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天下-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图王子策马走在队伍最前,头盔下的细眼散发着野兽般的凶光,他身后是两个斡赤斤兀鲁斯的宫帐军千人队。所谓的宫帐军是效仿怯薛军建立起来的汗王亲兵,成员都是斡赤斤兀鲁斯各部的勇士,共有万人,是塔察儿汗王的基干武力。这次塔察儿带了其中的五千人出征,剩下的五千交给嫡孙乃颜统带。
而霍图王子因为是庶出,在蒙古继承体制中庶子地位很低。哪怕霍图的弓马武艺相当出众,在整个大蒙古国也小有名气,仍然不能成为塔察儿的继承人。反倒是塔察儿的嫡孙乃颜才是汗国的第一继承人。
无缘汗王宝座的霍图,一直被塔察儿当成战将历练,不到30岁的年纪,便已然身经百战。今天,更是被塔察儿委以重任,带领两个宫帐千人队担任先锋,替大军开路。
所谓的先锋,当然不是带着部队走在最前面那么简单。而是要展开一个相当宽阔的搜索幕,沿途搜索,发现敌人的伏兵,同时驱逐敌人的游骑,遮护屏蔽主力部队——凡是打过仗的人都知道,在战场上行军,最安全的状态就是别让敌人窥见。敌人发现不了便很难设伏阻击。而且判断敌情这事儿,向来是八分靠侦察两分靠推测,要是全靠推测,那就和打卦问卜一样了。
他们沿途搜索,霍图一路观察着地上的痕迹,他现在就策马行在往鸭绿江去的大路上,右边儿是大海,左边儿则是绵延的山丘和森林。大海自然不用去搜,也去不了,能搜的就是左侧的山林了。
山林是无边无际的,都是不知道多少年没有人烟进出的地方。草原上的蒙古人不习惯林中作战,所以也不敢太过深入,只是确保靠近大路的三五里内没有伏兵。
霍图的两个千人队中的一个,已经拆散开来撒到山林里去了,另一个则随在他的身边,时刻准备投入战斗!
呜咽的军号声不断从山林中传来,都是通报平安的。不过霍图脸上却没有一丝轻松的表情。
因为他很清楚这一路是很不易走的——因为三十多年前的屠杀,辽东诸部多深恨蒙古,过往只是敢怒不敢反而已。如今出了个陈大仙,据说法力无边,累败蒙古,正好合了辽东诸部蛮子的心思,他们如何不投靠过去?
而且,蒙古人在征服辽东后并没有认真建立统治。这一路上只能见到城镇村落的残垣断壁,却没有几个有人居住的居民点,更不用说官府驻兵了。
也就是说大军所过之处什么都没有——至少对蒙古人来说是这样的。这里仿佛不是大蒙古国的土地,而是一片完全陌生的蛮荒国度。
“王子,这里有些印迹。”左侧一名蒙古骑士大声道。
霍图等人齐齐勒马停下,他转头过去,只见东面的草丛中有非常模糊的马蹄踏过的横迹。他飞快下马,在草丛中找到了好几个马蹄印子,另外一名勇士还发现了附近有两处被掩藏起来的火烧的痕迹——应该是个火堆。
“八旗!”霍图的嘴角抽动了两下,马蹄印和火烧的痕迹都是新的,这里应该是一小队八旗兵晚上宿营的所在。
另外一个上了些年纪的蒙古百户则纵马在四下转了转,很快又发现了不少蹄印和火堆痕迹。然后大声报告道:“王子,至少有几十人!八旗兵转到我们东面了,陈德兴的主力一定也在东面……我们找对地方了!”
霍图望着东面看了片刻道:“现在只有八旗兵的踪迹,没有陈德兴主力的影子……陈德兴至少有两万人,要是走大路东进不可能没有痕迹。”
那边的老百户思索道:“我们可能走到陈德兴前面去了,他的大队该是从老林子里的小路走过,多半还带着辎重,肯定没有咱们快!”
霍图翻上马背,然后又在马背上立了起来,举目四望,“没有什么踪影,看来汉人的主力不在附近……那百余人的八旗兵应该在东面的什么地方设伏。下面得小心了。老铁木哥,你带一个百人队先行,一定小心些。”
名叫铁木哥的百户也不多说,立即带着自己的百人队散开东行而去。霍图看了一眼天边的日头,离天黑已经不远了,他也招呼其余的人换马后继续前进。
他带来的两千人都是双马,而且全都配备了最好的战马。不过在换了马后,霍图还是让部下放慢了前进的速度,队形也收拢成比较密集的四列纵队。还让所有人都取出皮甲披上。在夕阳的照耀下往东缓缓而进。
走了半个时辰的样子,就在天将黑未黑的时候,前方左侧传了一声尖锐的响箭鸣叫。霍图立即跃上了马背昂首向声响发出的方向望去。就看见前方原先散开的蒙古骑兵都在策马向一处奔跑,显然是发现敌人的踪迹了!
霍图连忙发出一个响哨,然后拔出弯刀朝前方一指,身后四列纵队立即策马狂奔,都往刀锋所指的方向涌去。
霍图仍然策马跑在最前面,一边跑一边向前张望。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稍远一些就看不大清楚,只知道铁木哥的那个百人队已经聚拢,正在旷野上摆出将要冲阵的队形。显然对方的人数不多,估计不会超过300,铁木哥是想用冲阵缠住他们,以便让后续的人马围上去。
就在霍图以为摸清了对手的虚实,准备大干一场,斩杀两三百个八旗兵的时候。前方那个才聚集起来的百人队突然一阵纷乱,有好几个勇士从马上栽倒下去,不知是被什么东西给打中了。然后便是两声巨大的轰响和两团火球闪出……
第363章 关键点
两枚天雷箭的爆炸,顿时让近百蒙古骑士陷入混乱。倒不是这些蒙古勇士受不住,而是他们胯下的战马却纷纷受了惊。酝酿中的冲锋还没有发动就泡了汤。
杨阿喜看到这一幕,毫不犹豫就抽出了弯刀,一声大吼便驱策战马发起了冲锋。和他一起冲锋的还有另外三百余八旗兵,他们分属于两个佐队,一个是杨阿喜所率领的正黄旗右佐队,一个是正红旗的中佐队。
东进中的八旗兵虽然都是以佐队为单位行动的,但是并不排除两个三个或是更多的佐队联合出战。骑兵之道,本来就重视合离之术。
所以在发现蒙古大军的先头部队之后,杨阿喜和另一位名叫金阿敏的佐领就联手在这里设伏了。他们先是故意留下一点痕迹,引诱蒙古人分出一个百户在前方张开搜索幕,然后再大摇大摆的出现,列出战阵要和蒙古人交战。而100蒙古骑兵当然不会在旷野上被300骑八旗兵吓跑——毕竟八旗兵组建时间太短,打堂堂之阵是不行的。而且那100蒙古骑兵背后还有一个蒙古千人队,他们只要缠住对手一会儿就能大获全胜了。
可是蒙古人做梦也不会想到,陈德兴居然给每个八旗佐队都配属了一架机动型的三弓床弩和十二支天雷箭!
趁着蒙古人马匹受惊的机会,八旗甲骑冲撞而出,这一次冲击,这些八旗甲骑发挥出了最高的水准!
两个佐队,分别从左右两翼扑击,也不肉搏,只是冲锋。杨阿喜的正黄旗佐队先冲。一百五十骑排着很不整齐的队形呼啸而上。顿时就和还没有跑起来的蒙古骑兵撞在了一起!
但凡是骑兵冲阵,就是人借马力,马靠冲刺。是速度加重量一块儿转换成冲撞的力量。所以跑起来的马队冲跑不起来的马队是占了大便宜的。
蒙古人的百人马队,顿时就被撞了个人仰马翻!
在冲撞发生的同时,杨阿喜手中的弯刀也没有闲着,而是直指前方,整个身体也一起向前倾倒,纷纷化作了一支伏在马背上的长矛一样,猛地从一名蒙古骑兵身上滑过。借着奔马巨大的冲力,这貌似轻巧的一滑却蕴含着千斤以上的气力。
兵刃破甲之声和利器割开血肉的那种令人牙酸的声音,密集的响起!一冲之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翻身落马。杨阿喜和他的八旗兵们并不停下肉搏,而是一冲而过。就在他们完成冲击的同时,金阿敏的正红旗马队也践踏而来。又给了这个乱成一团的蒙古百人队以致命一击!
他们采取的战法同样是毫无花哨的冲锋,借着马力和速度,将弯刀从蒙古人身上轻轻滑过,无论几层盔甲,在这一刻都如纸糊一样不堪一击。两阵冲击过后,这个倒霉的蒙古百人队中,还能骑在马上的人已经不足三分之一。地上到处都是躺倒的人体或是战马,人的闷哼惨叫之声,马的哀鸣嘶叫之音响成了一片。
“撤!快撤!”杨阿喜收拢了麾下的马队,也来不及清点人数,更不及起割取蒙古人的脑袋,就大吼着下令撤退。他和金阿敏手下不过300骑,仗着2架可以发射天雷箭的三弓床弩才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并不是他们的战斗力有多强。要是现在不走,等蒙古人的那个千人队上来,大家伙儿的性命就要交代了。
退路也是早就选好的,距离战场三里开外就是一个破落的荒村。这里曾经是一个拥有两三百户人家的大村落。有一道夯土的围墙把整个村子包裹起来,只有一个出入口。围墙颇为坚固厚实,显然是三十多年前蒙古入侵时候留下的!村落中的房屋式样全是汉式的,村落中央还有一栋颇为坚固宽敞的砖瓦院落。显然是属于某个有点身份的人物。
不过整座村落已经被废弃了几十年,没有半分人气,村中的土路都已经被荒草覆盖。村落中大半的房屋已经坍塌,有些还成了野兽鸟雀的巢穴。只有那栋大宅还基本完好,院子的地上铺着青砖,虽然砖缝中也长出了黄草。不过院子的门却横倒在地上,已经差不多完全朽烂了。里面几栋房子的大门同样歪歪扭扭倒在了地上。不知道是不是被人撞开的?屋子里面什么都没有,空空荡荡的好像被人扫荡过一遍似的——杨阿喜知道,这个村子在三十多年前一定被蒙古人攻破过。居民不是被杀就是被捉再就是上山当了野人。村里面的财物,当然也成了蒙古人的战利品……
这个村子的地理位置非常不错,正好横在黄海和绵延的山林之间。距离海滩约有五六里,离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