的优势。
  而在宋军水军的诸多江船战船中,速度最快的是用“翼轮”驱动的车船,号称可以日行千里。不过在陈德兴的记忆中,这种车船的航速远远达不到日行千里,连日行三百里都悬。折算成西方的航速计算单位,也就是四节到五节的样子。
  或许一艘精心打造的车船在刚刚下水的时候,真的达到日行千里的航速。但是用木料打造的传动装置的耐用性和精密性是可想而知的,当机械装置被磨损之后,车船的性能必然会大幅下降。所以在陈德兴记忆中南宋水军的车船都同时配置了船桨,称之为“铁壁铧觜船”,平时用船桨驱动,战时再浆车(古人管翼轮驱动装置叫车)并用。
  不过这种铁壁铧觜船的速度,在陈德兴看来,还是很难在每小时10公里以上的逆流中前进。可在川江逆流中前行的古代战船,在陈德兴想来也只有西方人的多层浆座战舰了。如果贾似道想要逆流而上增援四川,就必然需要这种以速度见长的战船。
  而前世身为高级海员的陈德兴对于古代船舶结构并不陌生,少年时便喜欢制作船模,后来还收藏了不少高度仿真的古代船舶模型,其中就有著名的多层浆座战舰——这种一度称霸地中海的古代战舰是颇让他着迷的,他不仅亲自制作过仿真模型,而且还研究过此类战船的结构和性能。知道这种战船在作战中的最快速度可以超过10节!即便是巡航速度也能达到7。5节以上。拥有这样的航速,足以让多层浆座战舰在长江中逆流而上,同占据顺流优势的蒙古水军一战。
  而且多层浆座战舰的优点还不仅仅是速度,因为这种船只是地中海千年征战的产物,自然拥有了冷兵器时代最强的武备,包括金属撞角、弩炮、发石器和用来打接舷战的乌鸦吊桥等等。完全是一架水上的战争机器!
  “三层浆座……”吕师虎似乎有不明其意,“浆座是什么意思?”
  “是在船舷两侧安装上中下三层木浆的意思,每船有浆170到174,可以同时划动,速度比车船要快得多。”
  吕师虎愕然,“置上中下三层木浆!真可行否?”
  虽然中国古代的造船工匠们也一直在想方设法让船只取得更强的动力,但却从来没有想到过使用多层浆座,而是采取了翼轮踏水车船设计,循的是胳膊再粗拧不过大腿的思路,用脚踏驱动的翼轮代替手臂划动的木浆。
  “如何不可行?浆有三层,浆手亦分上中下三层,犹如楼房。”
  道理非常简单,可以说一点即破。吕师虎也是将门出身,自然文武兼修,不是只知道四书五经的书呆子,稍一琢磨便狠狠一击掌,“道理竟如此简单焉!浆分三层,每层五十余,分两舷,每舷不过二十七八支浆,如何不可?三层浆座合计一百七十余浆,其力必大于二十余车之车船……对了,庆之,你这三层浆座船尺寸如何?可载多少甲士?”
  “船体总长二十五步,宽三步半,浆手之外载甲士五十人。”
  “才五十名甲士?是不是太少了些?”吕师虎的兴奋顿时去了大半,陈德兴所说的三层浆座战船似乎小了一些,此时长二三十丈(相当于五十步到六十步),备三四十车(翼轮)的宋军战船比比皆是。虽然速度比三层浆座战船慢,但是可以容纳的战士却多至五、六百人,其中可以用来作战的甲士不下三百,几乎六倍于三层浆座战船!
  陈德兴笑道:“三层浆座战船并不全靠甲士,乃是在船首装上生铁冲角撞击敌船,或以发石机抛射引火之物烧毁敌船。三层浆座战舰的撞角位于水线之下,以十节以上的高速撞击所产生的破坏力根本不是木船可以承受的!”
  说到这里,陈德兴又让老军取来了那艘三层浆座战舰的模型,放在了几案之上。这是陈德兴差人打造的第三条三层浆座战舰的模型了,船身细长、尖底、高干舷,船艏部安装了漆成黑色的撞角,第一层甲板上还有发石器的模型。
  “这是……一艘海船?”此时宋军便是依托长江、淮河、汉水等几条大河展开作战,将领们多精通水战。吕家将门出身的吕师虎也是懂些水战知识的,分得出江船和海船。
  “吕世兄果然慧眼,这的确是艘海船,尖底,高舷,再以重物压舱,当可抗衡风浪,驰聘海上。”陈德兴笑着说,“另外,小侄还准备让人打造了缩小的江船,船底较平,可以往来穿梭于浅水之中。等到两艘小船造好以后,就会拿去小溪中试航,而后再放大些尺寸,拿去运河中试航,如果没有差错,就可以开工建造大船了。”


第49章 来了
  “篷!”
  一声沉闷的碰撞声在炮军大营的校场上响起,这是发石机的木杆碰撞包裹着厚实棉布的支架所发出的声音。两股筋弦的扭力在这一刻化作了巨大的推力,将一个六斤上上的石块抛射了出去,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半圆弧线,越过顶点后急速滑落,最后重重的砸落在六七十步开外的地面上。
  “好!”响亮的叫好声音随着响起,黑面孔的吕师虎捋着保养的又黑又亮的胡须,大声地呼喊了起来。
  “庆之,相公给出的期限才过了两日,第一架发石机便已经成了,看来要不了六十日,你就能将300架发石机献于枢密相公了!到时候少不得一份功劳,说不定愚兄这个机宜也能跟着沾点光。”
  陈德兴敢立军令状,自然是胸有成竹。贾似道给了两个月又饶三日,差不多有六十三四天。现在刚过两日,第一台“原型机”已经试制成功了。接下去只要放大尺寸,便能打造出符合贾似道要求的发石机,以炮军编制中的上百个能做木工活的匠人加上至少六百多可以打下手的士卒,六十天打造300架发石机,真是闭着眼睛都能完成的。贾似道给出的时间,其实还是很宽松的。
  “篷!”
  又是一声闷响,那架“原型机”还在抛射石弹。吕师虎望了眼这架小型发石机旁的一堆石块,又有些不解了。
  “庆之,这些石头都要用发石机打出去?”
  “是的,打完以后还要捡回来继续,直到发石机损坏。”陈德兴淡淡地道,“如此,便能知晓此发石机的耐用性。”
  “耐用……性?”吕师虎反复念叨了几遍这个新名词,已经明白了大概的意思。“庆之你是想知道一架发石机可以反复发石几次?”
  陈德兴点点头,“吕师兄该知道弓力和弦力都会越来越弱,这发石机的扭弦和杠杆还有用来阻挡杠杆的横木,都该有使用次数之限。”
  陈德兴设计的发石机颇是坚固,主要的框架都用硬木拼装而成,在关键部位还用铁件加固,是有一定耐用性的,不过发石机的弹射装置总归是易耗部件,必须要易于更换——这也就是说,这种发石机的各个部件必须是统一规格,可以互换的!
  这一点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难点在于工匠们的手艺都是不同的师傅教出来的,各自有各自的标准,连使用的尺子都有大小。说容易则是因为现在归陈德兴指挥的匠人都占了军额,是宋军士卒。军中自有法度,陈德兴自可以用军令推行他的标准——就在今日,他还命令军中工匠按照他给出的样品,打造了一批测量用具,包括直尺、三角尺、圆规、量角器、平行尺、直角仪、风速仪。这些测量用具中的一部分就是给炮军的工匠们使用的。
  除了统一量具标准之外,陈德兴还打算将他的百余名工匠分成几十个小队,绝大部分小队只打造发石机的一个部件。此外还有一个专门负责检验部件质量尺寸的小队和几个负责组装的小队,以及一个最后负责检验成品质量的小队。而且在每一个部件和整个发石机的醒目位置上,都会有负责打造、验收的工匠的姓名。以便在出现质量问题是追究责任!
  如此严格的质量控制之下,陈德兴自然有信心打造出质量上乘的发石机。不过这些发石机,只是一整个“救国计划”的开始。而这个计划的第二步,便是将三层浆座战舰引入大宋水军了。
  因为在陈德兴看来,这样的战舰配合发石机和纵火弹使用,才是真正可以称霸东亚水上的利器。
  “庆之,你方才说还要造船?”
  听到吕师虎动问,陈德兴一笑,点头道:“小弟只是想验证一下三层浆座战舰的威力,如果真的可用,当献于枢密相公。吕师兄,可愿于某共同促成此事吗?”
  吕师虎拈着胡须皱眉道:“庆之,这三层浆座战舰的造价当是不菲吧?”
  “自是不菲,若是以铜钱计,一万贯总是要的。不过建造用于验证的小船是花不了那么许多的,有个一千贯就足够了。”
  “如何……验证?”吕师虎神色一下就充满了好奇,扫视了正在发射石弹的发石机一眼,“莫非也要造艘小的?”
  “造两艘,一艘是用于验证撞角的单层浆舰,一艘是用于验证多层浆座可能性的双层浆座船。”陈德兴笑吟吟的向吕师虎推销自己的计划——之前他已经将战舰的图纸给廖莹中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