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穿越1879 >

第221章

穿越1879-第221章

小说: 穿越1879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府的税收减免。

接到李经述的命令,徐世昌的先头部队还选择了迅速西进,沿着已经被布尔什维克破坏的铁路线朝着叶卡捷琳堡的方向开进,沿途经过的许多村镇在少许抵抗的情况下被收复,很快,叶卡捷琳堡也被装备精良的中华帝国的军队包围!

冯国璋麾下的第二集团军横扫整个哈萨克斯坦,沿途数十座城镇几乎在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便被攻陷。和西伯利亚不同,中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要优越得多,同时中亚的地形多为平原,是俄国的几个大粮仓之一。

占领了中亚,中国迅速移民一百万,根据中华帝国政府的公告,凡是自愿搬到这些地区的中国农民,都可以得到至少十亩的土地,和外东北一样。而且,一些有能力的农场主,可以“跑马圈地”。而且李经述让一部分中国的军人组建警备部队,负责铁路的安全,稳固在中亚的统治。当叶卡捷琳堡的市政府上空飘起代表着中华帝国的国旗时,也就意味着中国在西伯利亚的“军事行动”取得重大胜利。因为叶卡捷琳堡的地理位置非常特别,处于连接俄罗斯欧亚两部分的西伯利亚之路上,在18世纪曾是冶金工业中心。19世纪上半叶,冶金业带动了叶卡捷琳堡的迅速发展,当时叶卡捷琳堡成为乌拉尔经济、财政中心、文化中心,也是通向彼尔姆、图们、车里雅宾斯克铁路的重要枢纽。

中华帝国的军队动用两千门各种口径的火炮,足足五天的时间,才把这城市给攻下来。炮火把城市变成废墟,五万多中国士兵发起冲锋,声势铺天盖地。布尔什维克也不怕死地想突围,冲出了战壕,但中国的军队无数道火舌齐齐射出,将冲在最前面的布尔什维克士兵一片又一片的收割。

前线的布尔什维克军人,有一些虽然不畏死,发起了一遍又一遍的反攻,然而那些死神般的中国机枪手,却丝毫没有要手软的意思,只是一遍又一遍的收割,像收割麦子一样。布尔什维克很难能从中国的军队的围剿中拼杀出一条生路来。有时候爱拼不一定会赢,有可能面对的,只是毫无希望的死亡!当布尔什维克不得不选择退兵的时候,战场的上已经趴满了俄国人尸体,许多只野狗,在硝烟四起的空地上游荡!

随着中国的军队攻下叶卡捷琳堡,中国整个军事计划,也就是通过占领乌拉尔山脉进而将俄国的欧洲部分与西伯利亚分隔开这一步,算完成了,接下来便是清剿西伯利亚境内所有的布尔什维克的势力,这难度不大,就跟剿匪差不多。

当时,北京、广州、上海、天津、哈尔滨,这些国内的国际化大都市,几乎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那些原本就很热闹的街头,挤满了上街庆祝的人群,人们挥舞着国旗,大声唱起了国歌。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人们,很是激动,再也不怕受老毛子的欺负了,许多老人更是热泪盈眶,在晚清,东北人可是受够了俄国老毛子的欺凌,现在,终于轮到中国人狠狠揍俄国老毛子了!这也意味着中国彻底变成了一个东方强国,甚至成了亚欧大陆的霸主强国。

随着中华帝国的军队大规模侵入中亚和西伯利亚,英国、法国政府明白了李经述的胃口和野心,对中国的军队提高了警惕。毕竟这次李经述动手的并不只是远东,而是几乎相当于一个大洲面积的西伯利亚和中亚两大版图。若真的让工业快速发展的中华帝国吞并下这两块地方,那么在算上中国原有的领土,中国将会超过历史上的蒙古帝国和曾经的俄罗斯帝国,成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帝国!

对此,《纽约时报》再次呼吁美国政府干涉,认为“若是让霸道的中华帝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在吞下这两块地方,那么,只要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将会彻底变成一个前所未有的东方强国,任何国家都难以和中国争锋!”

对于如此霸道的中国,英国尤其不满,中华帝国的军队不仅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在整个印度次大陆也咬掉了一大块,还想吞并西伯利亚和中亚,野心之大,骇人听闻。但是,英国的军队这时也在欧洲战场被德军消耗得差不多了,彻底的把一整代青年人全都扔在了欧洲的堑壕里,连海外殖民地的军团都调回了欧洲战场,不可能派军队和中国开战。于是,便让驻华大使朱尔典对中国外交部交涉,提出严正抗议。

李经述喊出来的口号是“对付布尔什维克”,这在欧洲和美国的舆论,是有市场的,即便是态度最为激进的资产阶级政客,也认为应该先解决了布尔什维克的威胁,而后在解决中国占领中亚和西伯利亚的问题,各国议会对中国的意见不统一,也只是让外交部门再强烈抗议一下。李经述这时有强硬的底气,对欧美各国外交人员的抗议一笑了之,还发表声明说:“中国只是担心布尔什维克在这些地方蔓延,就顺便接管了这些地方而已。中华帝国的军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世界和平和全人类的幸福!”

第239章世界在变化

中华帝国出兵中亚和西伯利亚,趁沙俄病,侵占了很多沙俄的领土。这时,德意志帝国也没闲着,德皇威廉二世对“阳光下的土地”的野心并没有消失,德军决定用陆军胜利的行动来挽回之前在海战上失利带来的不利影响,威廉二世下令德军也大片大片占领沙俄的领土。

在德国总参谋长施利芬和东线指挥官鲁登道夫的指挥下,德意志的军队在东线高歌猛进,苏维埃的士兵,根本就抵挡不住德国的巨炮和战车。斯拉夫人其实是一个欺软怕硬的民族,德军越蹂躏布尔什维克,他们越害怕德军,节节败退。什么英勇抗战,都是布尔什维克报纸上的宣传,而布尔什维克的报纸,是最没有新闻的地方,就像《真理报》。名字叫“真理”,实际上刊登的都是胡说八道!

为加速使俄国退出欧洲战争,德国还公开宣布支持斯大林。德国参谋长施利芬亲自安排斯大林和一批俄国革命者经德国从瑞士到了波罗的海小口岸城市扎斯尼茨,再从那里赴瑞典的马尔默,再由瑞典政府把他们运往那时仍是俄国一个省的芬兰,从那里,斯大林很快到达俄国这时的首都圣彼得堡,指挥布尔什维克人控制苏维埃武装。作为交换条件,斯大林答应俄国将把波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乌克兰和其他俄国领土割让给德国,把巴统、阿尔特温和卡尔斯等地区交给土耳其。在没得到政权之前,出卖自己国家的领土,斯大林认为这不是卖国,而是迫不得已的斗争策略。不过如果这些行径是由沙皇的政府进行,那肯定就会被革命者咒骂得狗血淋头。

俄国资产阶级改组的政府由社会党多数成员组成,作为政府领导者的克伦斯基还同时担任俄军陆军部长。俄国已经打得筋疲力尽。英国和法国却不管这么多,他们的外交人员通知克伦斯基:“俄国必须遵守协约国的条约,继续打仗,不然英法将不提供任何支援!”

法国还特别坚持要求俄军从东面进攻德军,否则就要俄国立即归还天价的贷款,这些贷款斯大林都不承认。所以法国选择支持克伦斯基。

克伦斯基作为一个享盛名的激进演说家,吹牛皮的功力和斯大林差不多,他立即访问了前线,以提高士气和激励士兵作战,但前线的士兵对他的雄辩充耳不闻,这时谁也不愿意听到别人鼓励自己去当炮灰,俄国士兵被德国人的大炮轰傻了,布尔什维克的口号“和平,土地,面包”比同德国人打仗有大得多的号召力。

克伦斯基不得不把退位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搬出来,让他来帮助自己宣传俄国必须要继续和协约国并肩作战。尼古拉二世乐于配合,他四处演说:“无论是谁,如果他现在梦想和平,或者公开祈求获得和平,他就是祖国的叛徒!”可是,尼古拉二世在位的时候,都没人听他的,更何况他退位了?

克伦斯基领导的政府为了表明俄国忠于协约国,下令由新总司令勃鲁西洛夫带兵发动进攻。这位将军以伦贝格为目标,从精锐的高加索团、芬兰团和西伯利亚团中再次调集了二十万部队,先头部队仍然是最精锐的哥萨克骑兵旅,他们开始突袭,竟然没有遭到德军的抵抗,德军以为德国政府和斯大林约定的临时停战协议仍然有效。

在一开始的奇袭中,俄军俘获德军一万七千人。这些胜利被克伦斯基大肆宣传,被用来证明对德军的进攻是多么伟大、光荣、正确。俄军甚至开始进攻伦贝格,德国东线指挥官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见俄国的军队竟然进攻德军,他们怒了,第二周迅速作好反攻准备,新开到的后备军使用大量野炮在广阔的战线上进行反攻,俄军的噩梦,又开始了。德国陆军的克虏伯大炮万炮齐轰,俄军从进攻者变为全线溃退,德军则在后面穷追。不到一周,在勃鲁西洛夫进攻期间俄军所获得的全部领土都被德军收复。

此时,更可怕的是,俄军前线的纪律荡然无存,逃兵很多,不少军队自行解散。同时,在德国的支持下,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革命席卷全国,反对地主的农民,不等克伦斯基政府的土地改革,就把庄园夺取了,睡了地主家的老婆和佣人;工人们起身没收了资本家的工厂,抢占了资本家的别墅。克伦斯基的政府无法制止内乱,人民支持他的一点残余希望都消失了。

农民和工人在俄国发生的前所未有的革命,让英国和法国政府也彻底惊呆了!他们的领导人大梦方醒,才和李经述一样意识到:世界在变化!布尔什维克才是他们真正的敌人!!他们赶紧要求克伦斯基的政府抓紧镇压国内的暴乱,否则整个欧洲都将乱套了,几千年来私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类文明将毁于一旦!

那天,李经述正在睡午觉,他接到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的专线电话。威廉·塔夫脱对他说:“斯大林是自由世界的敌人,我想美国和中国应该做一些什么了!否则这个世界就会被邪恶的势力占据。

李经述说:“是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