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天下-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铁塔一般,正是绍兴、庆元一带明教的头子王自生。跟着高大还有黄智深的父亲、叔叔,还有几个想要投靠陈家的书生,一块儿在港区入口处迎接陈德兴的到来。
“末将王自生拜见将主!”
“下官黄世安见过节使。”
“下官黄世贵见过节使。”
“晚生邓明潮见过节使。”
看到陈德兴风尘仆仆的到来,高大立即将几位新入伙的老少兄弟介绍给了陈德兴。
“王自生?”陈德兴下了马,看着黑铁塔一般的汉子点点头,笑道,“这些临安之变你也有功劳的,以后跟着某家,不愁没有富贵!”
“末将谢过将主!但有所命,赴汤蹈火,再所不辞!”王自生闻言大喜,又是一拜。
现在的陈德兴可不是琼花楼上和一干兄弟结义时的陈承信了。而是堂堂的一镇节度使,麾下兵马多达数万。就是在临安朝廷里面也有一份发言权。对明教头目出生的王自生而言,和天上的人物都差不多了。能得追随,真是不愁没富贵的。不过对黄智深的父亲和叔叔而言,陈德兴却是个有点烫手的山芋——跟随陈德兴就是一场豪赌,赢了自是前途无量。可要输了就要赔上身家性命!实在是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
“两位黄世伯,小侄用此手段请二位前来,实在多有得罪。”陈德兴又冲着两位黄大老板躬身行礼。
“大人,叔父,这次的事情都是孩儿的主意,不干陈节使的事情。”黄智深连忙上前替陈德兴解释,还一边向自己的父亲叔叔打眼色——事已至此,只有跟着走了!
两位黄老伯当然都是识时务的,当下都哈哈一笑,浑不当回事情,还都拍着胸脯表示愿意跟随陈德兴。陈德兴也是大方,立即表示高丽一国的海贸,将来便由黄家商行垄断!海东节度使司只管收税——由黄家包税,税额5年一定,头5年只收10万贯铜一年。
“大哥,这位秀才是昌国名士邓听潮先生。”高大指着两位黄先生身边一个红面孔的儒生打扮的胖子,笑呵呵的给陈德兴介绍,“这些日子多亏听潮先生帮着维持,才让定海港的局面没有大坏,连市舶司的抽解税都没有少收。”
陈德兴看着这胖子,赤面无须,体量宽大,三十许岁,两只鹰眼炯炯有神,瞧着不像书生倒似个豪强。
“昌国听潮书院,听潮授学的邓听潮?”陈德兴笑着追问。听潮是这位邓明潮的号,昌国则是后世的舟山岛。昌国听潮书院就是邓明潮所建的书院,在浙江小有名气,陈德兴自然听说过。
“晚生就是听潮书院的主持。”胖子哈哈一笑,道,“听潮授学只是无奈,昌国本就是个海岛,潮起潮落哪儿能没个声音?”
“能得先生辅佐,吾陈德兴的大业看来是能成了。”陈德兴也打着哈哈,说的都是场面话。
这位听潮先生突然迎着陈德兴的目光:“节使已经位极人臣,还有什么大业?莫非是建号帝王吗?”
现场的气氛一下僵住,陈德兴的野心已经是路人皆知,但是在面子上,他也只说北伐绝口不提代宋而有天下的。陈德兴看着眼前的邓明潮,僵持了一阵,哈哈一笑道:“德兴的大业,乃是恢复中原!”
“恢复中原之后呢?”邓明潮目光炯炯,看着陈德兴,红面孔似笑非笑,“该不是和公主殿下退隐山林,悠游度日吧?”
听到邓明潮如是说,跟着陈德兴身边的一票心腹武人都露出怒意,有几个还向前几步,咋呼着想要威吓这位听潮先生。却被陈德兴一伸手拦住。
“先生想必有什么话要说,这里不是地方,请到节堂一叙。”陈德兴这些日子已经招揽了不少文士——即便是江南文士,也不是人人都在赵家天下有一份锦绣前程的。看到如今乱世将来,想在陈德兴这个将主手底下谋个富贵的大有人在!邓明潮或许就是其中之一!
邓明潮没有推辞,一路就跟着陈德兴直入节堂。就是浙江沿海水军司的节堂。高大已经让人布置收拾了一番,还配上了黄家提供的女使小厮,还给升国公主单独安排了住处——公主和陈德兴尚未婚配,自然不宜同居,她可不是小妖女和宝音这样的豪放女。
“先生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一行人物在节堂中分头落座后,陈德兴也不和这邓明潮绕圈子,而是直入主题——这些日子他每天都要见不少来投靠的,有武士也有文士,可没有什么功夫拿出刘备见诸葛的做派,一个个和他们深交。
有什么本事,有什么锦囊妙计,干干脆脆的说出来就是。
邓明潮笑了笑道:“天下汉人总有万万之数,英雄着车载斗量,拥兵掌民之人,总有数十!然中原之鹿只有一头,恁般多的英雄,谁不望之?若人人以强弓硬弩射鹿,其鹿必死无疑!若众人以刀剑相残,则此鹿如何,还未尝一定。”
陈德兴点点头,他知道邓明潮口中这“鹿”是蒙古人。而英雄则是南宋这边的15个节度使,北地的十几个汉侯。如果这些节度使和汉侯自相残杀,蒙古人还是很有机会可以赢得天下的。如果大家伙儿一起出力打蒙古,那有十个忽必烈也扛不住!
只是要让那么多的节度使和汉侯劲儿往一处使,几乎是不可能的!
“先生有何妙计?”陈德兴看着眼前的红脸胖子。比起之前一个劲儿鼓动自己当曹操去挟天子的士人,这个胖子还是有点意思的。
“将主听说过先入关中者王的故事吗?”邓明潮笑问。
刘邦、项羽的那点事儿,陈德兴如何不知?
他的眉毛微微一挑:“先生的意思是……先入燕京、开平者王?”
邓明潮点头:“朝廷弃北地百多年矣,还有和德称北地之主?还不如让天下英雄自取。”
陈德兴微微点头:“办法不错,只是天下英雄人各一心,恐怕难以约定先入燕京、开平者王吧?”
邓明潮站起身,冲陈德兴拱了拱手:“某不才,愿意为将主出使四方,游说南朝英雄共襄盛举!至于北地……”说着话他就扫了一眼同样端坐在节堂内的赵复。他现在是节度判官,是陈德兴的总文案。游说北地群雄的差事,好像只有他能担当了。
赵复感受到此人的眼神,笑着站起身:“将主,属下可以去游说北地诸侯!”
陈德兴一摆手:“不必江汉先生出面,待到高丽,吾还多有仰赖之处。北地汉侯,吾自有人可以出面。”
这人不用问,当然就是李翠仙的父亲李璮了!北地汉侯以李璮为首,只要他肯加入这场博弈。义旗一举,忽必烈的号令就难出燕都了!
第278章 衣带诏
大宋景定元年九月初四。
临安城中,从七月二十那日开始的兵荒马乱景象,总算是过去不少。一场带来丝丝寒意的秋雨从天色还未曾放亮的时候就飘飘洒洒而落,随风翻卷,将临安城笼罩在一片雨雾蒙蒙当中。
而在这雨雾之下,临安城最寻常的一日便这样开始了。二十日大火中被焚的店铺人家,都已经开始了重建。从城外运来了砖木石材,又在城东雇了小工,每日施工不停。早一日完工,便能早一日开业或收租。虽然南北和议已经泡汤,大宋朝廷的威风也完全扫地,四方诸侯眼看就要拥兵割据。
但是这和临安又有甚关系呢?只要战火不到江南,行都之内大部分的官民,就只当是太平盛世!当然,吃饱了没事儿干,整天忧国忧民的主儿还是有的。
在临安,这等人现在分成了两党。一党名曰复兴党又称复兴社,在嘉会门内的公主府公开挂出“行都复兴社”的招牌。由陈德兴的学生卫逐鞑、温久负责主持。他们二位都有武学博士的差遣,除了主持行都复兴社,便是在武学任教。除了此二人,行都复兴社的社员就不公开身份了。不过临安尽人皆知的就是临安、绍兴、建康、庆元三府的魔教徒众,都是亲复兴党的。另外,顾命六大臣之一的陈淮清,枢密院都承旨文天祥肯定也是复兴党的头目。而《光复》报则是复兴党的机关报。
而和复兴党对立的则是贾似道为首的平章党又称保皇派,他们倒没有光明正大挂出牌子。也没有复兴党一样的严密组织。就是一个以贾似道、吴潜、江万里、马光祖、蒲择之等顾命大臣为核心的朋党。这些人在历史上并不是一党的,甚至还是相互敌对的政敌。但是在这个时空,他们都有了共同的目标——安宋兴赵、恢复士大夫专政!所以便走到了一起,结成一党。
都门之中虽然两党对峙,不过并没有马上撕破脸的迹象。
复兴党的根基尚浅,除了陈德兴一军和那些和乌合之众差不多的魔教徒,几乎没有可倚仗的力量。即便打倒了贾似道的文治派,他们也无法控制大局——除非下决心血洗江南!
保皇一派则没有可靠的武力。都门之中的王坚、韩震两军尚在编练,没有成军,可用的只有李庭芝从扬州带来的号称两万,实际上只有一万多人的武锐军。靠这点武力可不敢和陈德兴开战!至于联络诸侯的事情,他们也是顾虑重重。毕竟陈德兴已经引兵而出,临安和江南之地基本还在他们的掌握之中。如果引入一个强藩,到时候谁说了算就要打问号了!
所以在这样的大势之下,两党两派私下的小动作不断,但是表面上却是其乐融融。贾似道还把自己的从女许给了陈德芳为妻,江万里则让自己的侄子江珏和陈德兴的一个堂妹订亲。
在两党两派的极力营造之下,行都之中的形势总算安定下来,仿佛还是以往的太平光景。只是这风平浪静之下,却有一股让人意想不到的暗流正在涌动。
……
在距离北内德寿宫没有多远的荣王府的书法之内。一名和太上皇赵昀有几分相似的男子,一身紫袍,玉带束腰。坐在书桌之后。和他对面而坐的,赫然就是忽必烈汗的江南招抚使刘孝元。他现在也是一身绿色官袍,装扮成了一个大宋的低品文官。
而那紫袍男子,正是大宋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