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盛唐-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御史台又名兰台、柏台、宪台,分为三院:台院、殿院和察院,地处教化坊,官衙肃然,柏台深深,过往普通人皆快步而过,官吏能不经过就不过,以免晦气。
结果生人勿进的御史台给一群娘子军给堵着,身怀六甲,大腹便便的太平公主坐在去除装饰后的防震马车,冷笑不止!
值班的御史勿勿出来问她们来干什么的?
“投案!”公主的侍女代答道。
“投案?!”
“作为犯官家属,前来投案!”
“犯了什么案子?”
“夫君意图造反,我是他妻子,前来投案!”
“姓名?”
“韦李氏!”
值班的御史有眼不识公主,不过听着听着,汗都出来了,吓得他连滚带爬地进内禀报。
不久,狄仁杰亲自赶来,微微苦笑道:“公主,您这是又是何苦呢!”
太平公主冷脸道:“外子在外征战,为国出生入死,深入不毛,亲冒矢石,无惧风险,连家也不顾!可怜我怀胎十月,他都没看我多少眼,说不定孩子出生,他连看都没得看!小人作祟,意图陷害外子,我这做妻子的,帮不了他什么,只好代他辩护了!”
“庄敬之,小人也,意图陷害国家大将,本宫先前说他是郭开(春秋战国时害李牧的赵国大臣)、黄皓(三国时害姜维的蜀国宦官)一点都没错!”
”他既然举报说我夫君造反,按律法造反该诛九族,这不,我这做妻子的,就送上门来,给你们这些御史定罪,该当怎么个诛法!“太平公主咬牙切齿地道。
听得御史们倒抽了一口凉气,这诛九族,可有妻族啊!
狄仁杰耐心地道:“公主!朝廷并无定案,这天寒地冻的,还请公主先回府休息,以待结果!”
太平公主倔强地道:“我就不走,看你们能把我怎么着!”
狄仁杰晓之以理道:“公主,你先别急,一切由朝廷作主,您请好好休养。”
狄仁杰好好地说,只求送走这个大麻烦,但公主楞不肯走。
太平公主堵了御史台这乌鸦窝的大门,大新闻轰动洛阳城,大家都跑来看热闹,顿时街道两边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在另一位面上,太平公主保不了她的夫婿薛绍,但在现在,则她的胆气更壮,因韦晞的力量强大,同样给予她更多的勇气。
早有人散发出《七律·贺唐军渡过怒江》,人们看过后都赞叹不已。
竟然为一首诗就想害了国之栋梁,军中精英?
而且这首诗人家私底下收藏着的,先骗后抢,再来出告,谁都看出此间猫腻。
人们看到大腹便便的公主在隆冬时节为自己夫婿奔走,更是同情不已。
大帝都的百姓可不是好惹的,御史台又怎么了,结果外出的御史、台吏都受到了百姓的“夹道唾骂”,骂他们不务正事,专做坏事!
好在天皇圣旨急下,召公主回府,不得轻易外出!
太平公主虽想大闹一场,奈何有心无力,毕竟孩子为重,唯有遵旨。
她着府令带了莺莺这傻丫头到洛阳府里提告,控告张生道德败坏,居然使“美男计”这种龌龊无耻招数,而且还是刺探公主府第机密!强抢公主府财物!
莺莺失了诗作,吓得她六神无主,想来想去,回府认错,太平公主气得大骂她一顿,但她是个证人,暂不处理,先摆平公案再说。
……
洛阳县令宗秦客(正五品上高官)差人扣了张生到来,不过这厮推得干干净净,只说先前是一心想与莺莺处对象,不想见到了《七律·贺唐军渡过怒江》后,发觉韦晞想要造反,作为大唐忠实子民,激于义惯,即时出告!
他反问宗秦客,难道明府(对县令的尊称)见了反诗不提告?
明知他口是心非,宗秦客拿他没辙。
至于莺莺,在旁边听得真切,早已经哭得稀里哗啦的,一颗心如玻璃般破碎!
所以说,男人靠得住,母猪会上树!
宗秦客正在审理案件,差役勿勿报来:“庄敬之的宅第又被砸了!”
“竟有此事?”宗秦客诧异道。
这回砸他的不是太平公主,而是大帝都百姓,看庄敬之坏事做尽,看不过眼,就砸了他的房子呗!
一呼百应,去砸了大唐郭开、黄皓的家。
如前一般,所有物品砸个粉碎,砸过后一哄而散,官府差役老半天才到,一个破坏分子也没捉到。
这次庄敬之有经验了,他没住在家里!
所以他不用狼狈而逃,但家宅被毁,名声落入烂泥塘,惨被人们叫做庄郭开、庄黄皓,他牙齿咬得格格响道:“咱们没完没了!”
庄御史即刻发大招:宫门前长跪不起,要朝廷给他的奏折一个确切说法!
第四六五节 他不是人
原本武则天将他的奏折留中不发,表明了朝廷的态度,会见风使舵的臣子往往聪明地让奏折不了了之。
但庄敬之跪阙,让朝廷难以下台,武则天不得不召集执政、御史台、大理寺、刑部诸大臣会商。
衮衮诸公,有心帮韦晞的默不作声,他们不能作声,想害他的则不用作声。
谁叫《七律·贺唐军渡过怒江》太逆天,驸马写得爽了,麻烦就大了!
独有侍中袁公瑜说道:“可暂不作处理,如今韦晞统大军在外,如若有消息到达军中,万一因此兵败,功败垂成,则葬送我千万大军,二十万余人命白折,汉贰师将军李广利和三国时许攸之事不可忘!”(李广利统大军在前线与匈奴作战,在后方的妻儿却因罪而被收押,因此而逼反李广利;袁绍与曹操对阵官渡,同样地绍之帐士许攸因其家人犯法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送上好计,致袁绍兵败)
这是很好的缓兵之计,在封建社会,高位者要以将功赎罪嘛。
诸大臣以之为然,武则天顺水推舟说押后再审。
不料,庄敬之与朝廷卯上,就跪宫门不走了!
让朝廷非常的为难,而太平公主恨不得派人将庄敬之和张生统统杖毙!
好在这时,有一个人回京,而公主也找到了主心骨。
……
“参见公主!”一袭浅绯衣服的崔千寻从容向太平公主行礼道。
“崔(工部)郎中你来得好,快给本宫想个办法。”太平公主气呼呼地道。
“公主勿忧,先镇之以静,办法总会有的,小人决动不了大将军一根汗毛!”崔千寻宽慰太平公主道。
韦晞率大军征伐吐蕃,他这一系统的重要人物悉数参与,除了原来的军中参军崔千寻,他本在外督促“十字大马路”工程,闻讯后即时赶回京城。
他回来是件好事,因为他的角色定位是韦晞的狗头军师,手执白纸扇,前来处理事情,别人也信他,都知道他是驸马的亲信,他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将方方面面的力量整合起来。
太平公主叫来莺莺,气呼呼地吩咐她道:“你说!”
崔千寻看看那个小娘子楚楚动人,人比黄花瘦,就让她不要着急,有话慢慢说。
由于他的和气,莺莺遂将与张生交往经过详细地说了一遍。
崔千寻点评道:“张生居心叵测,莺莺少不更事!”
“计将安出?”太平公主问道。
“臣已有头绪,公主勿忧,容臣与其他人商量一下。”崔千寻遂向太平公主告退。
……
京兆韦府、武承嗣、袁公瑜、郭待举等,崔千寻加上御史台、大理寺、刑部的官员们一一去拜访。
凭借着工部郎中的这身皮,还是可以与对方交流,尽管有些人冷嘲热讽说崔千寻的后台快倒了。
“难难难!”郭待举与韦晞关系相当密切,也就直言不讳地道。
“问题在于庄敬之拿了大将军的诗作,有此证据,虽然得之不法,然确切难以,嗯,抵赖!”郭待举这么说的。
“这就是庄敬之攻大将军的关键了。”崔千寻敏锐地道。
“必须让它不起作用!”他寻思道。
“不能使用非法手段,现在风头火势,甚至连张生也不可以动他。”崔千寻敏锐地想到这一点,他真的要使用非法手段,还是有不少力量可以动用,京兆韦家肯定不会坐视不理(韦晞若成造反派,则韦家必受损害)、公主府的人手还有军队的力量,但他一个都不能动用。
因为,有人在等着他们犯更大的错误!
崔千寻感觉到有一股力量在张开着一个巨大的网,从张生开始,利用庄敬之,他们两个人不但不能死,还要让他们好好地活着。
因此他礼节性地拜会侍御史狄仁杰时,说出他的忧愁来。
狄仁杰绝非普通人,早已经安排了人手去保护这两个人!
“不仅是为了案件,我也不希望韦大将军的声誉有所损失!”狄仁杰光明磊落地道。
“狄公亦不信大将军会造扳?”崔千寻讶道。
“他兵力已疲,将士们归心如箭,且粮草不继,一如三国时的钟会灭蜀的情形,岂能造反!”狄仁杰晒道。
“狄公有此想法,我也就放心了!”崔千寻欣慰地道。
狄仁杰摇头道:“我也不是在帮你,我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一个无反意、有功的大将军怎么也不应受牢狱之灾。”
他警告道:”你得抓紧,韦大将军的诗作在庄御史手里,对他很不利啊!“
“我晓得!”崔千寻点头道。
……
民间反庄敬之的势力庞大,但庄敬之的力量也在增强。
更多的御史加入了弹劾韦晞的行列中,和庄敬之跪一起的御史增加了六人,号称倒韦七御史,他们团结,相互鼓励,让朝廷头痛不已。
明眼人根本不信韦晞会造反,可御史不管你三七二十一,用他们的话来说:“外人管我们御史是疯狗,逮谁咬谁是疯狗本色!”
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