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天下-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淮清长叹一声,跺跺脚:“若是有解,便是天助我安丰陈家了!”
……
“相公,官家让某家问您,这陈德兴今日在萧山渡妄言,该治什么罪?”
临安城内,贾似道的宅邸里面,此时此刻正有一场深谈。董宋臣正代表理宗皇帝在问话。
白天陈德兴在萧山渡码头的演说和百姓对其的拥护,全都被皇城司的探子一五一十报告上去了。
“该治什么罪,自有有司负责,臣是宰相,不能过问御史台的事情。”
贾似道淡淡的回答,一个皮球把难题踢给了御史台。此时这位权奸还没有完全把握朝局,御史台不在他的控制之下,朝中还有吴潜、马光祖这样直臣。
董宋臣深深吸一口气,然后又问:“陛下还问,若是霹雳水军做反,枢密院可有对应之策?”
贾似道回答:“赵少师(赵葵)已经宣抚两淮,有少师的威名在,霹雳水军如何敢做反?”
皮球又踢给了赵葵,赵葵是两淮将门实际上的创始人,虽然他本人并没有经营家族武力,但是两淮将门无人不卖他的面子。在贾似道入朝后不久,赵葵就调任两淮,任两淮宣抚大使,判扬州。有他这样的大人物在,想必能压住霹雳水军中陈德兴的心腹了。
“那庆元府的4000人呢?”
“已经移文沿海制置司严加防范了。”贾似道如实回答,“不过沿海制置司水军只有3000人,有所不足,若是能动用驻庆元府的三衙军就可万无一失了。”
“那临安城的3000人呢?”
“已经让殿前司暗中准备了……这3000人的驻地远离临安城,周遭有5000殿前军。另外,还有10000殿前军和5000侍卫步军随时可以应援。”
贾似道果然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
董宋臣问完了话,吐了口气道:“看来相公已经准备万全,这样官家就能高枕无忧了。”
说着话就站起身想要告辞。贾似道忙起身相送,又低声问道:“官家真要穷究其罪了?”
董宋臣摇摇头,叹息道:“官家是仁君……陈德兴终是功臣,官家还想招其为驸马,只是换个公主。现在只是担心他不甘失掉兵权,所以要预防一下。”
贾似道一边相送,一边又问道:“官家预备在明日的酒宴上宣布赐婚?”
董宋臣道:“明日酒宴上就会宣布,也算安安他的心,若他识相一点,到时就该自请解除兵权,官家就顺水推舟给他一个群牧司副使的差遣。”
群牧司是个养马的衙门,南渡后一度废止,这次得到了真金送来的5000匹马才算再开张,其实也不是真的为了养那5000匹马,就是个安排闲散武人的衙门。
“那么殿下知道这事了吗?”
“知道了!哪里瞒得住……官家还发了怒,把公主身边的宫女都赶出宫了。”
“那公主……”
“就是闹呗,摔东西,不吃饭,还把官家最心爱的字画一把火烧了。所以官家才要在北内赐宴,请真金王子和陈德兴都来,让他们比比文韬武略,好出出陈德兴的丑!”
“陈德兴的韬略不差啊……”
“可他文采不行啊!”
第244章 才子真金
3000霹雳水军的到来和陈德兴在萧山渡码头上的演说,在临安城内并没有激起多大的反响。
这座繁华富丽之都中,目前最热门的话题,仍然是北地两汗相争,漠南大汗忽必烈诚心求和,遣子南来向官家求娶公主的消息。
街谈巷议当中,总少不得有人扯起南北和议。天子脚下的临安百姓们,无不摇头咂嘴,替大宋官家的厚福称幸。曾几何时,三十万北兵南来,四川、京湖、两淮连连告急,官家几乎都想要迁都庆元府了。谁能想到,转眼功夫,北虏大汗战死,不可一世的大蒙古国一分为二,南北两汗,互相攻打。大宋算是躲过一劫了,真是谢天谢地,大家伙有能过太平日子了!
最直观的反应,就是文天祥主笔的《光复》小报的销量出现了直线下降!三街六市当中,也少有人再议论战事,连勾栏瓦肆中那些抹黑鞑子,神化宋军烈士的评书、南戏都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又是风花雪月,才子佳人的故事儿。前一阵子被陈德兴、文天祥鼓吹起来的抗蒙气氛和民族大义,不说荡然无存,也已经淡漠了不少。
时值一个民族的末世,士气民风其实都是很难指望的。虽然不乏铁骨铮铮的气节之士,在华夏天倾之时唱出了一场二十万人蹈海的悲壮挽歌。但是挽歌终究意味着落幕!再悲壮,也难改华夏天倾的事实。
而这落幕前的繁华,在真金王子和郝经看来。实在是有点回光返照的意思,是亡国之前最后的富丽繁华。在他们看来,临安这座城市太富足,城中的百姓太安闲。四海万邦的财富通过贸易流向这里,让整座城市变成了繁盛富庶的温柔乡。哪怕是奔走操持的百姓,也不必为一日三餐苦苦挣扎。
统治这里的贵人也都有些妇人之仁,守着如此富庶的城市,如此安逸的百姓,也不知道狠狠搜刮,更不晓得要用皮鞭和马刀驱使他们上阵作战。甚至在蒙哥汗兵临涪州,上游防线全线告急的时候,临安的百姓也依旧过着安逸的小日子,皇宫里面的官家也没有想过需要把临安城内数以十万的丁壮都拉去军营,严加训练!
当真金得知,眼前这座城市,光是城墙之内就有20万户居民,至少120万人口的时候。除了震惊,大概就是无语了。
“20万户,120万人……光是一座城的人口就超过父汗麾下的蒙古人了。如果按照蒙古的标准,应该可以征集起10万大军吧?”
站在礼部礼宾院的楼阁之上,欣赏着灯火通明的临安夜景,真金王子只是由衷的感慨。
“殿下,南人号称万万,若如大蒙古一般,壮勇之士当不下千万,天下万邦谁人能敌之?然其国虽人口众多,但民风柔弱,不尚武力,且当国之君臣非昏即奸,纵有英雄也终不得用,万万人口,也是枉然,终将为我大蒙古所灭!”
说话的正是郝经,他一身便衫,头戴幞头,因为天气有些热了,前襟敞开,手里忽扇忽扇的摇着一柄倭扇。
真金一行是三天前才到临安的,现在正住在礼部管辖的礼宾院中。所谓礼宾院其实就是国宾馆,专门用来接待来访的外国使臣,干系到国家的体面,自然造得富丽堂皇,选址就在御街大道之侧,靠近被称为“北内”的德寿宫(秦桧故居,后被高宗皇帝辟为宫殿,是高宗退位养老时的居所),内有苑圃、池塘,花木成荫,建筑宏敞,景色秀丽。比真金王子在燕京的府邸还要华丽几分。
一个礼宾院已经如此,这南朝贵人的府邸宫廷是何等富贵气度,想想也知道了——这南宋的才用不足,在贵人们的宅邸家园里面是一点都感受不到的。
“南朝终还是有些人物的,那陈德兴不就是吗?听说他钟情于升国公主,之前得到了南朝官家许婚……”
“殿下勿忧,陈德兴此人必不会为南朝所用。”郝经如何不知真金王子的心思?陈德兴在南朝无异于国之柱石,用一名公主笼住这样的英雄可是再划算不过。如果换成忽必烈汗,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把陈德兴这样的人物往外推的。但是南朝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郝经露出鄙视的表情,冷笑道:“宋主赵昀虽生于乱世长于乱世,然其心中仍然以为天下承平,他是以承平之法治乱世之国。治承平之世,需用德才兼备之人,且德高于才。而欲使乱世治太平,需用才智卓绝之人,哪怕有才而无德,亦不妨用之。”
郝经这话说得隐晦,如果挑明了说就是乱世用人才,太平用奴才!可是南宋的君王自赵构起,就想要奴才不想要人才……或者说想要自己的部下想奴才一样乖巧听话,上了战阵却勇比霸王。这要求,真的是有点高了。
所以不大会说话的岳飞死了,行事比较跋扈的余玠也没有了,历史上还会有个马屁都拍不好的刘整一怒之下去投靠蒙古人……
真金王子有不解:“无德?陈德兴不贪财货,不甚好美色,不滥用赏罚,与麾下将士共甘苦,哪里失德了?”
郝经笑了笑,挑明道:“陈德兴跋扈,目无君上,非赵氏家奴!”
“家……奴?”
真金一愣,点点头恍然道:“我明白了,陈德兴是英雄,自然有些英雄的脾气,不是很会拍马屁。赵家皇帝没有容人之量,只想要奴才,不想要英雄。”
“正是,殿下请看这个。”郝经满脸笑意,好像有什么喜事一样,摸出一张信纸递给真金。
真金拿过来一看,上面写着几首诗。“这是……”真金看了看郝经,“海云先生,这几首诗是做什么的?”
郝经笑了笑,道:“南朝官家差人悄悄送来了明日宴席上斗诗的题目,要以北地风情,花卉,蚕,橄榄,钱塘江潮等为题。老夫闲来无事,就选了几首过往所作的诗词以供殿下参考。”
“海云先生的诗……”真金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明天的酒宴上南朝官家要出题目考作诗……估计是自己和陈德兴二人同时应考。而南朝官家为了让自己能赢,就事先把题目泄露给了郝经。
这郝经可是北地诗词大家!比起南朝的名士都不亚分毫,何况是陈德兴这粗鄙武夫?由他代笔的诗词,自然是可以稳赢的。
“除了作诗,还会比骑射。”郝经笑道,“那陈德兴的步射无双,但是骑射功夫却是平平的,比不了王子的。”
真金一蒙古王子,虽然喜欢儒学,但是骑射功夫毕竟没有放下。陈德兴武功虽好,但是大半本事并不在马背上,骑射不过平平。
郝经摸着几根胡须道:“诗词考文采,骑射比武艺,殿下的文采皆胜陈德兴一筹,还怕得不到美人芳心吗?”
“美人芳心?”真金王子眨巴了下小三角眼,“升国公主会来?”
郝经点点头,道:“明日之酒宴,就是让公主相看的。”
真金王子抚掌大笑道:“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