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建设盛唐 >

第375章

建设盛唐-第375章

小说: 建设盛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舞女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妙韵轻歌,歌舞升平,殿堂上扬溢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

    席间,太子右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义琰起身相贺,先是:“叔侄同为十六卫大将军,可谓一时佳话!”

    然后似乎不经意地对韦晞道:“征夷大将军可谓是我大唐福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跟随你的这一系统的将军和你一起,已经有三个大将军(韦家叔侄、契苾明)、五个将军(王孝杰、范无伤、程伯喜、杨成献、黑齿常之),哦,还有刘尚书!”

    话出口,给热闹的殿堂上吹来了一股冷风!

    大家捧着的酒杯一顿,脸色各异。

    韦晞心中大恨,却不便自辩,越辨越黑。

    甚至连他的盟友也不敢说话,以免给李义琰打蛇随棍上,来个攀咬,列为同党,岂不麻烦!

    “李相公所言甚是!”有一人出声道,大家定睛一看,赫然是度支郎中(户部司级高官)兼汾阳宫知顿使狄仁杰。

    顿时韦晞心中暗暗叫苦,要是狄仁杰助上李义琰一臂之力,自家之势更劣,因为狄仁杰虽说官位不显,却在朝中以公正严明而闻名,说话很是有力。

    不想!

    只见狄仁杰从容地道:“有福的人不止是诸位将军,有福的还有登州百姓、西藏之地(西藏由韦晞上奏经朝廷同意而得名)民众、西域诸国诸族还有我们陇右、河西走廊乃至松州、洮州、岷州、松州等地百姓(这几州都曾是对吐蕃前线),皆有赖于韦大将军的功绩。”

    他说话就不同了,同中书门下三品郭待举趁机道:“最有福气的是两位圣人(天皇天后),他们以韦晞尚公主,天作之合,太有眼光了,来,我们干上一杯,为两位圣人贺!”

    宰相出声,大家纷纷给他面子,于是此事揭过。

    郁闷的李义琰在外殿更衣(上厕所的雅称)时,狄仁杰恰好进来,李义琰四顾无其他人,遂责之道:“不意怀英(狄仁杰的字)也投靠权贵了,诚令某失望也!”

    狄仁杰正容道:“出将入相,文武双全者,韦晞当之无愧,李公可敢否认?”

    听得他的话,李义琰无言以对!

    “忠于皇帝,忠于大唐,李公可有二话?”狄仁杰可是言出有据,一曲《精忠报国》堪称令人无话可说,歌由韦晞创作,他这一系统的军人唱得最响亮,要是韦晞敢反,先自打嘴巴,想他这么聪明,不会做这等笨蛋之事。

    李义琰勉强道:“其人来历神秘,居心叵测,多智近似妖,军中多有传言,称之为大妖,日后恐有不测之事生!”

    这是他这一派别人员的普遍看法,倒是说对了,奈何“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韦晞迷惑了许多人,就连聪慧无比的狄仁杰也都中招。

    狄仁杰看人很准,正确率相当高,因为韦晞挨的弹劾有够多,以致于狄仁杰对韦晞有过较多的研究,进行深刻的剖析。

    韦晞者,征夷大将军也,立有殊功,其为人处事有三个立足点,一是公主,与公主感情极好,按狄仁杰的认为,这是韦晞聪明之处。二是军队,其地位主要来源于军队,战功卓著。三是干实事,无论在登州还是工部,都忙于实事,少作清淡,也不拉帮结派,党同伐异,朝廷大政上很低调,很少表自己的意见。

    其人好财货、好杀人、好运动,喜狩猎(这是大唐比较有乐趣的活动)和好美食,自得其乐。

    很难在公堂上坐定,狄仁杰现一个有趣的事实,韦晞极少公堂理事,往往都是小班子里讨论实施事务,很少在民众前抛头露面。

    这里的意思就是说韦晞没兴趣多理闲事!

    人家韦晞打仗,给国家立了这么多的功劳,却给诋毁,难不成希望他打败仗?!

    狄仁杰急公好义,敢说话,大力整肃朝廷,既弹劾奸官,又给好官秉公直言。

    “唉!”李义琰不能说服狄仁杰,深为可惜。

    等到宴罢回家不久,狄仁杰接到家人报告说太平公主府的管事送来一些“土特产”:登州的海味、西湖的龙井、南海的龙诞香等,以给郎中尝个鲜,用个好。

    对于象狄仁杰这等出名的清官,太平公主不会送去黄金白银珠宝之类的阿堵物,只是送上土特产,以示不是贿赂,作为对他仗义执言的报答。

    但这些土特产,价值不低呵。

    管事曰:“此乃公主所赐,请公勿辞也!”

    狄仁杰遂受了,但他将海味用在了户部公家的食堂上,龙井也用在了户部衙门,龙诞香则送给朝廷歌舞坊弹琴的乐者以助其兴。

    一片茶叶没用在家里,这可是铁骨铮铮不受腐蚀的狄仁杰!

    太平公主这边感谢了狄仁杰,那边咬牙切齿地道:“他敢搞我老公!我就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公主府有一个小班子,专门搞情报,韦晞主要听外面的情报,而太平公主主内,很快地,她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借口,请动侍御史宗秦客上表弹劾李义琰不孝,岂可居于庙堂!

    一击即杀,大有她老公之风,李义琰竟然丢了官职!

 第五二八节 去职、就职

    太子右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义琰摊上了大事儿。

    他改葬父母,因为是家族坟地,请了“高明的”风水先生去看风水,那风水先生看过之某某处的风水不错啊。

    但该处却有他舅家的旧坟,李义琰遂去信让他舅舅家迁移了旧坟。

    兹事可大可,大的可以上纲上线,的则是家族内部事务,于人无关。

    以李义琰的权势,地方官员岂敢多事声张?!

    不想大唐也存在着朝阳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不过“群众”是在公主府那里领工资。

    例如王公大臣家里的家丁、侍女;

    御史庄敬之家外侧边卖包子的贩;

    给李义琰家中送柴火的的憨厚老实薪家和他老家耕田的乡人。

    等等,他们带着一双眼睛看,一对耳朵听,零零碎碎的信息资料汇总到洛阳北市的一个生意人那里,最终出现在太平公主府中。

    看到李义琰这般行径,太平公主即招侍御史宗楚客进府商量。

    虽御史专职搏击,但普通御史可不敢撼动宰相,而宗楚客则不同,他母亲是武则的堂姐,与太平公主是亲戚,亲戚肯定帮亲戚,尤其是有权有势的亲戚,是以宗秦客得到了详细资料后,回府后连夜动工,撰写弹章,第二即送到朝堂上。

    “李义琰身为朝廷重臣,当为士民表率,却仗势欺人,逼迫长辈,大不孝也!这底下还有什么事情他不敢做的吗!我朝以孝为先,孝不行,岂可为大臣!”宗楚客严辞指斥道。

    宗楚客不是孤身作战,他有个神助攻,武则也!

    之前,高宗欲使武后摄国政,李义琰和郝处俊因争,帝遂罢此议。

    武则哪还不将李义琰恨之入骨!

    又素来攻击她家女婿,新仇旧恨交织一起,武则即命有司复议,经查,确有此事。

    于是对皇帝道:“义琰表面忠直刚正,其实不然!”

    皇帝听了奏报,怒曰:“义琰倚势,乃陵其舅家,不可复知政事!”

    他金口一开,有侍臣将皇帝意思传给李义琰,他枯坐在书房半夜,长叹道:“一失足为千古恨,吾辈名声尽弃矣!”

    写了一封辞章和一封书信,分别出。

    辞章送达宫内,原来是李义琰以足疾严重,不良于行,难以视事,请求致仕。

    很快宫里回复:准!

    不过李治为君良善,不为已甚,念在李义琰过往功劳,任命他为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散官),准许他退休。

    而李义琰书信则送到了裴炎手里。

    裴炎字子隆,出身河东裴氏洗马裴,以明经及第,历任御史、起居舍人、黄门侍朗,继而进拜待中(宰相),去年为长安留守,辅佐皇太子李显,乃朝堂中流砥柱。

    书信中,李义琰托付有三。

    其一,皇帝年迈多病,而太子懦弱(强如他两个哥哥都不得好死),万一有事时,请裴炎担起匤扶朝纲的重任。

    其二,后难言未来动向,其素来强势,待皇帝大行,无人可制她时,她侵彻李唐江山,有违祖制的逾越之举,还请裴炎力保李唐江山永固。

    其三,李义琰一直在追查他的老友郝处俊被刺杀之事,所有迹象表明,刺客乃韦晞派出,但李义琰不能抓到真凭实据,再请裴炎伺机继续追查!他指出可找某某,那里已经收集到一批证据。

    所讲的三桩事情涉及到皇帝、皇后、太子、高级将领,若是泄露出去都是大的祸事,裴炎不动声色地看完,即取烛火焚之后对李府来人道:“上覆贵家主,事情我已知晓!”

    李义琰去职,带来的好处是朝政为之一肃,大家都提起了精神!

    御史搏击,搞掉了一个宰相,这下宗楚客可就大为出名了。

    此事,韦晞并没有插手,都是太平公主一手搞定,她承自她老母的血脉里的争权夺利的赋进一步开、苏醒,韦晞是乐观其成。

    ……

    韦府奢侈富丽堂皇,如红楼梦中的贾府般“白玉为堂金作马”,建筑独出心裁,物件皆有来历。

    其家教严厉,侍者心伺候,以崇敬的目光看着堂上两人韦家的当家人。

    “呵呵呵,贤侄,李义琰那田舍汉与你不对付,终于回家做他的本行(还乡耕田),可喜可贺。”韦待价对韦晞道,他请了韦晞过府议事。

    以韦晞现在的权势,是少见的文武地方权柄一手抓,又是家的亲戚,普通大臣乃至同中书门下三品都请不动他过府,顶多在外商量,大家分庭抗礼。

    好在顶着一个“孝”字大义,他叫到,韦晞不能不来,文皱皱地问道:“老叔父叫到,可有教诲?”

    “有人举荐我为吏部尚书!”韦待价知道韦晞分分钟百贯上下,时间宝贵,也就直截了当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