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39章

奸雄天下-第339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涠际且銮祝宦分诰闶忧着蟆撬敕峡凭伲攵堑耐恋氐杩停褪撬堑乃赖校 
  也就是说,只要陈德兴不废科举,不解放农奴,那么这些强宗大族也就能够容忍他对江南的统治了。若是陈大明王愿意把他在海贸中抽取的财富吐出来,再免了读书人的税赋徭义,那这些江南大族大概会高呼明王万岁了吧?
  “死敌就死敌吧!”陈德兴摇摇头,没有再和老子废话。江南豪族垄断了地方权力、人口和话语权,自己没有向他们让步的余地。要不然什么事儿都做不成,即便取代了赵宋驱逐了蒙古,也依旧得走赵家的老路!
  “前面的庄子是谁家的?”陈德兴这时候突然发现自己一行人已经到了舟山岛的某处海边,正前方出现了一所大门敞开的宅院。十分的气派,门口还有穿着黑衣的家丁站岗。
  “那就是听涛书院了!”白展基望着书院沉默了一下,低声道,“昌国县的男儿没有不想去那里读书的……那里原来是邓家的族学,一共出个十几个进士呢!到了邓听涛先生执掌邓家族学的时候,才说服宗族,让昌国岛上的年轻书生到这里面读书。不过也不是人人都能来,得经过考试的……我已经考了三年了,可惜都没有考中。”


第416章 唯有读书高
  “你一跑堂的考书院作甚?”陈德兴随口一问。
  陈淮清嘿嘿一笑,代白展基回答道:“还不是在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梦?”
  “暮登天子堂是真不敢想的,只要能中一回举便心满意足了。”
  “中举?”陈德兴一愣,“考不上进士还不是措大一个?”
  白展基连连摇头:“举人是措大?听您这话真不是凡人啊!”
  “临安的落魄举子多,所以才不值钱。到了这个昌国县,能过庆元府解试已经是了不起的才子了。若是邓、沈二族之人,在族中的地位不会低下。如果是小门小户,多半也能得个有大笔嫁资的好姻缘。而且能中举便有机会中进士,在庆元府士林也算号人物,昌国县的胥吏是不敢招惹的。无论经商还是务农,都要容易许多。”
  陈淮清开口替白展基解释了一番。原来宋朝的举人虽然不是功名,但是在地方上也是极受人尊敬的人物。可以跻身士林名流,只要别没完没了做进士梦又累试不中,而是把精力放在经营家业上面,怎么也能经营出一个中等富豪。
  “对对对,就是这么回事儿。”白展基连连点头,“看老先生您的气派,想来也是天上的人物,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风光一定经历过吧?”
  “风光?还行吧……”陈淮清摸着胡子道,“一开始的时候挺高兴,不过时间久了也就这么回事,到如今……不过是鸡肋而已。”
  是啊,他儿子要不了几年就该当皇上了,到时候他不是太上也至少是个亲王。大宋的进士对他而言,还不就是鸡肋吗?如果让他重新选择,宁愿少读点书,不要什么文进士,把时间节省下来多纳几房小妾,给陈德兴生一窝弟弟妹妹……
  “进士都是鸡肋?哎哟!您还真是大官啊!小的有眼不识泰山,不识泰山……”白展基听了这话,连忙作揖行礼。
  其实早看出些端倪了——这段时间因为普陀山辩法的缘故,小小的舟山来了不少微服私访的大人物。他一小跑堂,也算是开了眼界。不过和一位大大的官老爷当面说话,却还是头一遭。
  “我可不是泰山,”陈淮清一指陈德兴道,“他才是!”
  父子两进士?白展基倒吸口凉气儿,今天什么日子啊?文曲星父子一块儿下凡来?听这老进士的口气,仿佛这小的更有出息……一定是中进士的时候年纪轻,名次也高,模样有好,被朝中大佬招去做东床了!
  “原来小先生也是进士,小的给您叩头了!”说着话,白展基就要给陈德兴磕头。
  陈德兴摆摆手,“我不是进士,甭跪了,前面带路吧,我要去听涛书院瞧瞧。”
  片刻之后,陈德兴便到了听涛书院门口。书院门口那些穿着黑衣的家丁对于访客的到来仿佛早有准备。他们迎上前恭敬行礼,陈淮清随口报了个名号,然后就问:“观海先生可在书院?”
  “观海”自然是个号,古时候中国的官员和士子一般都会在名、字之外再起一个或几号,譬如陈淮清字君直号带剑,因而也有人称他做带剑先生。
  而这观海先生名叫邓明海,是邓明潮的从兄,两人合在一起便是“观海听涛,邓门双杰”。都是中过N多次举,就是没有中进士的昌国名士。在庆元府乃至浙江士林也是赫赫有名。
  在听涛先生邓明潮“从贼”之后,观海先生邓明海就接过了听涛书院的山长。
  家丁道:“县里面好像出了大事,先生一早就去定海堂了。”
  白展基也道:“似乎是出了大事,昨天晚上闹哄哄的好像过了兵,今儿大街上还有不知道哪儿来的铁甲兵在巡逻,看上去都威风的紧。”
  现在北明的军队名义上还是宋军,战袄甲胄都是宋军制式的,普通老百姓分不出来也不奇怪。而且明军的纪律非常严格,兵不血刃占领舟山岛后并没有怎么扰民。沈家门那边儿动静还大些,因为明军登陆和宋军逃跑都发生在那里。昌国县城附近反而没有什么感觉,只知道昨天晚上过了兵。
  不过昌国邓家的上层人物反应没有那么迟钝,肯定已经知道了昌国县换了主人,这会儿都聚集到邓家祖宅定海堂去开会讨论对策了。
  只是一帮百无一用的书生又能论出什么对策?这些人中间或许有几个邓明潮这样能说会道,可以当个谋士搞搞内交的主儿。可要让他们组织一支军队去和陈德兴麾下高度职业化的士爵兵打,那根本就是死路一条!
  而舟山岛上的另一个大族,靠海贸发家的沈家,则早就投靠了陈德兴当了带路党……
  “二位如果想见先生,不如且在书院等候一会儿吧。”家丁看陈家父子二人都气宇轩昂,自然知道是什么人物,于是热情地留他们在书院等候。
  “好,我们就稍坐停留吧。”陈德兴点了点头。
  陈淮清也道:“那就有劳小哥带路了。”
  说着话儿,他就摸出几枚铜钱丢给家丁。对方收了小费,家丁更是万分客气地将几人引入了书院。进了书院大门,陈德兴便听见了朗朗的读书声。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是北宋汪洙的《神童诗》,这汪洙也是庆元府人士,哲宗年间的进士,担任过明州(庆元府)州学的教授,弟子重多,邓家的祖先也曾经是他的弟子。不过听涛书院中朗读《神童诗》却和汪洙的声望没有什么关系。
  “已经在背《神童诗》了,那就快到饭点了,几位不如就在书院用饭吧?”
  一名上了点年纪的家丁将众人引入一间厅堂,又让人奉了茶,然后说道。
  “《神童诗》是饭前才背的?”陈德兴觉得这有点儿像基督徒在饭前念诵圣经感谢主的意思。
  “凡是在书院读书的,一日两餐之前都要背一遍的。”家丁回答。“这是邓家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为的是让子孙后代不忘记‘唯有读书高’的道理。”
  “庆之,为父和大哥儿也从小也背《神童诗》的。普天下的书生都是从小背《神童诗》的。”陈淮清顿了一下,又补充道,“不过你没有背过……”
  陈德兴努力回忆了一下,的确不知道《神童诗》的全文。
  虽然这首诗是宋朝的蒙学读物,但是从小定下走武人路子的将门子照例是不背的——因为《神童诗》除了灌输“唯有读书高”之外,还在灌输文贵武轻的思想。这要是把个“小武夫”洗了脑,哪里还有劲头习武从军?
  听到陈淮清的话,屋子里面的邓家家丁和白展基对陈德兴的那份尊重顿时就散去了大半——将种不背《神童诗》的规矩他们都知道。陈德兴没背过《神童诗》那必是将种,看他的年龄和气质,估计是去普陀山上听辩法的某家藩镇一门中的重将。
  “二位稍作片刻,等开饭的时候,小的再来相请。”家丁行了个礼,转身便离开了。
  ……
  此时此刻,在昌国县城西一所名为定海堂的富丽堂皇的大宅院内,空气一片沉闷。本来应该是很疏朗轩敞的花厅,外面的花园中又是百花盛开,海风徐徐吹来,将初夏的暑热之气全都驱散干净。加上一席精致的酒宴,这个场景,应该就是饮酒赏花、非常雅致的事情。
  但是屋子里的这些人,却一个个是如丧考妣,神情仓皇,带动得整个气氛都变得凄凉,仿佛这群人都是有了今天就没有明天一样。放在昨晚之前,这些穿着儒服、满脸都没有了主张的人物,跺一跺脚,舟山岛都要抖三抖。他们是昌国邓家明字辈和秋字辈的精英,每个人都至少中过两次举,是很有希望一步登仙成为昌国邓家第三个进士老爷的!
  可是现在昌国县却被反贼陈德兴占据,而昌国邓家只有一堆饱读诗书的儒生,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所以一筹莫展。
  观海先生邓明海现在是昌国邓家的族长,也是今天这场全族各房掌门人会议的召集者。本来就想听听大家伙儿有什么对策,没想到没说几句,大家都是眉头紧锁的。昌国邓家并不是京湖、两淮或是北地那样以武当家的大族,而是一切围绕科举的标准的江南士大夫家族。虽然也有人习武去考武举,但是应举的武和战阵之术完全两码事儿。
  而且舟山岛远离蒙古威胁,岛上的农人都不大习武,只有跑海的海商水手能打,但是这些人都在沈家控制之下。邓家能动员的也就是种田的佃户,大部分人连弓都没有拉过,家里也没有弓箭,只有锄头粪叉,根本不可能和陈德兴的精兵去较量。
  所以起兵讨贼是不可能的,现在可以做的,无非就是弃了家业逃走或者背宋降明,又或者虚与委蛇假装投降暗中联络朝廷当内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