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盛唐-第5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都去过,你们觉得与大食军队对比,有什么区别吗?”韦嗣立提问道。
于是诸人七嘴八舌地讲起来,韦嗣立笑吟吟地给大家一一作出总结。
唐军军人更加强壮、训练有素,军官指挥水平高,不怕死。
唐军的马匹很多,马力也强。
唐军的装备上乘,兵器质量好,弓力强劲!
……
有人说道:“官兵们吃得非常好!”
“宾果!”韦嗣立来个韦氏胡语赞扬道:“这位注意到了!”
然后他又引导道:“你们以前的兵是吃什么食物?”
“吃饼!”他们回答道。
“有肉吗?有茶吗?有菜干吗?”韦嗣立问起来。
大家摇头,只承认在没打仗时,逢年过节会打打牙祭,给士兵们吃点肉,喝茶属于中高级军断的享受。
“我们的军队,每一个人都有肉吃,每一个人都有茶喝!这是标配!”
因此唐军军官和士兵的伙食不区分很厉害,但军官食堂环境更好,并且他们有更多机会吃新鲜肉,喝的茶更好,不过士兵们吃肉没有问题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王爷和公主殿下,特别鼓励发展生产,我们农业的平均亩产过二百斤(嗯,古代的亩产非常悲摧,直到解放前,亩产到一百五十斤的是高产了!我们粮食生产为……牲畜存栏总量达到了……”
他讲出了几个数字来,顿时那些见识多广的官员们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么多的粮食和牲畜,难怪唐军官兵一体,吃肉大把!难怪唐军在别人马匹春瘦之际都可以出动(没草,给粮食给马吃)
韦嗣立自信地道:“我们军队吃肉多,胜过吃饼多的军队多多!”
这话大家得给他点赞了,事实如此。
“所以得发展农牧渔业、工业、商业还有服务行业!”
他粗粗讲解了一下怎么样发展方法,主要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因为这次的班只是个全面讲述,并不细致,关于发展经济方法,留待下一个班更加深入。
“要想富,先修路!”
又是一个名言,韦嗣立讲到了公路和铁路,甚至给出了一个铁轨和火车的模型!
引起了官员们的深厚兴趣,不过韦嗣立引申出铁路的一个重要应用方面。
“帝国疆域万里,靠马匹跑死,但用铁路运输,可日夜不停,以时速50里来算,可日行千里!
万里之地,十天可达。
所以,铁路用来镇压远地造反,最是有力!”韦嗣立皮笑肉不笑地道。
听众心知肚明,他这是在敲打可能异志之人,不要试图谋反,真要如此,铁路运兵,瞬息千里,兵员大集,即可平定!
不得不说,铁路的震慑力非常有效,韦晞西行时,没有哪个降官再谋反的,当然,也是韦晞本身武力够强的原因所在。
再讲到仁义道德。
“发展经济,民众生活提上去,王爷说了,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将来你们的治下出现冻饿而死的现象,不管是什么人,你们得知道,你们遇到大麻烦了!”
“你的考评,绝对是下等,不必多说原因!”韦嗣立告诫道:“这是一条红线,踩不得!”
封建社会下说是人命关天,可有许多时候,人都不是人了,哪关系到天!
现在韦晞又来得罪权贵、地方官员了,告诉他们,死人就是不行!
哪怕是奴隶死掉,主人也必须付出代价。
这是他作为穿越者,一条做人的准则!
人是最宝贵的,真要处死人,也要依法依规。
例如太平公主的奴隶,她有处置权,但她不能随便打打他们,想要处置,就得找出他们的过错才行。
比方说,他们背叛主人,那么处置师出有名。
当然,查证是个难点,但至少,韦晞走出了这一步。
……
“要教化民心,一是官府引导,二是学堂,三是宗教。”
“官府能做很多事情。”韦嗣立不仅只是自说自话,还让大家发挥,讲述他们在任职时如何对地方民众进行引导的方法,甚至他还记下了认为有价值的内容。
“学堂很重要,你们的孩子,都要求上官学,我们两府,已经设立了多所的‘大学’,将来从你们的孩子中择优进入大学进行学习。”
韦嗣立此话,立即让官员们知道厉害了。
这不是从孩子抓起吗!
哪怕是做父亲有异志,可他的孩子被两府教育起来的,将来儿子反老子都不出奇!
“语言非常重要,对于你们来说,将来官府必须使用汉语!”
……
“宗教问题是个关系到帝国生死悠关的问题,话是王爷说的!”韦嗣立不容置疑地道:“你们原来的宗教,将被禁止一切行动,只允许推行佛道两教!”
“采取一切手段,有多少人那些信徒,就关押多少人,严重的不能教化的,送军前效力,军队有大把方法让他们听话,闹事者,杀无赦!”
“以身作则,管好你们的家人,家人有信过去宗教的,会影响到你们的仕途,而要是你们谁去信回原来宗教的,就地免职,再行处置!”韦嗣立的话让大家不寒而栗。
官员们表面上都脱离了原本的宗教,但是否真心,有没有反弹,将来难说。
只是韦嗣立旗帜鲜明地指出了韦晞的态度,让所有的人知道了厉害。
有人提问道:“除了佛道两教,我怎么还看到有信景教(基督教)、拜火教(栗特人信得多)的?”
这确实也是,韦晞对于这两种宗教相对宽松一点,并且韦嗣立指出,这种宽松将来难说。(可能会禁止)
……
七天的学习时间过得飞快,归顺官员来了个囫囵吞枣,洞悉他们大老板的治国方略和治理心得,将会回到他们官位上进行推行相关的政策。
自然地,大家都认为学到了许多东西,也觉得意犹未尽。
韦嗣立宣布说以后还有机会进行深入学习,大家说好,不错,而汉官则在偷笑,有得你们受的!
当然,两府不会这么快彻底相信归顺的官员他们,派去的副手将会起到指导和监视他们的作用,所有的政令,必须有他们副署方可实施。
这样的副手,叫做“通判”,乃“通判州事”,以便节制地方官员,避免权力过大。
韦嗣立强调了团结的要求,给出一个原则:“主官与通判矛盾,主官要求调走通判,行,上报两府,不问是非曲直,立即调走通判!但是,继续闹矛盾,第二次的话,主官你就要想想了!”
“大家还是要珍惜自己的权力!”韦嗣立送出了临别赠言,并且来了个两府特色:画像留念!
由画家把大家聚在一起的像画出来,以资纪念。(可惜没有照相机)
第七八七节 太平公主回朝
神都洛阳的民众相当有眼福,他们见识过各种奇人异事,比方说外国鬼佬,到达神都来那是年年有增,他们的样貌和着装都是稀奇古怪,并且不时地五音不全的番鬼兵喊着皇帝万岁,周朝万岁的口号让大伙儿的天/朝自豪感倍增,脸上大有光彩。
这不,今个儿是九月初一,长夏门处进来的美女与野兽,让哪怕是见多识广的神都百姓也觉得稀奇。
首先进城的是一长列的大食兵,他们高鼻深目,头发卷曲,穿着武周朝的军装,个个高大威猛,精神十足地吆喝开道,把马鞭打得啪啪响。
他们骑的马匹。。。识货的人认识这是阿拉伯马!
阿拉伯马的名声已经流传(至少神都人知晓),乃天下第一等的好马,莫说草原马远远不及,就连河西马也不是它的速度对手。
神都的娱乐丰富,赛马、打马球这两类主要与马相关的项目,阿拉伯马展露身段,立即引起轰动。
因为还没彻底征服阿拉伯地区,阿拉伯马来源不多,所以阿拉伯马价值高企,达到上千贵以上一匹马。
这队大食兵至少百人,人骑一匹阿拉伯马,再带着另一匹,每匹都是生龙活虎的样子,那么达到了二十万贯的巨额价值。
近年来,由于山东黄金、东瀛白银的输入,洛阳人变得很有钱,关键是你就算有钱也弄不来百匹阿拉伯马,那是有价无市的!
起初百姓见到他们的派头,还以为是哪路蕃军大将晋京面圣。
接下来是一队更长的人马迤逦而进,统统都是武周骑兵,精锐骑兵!
骑的马匹是一水的河西马,膘肥体壮,马匹上的骑兵。。。啧啧啧,颇为凶恶的样子,目光不善,能令小儿止啼,有经验的神都人一看就是知道是打过仗、杀过人的老兵。
这群丑陋得有如野兽,穿着有如黑乌鸦的军汉中间,一匹油光水靓的黑马托着一位绝世佳人!
她身披大红骑装,头戴钻石小王冠,极是惹眼醒目,只见得她温润洁白的肌肤,光滑如缎、婀娜的身段,胸脯非常饱满,她没穿披风,侧面望过去,腰_臀曲线惊心动魄,加上妩媚风情,非常诱人。
看到路上行人看得痴呆的样子,太平公主得意洋洋。
她按照她老公所讲的“美女与野兽”的作派反衬出自己的美丽,果然连神经大条粗壮的神都人都受不了。
其实太平公主不算是一个顶顶漂亮的女人,她颜值一般,主要是长期使用美白神方,一白遮百丑,她经常在外骑马巡视,辛苦理事,身体没有发福,加上身份特殊,气质上等,就形成了她亮相艳压场面的情况发生。
她公然抛头露面,也亏得是社会风气开明的武周………唐朝,否则社会舆论的口水都将她给淹没了。
所谓“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
太平公主得封“镇国太平公主”首度回京师,她老公去年大胜白衣大食,她则在玉门关之外独揽行政大权,俨然西方女王,这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